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乘法估算》
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乘法的估算
环节
学案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下列数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
21 28 56 23 77 89 91
2.下列数和哪个整百数最接近?
299 785 608 605 358 276
二、探索新知
1.估算下列各题。
31×5≈88×9≈
21×4≈51×7≈
6×98≈4×79≈
2.人民公园每天有407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大约有多少人参观?
326×7≈69×9≈
2.老师买笔记本,每本7元,要买43本,可身上只有280元,请问老师带的这些钱够吗?
3.向东小学320名学生乘车参观博物馆。已知一辆车限载39人,8辆车够吗?
二、拓展练习
某学校有礼仪队员8人,学校派张老师购买8套相同的制服。张老师看中了三款,第一款48元一套,第二款99元一套,第三款102元一套张老师只带了500元,请问同学们张老师能买哪款?
3.会议室每排有12个座位,一共有8排,80人来开会,能坐下吗?
质疑探究
知识点:乘法的估算
1.估算。
23×6≈48×5≈
281×4≈851×2≈
89×7≈301×5≈
2.多媒体教室每排有24个座位,一共有9排有20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
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估算下列各题。
32×5≈5≈
88×6≈409×5≈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估算》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1.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问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直接写出乘法算式:29×8.2.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从而引导学生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运用估算,算出一个大约数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学生在对前后两道题进行估算解决问题时,出现了如下情况: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够买门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
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为什么?(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估算方法正确,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外出购物时,应该多带一些钱以防万一。
强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
关于估算的反思:《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实际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

48元:48×24
38元:38×24
38元:28×24
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8×46 =1288 62 ×25 =1550 58 ×19 =1102
28 × 46 168 58 × 19 522 58 1102
49 ×37=1813 24 ×76 =1824 33 ×54 =1782
49 × 37 343 147 1813
24 × 76 144 168 1824
33 × 54 132 165 1782
; 梦之城娱乐
flp271bej
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母亲把饭菜热了好几遍,还没有见到大哥的影子。我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 院子里传来了狗的叫声,我知道大哥回来了。 “张二牛这个老王八瞎活了九十多岁,到老也是死牛蹄子不分丫儿„„”大哥进门就气呼呼 地说。 我被大哥的话惹得笑了。大哥这才感到自己有点失言,憨憨地笑了起来。 我急忙问个究竟,大哥模仿着张老爷子的姿势学着他的口气说:“你回家告诉瘸子,他就是用八台大轿来抬我„„我也不去„„” “六弟,你说这张二牛该骂不该骂?” “大哥,人家说的是实情,来不来养老院是要达到自愿的,硬摘的瓜是不甜的,再说,就是硬把他请来了,万一有个闪失,我们也担当不 起,所以犯不上跟这种人生气。” “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来不来养老院我不生气,但他不能当着我的面叫六弟是瘸子,要不是他年纪大了我早就扇他两耳光。” “大哥,人家说的不差,我不就是个瘸子吗?在城里捡破烂儿时,人人都喊我苏瘸子,时间长了,我还觉得挺亲热的。” 想起往日捡破烂儿的情景,我不禁叹了口气,“要不是瘸了,我也许还体会不到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残疾人的痛苦与惆怅,也根本想不 到开养老院的事,既然人家不领情,咱何必去硬拉强拽呢?来,我们不谈这些,还是说一说其它的情况吧。” 大哥望着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坐在我身旁,把已报了名的单子递给我,说:“大街以东报名的只有四人,刘三婶儿已给远在广东的儿子打 了电话,儿子出差了,是儿媳接的,说等儿子回来后再做决定;其他的老人半信半疑处于观望状态,看样子是看看事情的发展情况再 说„„ “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说:“大街以西也有四位老人报了名,再加上石大哥家的傻子,这样一来,已有九个人报了名,还有我的父亲 母亲和我的岳父岳母,全村共有十三人加入我的养老院,出师大捷!明天我们就把老人们安顿下来!” 母亲端上饭菜,倒上酒„„时钟刚好敲响了十一点。这时,电话急促地叫了起来,是肖燕从娘家打来的„„ 我的岳父危在旦夕!让我抓紧过去!我的岳父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苦涩的眼里流着泪对我说:“苏林„„恐怕„„我„„见不到„„明天 的„„太阳了,遗憾的„„是„„我没有„„进„„你的„„养老院„„就„„先„„走了„„” “燕子„„我„„把„„你娘„„托付给你,让她„„去„„养老院„„多享几年„„清福,我就„„放„„放心了„„” “爹„„”肖燕那撕心裂肺的啼哭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 “爹„„对不起„„我回来的太晚了„„”我捶胸顿足地呼喊着,留下了我 人生最大的遗憾! “爸„„你这是咋的了?”暑假归来的小荷见到我现在的样子一下子惊呆了。 虽然我已想好如何应付女儿,但是话到嘴边还是有点紧张,“小荷,你回来了?„„学校放了多长时间的假?„„也没有早说一声,爸去 接你。” “爸,你还没有回答我说的话呢„„” “怎么?„„爸不是好好的吗?”我故作镇定的样子。 “爸,你在说谎„„明明你的腿„„”女儿的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这„„没什么„„一点小小的皮外伤,不碍事的„„” “爸„„我们回家吧,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老家去,过我们该过的生活。” 我迟疑地望着女儿,难道我做错了吗?为了女儿为了儿子我所付出的一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七课时,主题是《乘法的估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乘法的估算,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并准确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比如,假设我们要计算350乘以4的结果,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直接计算,然后再引入估算的方法。
2. 讲解四舍五入法:在乘法估算中,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十、百、千等,然后再进行乘法计算。
比如,我们可以将350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即400,然后再乘以4,得到1600。
3. 例题讲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的方法。
比如,计算230乘以5的结果,我们可以将230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即200,然后再乘以5,得到1000。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比如,让学生计算320乘以4的结果,学生可以先将320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即300,然后再乘以4,得到1200。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包括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的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250乘以3答案:750(2)480乘以6答案:2880(1)330乘以5答案:1650(2)270乘以4答案:10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估算的方法,以及他们能否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对乘法算式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2.乘法估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估算的方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加法和减法的估算,谁能告诉我估算是什么意思?生:估算就是大概计算。
师:对,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估算。
2.新课讲解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我们先来学习乘法估算的概念。
乘法估算就是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根据算式中数的大小,用四舍五入法将数变成整十、整百、整千等,然后进行计算。
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请同学们计算12×15。
生:12×15=180。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
把12和15都变成整十,变成10×10,估算结果是多少?生:估算结果是100。
师:那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计算23×17。
生:23×17=391。
师:现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
把23和17都变成整十,变成20×20,估算结果是多少?生:估算结果是400。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估算的结果和实际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
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乘法估算。
3.练习师: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
第一题,估算24×18。
生:估算结果是400。
师:第二题,估算35×26。
生:估算结果是900。
师:同学们,你们做得很好。
我们再来学习乘法估算的应用。
4.应用师:请同学们看这个实际问题。
小华有30个苹果,小明有20个苹果,小刚有40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生:他们一共有30+20+40=90个苹果。
师:现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
把30、20、40都变成整十,变成30+20+40=90,估算结果是多少?生:估算结果是9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0-72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谈话引入: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
(3)注重方法,建立模型。
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生可能答:必须先求出29个同学买门票要花的钱,然后再和一共带的钱比大小。
及时鼓励学生,不仅会列出算式,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学生可能选择估算,也可能选择精确计算,老师均认同)以后学习了笔算,我们也可以精确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与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与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她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她们带了250元钱,够不?您们愿意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不?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不?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从题中您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不?”指的就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就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您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您就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就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您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完整版)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doc

---------------------------------选定的模型文档--------------------------乘法三年级谈《算》课大家好,这个文件是从网络上收集的,欢迎下载,谢谢浅谈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乘法估计讨论和评估草案1、论教材《乘法估计》是三年级的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这是三年级第一册中的两位数一个基于数字估计学习两位数乘法乘法两位数估计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它是以两位数字作为十来计算的.教材整体编排乘法估计十乘十经过整整一百次整整十次,这样的安排它能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它还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估计法。
估算是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内容标准学习内容。
估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价值观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计算能力,开发项目的评估活动学生一----------------选定的模型文档-------------------------------------------------选定的模型文档--------------------------思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评价计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课堂上生活此外,本文还列举了各种估算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成三部分“倡导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出想法。
两个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准备好了从知识和技能中学习从三个方面谈本课的教学目的情感与情感投标:1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以积极的方式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运算可以解释估算的概念。
2能够运用乘法估计的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三。
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质量估计能力。
4学生们认识到评估和提高的必要性他们的估计能力学生有信心学好估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估计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选定的模型文档-------------------------------------------------选定的模型文档--------------------------(中介语:如何让教材内容生动起来生动、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是最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 邻 居
29 53 48 34 42 39 26 36 31 52 44 47
30 50
40
精选
2
每张门票8元, 29个同学参观, 带250元钱够吗?
29×8大约
2得5多0少元?够买门票。
29×8大 约得240。
因为29接近30, 30×8=240
精选
3
29×8大约得240,可以用 约等号“≈”来表示。
≈ 读作:约等于
29×8 ≈ 240
读作:29乘以8约等于240
29×8大约得 240。我怎样
表示呢?
精选
4
估算,这些式子大约得多少。
12×5
53×6
77×8
49×4
61×7
38×9
精选
5
估算:
397×3≈ 1200
因为397接近400,
400×3=1200
试一试: 510×7≈
估算:把数看成最接近的
精选
12
再见O(∩_∩)O
精选
1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精选
9
一篇文章400字, 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 53个字,8分钟能打完 吗?
53接近50,并比50多,50×8=400;
53×8结果比400多,
所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打完。
精选
10
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估算的表示方法
29×8大约得 240,可以用约等号 “≈”来表示。
29×8 ≈ 240
≈ 读作:约等于
精选
11
如果准备到游乐 场游玩的人数是 32人,带250元 够吗?
整十,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
精选
6
这节课你掌握 了吗?一起来 挑战一下吧!
精选
7
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 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36接近40, 40×3=120; 大约可拍120张。
精选
8
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 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62接近60,
60×4=240;
一共大约有24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