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答:(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
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岀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岀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K代表(环境容纳量)。
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
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四、简答(3×5分)1、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⑴城市拥挤⑵住房紧张⑶城市基础设施滞后(4)环境污染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⑴环境污染引起中毒⑵环境污染致癌⑶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③对人的心理影响2、试述城市生态系物质代谢的特征进入城市物质有天然输入和人工输入。
其中一部分在市内不发生变化,仅作为流通物质或商品保持原形在输出城市或保留城市中,另一部分很快被使用而改变其形态。
3、城市生态规则应遵行那些原则?①整体优化②协调共生③功能高效④趋适开拓⑤生态平衡⑥保护多样性⑦区域分异4、什么是“生境”?试述城市生境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联系。
答: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改变了土地的性质,同时对他的环境条件,包括小气候、土壤、水文等产生影响,加强了城市生境的分化。
5、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人口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②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有事顶级消费者③是调节者有事被调节者6、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答: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从数量和组成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前者反映城市规模的主要标志之一;后者表明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7、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特征有哪些?(1)以城市功能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2)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3)单位的空间格局决定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布局8、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有哪些?(1)多种效益的统一(2)生态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的统一(3)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组合(4)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视多样性9、城市地质再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地震灾害(2)崩滑流灾害(3)地面变形灾害(4)风沙尘暴灾害(5)地下水污染灾害(6)海平面上升灾害10、城市景观规划工作一般分哪几个景观层次?(1)城市总体景观(2)城市区域景观(3)城市局部景观11、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合理调整农业结构(2)综合整治农业环境工程(3)生态农业基地建设(4)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需要有一个人工管理完善的物质输送系统,以维持其正常机能。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绪论1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B、交通拥堵C、城市问题D、城市环境恶化我的答案:C2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B、城市历史C、城市建设D、城市环境我的答案:A3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分工C、分配制度D、经济制度我的答案:B4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B、历史发展C、人类活动D、人类属性我的答案:D5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C非自然环境部分D、人为环境部分我的答案:A6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B、城市生态系统C、城市系统D、城市人文环境7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8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V9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V10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绪论二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B、城市环境现代化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D、城市文化的发展我的答案:C2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B、经济C、政治D、聚居我的答案:B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B、公园C、湖泊D、商场我的答案:D4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B、建筑用土地C、城市用地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5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B、心理生态C、人群生态D、文化生态我的答案:A6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1、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坏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
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结构、功能、动力的研究,最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调控、管理及人类的其他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
3、分支学科:①城市自然生态学②城市景观生态学③城市经济生态学④城市社会生态学。
4、三个研究领域: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②生物多样性保护③全球变化。
5、城市生态位分为两大类:生活生态位(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态位(包括城市经济水平、资源丰盛度)。
6、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①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②食物链(网)原理③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④环境承载力原理。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包括:①资源承载力②技术承载力③污染承载力。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或集合性②关联性③目的性④环境适应性⑤反馈机制。
9、系统:就是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集合)。
10、系统研究思路分为:①黑箱研究思路②白箱研究思路③灰箱研究思路。
P2211、生态系统成分中生命类有:①生产者①消费者③还原者12、生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3、净化方式:①物理净化②化学净化③生物净化14、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
15、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非生物生产(包括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16、城市人口的含义:①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②居住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人口;③居住在市辖区域范围内的人口。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3、种群统计参数:种群总体数量、种群生死过程和迁徙过程,以及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4、生态平衡: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说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提高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7、城市生态系统: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8.oo城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上,经城市化之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足以改变城市本身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暗岛效应”:指由于城市空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减少和城市雨岛效应造成日照时间减少的现象。
13、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14、雨岛:指空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得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从而形成雨岛15、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则向四周下沉,继之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16、生态型建筑:满足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合理的空间分隔、充分的水电供应、良好的周围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这些城市建筑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生态要求,贯彻3R原则的建筑。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城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人类社会与地域空间的高度结合3.城市生态评价:根据生态系统的观点,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5.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城市居民或城市人群.城市环境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7.城市范围内空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8.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和市尾烟气层9.城市的辐射与日照:城市太阳总辐射较乡村少:污染物浓度大→直接辐射少→散射辐射多→总辐射少。
城市下垫面反射率小:冬季更是如此.反射率小意味着吸收率高。
总体说,城市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乡村差别不大。
城市日照总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小于乡村,大气污染物多,云雾多, 透明度小;热岛效应所引起的对流云经常出现。
城市内部日照地区差异明显。
10.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11.城市环境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完善功能区划,明确目标,注重提高生活功能区环境质量,保护好自然与人文景观);②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境问题,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污染源,实行全过程分析与控制);③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利用综合与系统分析技术.合理安排有限资金,使之产生最佳的环境效益);④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特别注意分析规划目标的可达性,规划措施的可实施性.在资金与技术水平约束下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发展方针);⑤强化管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使规划成为促进和落实“八项制度”的基础和先导)12.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步骤与方法:环境调查;环境污染检测;模拟实验;系统分析;综合评价;环境预测;治理规划(内容:环境污染评价;自然环境评价.美学评价.社会环境质量评价)13.城市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14.城市水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15.城市热岛效应:一种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16.城市园林绿地:公共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卫生防护绿地,风景旅游绿地,街道绿17.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形式:块状,网状,放射状,带状,环状,指状,放射环状,楔状.18.城市景观:指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者说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包括城市区域内各种组成要素的结构组成及外观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
峰现提前,历时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
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
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污染者负担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四、论述题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环境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无偿地利用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
P253
经济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持续。
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要保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P264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P274(途径)
㈠建立循环经济社会
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⑵有利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有利于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⑷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⑸有利于开发二次资源,发展替代产品,促进经济转型。
㈡推行清洁生产
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需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改变消费方式,以最高限度的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这就要求重新制定发展模式,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善污染治理技术,推行清洁生产。
㈢倡导绿色消费
节俭消费,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②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层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④保护物种,万物共生。
㈣建设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建设原则:
⑴提倡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设计⑵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⑶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㈤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支持,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㈥实施ISO14000认证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有利于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推动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灾害;
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