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习题应激

合集下载

应激(7)

应激(7)
→保护作用

劣性应激:应激原刺激过久过强,除了有一定防御
代偿意义外,还造成机体的损伤(病理性应激) 。
→损伤作用
4
应激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良性应激
中奖、升职
劣性应激
竞争失败、受挫折
不准确
5
(二)应激原(Stressor)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
◆外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创伤、温度的剧变、 射线、噪音、强光等; ◆内环境因素:血液成分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器官功能障
43
★血液系统:急性应激,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核
左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慢性应激出现类似缺 铁性贫血的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ADH、ALD↑→肾小管对钠、水重吸 收↑,尿量↓。 GC抑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黄体 生成素分泌→ 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
44
五.应激与疾病
•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应激性疾病 如应激性溃疡。 • 应激只是作为条件或诱因,在应激状态下加重
◆蓝斑—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
1.基本组成单元:
脑桥蓝斑的去甲肾上腺 素能神经元和交感—肾 上腺髓质系统。
9
2.中枢效应: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3.外周效应:血浆CA浓度迅速升高。
低温、缺氧→NA↑(10-20倍);
失血性休克→Ad↑(50倍);
随应激原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及个体差异,儿茶
子热休克元件(HSE)相互作用的结果。
33
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 热休克元件(heat shock element,HSE)
34
(二)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疾病

对于免疫系统,多种应激原,特别是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非 心理性应激原,均可导致免疫细胞出现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激 活和蛋白表达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如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等分泌增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组织损伤, 提高机体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急性期少数血浆蛋白如白蛋白、 运铁蛋白等减少,补体和干扰素生成下调。同时,机体过量分 泌糖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 腺素、阿片肽、5-羟色胺等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和肥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疫反应,使其免疫功能降低。近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还可 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2的释放,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
五、血液系统
应激时,有暂时性血液凝固性升高,数小时后,凝 血时间会缩短,以后有纤溶加强。凝血加强的机制 为应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增 加,儿茶酚胺增多更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 加强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物纤溶 酶原激活物增加。一般是先有凝血加强而后有纤溶 加强。应激时凝血加强可止血和防止病菌扩散,易 导致血栓。纤溶加强易造成出血,因此,严重应激 时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长期应激可使 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贫血。
三、应激反应及其基本过程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与应激原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为密切, 应激原强度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反应过度,对机体损害则 较明显,反之则较弱。 (一)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对应激原的 反应为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开始即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 的生理活动,出现皮肤周围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 动员和分解加强,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 合成减弱,出现负氮平衡。这些代谢变化称为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这对机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有利于保护反应。

杭师大病生题库-填空

杭师大病生题库-填空

1、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2、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和。

3、疾病的转归有以下三种情况:、、。

4、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与的学问。

5、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6、人类疾病的模式已从模式转变为模式。

1、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2、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共同机制3、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原因、条件5、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6、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1.低渗性脱水的特征是失钠失水,血钠浓度,血浆渗透压在。

2.高渗性脱水的特征是失水失钠,血钠浓度,血浆渗透压在。

3.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5.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6.根据渗透压的不同,脱水可分为、和三类。

7.急性水中毒时,因低钠血症而引起和,甚至死亡。

8.生理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渗透压是。

当一侧渗透压改变时,主要靠的转移来维持其相对平衡。

9.最易引起循环衰竭的是脱水。

10.低钾血症本身可引起代谢性中毒和反常性尿。

11.高血钾对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甚至可出现而威胁生命。

12.急性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是。

13.血清镁浓度低于称低镁血症,低镁血症时心肌兴奋性。

14.高镁血症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出现甚至等。

15.引起细胞外镁转移入细胞内的常见原因有。

16、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是,。

17、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机制是,,,。

18、引起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的机制是,。

19、过多的液体在或中积聚,称为水肿。

20、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的含量。

1.多于,低于130mmol/L,280mmol/L以下2.多于,超过150mmol/L,310mmol/L以上3.增加、明显减少4.明显减少、减少不明显5.变化不大、减少6.细胞外液,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7.脑水肿、颅内压增高8.相等的、水9.低渗性10.碱、酸性11.心脏、心搏骤停12.肌肉无力、瘫痪13. 0.75mmol/L、增高14.降低、嗜睡、昏迷15.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16、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17、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渗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18、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19、组织间隙,体腔20、白蛋白1、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方式主要包括:①,②③。

[病理生理学]应激 案例版

[病理生理学]应激 案例版

抵抗期
机体抵抗能力耗竭 衰竭期 再度出现警觉反应期的症状;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但GC受体 数量和亲和力;内环境紊乱。
例:武松打虎
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 上述三个阶段并不一定都依次出现
多数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
只有少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
GAS是对应激反应的经典描述,体现了应 激反应的全身性和非特异性
(三)其他
应激时其它激素变化及其适应代偿意义
名称
β内啡肽
分泌部位
腺垂体
变化



镇痛,抑制交感-肾上腺髓 质过度兴奋,抑制ACTH及GC 的过多分泌
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

胰岛素
ADH
胰岛β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


血糖↑
保水,维持血容量,增强抵 抗力
生长激素
醛固酮
腺垂体
肾上腺球状带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
GAS对于应激反应的描述是不全面的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兴奋
神 经 内 分 泌 反 应
儿茶酚胺分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PA)强烈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 Rest hormonal responses to stress
ACTH↑
意义:是应激最重要反应,保证机体在恶 劣条件下生存的最重要的激素 。 例如: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应激时极易死亡。 判断应激强度的指标: 血浆糖皮质激素浓度 尿中17-羟类固醇排出量
3.GC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的机制:

应激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应激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应激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应激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反应在生理学上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的生理变化,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

应激反应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而做出的自身保护反应,但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及其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学科。

在应激情况下,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免疫系统的异常、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等,这些改变会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病理生理变化。

病理生理学研究这些病理生理变化的产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并探索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病理生理学课件:9 应激反应

病理生理学课件:9 应激反应

交感-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促蛋白分解
促糖异生 胰岛素↓
胰高血 糖素↑
葡萄糖利用↓ 糖原分解↑
生长激素↑ 脂肪分解↑
负氮平衡
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糖尿
血浆脂肪酸 及酮体↑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二)功 能 变 化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 下丘脑
CR

disease(anemia,fever,heart failure)
心 理、社 会 因 素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eople, anger,divorce
烧伤 手术 感染 缺氧 强光 噪音
一定强度 stimulate
应激
特 组织坏死


化脓


酸中毒
视力↓ 听力↓
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刺激
脑桥蓝斑 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应激原的持续时间与其 相应的应激反应曲线图
御身 体 防
警觉期 (警戒反应)
抵抗期 (抗拒阶段)
正常抗拒水平
衰竭期 (衰竭阶段)
全身适应综合征
全身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劣 性 应 激 原 持 续 作 用 于 机 体,则 应 激 可 表 现 为 一 个 动 态 连 续 的 过 程,最 终 导
肾上腺皮质
ACTH
GC
刺激
脑桥蓝斑 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HPA 轴 的 基 本 效 应
中枢效应 CRH 引起情绪行为反应。
➢ 适量CRH↑ 促进适应 兴奋或愉快感 ➢ 过量CRH↑ 适应障碍 焦虑、抑郁和食欲不振
外 周 效 应 (GC↑>25-37mg/d)

身体应激反应ppt课件

身体应激反应ppt课件

免疫系统
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 用
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活性↑和 急性期反应蛋白↑
急性应激:免疫功能增强
持续强烈应激: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增多,免疫功能抑 制,诱发自身免疫病。
应激 — 应激时机体的功
心血管系统 — 交感-肾上腺髓质↑ 心脏↑ (心率↑,心肌收缩力↑, BP↑) 总外周阻力↓或↑ 冠状动脉血流量↑(精神应激有时使其痉挛) 强烈的精神应激可导致心室纤颤→ 猝死
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
外周效应 — GC分泌增多 1、 应激时GC增加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升高血糖 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5-HT、细胞因
子 稳定溶酶体膜 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性
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
2、慢性应激 — GC持续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明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影响生长发育 抑制性腺轴 抑制甲状腺轴 引起系列代谢改变
应激 — 急性期反应
C反应蛋白的作用:
(1) 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调理作用。 (2)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3) 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 (4)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
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常与炎症、组织损伤的程度 呈正相关,临床上常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应激 —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3 倍 2-3 倍 2-3 倍
纤维蛋白原
2-3 倍
铜蓝蛋白
50%
补体成分
50%
的生物学功能 — 是一种启动迅速的机体防御机制
抑制蛋白酶: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 1蛋白酶抑制剂,1抗糜蛋白酶,2巨球蛋白
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应织激:C反—应蛋急白性期反应

应激或应激反应

应激或应激反应

2. LC-NE的基本效应 (1)中枢效应 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应激启动HPA轴的关键(蓝斑上行纤维)。
(2)外周效应 血浆儿茶酚氨类物质浓度迅速增高。
(蓝斑的下行纤维)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积极作用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血液重新分布。 呼吸系统: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量↑ 代谢变化:血糖↑ 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3.按应激原的作用强度和对机体的影响分: 生理性应激或良性应激(eustress) 病理性应激或劣性应激(distress)
按应激原的作用强度和对机体的影响分:
•生理性/良性应激(eustress)
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 间较短的应激(如短暂运动、体育 竞赛、适度娱乐、中奖、提升、考 试等),是机体对轻度的内外环境 变化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

第二节 应激的躯体反应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免疫系统反应 三、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 四、细胞对应激原的反应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神经内分泌
Stress
细胞体液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轴(LC-NE)兴奋


内 分
儿茶酚胺分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PA)强烈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C-NE)
1. LC-NE基本单元组成(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情绪、学
习记忆、
边缘系统行为变化
社会心理应激 躯体刺激
下丘脑的室旁核
(PVN)
CRH
垂体 肾上腺皮质
ACT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损害性全身反应
D.代偿性全身反应
E.防御性全身反应
[答案] B
2.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机体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垂体加压素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答案] E
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噪声
B.心律失常
C.精神性因素
D.器官功能紊乱
E.以上都是[答案] E
4.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
A.肾上腺髓质
B.蓝斑
C.腺垂体
D.大脑边缘系统
E.室旁核
[答案] B
7.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是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D.血液重分布
E.以上都是
[答案] E
8.应激时过度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A.能量消耗过多
B.组织分解过度
C.组织缺血
D.致死性心律失常
E.以上都是
[答案] E
9.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
B.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C.CRH的分泌
D.胰岛素的分泌
E.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 C
11.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B.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C.促进内啡肽释放
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
[答案] B
1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A.促进蛋白质分解
B.促进脂肪分解
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
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答案] D
14.应激时下列何种激素可降低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C.催乳素
D.ADH
E.β-内啡肽
[答案] B
15.应激时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 B
16.应激时急性期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功能A.抑制蛋白酶
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抗损伤
D.抑制纤溶
E.清除自由基
[答案] D
17.急性期反应蛋白中具有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作用的蛋白是
A.纤维蛋白原
B.C-反应蛋白
C.铜蓝蛋白
D.结合珠蛋白
E.α
1
-蛋白酶抑制剂
[答案] B
18.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A.急性期蛋白
B.CRH
C.热休克蛋白
D.糖皮质激素
E.肾上腺素
[答案] C
19.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的是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血糖增加
C.心脑血流增加
D.儿茶酚胺增多
E.支气管扩张
[答案] D
22.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增快
C.心律失常
D.血管收缩
E.心肌耗氧增多
[答案] A
23.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应激相关疾病A.原发性高血压
B.动脉粥样硬化
C.冠心病
D.溃疡性结肠炎
E.以上都是
[答案] E
24.应激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无关
A.粘膜缺血使能量供应不足及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粘膜屏障受损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D.酸中毒时血流对粘膜内H+的缓冲能力降低E.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答案] E
25.应激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下丘脑
B.间脑
C.中脑
D.大脑边缘系统
E.大脑皮质
[答案] D
28.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A.胆汁返流
B.酸中毒
C.胃粘膜缺血
[答案] C
D.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
E.碱中毒
二.填空题
1.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是 , 。

[答案]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
2.应激原可粗略地分为、、三类。

[答案] 外环境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3.全身适应综合征分为、、三期。

[答案] 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4.应激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浓度的迅速升高。

[答案]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13.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答案] 胃粘膜缺血
14.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 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15.应激时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答案] 大脑边缘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