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一节资源问题及
2021_2021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课件中图版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学生分组探究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第 1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如何划分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答案】 B
学生分组探究二 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 1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1)耕地比重小:我13.7%。
(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3)中、低产田比重大,约占耕地面积的 2/3。
第 2 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用于生 产和生活的部分,因此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如图)
2.自然资源的判断标准 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2)经济属性:在现在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3.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自然资源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 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第 3 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
A.煤炭 C.石油
B.水能 D.地热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需明确能源资源的不同分类方法。根据能源资源 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根据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可将其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而根据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又可将其分为 太阳能、地球内能和潮汐能。
第 2 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土地资源问题
表现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素材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

word第二章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素材1.森林资源的锐减。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地球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现在全世界森林面积只有约36公顷。
过度砍伐和开垦,使森林锐减〔现在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生物多样性面临毁灭性的威胁。
2.淡水资源短缺。
人类消费淡水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全世界用水量比20世纪初增加了10倍,并且仍以40%每年的速度增加。
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是不均衡的。
目前,全球陆地上约60%的区域属于缺水地区,有3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
淡水短缺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严重制约因素。
3.耕地减少和退化。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以及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略有减少。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耕地退化。
全世界每年损失耕地约几百万公顷。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更是逐年下降。
4.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
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多的是牲畜,如牛在1955~1960年间增加了38%,其中近东增加了62%,拉丁美洲增加了51%。
全球绵羊和山羊增加了21%,其中亚洲增加了52%,非洲增加了44%。
在许多地区,游牧牲畜的增加超过了牧区所能养活的能力。
有些地区,如印度的拉贾斯坦为增加耕地,减少了牧场,加大了对其余牧场的压力。
这种过度放牧的结果,造成了土壤生产率的下降,反而助纣为虐促进了沙漠化。
- 1 - / 1。
2015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知识汇编鲁教版选修6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知识汇编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1.矿产资源的形成: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富集起来的、具有工业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2.矿产资源问题的形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面临着迅速耗竭的危险。
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①开采过程造成大量煤矸石的堆积;②矿井废水和洗煤水对水体造成污染;③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④燃烧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⑤燃烧后产生的灰渣、粉尘多;⑥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4.我国土地现状: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5.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科尔沁草原退化主要因为过度开垦,而呼伦贝尔草原退化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
)6.分析缺水原因和解决措施【缺水原因】①从降水、河流来分析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数量;②从人口、城市密度以及工农业生产状况来分析用水量;③从水浪费和水污染来分析加剧水资源短缺现象。
【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保护水源、提高节水意识和采取节水措施。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1.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生态系统等2.脆弱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区: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特别是认为作用力和自然作用力叠加的地带,往往成为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如海陆交界带、河流变迁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绿洲荒漠交界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接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污染影响严重区等。
3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主要有:森林破坏、草地退化(人为原因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湿地干涸(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有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等)、生物多样性丧失。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2.1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学案鲁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2.1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学案鲁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学案鲁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2.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学案鲁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2。
1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学习目标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问题1.概念: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①________起来的、具有②________________的有用矿物或元素.2.属性:属于③________________。
3。
错误!错误!二、土地资源危机1.概念:在地形、气候、植被、⑦________和水文等多种要素⑧____________下形成的自然资源。
2.属性:人口压力不大,同时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⑨________利用,是⑩__________资源;否则,可能成为“不可再生资源"。
3。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错误!三、水资源问题1。
水资源的重要性错误!2.全球水危机的表现错误!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矿产资源问题1.阅读“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作用制约.(2)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的。
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国家.(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案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一节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情景导入先思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反映了我国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反映了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安全的压力。
思考探究:土地资源属于哪一类资源?为何我国耕地资源压力巨大?提示: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压力大。
———————基础知识要记牢——————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1)分类标准:自然资源能否更新或恢复。
(2)非可再生资源:①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②主要非可再生资源: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等。
(3)可再生资源:①概念: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
②主要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比较分类概念特点举例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储量有限,现阶段无法再生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就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2)经济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排除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应用体验不可少———————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要明确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高中地理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二单元第一节学案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矿产资源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当前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矿产资源问题1.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___资源。
答案:不可再生2.开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________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______、广度不断扩大。
答案:技术手段深度3.问题表现(1)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在面临迅速______的危险。
(2)煤炭的开发,往往造成__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答案:(1)耗竭(2)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二)土地资源危机1.如果人口压力不大,同时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若过度利用或利用不当,就可能造成土地严重的______,从而导致一些土地永久地失去________生产能力,土地就变成________资源。
答案:可再生退化农牧业不可再生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______多,______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______,而且分布______;人均耕地______,人地矛盾尖锐。
答案:山地平地有限不均少3.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及土壤次生盐渍化(三)水资源问题水危机的表现形式:水资源的________急剧增加,而可支配量减少。
________严重,导致水质下降。
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______水资源潜伏着严重危机。
答案:消费量水污染共享【合作探究】1.为了延长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提示:(1)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煤炭探明储量和净有效储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2.3 资源及生

2.3 资源及生态保护 第1课时 自然资源保护学习目标 理解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自然资源保护1.系统⎩⎪⎨⎪⎧内部:① 、气候、② 、③ 资 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④ 与⑤外部:存在着人口与⑥ 之间的矛盾2.问题⎩⎪⎨⎪⎧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⑦ ,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资源因掠夺性开发而迅速⑧ 甚至⑨ ,影响社会发展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加强节约和⑩ ,加强资源勘测,增加○11 ,寻找新的○12可再生资源:遵循○13 的原则,在利用过 程中促使其○14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自然资源保护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 .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 .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 .新材料应运而生D .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考查点2 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B.生活习惯C.流水侵蚀加剧D.气候变迁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方法技巧练框图法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资源问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能够利用示意图分析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情况。
3.使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
4.通过世界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以我国当前资源问题数字来设问,导入新课——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30~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有关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中的[问题导思]→步骤3:教师通过[例1]讲解“矿产资源问题”,注意方法规律总结↓步骤7:教师讲解[例3],并总结“水资源问题”中规律方法。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中[问题导思]。
←步骤5:教师通过[例2]讲解“土地资源问题”并分析[图表解读]有关内容。
←步骤4:师生共同完成“探究2”的[问题导思]↓步骤8:师生共同回忆本节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1.概念: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2.属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现状:(1)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由于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
(2)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4.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开采中:形成大片采空区;(2)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3)利用:污染大气,导致酸雨形成。
1.有人说:“采矿在地下,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采矿活动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开采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地下开采是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