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体
溶酶体

因残质体的形态和内含物不同分下列类型:
① 脂褐质(脂褐色素)
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的、成群的、围以
单层生物膜的不规则膜泡体。 内含物是呈褐色的残膜和脂类混合物。 脂褐色素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常见于老人 心肌、肝及脑神经细胞内有大量积累。
5
② 含铁小体
光镜下;为一含铁血红素颗粒状结构。 电镜下;由单层膜包围、直径50~60nm、充满铁 质颗粒的高电子密度膜泡。 当机体摄铁过多时,肝、脾、肾等器官的巨噬 细胞内可有较多含铁小体。 多数情况下,小体内含物是铁、脂类及残破线 粒体的混合物。
6
③ 髓(鞘)样结构
为一层生物膜包裹形成的不规则膜泡体。
内容物为同心层状、板状、丝状、指纹状或网状
排列的膜性成分。正常中细胞可见。
肿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内数量明显增多。
对髓样结构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一;未消化完全的膜性结构物质。
二;代谢不完全的脂类物质水化后而成。
髓样结构
7
④ 多泡体
Ф0.2~0.3㎛,内包含有许多小泡的膜泡。
再如;血液中过多的胰岛素可与膜受体结合成胰岛
素-受体复合物。经内吞入胞与溶酶体结合,复合物降
解。从而降低了胰岛素和受体浓度,调节了血糖浓度。 一些激素生成亦需溶酶体参与。 如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
上皮细胞合成的,分泌到滤泡腔内被碘化后,生成碘
化甲状腺素球蛋白,再重吸收到滤泡上皮细胞内形成
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过剩外分泌激素现象称分泌自
噬作用(粒溶作用)。
如哺乳期,脑垂体催乳素分泌细胞合成催乳素;促 进乳腺细胞泌乳。排出受抑制时(停止哺乳一定时间
内,催乳素继续分泌) 溶酶体与剩余分泌物融合将其降
解,停止催乳。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中溶酶体的名词解释如下:
溶酶体是细胞内一种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是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和分解的重要细胞器。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许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和“消化系统”。
溶酶体的功能主要包括:
分解并清除进入细胞内的外来物质,如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
清除衰老、损伤或异常的细胞器;
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激素的降解;
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突起,如神经细胞的轴突和树突。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初级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器,或近于高尔基器分泌面的光滑内质网的特化区,囊内仅含有水解酶。
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由吞噬或胞饮作用所形成的小囊泡,或与细胞器受损后的膜片等结构相融合而形成的。
次级溶酶体经酶解后的残余物质称为残体或终末溶酶体,即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脂褐质等。
除少数细胞如哺乳类红细胞外,各种动物细胞都有溶酶体。
在植物细胞中有类似溶酶体的细胞器,如自体吞噬泡、圆球体和糊粉粒等。
溶酶体

过氧化氢酶:40%, 作用:对氧化酶作用底物后 形成的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标志酶: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氧化底物的作用:将底 物氧化并产生过氧化氢。
防止H2O2在细胞内堆积,起保护细胞的作用:
还原过氧化氢的作用: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RH2 + O2 R + H2O2
H2O2 + R’H2
3. COPI-coated vasicles
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内质 网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转运及高尔基复 合体膜内蛋白的逆向运输, 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 GTP binding protein
囊泡与膜结构的脱离步骤
囊泡与膜结构的融合:特异性
形成吞噬小体后与溶酶体融合,导致吞噬细胞溶酶
体破裂。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颗粒不能被消化,并 在颗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羧基和溶酶体膜的
受体分子形成氢键,使膜破坏水解酶释放,细胞崩
解,矽尘释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内吞噬,如此反
复进行。激活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沉积,肺
组织纤维化。
第四节 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
v-SNARE和t-SNARE的特异性识别结合
囊泡运输小结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 2.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余小体 简答题 1.试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2.简述溶酶体的类型。 3.简述矽肺的发病机理。 4.简述三种不同膜组分介导的膜泡运输方式和功能。 5.简述溶酶体膜的特性和功能。
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特征
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内含氧化
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泡状结构。 0.2-1.7um圆形、卵圆形小体;中央常含有 电子密度较高、呈规则的结晶结构 。
溶酶体

溶酶体中酸性水解酶的合成,象其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一样,是由基因决定的,当基因突变引起酶蛋白 合成障阻时,可造成溶酶体酶缺乏。机体由于基因缺陷,可使溶酶体中缺少某种水解酶,致使相应作用物不能降 解而积蓄在溶酶体中,造成细胞代谢障阻,形成溶酶体贮积病。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有关脏器(肝、肾、心肌、骨 骼肌)中溶酶体过载,即细胞摄入过多或不能消化的物质,或因溶酶体酶活性降低,以及机体的年龄增长,从而在 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蓄积造成过载。目前已知这类疾病达40余种,国内可检测的有30多种(见词条:溶酶体贮 积症)。其中糖原贮积病Ⅱ型是最早被发现的。由于在肝细胞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缺陷,使溶酶体内缺乏α-葡 萄糖苷酶,导致糖原无法降解为葡萄糖,而造成糖原在肝脏和肌肉大量积蓄。此病多发生于婴儿。临床表现为肌 无力,心脏增大,进行性心力衰竭,多于两周岁以前死亡,故此病又称为心脏型糖原沉着病。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此病所表现出来的关节骨膜组织的炎症变化以及关节软骨细胞的腐蚀, 被认为是细胞内的溶酶体的局部释放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类风湿因子,如抗IgG,被巨噬细胞、中性粒 细胞等吞噬,促使溶酶体酶外逸。而其中的一些酶,如胶原酶,能腐蚀软骨,产生关节的局部损害,而软骨消化 的代谢产物,如硫酸软骨素,又能促使激肽的产生而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
产品特点Βιβλιοθήκη 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 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
(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 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H+(氢离子)泵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值=5;
第十章_溶酶体

脂褐素
含铁小体
髓样结构
第二节 溶酶体的化学组成
• 脂类:鞘磷脂
• 蛋白质
结构蛋白:高度糖基化, 保护溶酶体自身不被蛋 白酶消化。 酸性水解酶:最适pH为 5.0;能水解几乎所有的 生物大分子。
第三节
溶酶体的功能
• 细胞内消化与营养作用 • 免疫与防御功能 • 参与器官、组织形成与更新
• 协助受精
大纲
四、协助受精
• 顶体(acrosome) 由精母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演变而来的, 是一个大的特化的溶酶体。 • 顶体反应
在受精过程中,顶体膜与精子质膜融合穿 孔,释放到细胞外的顶体酶协助精子穿透卵的外 层入卵,完成受精。
精子
卵子
返回
精 子 顶 体 反 应
第四节 溶酶体与人类疾病
各类贮积症:由于溶酶体的酶发生变异,功能丧失,导 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常 见的贮积症主要有以下几类: 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也叫黑蒙性 家族痴呆症,溶酶体缺少氨基已糖酯酶A,导致神经节 甘脂GM2积累,影响细胞功能,造成精神痴呆,2-6岁 死亡。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失明、病呆和瘫痪,该病主 要出现在犹太人群中。
第十章 溶 酶 体 (lysosome)
溶酶体是一种外有单位膜、内含有多 种酸性水解酶,能水解多种内源性和外源 性大分子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的 “消化器”。
溶酶体的发现
• 1949年De Duve 将大 鼠肝匀浆分级分离各 种细胞器时,发现含 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 颗粒。 • 1955年,电镜下观察 到这种颗粒表面包围 着一层膜,从而确认 是一种新细胞器,定 名为一节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形态结构特点: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是一种细胞质中的膜限定泡状结构,主要包含水解酶和各种酸性酶,是细胞内部分解和消化的主要机构。
它们在细胞内的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参与各种溶解和分解反应,如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膜脂分解、糖原降解、细胞吞噬等过程。
溶酶体通常由两种主要的膜组成:内膜和外膜。
内膜是一个细胞质向内的薄膜,由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组成,可以防止溶酶体水解酶和酸性酶逸出到细胞质中。
外膜则是一个较稳定的膜,可以保护内膜免受外部损伤。
溶酶体的形成是通过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和转化过程。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酸性酶以囊泡形式转运到高尔基体中,然后再被分泌到溶酶体中。
此外,溶酶体还可以吞噬和消化不需要的细胞成分或外来细胞,通过溶酶体消化酶的作用进行消化分解,使细胞获得新的能量和营养。
总之,溶酶体是细胞内分解和消化的重要机构,通过其中的酸性酶和水解酶对不需要的细胞成分或外来物质进行消化分解,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运作和生长发育。
溶酶体介绍专题教育课件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清中旳酸性磷酸酶起源于骨、肝、肾、脾、胰等组织,故不 论男女老幼,其含量大致相同。而前列腺患者以及出现肝炎、甲状旁 腺机能亢进、红血球病变等疾病时,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旳活力都会升 高。为了鉴别血清中增长旳酸性磷酸酶是来自前列腺还是来自其他器 官,必须加以区别。为此可进一步采用某些克制剂进行选择性克制作 用。例如:乙醇和酒石酸对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有明显旳克制作用,而 对红血球酸性磷酸酶旳克制作用较弱。
微体
1954年,J. Rhodin:一类卵圆形小体 微体(microbody)专指具有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或过氧化氢酶活性旳细胞器,普遍存在于动 物体和植物体中。
一、微体旳形态构造
微体旳电镜照片
➢单层膜 ➢卵圆形或哑铃形小体 ➢0.2~1.5m ➢无定形旳颗粒基尿酸氧化酶
(a) (b)
(4)骨疾病: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软骨病、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某些非 前列腺恶性肿瘤旳骨转移,ACP活性也可升高。[1]
(5)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慢性肾炎、尿潴留等ACP活性可增高。
溶酶体酶小泡
吞噬 次级溶酶体
吞噬过程图解
溶酶体
溶酶体
人肺泡巨噬细胞中髓样小体——残余小体电镜图像 老年斑——脂褐质小体
在中性条件下,DNA片段可进入凝胶发生迁移,而在碱性 电解质旳作用下,DNA发生解螺旋,损伤旳DNA断链及片 段被释放出来。因为这些DNA旳分子量小且碱变性为单链 ,所以在电泳过程中带负电荷旳DNA会离开核DNA 向正极 迁移形成“彗星”状图像,而未受损伤旳DNA部分保持球形。
溶酶体的知识点总结

溶酶体的知识点总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溶酶体是一种由膜包裹的胞器,其直径在0.2-1.2微米之间,依赖于包裹其周围的单层脂双分子层。
溶酶体的膜包裹着多种酶和转运膜蛋白。
它的内部pH值通常在4.5左右,比胞质的pH值低很多,是由ATP酶子样颗粒产生的。
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主要功能是消化微量分子、有害物质和细胞内老化蛋白等废弃物质。
另外在感染细胞外来的细菌病毒和细胞内产生的毒素等等都会送对溶酶体来进行消化和分解。
同时,溶酶体还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噬作用来消化外来的一些大的颗粒物质。
溶酶体的生物合成:溶酶体的生物合成通过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产生,在囊泡偏侧上有标示溶酶体的酯化糖蛋白是甘露糖-6-phosphotransferase(GlcNAc-P-transferase),该酶的功能是识别和衍生溶酶体的酯化糖标示,并在甘露糖-6-phosphate上臤并N-乙酰基镍基糖氨基糖-1-phosphate。
溶酶体的相关疾病:溶酶体功能障碍或溶酶体相关酶的缺失或者溶酶体膜故障等都可导致众多的重要疾病,包括高尔基体病和溶酶体储积症等,这些疾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车溶酶体也参与了维持整个细胞内环境的平衡,通过对细胞质内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消化,溶酶体起着非常重要的细胞清道夫等作用。
如果溶酶体功能异常也会引发细胞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健康。
总的来说,溶酶体是细胞内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它不仅参与消化细胞内外物质,还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态,防止细胞内有害物质的累积,对细胞内和整个生物体的正常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溶酶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为相关医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溶酶体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溶酶体的研究和相关功能的认识将为人们对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酶
溶酶体中的酶都属酸性水解酶,其 最适pH为5左右, pH7左右时酶失活。 溶酶体膜上具有H +ATP 酶,可将胞质中 的 H +泵入溶酶体。
二、溶 酶 体 膜 的 特 性 对水解酶的抗性 溶酶体膜蛋白(IgpA、IgpB)在溶酶体腔 面极高度糖基化,可保护溶酶体膜免受溶酶 体内蛋白酶的消化。 通透性: 膜上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溶酶体消化产物 运出溶酶体。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酶
电镜下细胞结构:箭头指溶酶体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酶
多形性 由一层单位膜组成,形态大小不同,
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酶 异质性 不同的溶酶体所含溶酶不同。酶的种 类已发现有60多种,可分六大类:蛋白酶、 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溶菌酶。
其中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异噬性溶酶体
抗原 加工
10%不被降解
免疫原性复合物
抗原提呈
免疫应答
T淋巴细胞识别
六.溶 酶 体 与 疾 病
溶酶体膜失常与疾病: 矽肺 、石棉沉着病、痛 风。
先天性溶酶体病:糖原贮积病、脂质沉积病、粘 多糖沉积病。
休克后缺血缺氧降低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休克后缺血缺氧影响细胞的氧化磷酸化 溶酶体与休克: 过程。 休克后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内PH下降促进酶的 激活。
溶酶体与癌的关系
截至去年底,全 国累计发生尘肺 病病例55.8万例, 累计死亡33.3万 例,病死率为 23.85%,尘肺病 人已有42.5万例。
粘 多
糖
储 积 病
次级溶酶体 含活性水解酶与 (Secondary lysosome) 底物 终末溶酶体 (Residual body) 含残留底物
初级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
残 质
体
四、溶 酶 体 的 类 型
初级溶 自噬体 酶体
吞噬体 胞饮体
初级溶 酶体
自噬性溶酶体
异噬性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
四、溶 酶 体 的 类 型
吞
吞噬体
吞饮体
异噬溶酶体
噬 性 溶
异噬作用 内体 胞外消化 内体性溶酶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噬作用
自噬体 分泌颗粒
自噬溶酶体
酶 体
分泌溶酶体
残余小体
五、溶 酶 体 的 功 能
消化营养保护作用 对细胞内吞物质的消化 对细胞自身物质的消化 参与机体组织器官的变态和退化 参与受精作用 参与激素的合成和浓度调节
消化营养保护作用
异溶作用:对细胞内吞物的消化。
溶酶体的消化作用
自噬作用:对自身物质的消化。
胞外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
次 吞饮溶酶体
吞噬体 吞饮体
级
吞噬溶酶体
内体 胞外消化
初级溶酶体
异噬作用
溶 酶
自噬作用
自噬溶酶体
自噬体 分泌颗粒
体
分泌溶酶体 残质体
溶酶体的消化作用
溶酶体参与免疫过程
90%降解
抗原
+ 初级溶酶体
三、溶 酶 体 的 发 生
来自ER的水解酶前体在GC顺面磷酸化,形成具有M-6-P 标记的水解酶,至反面与受体结合,出芽形成囊泡,内 含M-6-P标记的水解酶及其受体。与内体融合,酶与受 体分离,受体再循环,酶的磷酸被去除,形成成熟的水 解酶。
高尔基体中的磷酸转移酶可从内质网转运来的多种蛋 白中识别溶酶体酶,是由于溶酶体酶分子中存在识别 信号,这种信号不是一段肽链,而是依赖于溶酶体酶 的构象或三级结构形成的信号区(signal patch)。
lysosome
溶酶体
陈 辉 Medical college chenhui@
Contents
Structure of lysosome Character of lysosomal membrane Formation of lysosome Types of lysosome Function of lysosome Clinical link
三、溶 酶 体 的 发 生
溶酶体水解酶前体 加入磷酸基团 M-6-P ATP ADP+Pi
H+ 内吞体 H=6 P
去 除 磷 酸
溶酶体酶 前 溶 酶 体
rER
顺面管网 高尔基复合体
反面管网
成熟溶酶体
四、溶 酶 体 的 类 型
初级 溶酶体
次级 溶酶体
终末 溶酶体
四、溶 酶 体 的 类 型 初级溶酶体 (primary lysosome) 不含底物,仅含 酸性水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