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学微生物学(重点表格)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重点归纳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重点归纳整理

第九章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鉴别试验有:敏感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分解实验,后者全是阳性。

奈瑟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1、G一弧菌(多形性),单鞭毛
2、嗜盐(与霍乱弧菌的显著差别),无盐不长,>8%也不长。

不耐热,不耐酸
3、神奈川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6溶血。

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二、致病性
1、致病机制不甚明确(为致病株、不致病)
有耐热性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黏液素、黏液素酶
2、引起食物中毒: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
f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一一致病菌)
f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一一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无芽抱厌氧菌
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

1.致病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②宿主免疫力下降
③菌群失调③厌氧微环境
2.所致疾病
①败血症
②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感染。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医学微生物学表格 全

医学微生物学表格 全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444444aadd选择培养基:普通培养基:灰白色, S普通培养基、S.S普通培养基:半透明,培养特性 S型型;S.S型;液体培养基:浑浊选择培养基:无色、S 生长无色半透明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产气(仅斜面、底层:产气,产克氏双糖铁反应斜面不发酵;底层产,动力,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HS(—)酸,不产气,S 酸,H(—),动力(+)22 +/—)HS(动力(—)(+),2不发酵乳糖其他生化反应 VP、枸不发酵乳糖吲哚、甲基红、——橼酸盐:++ 抗原H抗原、Vi抗原、K抗原抗原 O抗原、菌体O抗原、鞭毛H抗O 荚膜抗原原、K 抵抗力因无芽胞,故抵抗力均不强,容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细胞侵袭力、内毒素、外致病物黏附素、外毒素、内毒内寄生菌)毒素(志贺毒素)素、荚膜(食物中、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热症(伤寒)肠外化脓性感染、泌尿致病、败血症、菌血症毒)道感染、败血症、新生急性)中毒性痢疾(内毒素* 儿脑膜炎、胃肠炎致病)特异性细胞免疫slgA免疫,免疫期短,不巩固粪便;外周血;第二周:粪便的脓血或黏液成标本取材第一周:尿、血液、脓液、脑脊骨髓液(用30%甘油缓冲盐第三周:尿液液、胃肠内容物、粪便分水保存,及时送检) Widal test)肠产毒素型:旅行者腹肥达试验(*其他H↑:肠毒症 O↑泻;↓:无感染↓ OH肠致病型:婴幼儿腹泻↓:有交叉感染O↑H肠出血型:出血性结肠↑: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反H O↓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应肠侵袭型:痢疾样腹泻厌氧芽胞梭菌属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G形态 G,无鞭毛,粗大杆状,,粗短杆状,汤匙状G,周鞭毛,鼓槌状有荚膜蛋黄平板现浑浊圈溶板血平板现β溶血环血培养平现双层血环,蛋黄平板现乳白浑浊圈肉毒毒素(神经外毒素,豆制品α卵磷脂酶毒素、肠破伤破伤风溶血毒素,致病物毒素、侵袭性酶中常见)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致病机制α毒素分解细胞膜使痉挛毒素与脊髓前角页 15 共页 4 第释放,ACh经,抑制神经肌接头细胞和脑干神经元结组织细胞受损,毒素和酶发酵产生大量气使肌肉弛缓性麻痹合,抑制性神经递质无体法释放,使骨骼肌痉挛少见胃肠气性坏疽:气肿,水:食物中毒破伤风:牙关紧闭,致病和临床表现苦(肉毒中毒)道症状,多为神经末梢麻痹,眼肿,触摸皮肤有捻发笑面容,持续性背部痉肌麻痹、咽部肌麻痹等;婴儿肉感,坏死有恶臭挛呈角弓反张状食物中毒:腹痛腹胀,毒病;创伤感染中毒水样腹泻食入被污染食物;伤口被芽胞污窄而深伤口污染,大感染途径窄而深的创口污染;不染洁器械剪断脐带面积创伤三型多价抗毒素,E清创(双氧水、抗生、B防治原则、注射A清创扩创,切除感染维持呼吸坏死灶,截肢,大量素),扩创;特异性预使用青霉素、气性坏防:百白破三联制剂;疽多价抗毒素;高压注射破伤风紧急预防:氧舱法抗毒素(要先做皮试)其他种类的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种属芽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粗大杆菌,有芽G ,棒状,有异染颗粒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G形态染色胞(有氧气时)全血血清培养基蛋黄土豆培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条件普需氧或兼性厌氧,专性需氧,(吕氏培养基)养基(罗氏培养基):通培养基pH6.5~6.8生长缓慢,还原亚碲酸钾菌(卷灰白色光滑菌落;菌落特点颗粒状乳酪色菜花样灰白色粗糙菌落发状边缘)落呈黑色菌落;细致病物磷脂(刺激单核细胞,炭疽毒素(抗吞噬,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BA;荚膜链抑制蛋白质合成,胞毒素(有免疫原性)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链进入易感细胞)链协助A芽胞(抗吞噬)分枝菌酸(引;(抵免疫原;蜡质抗力强,有发慢性肉芽肿)(迟发型超敏反应);性)D(利于细胞硫酸脑苷脂(迟;内存活)结核菌素发型超敏反应)飞沫传染水疱、致病皮肤炭疽:肺结核(渗出性验证、疖、白喉:喉有一假膜,粘膜水肿、假淋巴结肿淋巴管炎症、脓疱、坏死、褐色焦引起窒全身粟粒性结核、大)、痂;肠炭疽:进食感膜脱落会引起呼吸道阻塞,慢性肉芽肿性炎、肺外息死亡;毒血症染,全身中毒,毒血脏器结核症;肺炭疽:吸入感染,全身中毒,败血症免疫产生白喉抗毒素中和毒素持续性患者可获得有菌免疫(传染性免免疫力、细胞免疫、迟发疫)页 15 共页 5 第型超敏反应+ +)琼脂Elek平板毒力试验(咳痰涂片抗酸染色(+)检验渗出液、血涂片G青霉素串珠大杆菌, +)实验(百白破三联制剂或白喉抗毒预防:预防:接种卡介苗接种炭疽减毒疫苗防治 G 素紧急预防异烟肼、链霉素、青霉素药物:利福平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有细胞壁,能通过细菌滤器多形性,能多形性,有细胞壁,结形态结构无细胞壁,—细胞内通过滤菌器,是最小原菌相似,构与G 核细胞生物寄生———染色 G ,Giemsa淡紫色,Giemsa紫蓝色 GG鸡胚卵黄囊中繁殖,专性细胞内需人或动细胞培养和鸡胚卵黄囊营养要求高,培养特性物血清,pH7.6~8.0(解寄生接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脲脲原体pH5.5~6.5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二分裂繁殖有“荷包二分裂繁殖,生理特性 L蛋”样菌落,生理与育周期,有原体和网状体两阶段型菌类似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敏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敏抵抗力抗结晶紫、醋酸铊、亚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感碲酸钾,对青霉素耐对干扰蛋白质合成受,的抗生素敏感沙眼、包涵体结膜炎、非淋菌性(解脲致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恙虫病(恙尿道炎、性病淋巴结肉芽肿;原发性非典脲原体)立克次体)地方性斑虫病东方体)(肺炎支原体)型肺炎:;疹伤寒(斑疹伤寒立克经飞沫传染,夏末秋初多发次体)—内毒素、主要外膜蛋白类似G脂多糖、特殊顶端结构,致病物及致病机制毒性代磷脂A;二次菌谢产物,超抗原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内MOMP()繁殖免疫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Ⅳ型超敏反应sIgA 细胞免疫,有持久免疫MOMP脂多糖、外膜蛋白,与脂多糖、较少交抗原结构蛋白质和糖脂,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叉有交叉凝集反应冷凝集实验、其他酚红检测斑疹伤寒:鼠为储蓄宿解脲脲原体主,鼠蚤和鼠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人虱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传播恙虫病:恙螨传播页 15 共页 6 第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种属其他副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一种NP、MP分型(A、B、血清型一种一种分HAC三型);NA、亚型麻疹(米糠样流感致病腮腺炎、睾丸风疹、先天风疹综合征炎、卵巢炎皮疹)人人人人、猪等自然宿主飞沫飞沫、密切接呼吸道、母婴传染途径飞沫,经呼吸道触腮腺肿大、低发热、上呼吸畏寒、头痛、发热、风疹:发热、麻疹样出疹、临床表现关节痛、血小板降低;先天浑身酸、鼻塞、流热、道卡他症状、软弱无力、风疹:先天性心脏病、食欲减退,并涕、咳嗽、并发细口腔Koplik耳聋、白内障、畸胎、发腮腺、菌感染(呼吸道感睾丸、死胎、斑,并发细菌流产等卵巢炎症和脑感染、脑脊髓染)膜炎、亚急性炎硬化性全脑炎不分节单负链单负链RNA(不核酸:分节单负链形态结构单正链RNARNA分节)(无感染性)RNA;核衣壳:结构蛋白;包膜;基质蛋NP;MP白;血凝素HANA 神经氨酸酶病后获得持续病后获得持续免疫,感染后可获得预防用免疫预防免疫,预防用免终久身MMR三联疫苗持MMR三联疫苗疫;预防用MMR三联疫苗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形态特点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包膜车轮状核酸结构单正链RNA,感染性双链RNA,11个基因片段单正链RNA核酸抵抗力耐酸,耐蛋白酶,耐耐酸耐碱,55°C30分钟方对热、乙醚和酸稳定60°C30胆汁,不耐热、干燥、可灭活分钟仍有活性紫外线、消毒剂传染病学以患者、无症状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致病机制两次病毒血症,在淋感染小肠绒毛细胞使其萎页 15 共页 7 第缩死亡影响吸收并刺激肠、脾增巴组织和肝损伤运动神经元液过度分泌导致腹泻殖,细胞导致肌肉瘫痪急性病毒性胃肠炎5%顿挫发热、水样蛋花样腹泻、脱诺如病毒:90%隐感染,致病以其临床表现感染,1%-2%非麻痹(爆发流行)水、酸中毒 5岁以下小儿腹泻组:婴幼儿胃肠炎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沙波病毒:A B性脑膜炎,0.1%-2%组:成人爆发流行腹泻极少延髓肢体麻痹,麻痹但无预后较好,有抗体产生,、sIgA,特异性抗体IgM、免疫IgG牢固型特异性免疫明显作用,sIgA、可重复感染(体液免疫)IgMIgG、口服减毒活疫苗,及时补肌肉注射灭防治活脊髓,液、补充血容量IPV 灰质炎疫苗()质炎减口服脊髓灰)毒活疫苗(OPV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双层衣壳;HBV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形态特点颗粒,完整 HBsAg称,无包膜,衣壳蛋白)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VP3、VP1、VP2 核酸及编码:HBsAg;S,4,单正链RNA1个ORF个ORF(互相重叠):不完整双链环状DNAHBxAg X:;P:DNApol;HBeAgC:HBcAgVP1、(P1、P2P3)编码、、VP4、VP3VP2、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乙醚耐抵抗力强,耐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氯仿,不耐紫外线、甲醛携带者,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患者和-病人,隐性感染者,粪HBV传染病学口途径传播、侵入口咽、唾液腺→肠HBs)、体液免疫(抗- 肝内繁殖,激活细胞免疫(CTL)致病机制粘膜淋巴结→血液→肝Ⅲ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等→胆汁排出→激活免疫病理反应HBV无症状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表现急性重症肝炎、急性肝炎:黄疸、肝脾倒A/G肿大、转氨酶↑↑,自携带者:黄疸、蜘蛛痣、朱砂掌、转氨酶↑、置、出血倾向、肝性脑病限性,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抗原:HBeAg免疫HBcAg(感染标志)、、VP2HAV VP1、(不易检出)、抗原:HBsAg VP3(表示有强传染性、正在复制)(传染性↓、复抗体:抗、抗-HBe(有免疫力)抗体:抗IgM(- HAV、- HBs(曾(强传染性)制↓),有持久免疫)IgG、抗- HBc IgM、抗- HBc IgG 经感染)页 15 共页 8 第、其余阴性:感染者或携带者+)早期诊断:抗- HAV IgM HBsAg(检测:大三阳+)+)、抗- HBc IgM(了解既往史:抗- HAV HBsAg(+)、HBeAg(:小三阳+))、抗- HBc IgG(IgG HbsAg(+)、抗-Hbe(+ 、其余阴性:既往感染+)抗- HBc IgG()、其余阴性: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抗- HBs(+HHV)疱疹病毒(VZV 胞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 HSV EBV毒HCMVHHV-3 α亚科α亚科 HHV-4 型别β亚科γ亚科HHV-5HHV-1,HHV-2呼吸道传播途径 HHV-1:飞沫、唾液、血液密切接触、垂母婴直传播、手密切接触传性播性接、传:HHV-2 血液传播触、产道、胎播、盘细儿巨细胞新生性原发:水痘致病腰部以HHV-1:传染单核胞包涵体病、上(唇疱疹、非洲儿童复发:带状疱疹增多症、潜恶性淋巴瘤、鼻咽角膜结膜炎);隐性感染、(潜伏伏感染癌、淋巴组织增生HHV-2:生殖系乳统疱疹于唾液腺、腺、肾)原发感染(水痘)→潜原发感染(局期数人长多感染致病机制 B细胞(淋巴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部疱疹)→潜细胞带毒,潜伏在组织中)→B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复乳、EBV感唾液感伏染腺入血→全身发(沿神经到皮肤,带染:(HHV-1三叉腺、肾中节神经&上状疱疹)颈;节经神骶神经HHV-2:(沿→复发节)神经到黏膜皮肤;损伤轻,局限化)细胞免疫(主要)和体液中和抗体免疫用阿糖腺苷和阿昔洛韦生长慢,复制性感染其他表用阿昔洛韦治有增殖紧Ig 治疗,IFN高效价、达抗原(EAVCA、周期长,病变疗,但不能清急预防细胞肿胀、核除潜伏病毒或MA)和潜伏感染表形成巨大大,(原EBNA、防治复发达抗细胞,有“猫能介导恶性),LMP状大型头鹰”转化包涵体页 15 共页 9 第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通过细菌滤器 + -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结构非细胞原核细胞有有无有无有无细胞壁有DNA RNA RNA 或DNA RNA DNA RNA DNA RNA DNA RNA 核酸类型 DNA++ 人工培养基上- + - -生长二分裂复制二分裂有性或无性二分裂二分裂增殖方式+ + 抗生素敏感性 - + + +---干扰素敏感+--内源性感外源性感致病菌主要来自体内正常菌群,少数是以潜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传染状态存在于体内的致病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传播途经节肢动物媒介性传溶血现象性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多为机会致病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致病力强无色溶血环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页 15 共页 10 第页 15 共页 11 第页 15 共页 12 第页 15 共页 13 第页 15 共页 14 第页 15 共页 15 第。

微生物细菌学重点表格式整理

微生物细菌学重点表格式整理

球菌种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抵抗力葡萄球菌G+成葡萄串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体外培养无荚膜。

脂溶性色素,菌落呈金黄色。

血琼脂平板上可见B溶血产酸不产气。

分解甘露醇。

触酶阳性。

SPA,与IgG分子Fc段特异性结合。

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①酶:凝固酶②外毒素:细胞溶素,肠毒素,杀白细胞素。

侵袭性疾病:局部化脓感染及全身化脓感染(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皮肤综合征。

A群链球菌G+呈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培养早期有荚膜。

营养要求高B溶血根据溶血性分为甲乙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触酶阴性。

C抗原,M蛋白。

60度杀死。

①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肽聚糖。

②外毒素: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毒素③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①化脓性感染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③超敏反应性疾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肺炎链球菌G+多成双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营养要求高。

α溶血,产生自溶酶,菌落中央下陷呈肚脐状。

产酸不产气。

可靠的办法是胆汁溶菌试验,能分解菊糖。

C多糖。

C多糖来测定CRP可鉴定活动性风湿热。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

有荚膜菌株抗干燥能力强。

荚膜。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种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抵抗力肠球菌G+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无芽孢鞭毛营养要求高。

肠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肠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

尿路感染,盆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G-肾形或豆形双球菌。

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有荚膜和菌毛。

巧克力培养基。

产酸不产气。

脂寡糖抗原LOS。

抵抗力弱。

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LOS。

流脑。

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G,大量,过敏者用红霉素。

淋病奈瑟菌G-形态似脑膜炎奈瑟菌,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无芽胞鞭毛,有荚膜菌毛。

医学微生物知识点表格梳理总结

医学微生物知识点表格梳理总结

医学微生物知识点表格总结整理表二所致疾病1. 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①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疖、痈、蜂窝织炎② 内脏器官感染胸膜炎、中耳炎、脑膜炎③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1. 化脓性感染 1.大叶性肺炎2.毒素性疾病①猩红热②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3. 毒素性疾病① 食物中毒②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③ 毒性休克综合征2.支气管炎3.超敏反应性疾病①风湿热②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人体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病后还会再次感染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链球菌的免疫力感染后,机体可建立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 1.标本 1.标本2.直接涂片镜检 2.直接涂片镜检 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和鉴定 3.分离培养与鉴定 3.分离培养4.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4.PYR 实验 4. 鉴别实验鉴别 1 肺炎链球菌和 2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①菊糖发酵实验 1 阳2阴②胆汁溶菌实验 1 产2不③O ptochin test ④动物毒力实验⑤荚膜肿胀实验5. 血清学试验(1)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ASOtest 简称抗O实验)用于风湿热的判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 抗体增高(2)Dick 实验:判断猩红热表三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焚烧用火焚烧、彻底灭菌、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动物尸体。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玻璃试管口和瓶口干烤干烤箱内进行,160—170 度。

2 小时,可杀死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

红外线1—10um 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用于医疗器械快餐碗筷消毒湿热灭巴氏消毒法温度:61.1 —62.8 度,30min71.7 度,15—30s 目的:用于消灭液体中的微生物用途:用于乳制品和酒类煮沸法1. 煮沸到100 度,5min 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1—2h 可以杀死芽胞2. 加2%NaHCO3 提升沸点毒灭菌法菌法 3. 用于餐具、剪刀、注射器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1. 压力:103.4KP2. 温度:121.3 度3. 时间:15—30min4. 效果:杀死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效果最好应用最广5. 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可用流通蒸汽法消毒15 -- 30 分钟,但不能杀灭全部细菌芽胞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

菌名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免疫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原则防治原则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分型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链球菌型别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常可反复感染。

标本采集--涂片镜检--分离鉴疋*血清学试验-- 抗链球菌溶血素0 实验(ASOASO 试验可作为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指标(效价》1:400 )。

生化反应:①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②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不产生触酶。

治疗首选青霉素G,避免链球菌完全可减少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病。

抗原:①多糖抗原(C抗原);②表面抗原(蛋白质抗原);③核蛋白抗原(P抗原)链球菌属单个菌体呈球形,G+, 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幼龄时有荚膜;与葡萄球菌比较,菌体略小,在其卵圆端连接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生长不良,需加入血液、血清、葡萄糖等;血清肉汤--易形成长链,呈沉淀生长血平板--灰白色,半透明细小S 型菌落,有3溶血。

根据溶血现象不同,将此属细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有1—2ra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aaaa溶血溶血溶血溶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有2—4mm宽无色透明溶血环,称3溶血),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三大类。

根据细胞壁多糖抗原的不同;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为20 个群(A —H,K —V)。

对人类致病的90%属于A群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药都很敏感。

⑴细胞壁成分:①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和F蛋白②M蛋白:A群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

含M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相关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对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的重点总结。

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以根据形状、染色性质、需氧性和营养类别进行分类。

病毒是非细胞的寄生体,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真菌多为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分为酵母和菌丝两种形态。

寄生虫是一种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的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可以分为对称二分裂和不对称二分裂。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将其生命活动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真菌通过菌丝形态进行繁殖,可以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传播。

寄生虫通过传染媒介或直接侵入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致病的主要机制包括毒力因子和致病因子。

毒力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具有害作用的分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细胞产物等。

致病因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些机制或结构,可以导致其感染宿主细胞或组织,如细菌的附着因子、入侵因子等。

4.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感染的过程包括微生物的进入、侵入、定植和繁殖。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微生物进行防御,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通过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对抗微生物,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形成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常见的微生物相关疾病: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寄生虫病常见的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等。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细目定义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细菌的形态要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2.细菌的基本结构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及其与医3.细菌特殊结构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检查法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件求进行细菌分类三、细菌的生理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代谢(2)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四、消毒与灭菌2.物理灭菌法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状五、噬菌体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物质基础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机制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1.正常菌群与机会性(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致病菌的概念(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七、细菌的感染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与免疫(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4.宿主的非特异性免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疫力致病的免疫特点(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脓毒血症的概念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 单元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1)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人工工被动免疫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1.葡萄球菌属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2.链球菌属九、病原性球菌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4.脑膜炎奈瑟氏菌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征十、肠道杆菌(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2.埃希氏菌属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3.志贺氏菌属培养与鉴定十、肠道杆菌(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4.沙门氏菌属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1.霍乱孤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十一、孤菌属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1.厌氧芽孢梭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十二、厌氧性杆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白喉棒状杆菌属检查和防治原则(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十四、分枝杆菌1.结核分枝杆菌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属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放线菌属和奴卡氏十五、放线菌属和奴卡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菌属氏菌属十六、动物源性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细菌3.炭疽芽孢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枝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十八、枝原体(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2.主要病原性枝原体(1)肺炎枝原体所致疾病(2)溶脲脲原体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十九、立克次氏体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二十、衣原体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2)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二十一、螺旋体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二十二、真菌2.主要病原性真菌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二十三、病毒的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组成基本性状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影响二十四、病毒的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3.致病机制感染和免疫病理作用(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法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则(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医学1.正黏病毒教育网搜集整理(2)致病性和免疫性(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2.副黏病毒二十六、呼吸道病毒炎病毒的致病性(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3.冠状病毒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1.甲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2.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二十八、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3.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原则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3)微生物学检查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二十九、虫媒病毒毒2.登革病毒致病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及免疫性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2.水痘一带状疱疹病致病性三十一、疱疹病毒毒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4.EB病毒致病性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形态、结构、复制和变异(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学检查(4)防治原则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三十三、其他病毒致病性2.人乳头瘤病毒三十四、亚病毒朊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1.概述2.脊髓灰质炎病毒二十七、肠道病毒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4.急性胃肠炎病毒病性和防治原则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致病性扩展阅读: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绪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定义:绝大多数微生物对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和必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

病肠道杆菌,
葡萄糖等多种糖
前二者不发 酵乳糖。
⑵H 抗 类,产酸产气。 原:菌 IMViC 试验
体失去 (吲哚生成试验、
鞭毛后 甲基红试验、VP
发生 H- 试验、枸橼酸利
O 变异。 用试验)结果:
++--
⑶荚膜
抗原:
具有型
特异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①黏附素:使细 ①肠道外感染——大多大肠埃希菌
菌紧贴泌尿道和 在肠道内不致病
原作用。
如猩红热、链
别甲型溶血性链
in 圆端连 长
β 溶血),和丙型溶血 肽和
②链球菌溶素:有溶解红细胞、 球菌毒性休克
球菌和肺炎链球
g 接对人 血平板 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 磺胺
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综合征。
菌。链球菌不产
ar 类致病 --灰白 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药都
⑶侵袭性酶类:
⑶变态反应性
②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疫性:特 菌体 O 抗原和鞭毛 H 抗 苗为伤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 异性细胞 原测定血清中是否有相 寒 Vi
途径。
免疫是主 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荚膜多
防治原则
脑膜炎奈瑟菌 人体是其唯一宿主
t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菌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免疫性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形态与染 营养要求较
色 G+, 高,专性需
双球菌矛 氧,在 5%二
头状:平 氧化碳下生
肺炎链球菌
t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菌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米糠样皮疹)
腮腺炎、睾丸炎、卵巢炎
风疹、先天风疹综合征
自然宿主
人、猪等



传染途径
飞沫,经呼吸道
飞沫、密切接触
飞沫
呼吸道、母婴
临床表现
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鼻塞、流涕、咳嗽、并发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
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口腔Koplik斑,并发细菌感染、脑脊髓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肉毒毒素(神经外毒素,豆制品中常见)
致病机制
痉挛毒素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元结合,抑制性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使骨骼肌痉挛
α毒素分解细胞膜使组织细胞受损,毒素和酶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接头ACh释放,使肌肉弛缓性麻痹
致病和临床表现
破伤风:牙关紧闭,苦笑面容,持续性背部痉挛呈角弓反张状
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产气(仅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动力(+),H2S(+/—)
其他生化反应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
不发酵乳糖
不发酵乳糖
抗原
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K荚膜抗原
O抗原、K抗原
O抗原、H抗原、Vi抗原
抵抗力
因无芽胞,故抵抗力均不强,容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
致病物
黏附素、外毒素、内毒素、荚膜
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化脓感染(淋病)、淋球菌性结膜炎(婴儿)
检查取材
脑脊液(保温、保湿及时送检)
生殖道脓性分泌物(保温保湿及时送检)
防治
预防:流脑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口服磺胺类药物、青霉素
预防淋球菌结膜炎:出生后立即以氯霉素、链霉素滴眼
治疗:青霉素等抗菌药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形态
G—,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粪便的脓血或黏液成分(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及时送检)
第一周:外周血;第二周:粪便;第三周:尿液骨髓液
其他
*肠产毒素型:旅行者腹泻;
肠致病型:婴幼儿腹泻
肠出血型: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肠侵袭型:痢疾样腹泻
肥达试验(Widal test)
O↑H↑:肠毒症
O↓H↓:无感染
O↑H↓:有交叉感染
多糖抗原,菌毛样M蛋白抗原、P抗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耐热耐盐,耐干燥,易发生耐药性
不耐热、耐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弱
致病物
凝固酶(使血液凝固),葡萄球菌溶素(插入破坏细胞),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剥脱性皮炎),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脂多糖、MOMP
其他
冷凝集实验、酚红检测解脲脲原体
斑疹伤寒:鼠为储蓄宿主,鼠蚤和鼠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人虱传播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传播
恙虫病:恙螨传播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种属
正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其他
血清型
NP、MP分型(A、B、C三型);NA、HA分亚型
一种
一种
一种
致病
流感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黄疸、肝脾肿大、转氨酶↑↑,自限性,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
黏附素、抗吞噬M蛋白、肽聚糖、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抗O试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
化脓感染、食物中毒、烫伤样皮炎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
化脓感染、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免疫
天然免疫,易再次感染
抵抗力
抗结晶紫、醋酸铊、亚碲酸钾,对青霉素耐受,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
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敏感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敏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致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脲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染,夏末秋初多发
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酸结构
单正链RNA,感染性核酸
双链RNA,11个基因片段
单正链RNA
抵抗力
耐酸,耐蛋白酶,耐胆汁,不耐热、干燥、紫外线、消毒剂
耐酸耐碱,55°C30分钟方可灭活
对热、乙醚和酸稳定60°C30分钟仍有活性
传染病学
以患者、无症状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致病机制
两次病毒血症,在淋巴组织和肝、脾增殖,损伤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肌肉瘫痪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
较牢固特异性免疫
检测
产金黄色素,溶血(+),凝固酶试验(+)
抗O试验(+)
胆汁溶菌(+),Optochin敏感(+)、荚膜肿胀试验(+)
球菌(二)——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形态
G—,肾形双球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G—,成双排列,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培养特性
巧克力平板(>80°C血琼脂)
G—,Giemsa紫蓝色
G—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需人或动物血清,pH7.6~8.0(解脲脲原体pH5.5~6.5)
细胞培养和鸡胚卵黄囊接种,专性细胞内寄生
鸡胚卵黄囊中繁殖,专性细胞内寄生
生理特性
二分裂繁殖,有“荷包蛋”样菌落,生理与L型菌类似
二分裂繁殖
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有原体和网状体两阶段
不分节单负链RNA
单正链RNA
免疫预防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终身免疫;预防用MMR三联疫苗
病后获得持续免疫,预防用MMR三联疫苗
病后获得持续免疫,预防用MMR三联疫苗
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形态特点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车轮状
免疫
牢固型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sIgA、IgG、IgM
特异性抗体IgM、IgG、sIgA,可重复感染
预后较好,有抗体产生,但无明显作用
防治
肌肉注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口服减毒活疫苗,及时补液、补充血容量
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形态特点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衣壳蛋白VP1、VP2、VP3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HBV颗粒):双层衣壳;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HBsAg)
核酸及编码
单正链RNA,1个ORF(P1、P2、P3)编码VP1、VP2、VP3、VP4
不完整双链环状DNA,4个ORF(互相重叠):S:HBsAg;C:HBcAg、HBeAg;P:DNApol;X:HBxAg
G—,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G—,周身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灰白色,S型;液体培养基:浑浊生长
普通培养基:半透明,S型;S.S选择培养基:无色半透明
普通培养基、S.S选择培养基:无色、S型
克氏双糖铁反应
斜面、底层:产气,产酸,H2S(—),动力(+)
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不产气,H2S(—),动力(—)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耐乙醚耐氯仿,不耐紫外线、甲醛
抵抗力强,耐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
传染病学
病人,隐性感染者,粪-口途径传播
患者和HBV携带者,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
侵入口咽、唾液腺→肠粘膜淋巴结→血液→肝→胆汁排出→激活免疫病理反应
肝内繁殖,激活细胞免疫(CTL)、体液免疫(抗- HBs)、Ⅲ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等
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志贺毒素)
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细胞内寄生菌)
致病
肠外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胃肠炎*
细菌性痢疾(慢性、急性)
中毒性痢疾(内毒素致病)
肠热症(伤寒)、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菌血症
免疫
slgA,免疫期短,不巩固
特异性细胞免疫
标本取材
尿、血液、脓液、脑脊液、胃肠内容物、粪便
清创扩创,切除感染坏死灶,截肢,大量使用青霉素、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高压氧舱法
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维持呼吸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种属
分枝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形态染色
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G+,粗大杆菌,有芽胞(有氧气时)
G+,棒状,有异染颗粒
生长条件
专性需氧,蛋黄土豆培养基(罗氏培养基):生长缓慢,pH6.5~6.8
肺炭疽:吸入感染,全身中毒,败血症
飞沫传染
白喉:喉有一假膜,粘膜水肿、假膜脱落会引起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毒血症
免疫
有菌免疫(传染性免疫)、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
患者可获得持续性免疫力
产生白喉抗毒素中和毒素
检验
咳痰涂片抗酸染色(+)
渗出液、血涂片G+大杆菌,青霉素串珠实验(+)
琼脂Elek平板毒力试验(+)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
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金黄色,有β溶血环
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较宽的β溶血环(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
分解甘露醇,触酶(+),血浆凝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