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大学马克思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 “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咼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了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马克思辨析判断题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1、错:理由: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
有些现象于本质是一致的,通常做真象,有些现象与本质很不一致,一般称为假象,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
2、错理由:因为亲眼所见的事物是属于感性认识,原因就在于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只有通过科学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3、错理由:伴随计算机网络建立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1、错误。
(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社会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分)2、错误。
(2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任何真理总是客观的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3分)3、错误。
(2分)该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观点,其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心外无物。
1、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都是客观的。
2、正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马克思判断题题库

一.判断题(共79题)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正确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人权。
参考答案:错误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正确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参考答案:正确5.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
参考答案:正确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参考答案:正确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参考答案:正确8.“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参考答案:正确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参考答案:错误10.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1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12.演绎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参考答案:错误1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参考答案:正确14.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参考答案:错误1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参考答案:正确16.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17.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马哲复习题

是非题:(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f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t3.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t4.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f5.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形式上是否新奇。
f6.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事物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t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f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f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
t10.概念、判断、推理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f11.认识的客体就是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f12.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
t13.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f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超越一切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限制。
f1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f16.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有区别的。
t17.哲学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f18.原子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t19.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过程的统一体。
t20.在度的范围内,量变不可能引起质变。
t21.普遍联系是指我们可以将任何两个事物联系起来。
f22.多数真理是相对真理,只有少数真理是绝对真理。
f23.正确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错误的认识也不例外。
t24.人口因素也是社会革命的动因之一。
f25.25、“吃、穿、住、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t26.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f27.哲学的“党派”斗争就是革命派和反动派的斗争f2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t29.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根本分歧之一。
f30.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f31.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f32.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因素和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习题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标准答案:错2. 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标准答案:错3. 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标准答案:错4.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标准答案:错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标准答案:错6.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标准答案:对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对8. 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标准答案:对9.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对10.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标准答案:错1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标准答案:对12.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标准答案:错13.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标准答案:对1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15.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宿命论观点。
()标准答案:对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标准答案:对17.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政治职能。
()标准答案:对18. 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
()标准答案:错19.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自由。
()标准答案:错20.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
()标准答案:错21.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马克思考试辨析题集锦辨析题

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共3小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该命题是正确的。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而且还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劳动产生了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劳动创造人类意识的物质器宫一人脑;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 , 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认为 "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 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 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3、该命题是错误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而不是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 ,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而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6、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答:错误。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答:错。
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
2、世界统一于存在。
×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
3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
3.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
4.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
×
5.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
6.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
7.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最主要成分是警察。
×
8.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
9.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特点。
√
10.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11.政治上层建筑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
×
12.简单地说阶级的实质是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
13.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
√
1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15.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
16.历史唯心主义者都主张英雄史观。
√
17.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合不只表现为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
√
18.“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
19.社会形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
20.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
4
1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
3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
4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5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
6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
7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8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
9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
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
11.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
12.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
13.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
14.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
5
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
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
×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
6.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
8.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
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
1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
√
11.在经济全球的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会逐渐趋同。
×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和发展,表明现代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正在消失。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