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摘要:产业集群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文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对于产业集群的结构、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集群产业空间组织综述

在西方对产业集聚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数量众多的理论成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其原因是众多的学派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所以使结论也并不相同。对于不同的理论成果我们只能取其相似之处,并对不同之处加以阐述并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

(一)地理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期产业集群

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这些理论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的主要从产业链在地缘上集中所能获取外部经济角度出发的。如马歇尔对产业区的定义: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称作“产业区”。当然在这些理论中能看出,研究者也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

本的减少。研究者也相信企业集聚能带来创新的产生。但是在早期的产业聚集研究中更倾向于物质方面能获取的好处。将研究的主要目光锁定在能轻易看到的各种成本的降低上。

(二)社会文化、知识溢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产业集群

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社会经济学派、波特的新竞争理论。这些理论相比起早期的产业集群理论更加重视交易费用的减少、社会文化的根植性和知识溢出带来的创新。波特在综合各家理论之精华对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对于现代产业集群研究者更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产业集群内网络的建构成为最为关注的地方。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和科研学校之间、还有企业与地方文化制度之间的信任网络构建成为现代产业集群更为显著地特点。在现代产业集群里对于创新的理解更为透彻,认为创新是产业集聚获得的看不见的巨大利益,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与竞争优势获取的源泉。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一)马歇尔产业区

马歇尔产业区是产业集聚初期的理论,主要针对的中小企业的集聚。这些中小企业的聚集虽然能获得规模经济但其收益甚少,且相互之间只是地缘上的临近却将一部分交易内部化从而节约成本,但在企业之间的网络构建上却鲜有形成。

(二)轮轴式工业区

轮轴式工业区是一种类似轮轴的集群,由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而形成的产业区,产业区内核心企业起了集聚作用,使小企业主要为大企业的生产提供配套的服务。(三)卫星式的产业区

卫星式的产业区一般指跨国公司在其它地区设立的分厂,其分厂主要是与母公司建立的一种信息之间的交流。对于中心企业有极强的依耐性,这类企业的技术交流主要来自与中心公司的支持。

(四)国家主导的产业区

国家主导的产业区主要由大型公共企业与非营利实体进行支配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即政府部门对某个地区提供投资和科研支持,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又主要向政府供货。

三、产业集群形成原因

(一)经济学角度

从古典经济学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马歇尔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当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企业集聚还会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则从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集聚的好处是成本的降低。韦伯把产业集群的产生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

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依存会使企业集中化。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其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群化。第三个因素是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第四个因素是经常性开支成本。产业集群会引发煤、电、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管理学角度

从管理学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波奥尔和萨贝尔以及威廉姆森。波奥尔和萨贝尔认为:世界经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的长期衰退期是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到尽

头的表现,产业组织形式进入了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取代福特制生产方式的第二次产业转换时期,主要依靠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的非等级制组织取代了等级制组织。柔性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显然更能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威廉姆森则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三者处在中间水平时,自动调节和强制调解会同时发生,形成一种中间组织形态,这种组织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地协调生产。每个企业都根据自

身能力从事分工活动中的某个阶段,因而在生产上存在相互依赖的企业需要进行合作与协调;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依赖很多的资源,企业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需要同其它企业进行合作与协调,以降低竞争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学角较多学者从这个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研究。国外学者理查德森认为:“非经济因素”尤其是企业家的偏好、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集群形成起很大作用。国内学者王缉慈认为: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显着的企业家活动,它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它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家问题、企业进入集群外部市场的能力、企业对区域外部技术的吸引力,以及教育和培训等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谢思全、刘刚认为,我国一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国退民进”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的,对我国一些集群的形成而言,很有说服力,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国退民进的产业部门或地区都出现这种集群。也有的学者提出,产业集群形成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历史和偶然的因素在引起区域产业集群形成时往往起决定作用。一旦某个区域率先进入某个新兴产业,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这是因为,率先者会取得某种“先行者效益”,出现先行者的实践样板,产生诱导作用,通过相互博奕,促使最初的优势不断地自我积累和强化,从而形成持久性的优势。

四、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