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历史时期,在服装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中世纪服饰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世纪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人们开始从事农耕和手工业,过上了农耕文明的生活。

这个时期的服饰多样化,常见的有长袍、紧身衣、外套、披肩等。

中世纪服饰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中世纪和后期中世纪。

早期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是一个封建制度盛行的时期,服饰主要是以功能性为主。

男性常常穿着长袍、外套和腰带,女性则穿着长袍和裙子。

服饰的颜色大多是暗淡的,制作材料以粗布为主。

后期中世纪(公元11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一个服饰风格多样、变化频繁的时期。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兴起,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服装产业逐渐兴起。

在这个时期,服饰的制作工艺逐渐精细化,服饰的风格和款式也更加多样化。

男性的服饰包括外套、袍子、裤子等,而女性则穿着长袍和裙子,有时还会配上披肩和帽子。

丝绸和绢布成为重要的制作材料,服饰的颜色也更加丰富多样。

中世纪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封闭性:中世纪服饰多以长袍、披肩等宽松的服饰为主,这种设计可以起到保暖和保护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

2.艳丽的颜色:尽管早期中世纪的服饰以暗淡的颜色为主,但后期中世纪的服饰则注重提高服饰的丰富度和华丽度,服饰的颜色也更加鲜艳。

3.线条简洁:中世纪服饰的设计注重线条的简洁和流畅,服饰的版型比较直线,对身材的塑造较少。

4.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中世纪社会,服饰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贵族和富商常常穿着华丽的服饰,而平民百姓则穿着朴素的服饰。

总之,中世纪服饰是欧洲服饰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服饰从功能性的农耕服饰逐渐发展成为风格多样、款式繁多的时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二、丝织品的发展
• 元明清丝织品的发展中,最突出的是金锦。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库金

锦 加金
刻金
在丝线中加入黄金质的 丝线,把金箔贴在线上 成为圆形金线织出的花 纹
用金线盘织在花纹周围 或渗织在花纹中
图案中一部分花纹全用 金线织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棉织品普及的原因及意义
• 原因: • 一、物美价廉 • 二、适用面广 • 三、材料新颖 • 意义: • 棉花及棉织品的普及,是中国服装史上一
次伟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从此,棉取代的 丝、麻,占据了服装材料的主导地位。
直接表现在纹样图案 中,来比拟人们对某 些事物的热爱、追求 和向往。
《中西服装发展取花草动物飞禽器皿
的名字中的谐音意义 来传达祝福和希望。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 4、文字性图案 • 把汉字中的吉祥字直
接绘制于其他图案中, 明确表达一种祝愿。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衣料纹样历史发展
春秋战国 龙凤、动植物、几何形,风格细腻,图形对称工整
汉代 魏晋
云纹和龙凤纹的结合,为前代所未见,增加了动物图案,尤其出现 了汉字吉祥语的图案。纹样风格流畅飞动,打破了单一对称的设计 模式。
出现和佛教相关的纹样,动植物纹样减少,风格拘谨
唐代 宋代
• 风格:继承了明代庄重大方的风格,装饰 性强,反映出清代锦的技术水平。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七章封建社会 后期服装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1.D 的发明,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B.骨锥C.石矛 D .骨针()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C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B.西班牙C.瑞士D.法国()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A论。

A.性需求B.遮羞C.装饰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C。

A.图腾崇拜说B.遮羞说C.身体保护说D.异性吸引说()5. C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A.织物B.纺坠C.骨针D.纺轮()6.人类最早的骨针出现的时间是B时期。

A.早期智人B.晚期智人C.直立人D.猿人()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

”出自于D 。

A.《春秋》B.《周易》C.《礼记》D.《尚书》()8. C出现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纤维衣料的产生。

A.蛮荒时代B.蒙昧时代C.野蛮时代D.文明时代()9. D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

A.文身B.人体装饰C.兽皮叶草D.纤维材料()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C。

A.身体保护说B.装饰审美说C.气候适应说D.护符说()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A的着装动机。

A.装饰审美B.异性吸引C.身体保护D.护符(C)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B.象征说C.遮羞说D.装饰审美说B)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B.遮羞说C.装饰审美说D.身体保护说(B)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有着密切联系。

A.审美B.劳动C.身体保护D.异性吸引(B)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B.实用C.护符D.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2.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

中西服装发展史_中世纪服饰

中西服装发展史_中世纪服饰
罗马式服饰是日耳曼文化吸收基督教艺术和古罗马
艺术后形成的,是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的窄衣过渡的
一个阶段。
罗马式并不是古罗马式的翻版,而是以古罗马式为 主,以希腊式、拜占庭式为辅,再加上受基督教的 普及所产生的宗教精神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泛化的风 格。
比萨斜塔和比 萨主教堂是意 大利中世纪最 重要的建筑群 之一,罗马式 建筑的主要代 表。主教堂建 于1063年,钟 塔建于1174年, 钟塔位于主教 堂圣坛的东南 面,呈圆形, 高55米,共8层。
贵族服饰
是一幅东罗马帝 国的美术作品, 它由许多细小的 彩色玻璃石子拼 贴镶嵌而成。
《查斯丁尼大帝和他的廷臣》
皇后泰奥多拉的帕鲁达门托姆
皇后冠饰

二、罗马式时期服饰
所谓“罗马式时期”(Romanesque),是史学家 对欧洲各国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这一建筑样式的称 谓,后泛指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和 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意大利最著名 的哥特式教堂 是米兰大教堂, 它是欧洲中世 纪最大的教堂 之一,14世纪 80年代动工, 直至19世纪初
才最后完成。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体系是把罗马教堂 的十字交叉拱、骨 架券以及从7世纪 阿拉伯人所用的尖 顶券加以发展而来, 并成熟地应用了飞 扶壁。哥特教堂的 建筑形象有挺拔向 上之势与冲入云霄 之感。
中世纪服饰
——拜占庭、罗马式、哥特式时期服饰
中世纪服装
拜占庭
艺术与风格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 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而 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
拜占庭建筑最 光辉的代表是 君士坦丁堡的 圣索菲亚大教 堂,是东正教 的中心教堂。 是拜占庭帝国 极盛时代的纪

中西方服饰的发展史及差异

中西方服饰的发展史及差异

整体而言,哥特服饰继承了教堂的建筑特点——高耸的尖顶,运用到服装就变 成了高高的尖顶帽和长长地尖头鞋。(50cm)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特点——人体曲线成为了服
装的审美关键
男士服装造型为上后下轻

女士服装恰好相反,重心下移,上身则收细腰,下身被夸 大使身体像铜钟。这种风格上加上东方丝绸、折扇,以及 精巧的服饰配件,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主旋律。
A、 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孔子曰:“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
敬无礼,无礼不立。”时过千年,在以孔孟之道为核 心的大一统思想指导下,中国服饰也力求稳重、平 静,有助于安宁、融洽和礼让之先的人际关系。 B、“文质彬彬”——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文是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质是指一个人资质的美。 C、“披褐怀玉”一一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不以论诗,而以 论人,正可为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中式服饰的发展历史 西式服饰的发展历史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国的服装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素质一同诞生和发展的, 中原地区是汉文化的 发源地,也是东方经济文化最古老最发达的中心。 加之良好的地理环境,呈现出放射状向四方影响 和传播。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 的发展基础上,即与时代相符的纵向发展的道路 上,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从上古至封建社会 灭亡,我国服装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以长袍 服饰为主——高领阔袖、长衣拖地以及直线正裁 法和交领等为特征。
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它装饰手
法,表达丰富的想象,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现 实主义的效果。
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
庄重,美观高雅,能起到烘托月之效,服饰文化 与环境相配合,更具鲜明的时代感。

西方服装发展史(1)

西方服装发展史(1)

巴洛克时期
中后期男子服饰
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使用,大量的缎带,大 量的花边。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 个时候一般妩媚化。
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 的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剑。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 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 的前身。
西方服装发展史(1)
女人 - 包裹服装,不露肩,就像一整块布,
从她的肩膀上面覆盖下来. - 头发缠裹她的头 - 赤脚
西方服装发展史(1)
古代服装
古代西亚
巴比伦服饰
服装面料与图案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以棉,亚麻为衣料,取代了原来的 羊毛衣料,服装的造型也有了改变, 衣服的垂褶更加丰富.
巴比伦穿这种缠绕式的衣服, 衣长至膝下,称为卷衣.
西方服装发展史(1)
中世纪服装
拜占庭
艺术与风格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 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而 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
西方服装发展史(1)
中世纪服装
拜占庭
主要服饰
拜占庭的主要服饰
装饰
西方服装发展史(1)
古代服装
古代欧洲
古希腊服饰
多里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 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
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 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西方服装发展史(1)
古代服装
古代欧洲
古希腊服饰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 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 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大体上长约3 至5.5米,宽约1至2米。 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 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中西方服饰的发展史及差异

中西方服饰的发展史及差异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它是指服装、饰 物、穿着方式、装扮,包括发型、化妆在内 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体。服饰文化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 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由于历史条件、 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 文化观念的差别,中 西方的服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
受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了解了近代的服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服饰
年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受苏联影响,列宁装成了
50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衣 裳
70
——
现代流行时装
西方服装作为世界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变化受到了西方文明传播的直接影响。 从西方服装发展的轨迹来看,大致经历了两 次转折,其一是从古代南方型的宽衣形式想 北方型的窄衣形式演进;其二是从农业文明 的服装形态向工业文明的服装形态转型 。
西方服饰通过对人体曲线和对某些敏感部
位作裸露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服饰吸引力, 给人以不可言状的美感,以此产生心理效应, 使人迅速进入纯粹的审美境界。
西方人着装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
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 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通过着装充分表明 自我的理想境界和各种观念,借以标明自我。
巴洛克服饰
巴洛克服饰特征——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男子视美如命,他们追逐一切刺激的颜色和饰物。(夸张的假 发、佩戴华丽的领饰、各种花边的大翻领、丝巾)这一时期服饰已舍弃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款式,全然进入了阴柔美的世界。
洛可可服饰
洛可可服饰特征——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男装基本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形式,只是将繁复装饰去掉,渐渐吸收英国绅士 风格,简洁、严谨、实用。
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 服之一。

中西服装发展自测习题史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自测习题史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史》自测习题答案冯泽民编2010.9←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 1.D 2.C 3.A 4.C5.C 6.B 7.D 8.C 9.D 10.C←11.A 12.C 13.B 14.B 15.B←二.填空← 1.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 2.肤色较浅的人群,肤色较深的人群← 3.裸态生活期、兽皮叶草与装饰期、纤维织物期← 4.宗教信仰,象征标识,异性吸引,装饰审美← 5.欧洲及北美大陆、印度、中国←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一.单选题← 1.B 2.A 3.C 4.C 5.B 6.A 7.B 8.C 9.B 10.C←二.多选题← 1.ABCD 2.ABC ?应BCE 3.BCDE 4.ABCDE 5.ABC ←三.填空题← 1.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2.政治思想和人文、科技和经济、习俗心理和时尚← 3.阻力与动力、渐变与激变、外因与内因← 4.人、服装、环境← 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单选题← 1.B 2.D 3.C 4.B 5.D 6.D 7.D 8.B 9.A 10.D←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 4.AC 5. ABCD←三.填空题← 1.骨针、纺坠 2.颈 3.4千7百年← 4.颈饰、耳饰、臂饰、手饰← 5.碧玉、玛瑙、石英、大理石、象牙←←第四章奴隶社会装←一.单选题← 1.B 2.C 3.D 4.A 5.A 6.D 7.B 8.D 9.B 10.A←11.C 12.A 13.B 14.A 15.A 16.B 17.A 18.C 19.B 20.A←二.多选题← 1.ACD 2.ABCDE←三.填空题← 1.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2.五服← 3.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4.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5.袆衣、揄狄、屈狄←第五章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1.D 2.B 3.A 4.D 5.C 6.D 7.B 8.D 9.B 10.C←11.A 12.A 13.B 14.D 15.A←二.填空题← 1.楚汉 2.汉,殓 3.刘氏冠,进贤冠,通天冠,貂禅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海清,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毕业于武 汉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文学、书法和中西文化的教 学和研究,参编、主编、合编《西方现代艺术辞典》、 《文艺心理学大辞典》、《大败局》、《毛泽东瞩目的风 云人物》丛书、《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等书数十部,发 表专业论文若干篇,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学奖。
中西服装发展史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西服装发展史
•主目录
课程介绍 教师简介 教学大纲 (思考题)
教学内容 自测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PPT文档演模板
点击各项自动链接
中西服装发展史
课程介绍
• 服装发展史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以大历史的 眼光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系统阐述中西服装发展的历史,并运用文化 学理论,从历史的服装现象中透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 装的文化本质,以及服装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等意 识形态的关系。本课程先从服装发展的共性特征入手,总领人类服装 的演变历史,再分别重点表述中国和西方的服装发展进程,最后对中 西服装做了跨文化的比较。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返回主目录
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 人类服装的起源(4课时)
•Hale Waihona Puke 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 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 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
•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人类原始社会的服饰 状况,重点掌握现代服装史学家提出的不
• (4)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主目录
中西服装发展史
3、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1)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阐述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批判地吸收东、 西方服装文化的优秀成果及国际服装发展的最新动向和 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积极成果。
•返回主目录
PPT文档演模板
中西服装发展史
教学大纲
• 一、 课程名称:中西服装发展史
• 二、 参考课时:56(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三、 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 四、 课程概述
• 根据该课程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服 装的起源与发展的共性特征;二.中国服装发展史,着重阐
述先秦及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服饰状况以及沿革、演变的基
同的人类着装动机,了解人类生产劳动在
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返回
PPT文档演模板
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二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 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4课时) • 影响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 服装变化的现象 • 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影响服装变化的两大
因素,深入了解服装变化的三种现象,重 点把握人类服装发展的六组规律。
• 中国奴隶社会服装(5课时)
• 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
• 礼制与冠服制度、冕服
• 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
• 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
•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原始信仰影响下的服装观念 的形成及其特点,了解周代礼制对服装的管理,
本脉络;三.外国服装发展史,以西欧各国服装发展进程 为主要线索,讲叙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西方服装的变迁 过程;四.服装发展的跨文化比较,分析中西服装文化的差异,
探寻人类服装发展的共性模式.其中,第二、第三部分是本
课程的主体内容。
•返回主目录
PPT文档演模板
中西服装发展史
五、课程教学目标
•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设计史论 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中外服装在 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历史背景以及主 要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一般规律,懂得服装发 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分析、鉴赏与识别能力,正确地处理传统 与现实、民族与时代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中西方 服装文化的优秀遗产,拓展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主目录
中西服装发展史
六、 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 1、选用教材:
• 冯泽民 刘海清 中西服装发展史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版
2、主要参考书目:
• (1)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商务出版社 1981
• (2)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
• (3)[美] 布兰奇.佩尼 世界服装史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87
• (2)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通俗易 懂,重点、难点讲解透彻,启发学生思考。
• (3)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 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组 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使学生对各时期的服装形态有更 形象、更直观的认识。
PPT文档演模板
中西服装发展史
七、各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主目录
中西服装发展史
教师简介
• 冯泽民,江苏省江阴市人,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教授,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长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 专业教学及服饰文化和史论研究,多次获得省优秀教学科 研奖,并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有《中国 古代服装简史》、《服装发展史》、《中西服装发展史教 程》等。
•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每个时期,每个地区不同的服装样 式与发展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同时还可以开阔视 野,获得相关的知识,提高审美修养,增强对服装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 测能力。
• “认识历史,是为更好地创造未来”,这也是本课程的教学宗旨. • 指定教材为冯泽民,刘海清编著,《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PPT文档演模板
•点击各项自动链接
•返回主目录
中西服装发展史
PPT文档演模板
八、各章思考题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
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三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 中国原始社会服装(2课时) • 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 • 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 •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原始服装的萌芽状态,
重点了解中国服装初始时期在工具、材料 和技术上的表现。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
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四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