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农产品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备丰富的优势。

本文将从优质土壤、适宜气候、传统技艺、健康环保以及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总结。

1. 优质土壤农村地区往往拥有肥沃的土壤,这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质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使作物生长更加茁壮,品质更佳。

例如,黄土高原拥有优质的黄土,充沛的矿物质和养分为当地的农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特色。

2. 适宜气候乡村地区通常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特色农产品能够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茁壮成长。

例如,我国山区多雨水,气温适宜,这对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生长非常有利。

而华南地区则拥有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大大促进了茶叶、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传统技艺农村地区往往有悠久的传统农耕文化,这种传统技艺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技巧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如四川川菜的独特烹饪技艺,也为该地特色农产品——辣椒、豆瓣酱等打开了市场。

4. 健康环保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通常没有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其生产过程相对健康环保。

这无疑为特色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优势。

现如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加,特色农产品由于天然、绿色的生产过程而备受青睐。

例如,云南普洱茶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以及西藏的绿色牧场产出的有机食材等,都成为了符合健康需求的杰出代表。

5. 品牌效应特色农产品往往以地理标志和品牌效应为支撑,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

品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

例如,承德的瓜果、泰安的苹果等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使这些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农产品营销是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满足。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营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优势和劣势。

一、农产品营销的优势1、丰富的产品种类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多样,这使得农产品的种类极为丰富。

从北方的小麦、玉米到南方的水稻、水果,从东部的海鲜到西部的牛羊肉,丰富的农产品种类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农产品作为天然、绿色、健康的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为农产品的营销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尤其是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高品质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3、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产品营销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条件;提供农业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这些政策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4、电商平台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发展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和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利润。

同时,电商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能够轻松购买到各地的特色农产品。

5、品牌建设的潜力一些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还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促进农产品的长期销售。

二、农产品营销的劣势1、农产品的季节性和易腐性大多数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周期相对固定,这导致在特定季节农产品供应过剩,而在其他季节供应短缺。

青海省优势特色农畜产品

青海省优势特色农畜产品

青海省优势特色农畜产品近年来,在地、县农牧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的布哈拉牌民族服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认证,民和湟乳奶粉、互助牌头曲白酒、四星天佑德白酒、循化天香辣椒面、循化仙红辣椒酱等10个产品获得“青海省名牌产品”认证,海西牌油菜籽油、互助牌青稞酒2类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六县1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认证面积达到42.7万亩。

“互助”、“天佑德”、“布哈拉”3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19件商标获“青海省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了“互助马铃薯”、“循化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互助八眉猪”、“循化薄皮核桃”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都长辣椒、大樱桃、循化县辣椒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循化红线辣椒被授予青海名牌农产品称号。

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稳步发展马铃薯、油菜两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合计达180.71万亩,其中马铃薯84.39万亩;油菜96.32万亩。

“八个特色”(优质蚕豆、乐都紫皮大蒜、长辣椒、循化线辣椒、薄皮核桃、高原制种、食用菌、大樱桃)种植面积达71.79万亩。

两大是作物和八大特色品牌面积占农作物种植的比重达81%。

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到2010年末,累计流转土地达到38.77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2%。

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较快,高原瘦肉型生猪、清真牛羊肉、高乳脂牛奶、生态放养型蛋禽业、特种养殖业“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连线连片,区域布局初显端倪。

同时,2004年以来审核确立了76家地级重点龙头企业,包括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梯次分布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按照“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提效增量”的园区发展思路,重点实施了乐都、互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河上游现代农业(循化)示范园”三个省级农业示范区和平安、民和、化隆三个地区级示范园建设,去年12月,向科技部成功申报了青海海东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一、引言海南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西瓜、香蕉和芒果是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农产品的分布情况。

二、西瓜产地分布1.东方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北部,是海南省的重要农业区。

- 气候条件: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

- 西瓜品种:富硒西瓜、香脆西瓜等。

- 优势: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西瓜的生长。

2.儋州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海南省农业产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

- 西瓜品种:红心西瓜、黄金瓜等。

- 优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3.东沙群岛-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中国南海的岛屿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盛产优质西瓜。

- 西瓜品种:玉露西瓜、黄金西瓜等。

- 优势:海岛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西瓜品质优良。

三、香蕉产地分布1.乐东黎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南部,是海南省的重要香蕉产区。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香蕉品种:香蕉主要品种为芭蕉、甜蕉等。

- 优势:丰富的降雨和水源,适宜香蕉的生长。

2.万宁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东部沿海,是海南省的农业发展区。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

- 香蕉品种:万宁香蕉、黄香蕉等。

- 优势: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香蕉的生长。

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西南部,是中国最南端的县。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香蕉品种:红蕉、数蕉等。

- 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保亭香蕉品质卓越。

四、芒果产地分布1.三亚市-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是海南省芒果产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芒果品种:皇后芒、芒果等。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优势:1. 规模优势:中国农业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农业耕地,能够大规模生产农产品,满足国内外需求。

2. 价格优势:中国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吸引国际市场的消费者。

3.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

4. 产品种类繁多:中国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一些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质量安全问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

2.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3. 贸易壁垒:一些国家设置了针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如进口限制和反倾销等措施,给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困扰。

4.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类和品质,以适应市场竞争。

三、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为了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

2. 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

3.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特别是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多元化农产品出口目的地,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性。

4. 进一步开放市场:落实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农产品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

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

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摘要:一、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概述二、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三、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四、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优势与挑战五、未来发展建议正文:【一、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概述】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汇报材料,主要介绍了广东省范围内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情况。

这些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水果:如荔枝、龙眼、菠萝等,具有口感好、品质优、市场需求大等特点。

2.优质蔬菜:如粤菜心、芥蓝等,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3.养殖产品:如广东三黄鸡、梅花鹿等,具有肉质鲜美、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4.水产品:如广东鲍鱼、鳗鱼等,具有生长快、肉质细腻、口感佳等特点。

【三、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均呈上升趋势。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如品种单一、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等。

【四、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优势与挑战】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地理环境优越、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力度强等。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品种结构单一、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竞争力较弱等。

【五、未来发展建议】针对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未来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品种创新,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

2.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加强产业链建设,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4.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原则1. 分区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产业协同:在区域内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精准匹配需要。

布局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1. 东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主,以大豆、玉米、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2. 华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3. 华中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以水稻、油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4. 华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以稻米、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5. 西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主,以茶叶、烤烟、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6. 西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为主,以玉米、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实施措施1. 完善农业支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优势农产品区域。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

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农产品营销这事儿,可真是有得说!咱先来说说优势哈。

你想想,农产品那大多可都是天然生长出来的,没啥乱七八糟的化学添加。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乡下亲戚家的经历来说吧。

他们种了一大片的西瓜,那西瓜一个个长得溜圆,切开一看,沙瓤多汁,甜得哟!这就是农产品的一大优势——品质纯良。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都愿意为这种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掏腰包。

而且农产品往往都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

比如说,新疆的哈密瓜、山东的苹果、五常的大米,一提起来,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东西。

像我有次在超市里,看到一堆人围着卖新疆哈密瓜的摊位,就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地方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这就是地域特色带来的吸引力。

农产品还有个好处,就是它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

农民们自己种自己卖,中间环节少,价格也就更实惠。

有次我在菜市场碰到一个卖自家青菜的老大爷,那青菜新鲜得还带着露水呢,价格可比超市里便宜不少,我一下子就买了好几把。

再说说农产品营销的劣势。

运输和储存就是个大难题。

还拿我亲戚家的西瓜举例,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西瓜,要是碰上连续的下雨天,路不好走,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西瓜烂在地里,那叫一个心疼啊!而且像一些水果、蔬菜,保鲜期短,要是储存条件不好,很容易就坏掉了,这损失可不小。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也比较难。

不像那些大品牌的商品,有大把的资金做广告、搞宣传。

农产品大多都是小农户自己在卖,没那么多钱和精力去打造品牌。

我之前在网上买过一种不知名产地的橙子,收到后发现品质一般,下次我肯定就不会再买了,因为我不知道它到底靠不靠谱。

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个问题。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时候特别大,今年大蒜价格高,大家都一窝蜂去种大蒜,结果明年产量过剩,价格又跌得厉害,农民们真是苦不堪言。

另外,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

比如说苹果,有大有小,有红有绿,品质参差不齐。

不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东西,规格都一样。

这在销售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买到的东西不如预期而不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二)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三)有利于加快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三)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1.专用小麦2.专用玉米3.高油大豆4.棉花5.“双低”油菜6.“双高”甘蔗7.柑橘8.苹果9.肉牛肉羊10.牛奶11.水产品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措施(一)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建产地品牌(三)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五)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政策建议(一)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二)实行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三)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四)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进口农产品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不可低估,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

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入世后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较大。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本规划提出的优势农产品,是指在我国的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根据当前形势需要,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辐射和带动全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一、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近几年,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地区结构雷同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还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还未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一些传统农产品产区,由于规模小,产业链短,营销服务跟不上,竞争优势还不明显。

因此,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产区,是一些发达国家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经验。

如美国已经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和柑橘产业带,法国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酿酒葡萄优势产区。

应对入世挑战,选择一些优势农产品,在一些最能够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地区,进行集中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抵御国外农产品冲击,扩大农产品出口,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加快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而增收最困难、最缓慢的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民。

入世后,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可能性最大,这些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

优势产区大都处于农产品主产区。

加快培育优势产区,发展优势农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开辟农民就业渠道,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

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在我国现有国情和土地经营制度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当前,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快发展步伐。

(一)指导思想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从应对入世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以质取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着眼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

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坚持产业整体开发的原则。

发展优势农产品,要着眼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立足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

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优势农产品要根据入世后参与竞争的需要,扶优扶壮,不能面面俱到;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优中选优,不能到处布点;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不能全面开花。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必须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要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近期目标:经过5年努力,优先培育11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35个具有鲜明特色、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长远目标:构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快优势产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

确定的主要原则:一是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有效抵御进口产品冲击的农产品。

主要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甘蔗和牛奶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数量与质量同步扩张,稳住国内存量市场,抢占增量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搞好产销衔接,尽快占领国内市场。

二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扩大出口的潜力较大的农产品。

主要包括苹果、柑橘、牛羊肉、水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增强竞争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扩大出口的发展战略,主攻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一是资源条件好。

自然生态条件为该种农产品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是生产规模大。

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

三是市场区位优。

市场目标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

四是产业化基础强。

科研、生产、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

五是环境质量佳。

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根据上述主要原则和依据,近期确定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优势区域,重点予以扶持建设,尽快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抵御进口冲击,扩大出口的目标。

1.专用小麦我国小麦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小麦品质结构不合理,中间类型偏多,适宜加工面包用的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糕点用的弱筋小麦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国内食品加工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加工专用小麦的需求将逐步增长;同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小麦主销区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专用小麦输入。

因此,专用小麦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近年来我国专用小麦的品种开发和生产有了显著进步,有了一些与美国、加拿大小麦品质相当的品种,形成了一些产业化生产基地,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主攻方向: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稳定发展中筋小麦,确保国内市场需求,积极争取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