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公式定义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记忆口诀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记忆口诀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记忆口诀一、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公式:1. 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是对边与斜边之比,表示为sinθ。

2. 正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θ = 对边 / 斜边3. 弦函数的平方和恒等式:sin²θ + cos²θ = 1二、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公式:1. 余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是邻边与斜边之比,表示为cosθ。

2. 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sθ = 邻边 / 斜边3. 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cosθ = sin(90° - θ)三、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公式:1. 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是对边与邻边之比,表示为tanθ。

2. 正切函数的基本关系式:tanθ = 对边 / 邻边3. 弦函数与正切函数的关系:tanθ = sinθ / cosθ四、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公式:1. 余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切函数是邻边与对边之比,表示为cotθ。

2. 余切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tθ = 邻边 / 对边3. 弦函数与余切函数的关系:cotθ = 1 / tanθ = cosθ / sinθ五、正割函数(secant function)公式:1. 正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割函数是斜边与邻边之比,表示为secθ。

2. 正割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ecθ = 斜边 / 邻边= 1 / cosθ六、余割函数(cosecant function)公式:1. 余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割函数是斜边与对边之比,表示为cscθ。

2. 余割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scθ = 斜边 / 对边= 1 / sinθ七、和差公式:1. 正弦函数和差公式:sin(θ±φ) = sinθcosφ ± cosθsinφ2. 余弦函数和差公式:cos(θ±φ) = cosθcosφ ∓ sinθsinφ3. 正切函数和差公式:tan(θ±φ) = (tanθ ± tanφ) / (1 ∓tanθtanφ)八、倍角公式:1. 正弦函数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2. 余弦函数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 2cos²θ - 1= 1 - 2sin²θ3. 正切函数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 / (1 - tan²θ)九、半角公式:1. 正弦函数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2. 余弦函数半角公式:cos(θ/2) = ±√[(1 + cosθ) / 2]3. 正切函数半角公式:tan(θ/2) = ±√[(1 - cosθ) / (1 +cosθ)]十、和差化积公式:1. 正弦函数和差化积公式:sinθ ± sinφ = 2sin[(θ ±φ)/2]cos[(θ ∓ φ)/2]2. 余弦函数和差化积公式:cosθ + cosφ = 2cos[(θ +φ)/2]cos[(θ - φ)/2]3. 正切函数和差化积公式:tanθ ± tanφ = sin(θ ± φ) /cosθcosφ以上是三角函数的常用公式。

三角函数与函数的概念

三角函数与函数的概念

三角函数与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三角函数则是函数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本文将探讨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考虑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单位圆O(0, 0)和坐标轴x轴、y轴。

对于单位圆上的每一个点P(x, y),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角θ,我们定义三角函数如下: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sin(θ) = y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cos(θ) = x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tan(θ) = y / x二、三角函数的性质1. 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值在一定区间内呈周期性变化。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均为2π,而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

2. 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sin(-θ) = -sin(θ);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即cos(-θ) = cos(θ);正切函数是奇函数,即tan(-θ) = -tan(θ)。

3. 诱导公式:三角函数之间存在一系列的诱导公式,如sin^2(θ) + cos^2(θ) = 1和tan(θ) = sin(θ) / cos(θ)。

三、三角函数的应用1. 几何应用:三角函数在几何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此外,三角函数还可用于计算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几何问题。

2. 物理应用: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振动和波动的描述中经常涉及到正弦函数。

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以及电流的变化等也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进行解析。

3. 工程应用:工程中的测量和调整常常需要用到三角函数。

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土木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函数计算倾斜角度和高度等参数。

4. 统计学应用:在统计学中,三角函数可以用于分析和处理周期性数据。

例如,天气预测和经济预测中,常常需要用到周期性变化的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三角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特殊类别,通过单位圆上的点与坐标轴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几何、物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用公式。

一、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是最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它反映了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定义:设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角A的正弦值sinA定义为点P的纵坐标y。

即sinA=y。

性质:1. sin(90°)=1,即sinA的最大值为1;2. sin(-A)=-sinA,即正弦函数具有奇对称性;3. sin(180°+A)=-sinA,即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

常用公式:1. 三角恒等式:sin(A±B)=sinAcosB±cosAsinB;2. 万能公式:sin2A=2sinAcosA;3. 正弦的平方:sin²A+cos²A=1二、余弦函数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相似,也是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定义:设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角A的余弦值cosA定义为点P的横坐标x。

即cosA=x。

性质:1. cos(0°)=1,即cosA的最大值为1;2. cos(-A)=cosA,即余弦函数具有偶对称性;3. cos(180°+A)=-cosA,即余弦函数具有周期性。

常用公式:1. 三角恒等式:cos(A±B)=cosAcosB∓sinAsinB;2. 万能公式:cos2A=cos²A-sin²A;3. 余弦的平方:sin²A+cos²A=1三、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比值,它在三角函数中也是重要的一员。

定义:设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且x≠0,则角A的正切值tanA定义为y/x。

即tanA=y/x。

性质:1. tan(0°)=0,即tanA的最小值为0;2. tan(-A)=-tanA,即正切函数具有奇对称性;3. tan(180°+A)=tanA,即正切函数具有周期性。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1.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 余切函数:cotθ = 1/tanθ- 正割函数:secθ = 1/cosθ- 余割函数:cscθ = 1/sinθ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正弦函数的周期为2π:sin(θ+2π) = sinθ- 余弦函数的周期为2π:cos(θ+2π) = cosθ- 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tan(θ+π) = tanθ3.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的平方和差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 余弦函数的平方和差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 正切函数的平方和差公式:tan(A±B) = (tanA ± tanB)/(1 ∓tanAtanB)4.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 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1 - tan²θ)5.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cos(θ/2) = ±√((1 + cosθ)/2)-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tan(θ/2) = ±√((1 - cosθ)/(1 +cosθ))6.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正弦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sinB = 2sin((A+B)/2)cos((A-B)/2)- 余弦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cosA + cosB = 2cos((A+B)/2)cos((A-B)/2)- 正弦函数的差化积公式:sinA - sinB = 2cos((A+B)/2)sin((A-B)/2)- 余弦函数的差化积公式:cosA - cosB = 2sin((A+B)/2)sin((A-B)/2)7.其他重要公式:- 三角函数的平方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 三角函数的倒数公式:sin(π/2 - θ) = cosθ,cos(π/2 - θ) = sinθ,tan(π/2 - θ) = cotθ-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差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这些是三角函数中一些重要的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有很大的帮助。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类重要的函数,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三角形以及周期性现象。

三角函数的定义涵盖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等,它们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对每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性函数,在单位圆上定义。

它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1, 1]。

通常用sin(x)或者sinθ来表示,其中θ为角度值。

正弦函数的公式为:sin(x) = sinθ = y/r = 对边/斜边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同样也是一个周期性函数,也在单位圆上定义。

它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也是[-1, 1]。

通常用cos(x)或者cosθ来表示。

余弦函数的公式为:cos(x) = cosθ = x/r = 邻边/斜边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是一个无界函数,定义于所有实数上。

它的定义域是除了π/2 + kπ(k=0,1,2,...)外的所有实数,值域是(-∞, ∞)。

正切函数通常用tan(x)或者ta nθ来表示。

正切函数的公式为:tan(x) = tanθ = y/x = 对边/邻边4. 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余切函数也是一个无界函数,定义于所有实数上。

它的定义域是除了kπ(k=0,1,2,...)外的所有实数,值域也是(-∞, ∞)。

余切函数通常用cot(x)或者cotθ来表示。

余切函数的公式为:cot(x) = cotθ = x/y = 邻边/对边5. 割函数(secant function):割函数是一个无界函数,在余弦函数的基础上定义。

它的定义域是除了π/2 + kπ(k=0,1,2,...)外的所有实数,值域是(-∞, -1]∪[1, ∞)。

割函数通常用sec(x)或者secθ来表示。

三角函数定义及其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定义及其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定义及其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以弧度为单位的角度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函数在几何、三角学、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及其相关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三角函数中,有六个基本的三角函数,它们分别是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余切函数(cot)、正割函数(sec)和余割函数(csc)。

这些函数有特定的定义和性质,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1. 正弦函数(sin):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正弦函数可以表示为sinθ = 对边/斜边。

2. 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长度与斜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余弦函数可以表示为cosθ = 邻边/斜边。

3. 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长度与邻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正切函数可以表示为tanθ = 对边/邻边。

4. 余切函数(cot):余切函数定义为邻边长度与对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余切函数可以表示为cotθ = 邻边/对边。

5. 正割函数(sec):正割函数定义为斜边长度与邻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正割函数可以表示为secθ = 斜边/邻边。

6. 余割函数(csc):余割函数定义为斜边长度与对边长度之比。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余割函数可以表示为cscθ = 斜边/对边。

除了基本的三角函数,还有一些重要的三角函数公式用于解决各种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1.三角恒等式:- π的周期性:sin(θ+π) = -sin(θ),cos(θ+π) = -cos(θ),tan(θ+π) = tan(θ)- 90度的周期性:sin(θ+90度) = cos(θ),cos(θ+90度) = -sin(θ),tan(θ+90度) = -cot(θ)- 互余:sin(θ) = csc(θ),cos(θ) = sec(θ),tan(θ) =cot(θ)- 余角:sin(π/2 - θ) = cos(θ),cos(π/2 - θ) = sin(θ),tan(π/2 - θ) = cot(θ)2.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差:-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3.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 sin(2θ) = 2sin(θ)cos(θ)- 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tan(2θ) = 2tan(θ)/(1 - tan²(θ))4.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θ/2) = ±√((1 - cos(θ))/2)- cos(θ/2) = ±√((1 + cos(θ))/2)- tan(θ/2) = sin(θ)/(1 + cos(θ))5.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A) + sin(B) = 2sin((A+B)/2)cos((A-B)/2)- sin(A) - sin(B) = 2cos((A+B)/2)sin((A-B)/2)- cos(A) + cos(B) = 2cos((A+B)/2)cos((A-B)/2)- cos(A) - cos(B) = -2sin((A+B)/2)sin((A-B)/2)这些只是三角函数及其公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公式和关系可以在数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中找到。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其推导方法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其推导方法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及其推导方法1.基本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将角的信息转化为边长比值的函数。

主要有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余切函数cot(x)、正割函数sec(x)和余割函数csc(x)。

2.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1)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2)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3)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4)余切函数的和差公式:cot(a ± b) = (cot(a)cot(b) ∓ 1) / (cot(b) ± cot(a))3.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2)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 - 1 = 1 - 2sin^2(a)tan(2a) = 2tan(a) / (1 - tan^2(a))(4)余切函数的倍角公式:cot(2a) = (cot^2(a) - 1) / (2cot(a))4.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a/2) = ± √((1 - cos(a)) / 2)(2)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cos(a/2) = ± √((1 + cos(a)) / 2)(3)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tan(a/2) = ± √((1 - cos(a)) / (1 + cos(a)))5.诱导公式:(1)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2)余切函数的诱导公式:cot(a ± b) = (cot(a)cot(b) ∓ 1) / (cot(b) ± cot(a))6.三角函数的倒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倒角公式:sin(a/2) = ± √((1 - cos(a)) / 2)cos(a/2) = ± √((1 + cos(a)) / 2)(3)正切函数的倒角公式:tan(a/2) = ± √((1 - cos(a)) / (1 + cos(a)))这些都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很详细)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很详细)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图]1 三角函数的定义1.1 三角形中的定义图1 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三角函数的示意图在直角三角形ABC,如下定义六个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1.2 直角坐标系中的定义图2 在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三角函数示意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下定义六个三角函数:•正弦函数r•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2 转化关系2.1 倒数关系2.2 平方关系2 和角公式3 倍角公式、半角公式3.1 倍角公式3.2 半角公式3.3 万能公式4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4.1 积化和差公式证明过程首先,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已证。

证明过程见《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的证明》)因为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正弦和角公式)则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于是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正弦差角公式)将正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加,得到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则sinαcosβ=sin(α+β)/2+sin(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一)同样地,运用诱导公式cosα=sin(π/2-α),有cos(α+β)=sin[π/2-(α+β)]=sin(π/2-α-β)=sin[(π/2-α)+(-β)]=sin(π/2-α)cos(-β)+sin(-β)cos(π/2-α)=cosαcosβ-sinαsinβ于是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余弦和角公式)那么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余弦差角公式)将余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减,得到cos(α+β)-cos(α-β)=-2sinαsinβ则sinαsinβ=cos(α-β)/2-cos(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二)将余弦的和角、差角公式相加,得到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则cosαcosβ=cos(α+β)/2+cos(α-β)/2(“积化和差公式”之三)这就是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sin(α+β)/2+sin(α-β)/2sinαsinβ=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2+cos(α-β)/24.2 和差化积公式部分证明过程: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β)=sin(α+β)/cos(α+β)=(sinαcosβ+sinβcosα)/(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tanαcosβ+cosβtanβcosα)/(cosαcosβ-c osαtanαcosβtan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tanβ)/(1+tanαtanβ)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pi/2-a)=cos(a)•cos(pi/2-a)=sin(a)•sin(pi/2+a)=cos(a)•cos(pi/2+a)=-sin(a)•sin(pi-a)=sin(a)•cos(pi-a)=-cos(a)•sin(pi+a)=-sin(a)•cos(pi+a)=-cos(a)•tgA=tanA=sinA/cosA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积化和差公式•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万能公式•sin(a)= (2tan(a/2))/(1+tan^2(a/2))•cos(a)= (1-tan^2(a/2))/(1+tan^2(a/2))•tan(a)= (2tan(a/2))/(1-tan^2(a/2))其它公式•a*sin(a)+b*cos(a)=sqrt(a^2+b^2)sin(a+c) [其中,tan(c)=b/a]• a*sin(a)-b*cos(a)=sqrt(a^2+b^2)cos(a-c) [其中,tan(c)=a/b] •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1/sin(a) •sec(a)=1/cos(a)双曲函数• sinh(a)=(e^a-e^(-a))/2 • cosh(a)=(e^a+e^(-a))/2 •tgh(a)=sinh(a)/cosh(a)常用公式表(一)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一: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
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A
90B 90∠-︒=∠︒=∠+∠得由B A
对边
邻边
C A
90B 90∠-︒=∠︒=∠+∠得由B A
α
cos1
2
3
2
2
2
10α
tan0
3
313—α
cot-31
3
30
当0°≤α≤90°时,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
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
2
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2、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仰角
铅垂线
水平线
视线
视线
俯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
h
i
l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
i=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
i
l
α
==.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
i h l
=
h
l
α
二: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tanα
+tanβ
tan(α+β)=————-—
1-tan
α·tanβ
tanα
-tanβ
tan(α-β)=—--———
1+tan
α·tanβ
tanα=——--—-
1-tan2(α/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
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
+β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
+β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
+βα-β
1
sinα·cosβ=-[sin(α+β)
+sin(α-β)]
2
1
cosα·sinβ=—[sin(α+β)
-sin(α-β)]
2
1
cosα·cosβ=-[cos(α+β)
+cos(α-β)]
2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