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2016高考满分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合集下载

高考优秀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高考优秀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高考优秀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当今的社会中,高考分数一直被视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然而,我认为分数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分数只是评估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工具,但它无法全面衡量一个孩子的能力、品德和潜力。

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分数无法评估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一个孩子的品德是他的人格形成的基础,它要求孩子具备诚实、守信、友善等优良品质。

然而,这些品质无法通过考试来衡量。

孩子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长此以往,将会失去作为一个真正好人的本质。

其次,分数也无法评估孩子在生活中的应对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孩子在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会促使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分数无法反映出来的。

例如,孩子在学校活动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分数无法衡量的。

此外,分数也无法全面衡量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些孩子擅长音乐,有些孩子擅长体育,有些孩子擅长绘画等等。

然而,高考只考察了一部分学科的知识,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潜力和发展。

如果我们只将孩子视为分数的奴隶,那样将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充分发掘和培养孩子的个人特长,关注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让我们摆脱分数的束缚,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广阔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价值。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作文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作文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作文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呀》
哎呀呀,说起成绩这个事儿啊,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读小学,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小超。

小超啊,学习成绩真的不咋地,考试经常都是及格线上下晃悠。

但是呢,他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画画超级棒!每次美术课,那就是他的表演时间。

那画笔在他手里就跟有魔法似的,几下就能画出一幅让人惊叹的画来。

有一次,学校组织画画比赛。

小超那可积极了,一下子就报名参加了。

我们都以为呀,他也就是去凑个数,毕竟成绩不好嘛。

可是你猜怎么着,比赛结果一出来,小超大获全胜,得了一等奖呢!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啊,简直比阳光还耀眼。

从那以后,大家看他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不再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就小瞧他。

这件事让我深深明白,成绩真的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也许不在成绩上,但在其他方面说不定就能绽放光彩呢。

就像小超,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画画厉害呀。

我们不能只用成绩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得看到他们身上各种不同的才能和优点。

不然,会错
失多少美好和惊喜呀。

所以呀,别再死盯着成绩啦,多去发现孩子们其他的闪光点吧!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呢!嘿嘿!。

201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201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2016高考满分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

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

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

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

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

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

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7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之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7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之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

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

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

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

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

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3篇《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3篇《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3篇范文全国卷Ⅰ(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内容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就得到了表扬。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1:《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在教育的舞台上,分数似乎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主角。

正如材料中所呈现的那样,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100 分,得到表扬,第二次考了 98 分,却受到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55 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 61 分,就得到表扬。

这样的奖惩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从表面上看,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孩子所受到的待遇,这似乎是一种基于结果的简单评判。

然而,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对于那个从 100 分降到 98 分就被批评的孩子,也许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题目难度的增加而导致分数下降。

但批评可能会让他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

相反,那个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就得到表扬的孩子,虽然分数依然不高,但他的进步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这种鼓励可能会激发他更大的学习动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应该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不是冰冷的分数较量。

家长和老师不能仅仅以分数的升降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努力和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的孩子可能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可能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忽略了孩子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潜力。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但他在绘画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另一个孩子可能语文作文写得不够出色,但他在体育场上却充满活力和激情。

2016高考满分作文700字-莫为分数遮望眼

2016高考满分作文700字-莫为分数遮望眼

2016高考满分作文700字-莫为分数遮望眼考试结束后,进步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嘉奖,退步的孩子便遭受打骂,尽管退步孩子的成绩比进步孩子要优秀很多。

简单的漫画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究竟从何时开始,分数变得如此重要,重要到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乖,考好了妈妈给奖励。

”“怎么考得这么差,太给我丢人了!”“你看看人家别人的孩子考的多好”…….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

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家孩子的成绩,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多考几分、再多考几分。

可我不禁要问:分数当真有这么重要吗?分数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个父母说:不要被分数遮蔽了双眼,不要将孩子束缚在分数的桎梏里。

可能会有家长反驳:我是想让孩子成绩好点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之栋梁,于是剥夺孩子一切空闲时间,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从不注意在道德方面进行引导。

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考几分,竟然帮助孩子作弊!这样的情况早已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唯分数主义教育方式下,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考试机器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吗?前些日子,少年大学生魏永康被学校劝退的新闻在网上疯传。

魏永康十七岁进入中科院,二十岁因缺乏自理能力被开除。

每年的中高考都会有一大批因作弊或替考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可见,成绩绝对不是评判人的唯一标准,分数万能理论有时也会失灵。

十年寒窗一朝试锋,有人说高考是这充斥着不公平的世界中唯一公平的存在,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叶,也从来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何能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同样的一份试题来对待呢。

一张薄薄的几张卷子怎么能够考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修养呢?一个冰冷的数字就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这未免有些片面和草率。

钱钟书高考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可是数学仅十五分,幸而遇上伯乐罗家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7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之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7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之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

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

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

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

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

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

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满分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本文是高中关于高考满分作文的2016高考满分作文: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欢迎阅读。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

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

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

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

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

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

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

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