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中的酶解技术

食品加工中的酶解技术酶解是指将高分子物质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领域中,酶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熟化、增味、提香、保鲜、改善营养成分等方面。
下面将对食品加工中的酶解技术进行探讨。
一、酶解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1. 熟化熟化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酶解技术。
在熟化过程中,肉中的胶原蛋白经过酶的作用被分解成胶原多肽,使得肉的质地变得更加柔软,口感更佳。
同时,酶解还可以使肉中的水分得到释放,促进肉质的收缩,改善肉的口感。
2. 提香增味添加酶解剂可以使肉制品中蛋白质和酶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新的化合物,从而增强肉的风味和口感。
例如,在火腿的制作过程中,添加的酶解剂可以使得肉中的天然香味物质被充分释放出来,从而使得火腿的风味更加浓郁。
3. 保鲜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肉制品中添加酶解剂能够缩短食品的保质期,将其有效期延长3到5天。
这是因为酶能够促进肉中细菌和酵母的生长,使肉变坏的速度加快,从而排出已经变质的肉。
同时,酶也可以使肉中的氨和酸释放出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降低肉变质的风险。
二、酶解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乳制品中通常含有胆固醇、蛋白类、脂肪、糖类等成分,可以通过酶解技术提高营养价值和口感。
1. 乳清蛋白酶解乳清蛋白在人体内易被吸收利用,而酶解后的乳清蛋白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在许多体育营养饮料中广泛应用。
同时,酸奶等发酵乳制品中也添加了具有酸性的拉丝提,酵母酶等酶解剂,以加强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
2. 乳糖酶解乳糖是乳制品中的主要糖类成分,但是由于人体缺乏乳糖酶的作用,因此一部分人群无法消化乳糖,容易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
添加乳糖酶可以使这一部分人群消化乳糖,更好地享用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
三、酶解在面制品加工中的应用面制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类成分,而酶解技术可以使淀粉类分子分解为低分子糖,可以使得面条口感更佳。
1. 酵母发酵酵母是一种具有酶解作用的微生物,可以将淀粉类分子分解为低分子糖,使得面团更加松软、口感更佳。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酶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食品加工技术。
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加工方法,并能在保持食品原味的同时改善其品质和营养。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关于这种技术的一些介绍和探讨。
一、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基本概念酶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能够加速食品中的生化反应,改变它们的性质和特性。
因此,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有时甚至可以替代传统的烹饪方法,如果汁生产过程中的原汁氧化酶法。
二、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优点酶技术有以下优点:1. 酶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如酶技术可促使酸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味更浓郁,口感更丰富。
2. 酶技术可以使食品更易消化吸收。
如酶技术可将部分大分子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蛋白,使得蛋白质更易于消化吸收。
3. 酶技术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的破坏。
如果汁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灭菌会破坏果汁原本的营养和口感。
4. 酶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如酶技术可以在无需高温和压力的情况下加速反应,从而节省能源成本。
三、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几种典型案例:1. 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发酵酸奶是一种含有乳酸菌的乳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发酵。
通过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和酶,可将牛奶中的乳糖和乳蛋白转化为乳酸和酸奶菌。
这个过程可以使酸奶的口感更醇香,且酸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更易于消化吸收。
2. 果汁生产过程中的酶法在传统的果汁生产过程中,果汁需经过高温灭菌,但这个过程会导致果汁的口感和营养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酶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果汁生产技术。
该过程中,果汁中的天然酶可将果汁中的糖转化为果胶酶,进而将果胶酶转化为果胶,从而获得口感、营养更佳的果汁。
3. 面包制作过程中的面筋调理剂在传统的面包生产过程中,发酵过程较长,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酶技术中的面筋调理剂可使得小麦中的蛋白质变得柔韧易于加工,从而缩短了面包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摘要: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物工程认识的日渐加深,酶工程已成为生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应用。
虽然酶工程学近年来才兴起, 但酶在乳品中的应用却由来已久。
本文主要就以上几种酶在乳品中的应用作出概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酶工程;乳制品近年, 酶在乳品中的应用已扩展到更广的领域。
,总的来说,当前在乳制品生产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几种酶为蛋白酶主要为凝乳酶、乳糖酶、乳过氧化物酶和脂肪酶等。
酶在乳制品中最主要的应用是蛋白酶的应用, 特别是用凝乳酶加工干酪, 以及用乳糖酶将乳糖分解, 以提高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对乳制品的消化力。
乳过氧化物酶保鲜鲜奶和乳制品也已在国内、国际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1凝乳酶干酪是以奶及奶制品为原料, 加入一定量的乳酸菌和凝乳酶, 使奶中蛋白质凝固, 排除乳清, 再经一定时间的成熟而制成的发酵奶制品。
在干酪的生产和成熟期间, 酶对其组织结构、风味和营养价值的提高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酶中, 按其来源可分为类,分别为添加到奶中的酶、奶中固有的酶, 以及发酵剂产生的酶。
目前添加的凝乳酶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凝乳酶、植物凝乳酶和微生物凝乳酶。
微生物蛋白酶是目前最有开发潜力的一种凝乳酶, 全球干酪生产所使用的酶中, 微生物蛋白酶占20%左右[1]。
由于微生物繁殖迅速、周期短, 可大量工业化生产,这类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干酪中添加发酵剂是为了降低奶中的PH值, 促进干酪凝块的形成。
但残留在干酪中的发酵剂会在成熟期间产生很多酶, 对蛋白的分解和风味物质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Servaas将发酵剂产生的酶分为三类, 分别是胞外蛋白酶、胞内蛋白酶及肽酶[2]。
这些酶在细菌细胞中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它们的相对位置对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的有序分解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防止蛋白质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 产生一些不良风味。
但是由于不同类的凝乳酶作用不同,特别是对于形成特征性风味的作用有差异,消费者习惯了传统干酪的风味而不能接受这类酶在干酪中应用。
食品加工中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食品加工中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蛋白质物质。
在食品加工中,酶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面团发酵、果汁榨取和乳制品生产等方面。
在面团发酵过程中,酵母酶能够加速葡萄糖的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提高面食的松软口感。
而在果汁榨取中,果胶酶可以将果汁中的果胶分解,提高果汁的流动性;而在乳制品生产中,乳酸菌酶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其次,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酶技术的帮助下,传统加工过程可以更加高效和环保。
以淀粉为例,对于淀粉的加工,传统的方法是研磨、糖化和酒精发酵。
而通过酶技术,可以直接在淀粉中加入淀粉酶,使淀粉分解为糖,然后利用糖来进行发酵,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在新产品的开发中,酶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酶技术,可以将一些天然物质转化为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开发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方面,通过对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酶的工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利用酶技术。
例如,研究酶的最适工作条件和催化速度,可以优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对酶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的酶制剂。
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制剂,需要具备高活性、长效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实现,则需要通过研究来进行。
综上所述,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酶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同时,酶技术也可以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我们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酶制剂应用于果蔬加工1.提高果桨出汁率。
在提高果蔬出汁率方面应用最广泛的酶是果胶酶,其次是纤维素酶。
果浆榨汁前添加一定量果胶酶可以有效地分解果肉组织中的果胶物质,使果汁粘度降低,容易榨汁、过滤,从而提高出汁率。
纤维素酶可以使果蔬中大分子纤维素降解成分子量较小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分子,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溶物充分释放,提高出汁率。
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澄清果蔬汁。
果浆经榨汁、筛滤后,果汁中仍存在一些非常细小却能导致果蔬汁产生混浊的聚合物和固体颗粒。
如果胶物质、淀粉、其他多糖类物质等,它们是引起果蔬汁混浊和褐变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新鲜果蔬汁(或经杀菌后的果蔬汁)中加入果胶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木瓜蛋白酶(可视混浊成分选择一种或几种),可将上述物质大部分降解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产物,使果蔬汁澄清,同时可明显提高澄清汁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
3.增香、除异味。
果蔬汁在加工过程中,咸味物质损失,但风味前体物质仍然存在。
研究表明,单萜类化合物是嗅觉最为敏感的芳香物质。
果蔬中大多数单萜物质均以吡喃、呋喃糖以键合态形式存在,并且在果蔬成熟后仍有大量这种键合态的萜类未被水解。
通过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可释放果蔬汁中的萜烯醇,增加香气。
有实验证明。
α―L―吡喃李耱苷酶或o―L―呋喃阿拉伯糖苷酶可释放水果中的沉香醇和香叶醇,使果汁增香。
酶制剂在柑桔果汁中可除去由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似物而引起的苦味。
如添加柚皮苷酶可使柚皮苷水解成野黑樱素和鼠李糖;加入柠檬营素脱氢酶可把柠檬酸苦素氧化成柠檬苦素环内酷。
从而达到脱苦降苦的目的。
二、酶制剂应用于焙烤食品</p>1.淀粉酶在面包中的应用。
在面包粉中添加适量的。
α―淀粉酶,可使面包体积较空白面包提高10%左右,这是因为烘烤面包时,α―淀粉酶水解部分淀粉。
生成糊精和糖,降低了面团粘度,导致面团膨胀率提高,焙烤后面包体积增大,面包心柔软度变好。
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摘要: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物工程认识的日渐加深,酶工程已成为生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应用。
虽然酶工程学近年来才兴起, 但酶在乳品中的应用却由来已久。
本文主要就以上几种酶在乳品中的应用作出概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酶工程;乳制品近年, 酶在乳品中的应用已扩展到更广的领域。
,总的来说,当前在乳制品生产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几种酶为蛋白酶主要为凝乳酶、乳糖酶、乳过氧化物酶和脂肪酶等。
酶在乳制品中最主要的应用是蛋白酶的应用, 特别是用凝乳酶加工干酪, 以及用乳糖酶将乳糖分解, 以提高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对乳制品的消化力。
乳过氧化物酶保鲜鲜奶和乳制品也已在国内、国际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1凝乳酶干酪是以奶及奶制品为原料, 加入一定量的乳酸菌和凝乳酶, 使奶中蛋白质凝固, 排除乳清, 再经一定时间的成熟而制成的发酵奶制品。
在干酪的生产和成熟期间, 酶对其组织结构、风味和营养价值的提高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酶中, 按其来源可分为类,分别为添加到奶中的酶、奶中固有的酶, 以及发酵剂产生的酶。
目前添加的凝乳酶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凝乳酶、植物凝乳酶和微生物凝乳酶。
微生物蛋白酶是目前最有开发潜力的一种凝乳酶, 全球干酪生产所使用的酶中, 微生物蛋白酶占20%左右[1]。
由于微生物繁殖迅速、周期短, 可大量工业化生产, 这类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干酪中添加发酵剂是为了降低奶中的PH值, 促进干酪凝块的形成。
但残留在干酪中的发酵剂会在成熟期间产生很多酶, 对蛋白的分解和风味物质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Servaas将发酵剂产生的酶分为三类, 分别是胞外蛋白酶、胞内蛋白酶及肽酶[2]。
这些酶在细菌细胞中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它们的相对位置对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的有序分解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防止蛋白质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 产生一些不良风味。
但是由于不同类的凝乳酶作用不同,特别是对于形成特征性风味的作用有差异,消费者习惯了传统干酪的风味而不能接受这类酶在干酪中应用。
微生物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作用改善乳制品的质地、味道和口感,并且还可以帮助控制乳制品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微生物的应用1. 发酵作用微生物在乳制品加工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通过发酵作用来改善乳制品的品质。
例如,在酸奶制作中,乳酸菌可以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得酸奶呈现出酸味和丰富的口感。
此外,某些菌种还可以产生香味物质,赋予乳制品独特的风味。
通过精确控制发酵菌种和发酵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口感和风味的乳制品。
2. 酸化调节微生物的应用还可以辅助调节乳制品的pH值。
在某些乳制品中,如奶酪和酸奶,pH值的调节对产品的质地和保质期具有关键的影响。
通过添加适量的乳酸菌或其他酸化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乳制品的pH值,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风味和质地。
3. 产酶和产酶改性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酶,这些酶在乳制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乳酸菌可以产生凝乳酶,用于加工干酪。
此外,乳酸菌还可以产生β-半乳糖苷酶,用于乳糖过敏者的奶制品加工。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产酶的特性,可以实现对乳制品的改良和创新。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产物品质的稳定性微生物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必须以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为前提。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必须经过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任何一种微生物的变异都可能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甚至变质,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
2. 食品安全微生物的应用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微生物,可能会引起食品中毒等安全问题。
因此,选择和使用微生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乳制品的安全性。
3. 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合理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可以提高乳制品加工的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发酵条件,可以大幅缩短发酵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酶工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酶工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引言:乳制品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高蛋白、高钙、低脂肪等特点,而且味道可口,易被人们接受。
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酶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加工效果,还能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营养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酶工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一、酶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1.乳清酶的应用乳清中含有丰富的乳清蛋白,但是乳清蛋白的结构复杂,不易消化吸收。
通过加入乳清酶,能够在乳制品中水解乳清蛋白,生成易消化的小片段,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此外,乳清酶还能改善乳制品的口感,增强其可溶性和稳定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2.凝乳酶的应用凝乳酶是制作乳酪的重要酶制剂,能够将牛奶中的乳糖水解为乳酸,引起乳糖发酵,形成凝固物质,使牛奶凝结成块状。
通过调节凝乳酶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可以控制乳酪的硬度、口感和风味。
此外,凝乳酶还可以改善乳酪的质地,增加其营养价值。
3.水解酶的应用在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水解酶可以将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水解,生成香味物质,提高产品的风味。
此外,水解酶还能够改善乳制品的乳化性和稳定性,提高其质地和流变特性。
4.澄清酶的应用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乳汁中经常会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如脂肪球、纤维和细菌等,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观感。
通过加入澄清酶,可以有效地降低杂质的含量,提高产品的澄清度。
此外,澄清酶还能够去除乳制品中的异味物质,改善产品的口感和风味。
二、酶工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优势1.提高产品效率2.改善产品品质3.增加产品功能性和营养价值三、酶工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研究方向1.酶剂的筛选和优化2.酶剂的固定化酶剂的固定化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对酶剂的固定化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材料的选择、固定化方法的优化等方面,能够为酶剂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条件。
3.遗传改造酶工程技术通过遗传改造的方法,可以改良酶的性质,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在乳制品加工中,通过遗传改造酶工程技术,能够提高相关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和反应效率,从而改善产品的质地、口感和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L·斯佩克;高奎元;;发酵剂和制造方法对酸凝乳质量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1980年02期
2 H·H·Nijpels;刘文阁;;人为何需要低乳糖牛乳?[J];中国乳品工业;1980年02期
3 刘世瑢;;关于乳糖不适应症问题——日本酪农社访华技术交流资料[J];中国乳品工业;1980年02期
4 吴松成;;从小牛皱胃提取凝乳酶的方法[J];中国乳品工业;1980年03期
5 ;国外期刊文摘[J];中国乳品工业;1980年03期
6 盛延岭,蔡德孝,高敬坤;皱胃酶的提取[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1年04期
7 李增译;酸乳的评价[J];食品科学;1981年04期
8 ;为什么[J];中国食品;1981年11期
9 邢启宏;;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蛋白酶的制备及其特性——戊二醛交联法[J];发酵科技通讯;1981年01期
10 李青;;凝乳酶活性的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1981年03期
,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
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酶在食品工业中最大的用途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酶工程烘烤食品及啤酒发酵。
与之有关的各种酶如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乳糖酶、凝乳酶、蛋白酶等占酶制剂市场的一半以上。
1. 脂酶
牛乳中至少有两种脂酶,其一是吸附于脂肪球膜上的膜脂酶,另一种是存在于脱脂乳中的和酪蛋白结合存在的乳浆脂酶。
脂酶的分子量为7000~8000,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9.0~9.2,钝化温度至少80~85℃,钝化温度高低与脂酶来源、种类、所处环境、冷却、搅拌等条件有关,来源于微生物的酶耐热性高,已经钝化的酶尚有复活的可能。
乳脂肪对脂酶的热稳定性有保护作用。
热处理时,乳的脂肪率增高则脂酶的钝化程度降低。
为了抑制脂酶的活力,在奶油加工中一般采用不低于80~95℃的高温短时或UHT处理,另外要避免使用末乳、乳房炎乳等异常乳,并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乳脂肪在脂酶作用下将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使脂肪有分解味,脂酶来自乳腺的少,主要来自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乳品加工时,应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对提高乳品质量意义很大。
2. 磷酸酶
牛乳中的磷酸酶有两种,一种是酸性磷酸酶,存在于乳清中;另一种为碱性磷酸酶,吸附于脂肪球膜处。
碱性磷酸酶在牛乳中较重要,其含量因乳牛的个体、泌乳期以及乳牛疾病等条件不同而异。
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为7.6~7.8,经6 2.8℃、30min或71~75℃、15~30s加热后可钝化,故可以利用这种性质来检验低温巴氏杀菌法处理的消毒牛乳的杀菌程度是否完全。
这项试验很有效,即使在巴氏杀菌乳中混入0.5%的原料乳亦能被检出。
这就是Scharer磷酸酶试验。
但是,近年来发现,牛乳经82~100℃数秒至数分钟加热,于4~40℃条件下贮藏后,已经钝化的碱性磷酸酶能重新活化。
这一现象据利斯特及阿夏芬伯格
的解释是:由于牛乳中含有可渗析的对热不稳定的抑制因子,也含有不能渗析的对热稳定的活化因子,牛乳经62.8℃或72℃的温度加热,抑制因子不会被破坏,所以能抑制磷酸酶恢复活力;若经82~180℃加热,抑制因子遭到破坏,对热稳定的活化因子则不受影响,从而使磷酸酶重新被激化。
因此高温短时处理的杀菌乳装瓶后,应立即在40℃下冷藏。
5. 过氧化氢酶
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主要来自白细胞的细胞成分,特别在初乳和乳房炎乳中含量较多。
所以,利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可判定牛乳是否为异常乳或乳房炎乳。
过氧化氢酶可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作用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7℃,经65℃、30min加热,过氧化氢酶的95%钝化;经75℃、20min 加热,则100%钝化。
6.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活泼的新生态氧,从而使乳中的多元酚、芳香胺及某些化合物氧化。
过氧化物酶主要来自白细胞的细胞成分,其数量与细菌无关,是乳中原有的酶,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8,钝化温度和时间为70℃、20min;77~78℃、5min;80℃、l0s。
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判断牛乳是否经过热处理或判断热处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