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 复习题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4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4
A.30/1
B.25/1
C.20/1
D.15/1
E.10/1
[答案] C
10.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休克
B.幽门梗阻
C.肾功能衰竭
D.心力衰竭
E.糖尿病
[答案] B
1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糖尿病
B.CO中毒
C.严重饥饿
D.肠瘘
E.水杨酸中毒
[答案] D
12.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D.SB
E.BB
[答案] A
8.所谓阴离子间隙是指
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B.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D.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差
E.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与未测定的阴离子之差
[答案] D
9.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
23.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ARDS
B.心跳呼吸骤停
C.严重低钾血症
D.颅脑损伤
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答案] A
24.下列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pH明显降低
B.HCO3-减少和PaCO2增高,二者不能相互代偿
C.SB、AB、BB变化不大,AB<SB
A.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A
34.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20,PaCO210.7kPa (80mmHg), HCO3-27mmol/L,可诊断为

病生复习题

病生复习题

病生复习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机制:1、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过程。

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等组织损伤,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放化疗所致的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情况下,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凝血过程。

同时,FVIIa激活FIX和FX产生的凝血酶又可反馈激活FIX,FX,FXI,FXII等,扩大凝血反应。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失调。

(1)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降低,表现为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肝素-AT-III系统功能降低及产生的TFPI减少;(3)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PAI-1增多,使纤溶活性降低;(4)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NO,前列腺素,ADP酶等产生减少,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降低;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胶原暴露,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功能增强;(5)胶原暴露后,可激活F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并可激活激肽和补体系统,促进DIC的发生。

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1)红细胞大量破坏: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大量ADP等促凝物质,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凝血;红细胞膜磷脂可浓缩并局限FVII,FIX,FX及凝血酶原等,生成大量凝血酶,促进DIC发生(2)白细胞的破坏和激活:白细胞大量破坏时,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样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凝血;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等诱导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3)血小板的激活:多为继发性作用,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才起原发性作用。

4、促凝物质进入血液:(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可激活凝血酶原,促进凝血酶生成;(2)蛇毒含有的促凝成分或在钙离子参与下激活FX,或加强FV的活性;(3)巨鳞蟒蛇毒可以直接将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4)某些肿瘤可分泌促凝物质,激活FX;(5)羊水中含有组织因子样物质;(6)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促进DIC。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1.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侵袭力和毒素(正确答案)C.形态D.特殊结构E.侵入机体的途径2.细菌的普通菌毛是一种()A.黏附结构(正确答案)B.细长波状的丝状物C.休眠体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E.运动器官3.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产生在()A.任何时期B.迟缓期C.对数期D.稳定期(正确答案)E.衰亡期4.大肠埃希菌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供机体利用,属于()A.生物拮抗B.营养作用(正确答案)C.免疫作用D.抗衰老作用E.抗肿瘤作用5.皮肤癣菌易侵犯表皮、毛发和指甲等,与其有关的特性是()A.这些组织有其受体B.嗜角质蛋白(正确答案)C.嗜干燥D.嗜油脂E.这些部位易通过接触传染6.大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值是()A.4.5~5.6B.2.3~3.2C.7.2~7.6(正确答案)D.7.6~8.5E.8.4~9.27.细菌芽胞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B.毒素活性C.耐热性(正确答案)D.黏附作用E.侵袭力8.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脂多糖B.脂质层C.肽聚糖(正确答案)D.磷壁酸E.表面蛋白9.关于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B.分单细胞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C.对营养要求不高可进行人工培养D.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E.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主要是脂多糖C.对人体组织无选择性毒性作用D.抗原性强(正确答案)E.性质稳定,耐热11.能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球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B.表皮葡萄球菌C.淋病奈瑟菌D.肺炎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2.肺炎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荚膜(正确答案)D.溶血素E.透明质酸酶13.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体是()A.ETECB.EIECC.EPECD.EHEC(正确答案)E.EAEC14.志贺菌属不具有的物质是()A.菌毛B.H抗原(正确答案)C.O抗原D.内毒素E.外毒素15.在肛周爬行、产卵,刺激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引起瘙痒的是()A.蛔虫B.鞭虫C.钩虫D.蛲虫(正确答案)E.丝虫16.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坏细胞的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所以对人体无损害(正确答案)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低压水银蒸汽灯做紫外线杀菌处理17.在病症的流行中,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重要传染源是()A.急性期病人B.恢复期病人C.健康带菌者(正确答案)D.带菌动物E.患病动物18.下列不能灭活病毒的是()A.-70℃(正确答案)B.pH 2.0C.氧化剂D.甲醛E.紫外线19.HAV感染者粪便排毒高峰期是()A.潜伏期早期B.潜伏期末期(正确答案)C.黄疸期D.转氨酶高峰期E.急性末期20.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C.破伤风梭菌(正确答案)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淋球菌21.下列一般不会引起破伤风的情况是()A.旧式接生B.野外作业被竹刺刺伤C.战伤D.下地劳动时被锈钉刺伤E.误食破伤风梭菌芽胞污染的食物(正确答案)22.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注射()A.破伤风减毒活菌苗B.破伤风死菌苗C.破伤风抗毒素(正确答案)D.破伤风外毒素E.破伤风类毒素23.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A.直接破坏病毒B.吞噬病毒C.杀伤病毒D.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E.作用于临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增殖(正确答案) 24.肠道病毒共同特性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耐酸、耐乙醚B.球形的病毒C.通过“粪-口”途径传播D.有包膜(正确答案)E.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25.发生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抗原结构复杂B.抗原性漂移C.抗原性转换(正确答案)D.病毒型别较多E.NP抗原易发生改变26.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细胞壁缺乏磷壁酸B.细胞壁含脂多糖多C.细胞壁含脂类少D.细胞壁含有类脂AE.细胞壁含肽聚糖少、且外有外膜结构的保护(正确答案) 27.结核分支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芽胞B.鞭毛C.外毒素D.内毒素E.脂质(正确答案)28.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破伤风杆菌(正确答案)B.大肠杆菌D.炭疽杆菌E.脑膜炎球菌29.细菌的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A.mRNAB.核糖体C.质粒(正确答案)D.异染颗粒E.中介体30.正常情况下应无菌的部位的()A.肠道B.尿道C.阴道D.外耳道E.腹腔(正确答案)31.下列细菌中,无动力的菌属是()A.沙门菌属(正确答案)B.弧菌属C.埃希菌属D.螺杆菌属E.志贺菌属32.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酸染色呈蓝色(正确答案)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在6%H2SO4或40g/LNaOH中可存活30min E.耐干燥,干痰中可存活6-8个月32.下列能引起肠热症的病原菌是()B.沙门氏菌(正确答案)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链球菌E.结核杆菌34.下列有关“物品(或空气)—消毒灭菌法”的组合,错误的是()A.含血清的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法(正确答案)B.牛奶—巴氏消毒法C.病人的粪、尿、痰液—漂白粉D.手术室空气—紫外线照射E.手和皮肤—75%乙醇35.一印度工人,突发性腹泻,粪便呈“米泔水样”,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逗点状微生物。

病生理复习题

病生理复习题
48.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基本因素有: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49.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疾病有: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肾病综合症、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饥饿
50.组织间液含量增多的原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118.低心输出量心力衰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
119.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发热、感染、妊娠、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
120.肺淤血、肺水肿时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是:肺血管壁感受器受刺激、支气管粘膜肿胀、氧分压下降、肺换气功能障碍
121.严重肝功能障碍时氨清除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尿素合成障碍
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8.下列那种情况可引起脑血管扩
张、出血:高渗性脱水
9.下列那种情况易发生脱水热:高
渗性脱水
10.何种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脑症
状出现最早而突出:急性水中毒
11.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
12.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是:Na+
13.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的是:低渗
109.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肾脏
110.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主要机制是:钙内流减少
111.心力衰竭的本质是指:心脏泵功能衰竭
112.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高血压
113.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前负荷加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14.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的最基本机制是:心肌好氧量增加或供氧量减少
134.内源性肝性脑病的特点是:广泛性肝细胞坏死引起、血氨水平大多正常、原发病多为暴发性肝炎
13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为:ATP消耗过多、a-酮戊二酸减少、NADH消耗过多、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

病生简答题(完整版)

病生简答题(完整版)

何谓疾病的原因与条件举例说明原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它是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

条件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包括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的因素,如营养不良、劳动过累、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

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 I C等。

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

健康和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均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相反面即是疾病,一般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而且表现出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

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过程,两者相互对立,它是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发展: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发展。

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

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即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和疾病概论选择题1.脑死亡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持续深昏迷B.长期维持自主心跳、呼吸,但各种神经反射消失C.瞳孔散大D.脑电波消失E.对外界刺激无反映2.判定死亡的最好标志是()A.自主呼吸永久性停止B.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C.呼吸、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D.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停止E.大脑功能的停止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选择题1.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为()A.>250mOsm/LB.>270mOsm/LC.>290mOsm/LD.>310mOsm/LE.>330mOsm/L2.下述哪种类型的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钾血症3.盛夏行军时只大量饮水可发生()A.等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4.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5.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钠血症D.低钾血症E.水中毒6.高渗性脱水病人常有哪一种表现()A.脱水热、口渴、少尿、脑细胞脱水B.脱水体征、休克、细胞水肿C.脱水热、脱水体症、休克D.口渴、脑细胞脱水、脱水体症、休克E.口渴、少尿、休克7.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无明显丢失E.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皆丢失8. 下列哪项在高渗性脱水时最明显()A.血浆B.组织间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E.淋巴液9.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低渗性脱水()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B.口渴明显C.失水大于失钠D.囟门、眼窝凹陷,易发生休克E.早期尿量减少10.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引起水肿()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C.钠水潴留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11. 有关水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B.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C.体腔内有液体积聚称为积液D.可分为心性水肿、脑水肿等E. 不是病理过程,而是疾病12. 全身水肿时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受阻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球-管平衡失调13.“水肿”是指()A.细胞内液体过多B.淋巴管内液体过多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D.血管内液过多E.细胞外液体过多B型选择题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身体的低垂部位C.常见腹水而全身水肿不明显D.皮肤压之不凹陷但体重可突然增加E.水肿几乎只见于妇女,以中年女多见1.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3.肝性水肿()名词解释1. 低渗性脱水2. 高渗性脱水3. 等渗性脱水4. 水肿问答题水肿的发病机制。

病生简答题

病生简答题

病生简答题一、水电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钠>失水,细胞外液减少并处于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致使细胞外液量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低容量性休克。

②.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早期ADH分泌减少,形成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释放增多,出现少尿和尿比重升高。

③.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隙移入血管内,产生明显的失水体征。

④.经肾失钠过多的患者,尿钠含量增加(>20mmol/L),肾外原因所致者,因低血容量致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RAAs,尿钠含量减少(<10mmol/L=。

2.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

②.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起细胞内水肿③.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大,易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疝。

④.细胞外液低渗,ADH释放减少,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降低。

3.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水>失钠,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

②.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因而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③.细胞外液高渗,致使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皱缩,严重患者因颅骨与脑皮质间的血管张力加大,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由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以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助于血容量恢复,故血液浓缩及外周循环衰竭远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为轻。

4.为什么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仍有尿钠排出增加?[答案要点] ①.等容量性低钠血症虽名为等容,实际上其体液容量可以扩张。

容量的扩张引起ANP释放,后者使GFR升高,并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②.容量的扩张可减少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③.细胞外液容量的扩张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故远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

病原生物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 A )A. 肽聚糖B. 磷壁酸C. 脂蛋白D. 外膜E. 脂多糖2、观察活菌及其细微结构常用到的仪器是( C )A. 普通光学显微镜B. 暗视野显微镜C. 相差显微镜D. 荧光显微镜E. 电子显微镜3、质粒是细菌的哪一个组分?( E )A. 核质DNAB. 胞质中核蛋白体C. 异染颗粒D. 中介体E. 核质外DNA4、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 )A. 真菌B. 支原体C. 衣原体D. 立克次体E. 细菌5、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E )A. 较坚韧B. 肽聚糖含量多C. 有磷壁酸D. 无外膜E. 有脂多糖6、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E )A.脂蛋白B.磷壁酸C.RNAD.脂多糖E.肽聚糖7、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 )A.真菌B.支原体C.衣原体D.立克次体E.细菌.8、下述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D )A.放线菌—B.军团菌C.链球菌D.新生隐球菌E.幽门螺杆菌9、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C )A. 衣原体B. 立克次体C. 病毒D. 支原体E. 放线菌10、L型细菌特性:( D )A.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B.抗原性不变C.对青霉素敏感D.呈高度多形性E.以上均错11、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E )A.肺炎球菌B 肺炎杆菌C.肺炎支原体D.肺炎衣原体E 以上都不是12、细胞浆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是(B )A.核蛋白体B.质粒C.菌毛D.核质E.中介体13、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机理:( B )A.抑制细菌合成脂多糖B. 抑制细菌合成肽聚糖C干扰细菌DNA的复制D.干扰细菌核糖体合成蛋白质E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功能14、关于革兰氏阳性菌,错误的是( C )A.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肽聚糖B.有大量的磷壁酸C.有蛋白糖脂质外膜D.对青霉素敏感E.有的具有表面蛋白1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C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核质E.细胞膜—16、不是细菌侵袭力的因素是( D )A.吸附的能力B.繁殖的能力C.抗吞噬的能力D.产生毒素的能力E.侵入的能力17、细菌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B )A.复制方式B.二分裂方式C.出芽方式D.孢子生成E.有丝分裂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E )A.热原质B.细菌素C.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D.维生素KE.溶菌酶19、鉴别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应做下述哪种实验(C)A.胆汁溶菌实验B.菊糖发酵实验C. 血浆凝固酶实验D. 协同凝集实验E.荚膜肿胀实验20、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E)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入机体的途径D.分解代谢产物E.侵袭力和毒素21、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B)A.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鲍金培养基D.巧克力色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22、培养霍乱弧菌,最佳的培养基是( A )A.碱性培养基B.营养琼脂培养基C.血液琼脂培养基D.巧克力培养基E.铁双糖培养基23、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进入血流,不在血中繁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感染?( B )A.毒血症B.菌血症—C.脓毒血症D.败血症E.内毒素血症24、适于应用紫外线消毒的物品( E )A.手术敷料B.外科器械C.抗血清D.平皿E.无菌室空间25、能促进感染局限化的细菌产物是(A )A.血浆凝固酶B.链道酶C.透明质酸酶D.链激酶E.以上都不能26、关于外毒素:(B)A.性质稳定,耐热B.毒性较强C.无抗原性D.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阳性菌也可产生E.以上均对27、体温表的消毒常用(A)A.75%酒精B.2.5%的洛合碘C.3%过氧化氢D.95%酒精E.以上均可28、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A.高压蒸气灭菌法B.流通蒸气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29、细菌内毒素成分:(B)A脂蛋白B.肽聚糖C.脂多糖D.DNAE.磷壁酸30、下列关于灭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B. 防止和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值的方法C. 没有活菌的意思D. 防治微生物生长的方法E.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32、志贺氏菌一般引起( C )—A. 肠热症B. 细菌性痢疾C. 阿米巴痢疾D. 慢性肠炎E. 假膜性肠炎33、卡介苗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株,它的变异指的是( D )A. 菌落变异B. 形态变异C. 结构变异D. 毒力变异E. 耐药性变异34、下列属于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是( B )A. 结核杆菌B. 鼠疫杆菌C.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D. 伤寒杆菌E. 霍乱弧菌35、波浪热是下列那一种细菌的临床表现( E )A. 绿脓杆菌B. 结核杆菌C. 鼠疫杆菌D. 伤寒杆菌E. 布鲁杆菌36、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引起化脓性感染时,哪种致病物质具有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B )A.肠毒素B.凝固酶C.杀白细胞素D.表皮剥脱毒素E.毒性休克综合征37、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B )A.C反应蛋白B.荚膜C.自溶酶D.脂磷壁酸E.肠毒素38、志贺菌属分为A、B、C及D 4个群,依据是( B )A.根据K抗原的结构B.根据O抗原的结构C.根据生化反应D.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和O抗原的差异E.以上都不是39、有关细菌外毒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某些外毒素由前噬菌体编码B.无组织选择性C.化学成分是蛋白质—D.可制成类毒素E.来源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40、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重要条件为(C)A.机体无免疫力B.该菌繁殖体污染伤口C.伤口的厌氧微环境D.菌群失调E.该菌芽胞污染伤口41、感染后导致病人粪便呈米泔水样的细菌是(B)A.大肠埃希菌B.霍乱弧菌C.变形杆菌D.志贺菌E.结核分枝杆菌4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D)A.菌毛B.荚膜C.内毒素D.外毒素E.侵袭性酶43、脑膜炎球菌:(B)A.G+肾形双球菌B.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生长C.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D.可分解甘露醇E.标本直接涂片,细菌不可能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3、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二、填空题: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①局部和整体,②损害与抗损害反应,③因果转化。

2、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_死亡_两种形式。

Ⅰ、脱水、水中毒一、名词解释:1、脱水:体液量明显减少(丢失体液量超过体重的2%以上),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2、水中毒:水中毒是由于摄水过多,超过机体代谢与调节能力,导致水在体内大量潴留,引起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多和渗透压降低,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二、填空题:1、脱水可分三型:即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2、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 /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3、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特征是: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 /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4、强烈的口渴和脱水热见于高渗性脱水,此型脱水时,水分从细胞内液流向细胞外,使得体液减少的部位主要是细胞内。

5、严重呕吐、腹泻的病人,在短期内可引起等渗性脱水,如只输入葡萄糖液则可引起高渗性脱水,如不给任何处理又可发生低渗性脱水。

6、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130 mmol/L,并往往合并有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且可形成细胞水肿,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

三、选择题:1、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CA、体液丢失的总量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C、细胞外液的总量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2、高渗性脱水早期对机体的影响是 BA、失水以细胞外液为主B、口渴明显C、易发生休克D、皮肤弹性丧失3、下列可导致脑内出血的是 A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4、高渗性脱水引起临床表现,主要由于下列哪个因素引起 AA、细胞内液减少B、细胞外液减少C、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增多D、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增多5、高渗性脱水常表现有 AA、口渴B、脱水体征C、血压下降D、尿钠减少6、高渗性脱水时易引起 BA、血压降低B、口渴C、脱水征D、脑水肿7、盛夏行军,只饮水最可能出观 BA、等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8、下列哪一种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C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9、急性严重腹泻时,只补水未补盐易引起 B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10、长期连续使用强效利尿剂可引起 B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四、问答题:1、一个严重腹泻的病人,早期属于哪种类型的脱水?如果得不到水的补充可转变为哪种类型的脱水?如果大量饮水或只输入葡萄糖溶液,可转变为哪种类型的脱水?为什么?答: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

早期体内水、钠按等渗比例丢失;未及时补充水分,体内严重失水,引起高渗性脱水;如果大量饮水或只输入葡萄糖溶液,引起体内失钠多于失水,进而引起低渗性脱水。

Ⅱ、钾代谢紊乱一、名词解释:1、低钾血症:血清钾含量低于3.5mmol/L2、高钾血症:血清钾含量高于5.5mmol/L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肾小管上皮细胞NH3生成增加,近曲小管对HCO3-重吸收增强,使尿液更加成酸性.另外,缺钾时会导致钠水重吸收障碍.综合作用,使得低钾更容易出现反常性酸性尿。

一般碱性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4、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移人细胞内,细胞内的H^+移至细胞外,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但由于细胞内H^+降低,肾脏远曲小管上皮细胞H^+的排泌减少,尿呈碱性,故称反常性碱性尿。

二、填空题:1、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称为高钾血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病人往往因致命性的心室纤颤而死亡。

2、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 mmol/L,缺钾是指机体总钾量减少。

3、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钾丢失过多。

急性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是呼吸肌麻痹。

低钾血症时酸碱平衡的变化,表现为在常伴有排钾减少而排氢离子增多,此时尿呈酸性,故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4、低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出现反常性酸性尿。

5、引起钾代谢紊乱的激素主要是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②糖皮质激素,③盐皮质激素。

三、选择题:1、急性低钾血症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BA、四肢肌肉震颤B、四肢肌肉软弱无力,甚至麻痹C、心跳突然停止D、反常性碱性尿2、成人失钾临床上最常见于 DA、经胃失钾B、经小肠失钾C、经结肠失钾D、经肾失钾3、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低钾血症 AA、酸中毒B、严重腹泻C、肾小管性酸中毒D、镁缺乏4、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是 BA、肌肉震颤B、肌无力、麻痹C、情绪激动D、心跳骤停5、低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 AA、肌无力B、心脏毒性C、代谢性酸中毒D、中枢抑制6、促使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的因素包括 BA、碱中毒B、酸中毒C、胰岛素D、β受体激动剂7、引起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BA、钾摄入过多B、肾脏排钾过少C、组织细胞崩解D、周期性麻痹8、高钾血症常见于A、近端型(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B、不适当使用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C、大量应用胰岛素----低钾血症D、盐皮质激素过多-----减少四、问答题:1、严重呕吐时为什么会引起低钾血症?答:①消化液中含钾量较血浆高,严重呕吐时,引起消化液的丧失,必然引起丢失大量钾;②消化液大量丢失伴血容量减少时,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排钾增多。

Ⅲ、酸碱平衡紊乱一、名词解释:1、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中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

2、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中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3、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通过机体的代偿作用,如能使HCO3-/H2CO3比值维持在20:1,则血浆pH仍可在正常范围内,此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4、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机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通过机体的代偿作用,如能使HCO3-/H2CO3比值维持在20:1,则血浆pH仍可在正常范围内,此称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二、填空题:1、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通过_血液缓冲、肺代偿、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缓冲和肾代偿进行代偿调节。

2、代谢性酸中毒时,肾脏重吸收NaHC03增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活性增高有关;产NH3排NH4+增多,是由于谷氨酰胺酶和碳酸酐酶活性增高所致。

3、肾脏泌NH4+功能增强是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代偿方式,其代偿方式表现为:①肾小管泌H+ 和重吸收NaHCO3 ,②磷酸盐酸化,③氨的分泌。

4、呼吸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是血浆中[H2CO3] 原发性增高。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调节是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的主要代偿调节是肾代偿调节。

5、剧烈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其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液中H+丢失造成血浆浓度升高,②胃液中Cl-丢失引起低氯性碱中毒,③胃液中K+丢失引起低钾性碱中毒,④胃液大量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6、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时,血PH <7.35 ,血浆〔HCO-3〕<22mmol/L ,血K+含量>5.5mmol/L 。

三、选择题:1、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DA、CO2CPB、PaCO2C、HCO-3D、HCO-3与H2CO3的比值2、在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A、发热B、休克C、持续大量呕吐D、急性肾功能衰竭3、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CA、剧烈呕吐B、严重腹泻C、休克D、轻度肾功能衰竭4、代谢性酸中毒肾脏排H+的最主要方式是 BA、NaHC03重吸收增加B、产NH3排NH+4增多C、酸性磷酸盐排出增多D、NaCl排出增多5、呼吸性酸中毒时出现 AA、PaCO2升高B、血氯升高C、血钾下降D、HCO-3下降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CA、血液缓冲B、肺代偿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缓冲D、肾脏代偿7、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主要代偿方式是 DA、血浆缓冲B、细胞内缓冲C、呼吸缓冲D、肾脏代偿8、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AA、醛固酮不足B、剧烈呕吐C、低钾D、低氯9、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由于 DA、脑内H+含量增高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C、脑血流量减少D、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四、问答题:1、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机制。

答:①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代偿调节作用;②肺的代偿调节作用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增加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改变肺的通气量;③肾的代偿调节作用除肾功能异常引起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通过肾的排酸保碱能力加强来发挥代偿作用的。

肾通过加强泌H+、泌NH4+ 及回收HCO-3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2、一个急性严重腹泻的病人,在未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哪些水电代谢变化和酸碱平衡紊乱?简述其发生机制。

答:①严重腹泻病人,初始引起体内水分丢失,使得水、钠代谢紊乱,引起等渗性脱水,失水早期,不予处理,引起高渗性脱水,持续下去引起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引起低渗性脱水;②腹泻的同时引起消化液丧失,进而引起大量钾丢失,出现低钾血症;③严重腹泻者,使镁在消化道吸收减少,排出增多,造成低镁血症;④严重腹泻可引起NaHCO3大量丢失,使得pH呈降低趋势,即代谢性酸中毒。

Ⅳ、水肿一、名词解释:1、水肿: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二、填空题: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淋巴液回流受阻。

2、球-管平衡失调是全身性水肿时钠、水潴留的重要发病环节,引起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强的原因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FF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多、ADH 分泌增加及ANP作用减弱。

3、水肿的发生机制包括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④淋巴液回流受阻、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⑥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4、右心衰竭主要引起全身性水肿,其发生最重要的因素有:①体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5、脑水肿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①血管源性,②细胞中毒性,③间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