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赏菊的古诗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祈福祭祖,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节日。
而古代诗人们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篇,这些古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吧。
1.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通过猿啸、白鸟、落木和长江滚滚的形象描绘,展现了重阳登高的壮美景象,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脆弱。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以白日依山、黄河入海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寓意着人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过重阳节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兄弟登高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寄托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切祝福。
4. 杜牧《登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霜凄万树风入衣,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重阳登高的壮丽景象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5. 白居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过重阳节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透过对兄弟登高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寄托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切祝福。
以上便是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这些古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希望大家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登高远眺,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美好,祈福祭祖,感恩家人和朋友,体味诗人们的深情厚意,共度一个美好的节日。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九日》唐代: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徒然。
友生: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
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
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
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重阳节古诗古韵佳节

重阳节古诗古韵佳节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插茱萸、佩香囊等活动,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重阳节这一天,不仅仅只是为了享受秋日的美景和丰收的快乐,也有着历史文化的底蕴和古老诗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描绘重阳节的古诗吧。
1. 杜甫的《重阳与中九度重阳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托酒关心便事,岂能致意荻花中?秋来补得游丝少,万物枯肠指点空。
独有寒蛩声与落,此时为谁惜残红?杜甫的这首诗以洛阳城(重阳节的发源地之一)为背景,描绘了秋风渐起的景象。
诗中的主人公追求温暖的家园和纯洁的友谊,而不愿在繁华的荻花中迷失自我。
最后,诗中提到了寒蛩的呼唤和残红的凋零,意味着人们的生命也会有终点,因此要珍惜现有的时光。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行虽难穷,回首得峰头。
万里寄书家,明日下三洲。
王之涣的这首诗并非专为重阳节而作,但它描绘了登高远望的美妙情景,与重阳节登高赏景的活动相得益彰。
诗中以黄河、山峰等山水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登楼向往千里目,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最后两句诗则展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 晏殊的《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凭栏。
无情何似,有情不移。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花汀,尖石斜川黄绿遍。
这首《钗头凤》描写了人世间的冷酷和无情,描述了生活的艰辛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诗中的黄花和尖石暗喻着人们的生活艰辛,使人感到忧伤。
整首诗以唐代牛峤的《更漏子·玉楼春暮》,是因为该《更漏子》的前两句是"玉楼春残酒入愁,千年酒坏万年愁"。
晏殊的此词为《更漏子》写一序章,借以彰显原词的良苦用心。
重阳节的古诗无论是从景色的描绘,人情世故的反映,还是感情的表达都能够唤起人们对古代风物的追忆和对节日的热爱。
重阳节赏菊的诗句

重阳节赏菊的诗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这一天是秋季的高峰时期,正是金秋十月时,菊花盛开正艳。
因此,赏菊成了人们在重阳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下面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些描绘重阳节赏菊的美丽诗句。
1. 水调歌头·重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八阵图重阳沧茫起渺,百花齐放云霄。
满目朱门丹叶,阵花争艳江潮。
菊花芬芳绽盛,香浮长空鸟啣。
福泽皆从朝至,花开如傲九九。
3. 七言绝句·菊花寒露贪寒草,重阳待菊花。
秋风送香客,醉倚满园纱。
4. 减字木兰花秋花不晚娇气足,草生犹有健笔功。
英雄无泪坛前唱,菊韵直迎凝碧空。
5. 赏菊行黄花慢慢开,在秋风吹拂下。
金秋最美时,正值重阳佳节里。
菊花绽放风姿绰约,花心琳琅满园里。
彩蝶翩翩翻飞,为菊花献舞艺。
白雁南飞破晓天色,添彩铺展云霞里。
赏菊人潮涌动,乐曲声声抚耳畔。
欢笑声声入耳间,喜迎节日光辉章。
重阳节,赏菊花,共乐一片晴天下。
6. 题菊花山水秋正浓,金菊花儿红。
芬芳满园香气扑鼻,色彩斑斓映眼红。
盛开的花儿似锦绣,明艳夺目又迷人。
丰收的季节好心情,一片美景让人陶醉。
重阳赏花游园乐,佳节花前笑颜开。
这些诗句描绘了重阳节赏菊的美妙场景,使人感受到金秋的韵味和菊花盛开的美丽。
重阳赏菊既是一种欣赏花卉的乐趣,也是对金秋季节的赞美和对重阳节传统的传承。
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妨去赏菊,深刻体验这些优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过故人庄古诗翻译及赏析

过故人庄古诗翻译及赏析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朝【作品原文】故人具有鸡黍,邀请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圃郭外斜。
上开轩面场圃,五更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品译者】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紧紧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红珊。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要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去这里观看菊花。
【作品注释】故人具有鸡黍(shǔ),邀请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绿树村边再分,青山郭外横(xié,旧时读xiá)。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倾斜。
另有古音念xiá。
上开轩面场圃(pǔ),五更话桑麻。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等待至重阳日,还(huán)去就菊花。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写了美丽的圃村风光和平淡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故事情节自然简洁,没图形的打磨的痕迹,然而感情真诚,诗意爽口,存有“清水出来芙蓉,天然回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沦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经典九九重阳节诗词

经典九九重阳节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必须法式。
还在苦苦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九九重阳节诗词,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经典九九重阳节诗词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4.《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5.《九日醉吟》(唐)白居易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6.《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7.《陵园妾》(唐)白居易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尔军恩何厚薄?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
8.《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

重阳节经典的古诗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李白《九日》2、高唯北望,菊助可口明。
司空***《浙上重阳》3、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司空***《重阳阻雨》4、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6、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关汉卿《沉醉东风》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9、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10、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11、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王昌龄《九日登高》12、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1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1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15、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李适《重阳日即事》1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17、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18、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1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20、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樊忱《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应制》21、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王缙《九日作》22、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赵嘏《重阳日寄韦舍人》23、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崔国辅《九月九日》2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荫》25、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杨衡《九日》2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27、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大全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大全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是赏菊、登高、插茱萸的好时机。
此外,重阳节还是弘扬孝道、祈福健康长寿的节日。
下面是一些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登高望远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与竹兮庐与山,采薇蕨兮盈匡。
——陶渊明《登高》2. 赋菊今日装束频须臾,纷纷落叶下长衢。
历乱浮云最可嗟,今年又是重阳时。
——刘禹锡《赋菊》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 九月九日赋黄鹤楼闻道黄鹤楼,路过宋玉家。
青山锁九重,黄鹤满空中。
见惜频星汉,书牵不独龙。
思归万里外,空有鹤归容。
——杜牧《九月九日赋黄鹤楼》7.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8. 九月九日登高望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忆旧时游。
忽然忆山中,彩凤双飞去。
雾锁千峰暗,风吹百谷秋。
——杜牧《九月九日登高望远》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上是一些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重阳节的热情与祝福。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秋佳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祈求康健和长寿。
重阳节也是表达孝道的良好时机,人们会探望长辈,向他们表示敬意和问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九重阳节赏菊的古诗
由于重阳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节日传统极其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不计其数的诗篇流传人间:这些诗或悲伤或豁达、或思乡或忧国,但无论哪一种,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关于重阳的情怀。
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重阳节的古诗吧!
九九重阳节:登高,读诗,赏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九重阳·古诗欣赏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
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
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
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
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
在这
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居易也作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来表达当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以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菊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饮,希望能延年益寿。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更是重阳节的重要项目。
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
蔡云的《重阳糕》中有着形象的描述:
《重阳糕》
唐蔡云
蒸出枣糕满店香
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
篝火鸣机夜作忙
重阳食糕的习俗,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
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