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思品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2024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的第三章节《互帮互助,快乐多》。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互帮互助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认识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互帮互助现象;培养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帮互助的概念,知道互帮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互帮互助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互帮互助的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互帮互助,乐于助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互帮互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互帮互助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互帮互助的概念、意义以及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表现。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互帮互助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例题:小华的铅笔不见了,他的同桌小明主动借给他一支铅笔。

请问,小明做到了哪种互帮互助的表现?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一个互帮互助的经历,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互帮互助,快乐多1. 互帮互助的概念2. 互帮互助的意义3. 互帮互助的表现家庭:关心家人,分担家务学校:团结友爱,互相学习社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互帮互助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互帮互助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互帮互助的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家庭,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制作一张爱心卡片,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重要性2. 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庭(1)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介绍他们的特点。

(2)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相互关爱的小故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家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如何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作业应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的第三章《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好朋友的特点,如何与同学相处,以及团结友爱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好朋友的特点,学会尊重和关心同学。

2. 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友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书。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孩子们是如何相处的。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课(1)介绍好朋友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同学。

(2)讲解如何与同学相处,强调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同学友好相处的乐趣。

4. 例题讲解出示一组关于友好相处的情境题,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强调团结友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板书设计1. 好朋友的特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 友好相处的方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好朋友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以及你们之间是如何友好相处的。

2.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叫小明,他乐于助人、关心同学。

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摔倒了,小明立刻跑过来扶我起来,还帮我擦干净身上的泥土。

我们在一起玩耍时,总是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系非常融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了解了好朋友的特点,学会了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

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全册教案 文档版

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全册教案 文档版

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全册教案文档版教案一:团结友爱,开心做人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内容1. 班级活动:分组合作游戏2. 讲故事:《小螺号的忧郁》3. 集体讨论:为什么要团结友爱?4. 情景剧表演: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剧本并表演教学步骤1. 班级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讲故事:朗读《小螺号的忧郁》,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达的友爱和团结的价值观。

3.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为什么要团结友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景剧表演: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展示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合作程度;-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对团结友爱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二:诚实守信,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守法守规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视频观看:诚实守信的故事2. 小组活动: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3. 角色扮演:学生分配角色,表演守法守规的场景4. 学生个人总结:写一篇关于诚实守信的短文教学步骤1. 视频观看:播放诚实守信的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并记录下来。

3. 角色扮演: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分配角色,表演守法守规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 学生个人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诚实守信的短文,总结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的个人总结,是否能准确表达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我介绍,认识新老师和同学,适应新的环境。

首先,老师会作自我介绍,向学生介绍自己,并邀请学生拉手交朋友。

接着,老师会放多媒体图片,给学生介绍四个小动物,包括___、___、___和创创鼠。

四个学生会戴着头饰上场,向各小组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最后,老师会要求同桌同学相互认识,成为新朋友。

活动二:交朋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学生会分成小组,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如猜谜语、折纸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在游戏中,老师会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纪律,并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活动三:制作贺卡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制作贺卡,表达对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学生会研究如何制作精美的贺卡,并写上自己最美的祝福语言,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祝福。

同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研究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相互认识,例如拍拍手、拉拉钩等。

老师可以示范制作名片,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做名片。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换名片,老师也可以指导交换名片的礼节。

此外,唱儿歌也是一种有趣的交友方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例如找朋友和网小鱼游戏。

老师可以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同时教唱相应的儿歌。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并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同时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研究。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进行击鼓传花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在点播课文彩图的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并讨论礼貌的行为。

在认识课程表的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整理书包,并让他们认识课程表的作用。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同伴之间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和帮助同伴。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同伴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述故事《小兔子的好朋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兔子是如何对待他的朋友的?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关心和帮助?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讲解答案,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评价。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2. 板书内容:(1)尊重同伴:礼貌待人、倾听他人意见、关心同伴需求。

(2)关心同伴:关注同伴情绪、关心同伴生活、帮助同伴解决问题。

(3)帮助同伴:主动提供帮助、合作完成任务、分享自己的经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尊重、关心和帮助你的同伴的。

(2)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好朋友日”,描述你将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2. 答案:(1)示例:我尊重同伴,从不嘲笑他们,而是鼓励他们。

我关心同伴,会在他们生病时送上问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帮助同伴,主动借给他们学习用品,一起完成作业。

(2)示例:我设计的“好朋友日”是每周五。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穿上同样的衣服,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收获。

我们还可以互相写信,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是一家》详细内容:介绍家庭、亲情、尊老爱幼等基本道德观念。

2. 第2章:《我们的学校》详细内容:介绍学校环境、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等道德规范。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行为,做到言行一致。

2. 教学重点:家庭、学校道德规范的教育,以及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家庭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家庭、学校道德规范,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道德规范解决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强调道德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道德规范。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家庭道德规范:尊老爱幼互相帮助2. 学校道德规范: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三个家庭道德规范,并举例说明。

(2)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尊重?2. 答案:(1)家庭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如给长辈让座、关心长辈健康等。

互相帮助:如帮助兄弟姐妹完成作业、共同承担家务等。

(2)学校道德规范:团结友爱:如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共同参与活动等。

相互尊重:如尊重他人意见、不打闹、不欺负同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家庭故事、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家庭、学校道德规范。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将这些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

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全册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一年级 ( 上册 )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说说我自己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在介绍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2.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知道从哪些方面清楚大方的做自我介绍教学准备:四个小动物头饰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们以后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 4 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戴上头饰,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二、合作学习。

1.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 4 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吗?你想了解新朋友些什么呢?2.指名说一说,在讨论中接机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3.划分学习小组。

4.小组内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三、小组展示 , 师生评议1.游戏:网小鱼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

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被网到的“小鱼”上台作介绍2.进行评议(从台上的行为表现和介绍的内容等方面评议)。

四、教师总结,评价提升1.小结本节课内容。

2.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五、作业设计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新同学。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初步了解生命的科学起源,激发学生感恩生命给予者(父母);2、通过集体游戏,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教案2014年张凤梅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

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

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走进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三、教学目的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课时划分我的家人与伙伴十课时走进大自然十课时健康生活每一天十一课时第一课我的一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板书:工作爱好习惯(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

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

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特别要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老师准备: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二、学习新课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

看图,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

“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

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第二课家人的爱主题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活动准备: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3、采访家长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感情渲染:(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二、引趣揭题: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2、媒体播放:边故事,边出示图。

3、揭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

(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得最好的上台讲)4、播放家长录音。

(讲述育儿之苦)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四、明理导行: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录像:妈妈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她为什么不帮我?2)录像: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3)图三: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图四: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五、总结延伸:1、是啊,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这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难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向日葵评比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师: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他吗?2、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

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3、师:我们的这位新朋友是“开心果”,你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回答他的问题吗?4、师:我们的家人这么爱我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人吗?二、了解家人1、师: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同学的家长,我们和家长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回答几个问题:(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

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

三、家人因我而快乐1、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学生回答)2、师:你想知道你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家长讲)3、师: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

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四、我为家人添欢乐1、我们一起看看琪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看琪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2、设置情景表演师:据我所知,你们在这方面能比琪琪小朋友更好,你们愿意给大家展示、表演一下吗?(1)出示题目:爷爷闷了奶奶病了爸爸下班妈妈洗衣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选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你在家做过的事。

准备道具:纸杯、毛巾、报纸、故事书)(2)分组排演(3)汇报演出,评价他们什么地方做的好?五美丽的向日葵1、师:同学们在表演中都表现的非常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