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神经体液免疫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容较多,重在使学生认识到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正常存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靠机体内部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网络的形成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其中每种调节方式的过程也熟悉,但是对于从分子、细胞、个体生命系统水平上三种调节机制各自的特点、共有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理解的还不够深刻、透彻,认识不到机体稳态调节的过程是信息传递及信息反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基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归
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稳态的观点,信息论的观点,领悟系统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网络的形成及特点。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高三生物寒假能量包——专题练习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1.一位运动员不幸摔伤,腰部脊髓受损严重,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由此可知脊髓的功能之一是()A.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反应B.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D.是人体的低级反射中枢2.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调节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缩手反射活动只需要两个神经元就能完成D.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3.(多选)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
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膀胱壁收缩,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
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B.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C.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4.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一肌肉接头”。
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电刺激①处,肌肉不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B.电刺激②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记忆的长短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下列哪一组物质可以出现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生长激素和淀粉酶C.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血红蛋白合成酶7.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中X与Y分别是垂体和下丘脑B.身体受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D.甲状腺活动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迅速,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9.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教案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防御机制,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部有害物质的入侵。
它是一个复杂协同的系统,由各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组成。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精神和生理因素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种主要的影响力,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神经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是心理和身体功能的主要控制中枢,也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器。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神经控制免疫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是兴奋的,主要作用是让身体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这样它就可以对外部的威胁做出及时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是平静的,主要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免疫系统中的细胞:1.分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与细胞通信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细胞外,与特定的细胞膜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引导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2.细胞通过突触前神经元直接受到神经元影响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直接接触到免疫细胞,并影响它们的活动。
例如,某些神经元可以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3.神经系统影响激素分泌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激素和免疫系统进行通信。
这些激素可以影响到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动方式。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内质网递呈效率。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内部稳定环境及其功能的定向性和准确性。
通过神经调节,我们的身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处于预期的免疫状态。
二、体液调节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调节也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
全身液体体积是体液调节机制的关键部分,它维持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参数,如血压、pH和离子平衡。
体液调节机制还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细胞进行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
激素是体内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 素等
内分 泌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内分 泌系 统
【即时训练】1.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 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年 底出现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 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 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炎症因子促进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合成,并促进
该离子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
(3)若使用 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 Ca2+
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
的 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结果是实验组神
质
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 B 细胞合成并分泌
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
药突变
答案为A
5.(2019·全国卷Ⅲ,T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
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谭家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442500)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知识体系】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
1.反射弧的结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的形成——外正内负: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内的钾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外高,因此K+ 穿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膜内形成了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②动作电位的形成——外负内正:受刺激时膜通透性改变,膜外Na+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差急剧减小,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③传导特点: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突触中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既可以传递兴奋,也可以传递抑制。
【例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试题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3.下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4.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⑦抗体⑧干扰素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⑧7.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与体液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B.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杀灭抗原C.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9.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10.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过敏性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11.如果饮用水中被一种雌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C.雌性个体分泌雌激素的量上升D.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1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13.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1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专题10 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教材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练习专题10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编制:军长1.【2012·宁波市八校期初测试】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激素可以持续起作用④抗毒素、抗生素和干扰素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A.2个B.3个C.1个D.0个2.【2012·厦门市期末】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心肌细胞以内环境为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2012·九江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会有神经递质、C02、尿素等物质4.【2012·德州期末】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2012·九江一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组织器官有下丘脑、垂体、肝脏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C.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D.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使体温升高6.【2012·哈尔滨六中期末】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7.【2012·哈尔滨六中期末】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2012·厦门市期末】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9.【2012·惠州三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抭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和神经递质C.“空调病”是由于环境稳态失调D.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就达到稳定10.【2012·安庆一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⑦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A.2项B.3项C.4项D.5项11.【2012·衡水期末】右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或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营养不良血浆的量C.增加食物池塘中鱼群数量D.进食促胰液素13.【2012·莱芜期末】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0C降至50C,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14.【2012·南昌调研】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体液调节加强练习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 制成提取液――→注入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2、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
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 .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C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和孕激素3、下列生理活动与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不相符合的是 ( )A .摄入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 .人体内的激素与靶细胞能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C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生长发育D .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4、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 .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 .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5、(2012·东城区模拟)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
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
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产素一定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 .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 .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 .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6、(2012·杭州模拟)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 、b 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 .激素a 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 .激素b 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 .激素b 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 的分泌7、(2012·临沂一模)“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
如杀虫剂、塑料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
在动物体内富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环境激素”可能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导致激素分泌过多B.“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C.“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D.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性激素“环境激素”8、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9、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上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C.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免疫调节加强练习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与抗体复合物C.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D.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2.(2010·江苏)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 细胞的参与4.(2012·威海一模)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5.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6.(2011·上海高考改编)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7.(2012·青岛模拟)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8.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9.(2012·杭州质检)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10.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使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使人的免疫力增强,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 ) 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 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二、非选择题(共50分)15.(18分)(2012·广州一模)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 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图表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下图)。
①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 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 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
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
“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 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 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
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 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 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