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平 E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地球运动一、考向讲解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特征与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中频考点,近5年课标卷中出现2次,其中时间计算与地球运动特征的考查难度较大。

这两个考点知识具有规律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考题区分度大的特点。

2.涉及本专题的高考题,首先让学生在各种地球运动图、光照图或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地理信息,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情境事件,考查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体系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判定时差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日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上:四季空间上:五带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复合运动、方向、速度三、考点精讲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本质都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2)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h。

线速度: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1670km/h;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0。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4)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

(5)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或365.2564日。

(6)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小结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俯视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速度:角速度极点为零,其余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快,远日慢【典例】(2020·衡阳一中模拟)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新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

新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

考点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运动专题含答案解析

地球运动专题含答案解析

地球运动高考专题目录第一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2)第二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4)第三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5)第四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 (12)第五节、日出日落问题 (21)答案解析 (30)综合练习题 (37)第一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1)轨道为赤道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例题3: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

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第二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太阳,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大圆上自东向西运动,即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025届高考地理真题专题训练2+:地球的运动

2025届高考地理真题专题训练2+:地球的运动

地理高考真题专题训练2 地球的运动(2023·山东卷)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A.生肖虎B.生肖虎与兔之间C.生肖兔D.生肖兔与龙之间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A.5个B.6个C.7个D.8个(2022·湖北卷)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

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

下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

据此完成3~5题。

3.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A.两侧温度差异小B.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小C.太阳能补充不足D.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4.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A.年变化幅度为23°26'B.日变化幅度为180°C.年变化幅度为46°52'D.日变化幅度为360°5.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2022·海南卷)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

高考地理专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解析版)一、单选题1.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B.每天都要重合一次C.除二至日外,均能重合D.只有春、秋分时才能重合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在北回来线以南,将向北移动B.在北回来线以北,将向南移动C.在北回来线以南,将向南移动D.在北回来线上3.与地球公转近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A.春分B.冬至C.夏至D.秋分4.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差不多上自东向西飞行B.差不多上自西向东飞行C.差不多上向低纬飞行 D.差不多上向高纬飞行5.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⑤6.下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7.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若③地为北京,则现在()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步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畴逐步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8.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刻不长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9.读下列四幅图,判定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四地纬度高低排序A>B >C>DB.图②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3°26′S、150°EC.图③中的AB为昏线,则现在北京时刻为6月22日11时D.图④中H点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10.下图为杭州(30°N,120°E).贵阳(26.5°N,107°E)和兰州(36°N,104°E)_都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考纲要求】(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存在生命体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源泉。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2)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见下图)★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提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加以理解)一般来讲,主要从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等角度分析。

A.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B.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如图所示)(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④对大气的影响:作用于两极大气,产生极光。

⑤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产生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总结】(用歌诀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区现极光。

【思考】黑子活动周期年;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显示。

三、地球的运动1.公转与自转的比较(填下表)项目方向速度周期自转侧视极地上空角速度:1恒星日: 1太阳日:自西向东北极:南极:线速度:1恒星年:公转自西向东(向东运动)(与自转方向一致)角速度:1回归年:线速度: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思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分别有哪些?)自转与公转的几幅基本图形。

【注意】上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是:1°/4天。

【巩固练习】●乘船自西向东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答案:选C(提示: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哦?)●读图1,回答问题。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分析:黄道平面EF与地轴PO段夹角POF为70度,则黄赤交角为20度,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

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

故选A3.地方时与区时(重点知识)(1)地方时及其计算①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说明】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则用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③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注】A.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B.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7.5°W至7.5°E,划分为中时区(零时区)。

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二为一,称为“东西十二区”。

C.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D. 某地的时区数=该地的经度÷15°(如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反之,则时区数为商+1)。

②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间差【说明】a.两地时间差=两地时区差(两地时区差遵循同性相减,异性相加的原则);b.东“+”西“-”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取“-”。

【巩固练习】(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8时起飞,经过两小时后到达日本东京(东9区),此时东京时间是()A.6时B.5时C.10时D.11时答案:选D【思考】如果上题中的北京时间8时改为北京的时间8时起飞,则到达时东京时间为多少?(2)右图所示,北京时间201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时,图中A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日4时 B.7日12时 C.8日4时D.9日12时分析:由图可知,A地所在时区为西8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6小时,由区时的计算公式可得:A地的区时为8日4时,故选C。

4.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A. 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经线为界。

B. 自然界线:即地方时为零时(24时)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转过零时经线即自动进入新一天。

★这两条日界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即“昨天”和“今天”。

◆帮助分析两天问题的常用的图解:【巩固练习】●下图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斜线部分为4月30日,判断指出北京时间5月1日2时应是那一幅?5月1日11时是哪一幅?5月1日14时是哪一幅?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两天界线,解决该类型题目的关键是要确定0(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例如由A选项图,可知5月1日0时所在的经线为90°E,由此可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2时。

依次类推,5月1日11时为C;5月1日11时为D。

●读右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若阴影表示夜晚,判断则甲地的时间为()(2)若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判断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5.日照图及其判读(1)晨昏线及其判读①特点: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b.晨昏面过地球球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平面图上表现为晨昏线);c.晨昏线两个端点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二分日时与极点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d.过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18点;e.相对于地球向西移动。

②判读:A.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B.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日落时间;反之,则相反。

C.同一纬线,日出日路时间相同。

【练习】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图中弧线CEB、弧线BDC分别为线、线;ⅱ.此时,经线SAB的地方时为时;或者说出现极昼与晨昏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时;出现极夜与晨昏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时;ⅲ.纬度A+ B(C)= 度;或者说直射点所在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之和为度;或者直射点所在纬度+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和晨昏圈相切的点所在的纬度之和为度;ⅳ.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时;ⅴ.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圈与赤道平面的关系?(2)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①太阳高度及等太阳高度线(见课件)②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所在的太阳高度(或者说是直射点所在的纬线的太阳高度)。

A.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B.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注意:归纳某地区二分二至日和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C.一个地方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南北半球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和之间,最大差值的具体度数为当地纬度+;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大差值是;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最大差值是,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D.应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E.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A所表述的一样)。

F.应用: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举例】右图表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图中标出直射点D,其地理坐标为;ⅱ.此时北京的时间是;A点的地方时是;ⅲ.此时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ⅳ.弧线BA为线;ⅴ.此时,北京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的倾角是。

(3)昼夜长短计算及其变化规律①计算方法:A.弧度数计算法: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24-昼长。

【注意】运用该方法时,昼弧度数是某条纬线在昼半球部分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两个交点之间的弧度。

B.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法: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说明: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注意】运用该方法时,日出(落)时间一定要用与所求地同一纬线和晨(昏)线相交点的此时地方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