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炭检验中的误差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

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

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1. 样品采集误差:煤炭样品的采集是煤炭质量化验的第一步,样品的不全面或不代表性会直接影响到质量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操作不规范或不谨慎,导致采样误差的产生。

2. 样品制备误差:对煤样进行制备时,如果操作不符合标准或者设备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样品的加热不均匀、粉碎不细致等问题,从而引起样品制备误差。

3. 化验仪器误差:现代煤炭化验仪器多为高精度、自动化的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仪器的老化、损坏或者不当使用都可能导致化验结果的误差产生。

4. 数据处理误差:在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时,可能出现数据计算错误、单位转换错误等问题,从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产生误差。

针对以上误差的产生,在质量化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控制措施:1. 严格的样品采集:对煤炭样品的采集要求严格,确保采样过程的操作规范和样品的代表性。

采用现代化的采样设备和技术,提高采样的准确性。

2. 规范的样品制备: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制备,确保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定期维护和校验仪器:对化验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者损坏设备。

4. 数据处理的严谨性: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认真负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关键计算步骤,要进行多次验证,避免数据处理误差的产生。

除了以上的控制措施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技术,如采用全自动化化验仪器,进行煤质化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化验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也是控制误差的重要手段。

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误差的产生,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炭生产与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煤质化验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

煤质化验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

煤质化验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汇报人:目录•煤质化验误差分析•煤质化验误差控制措施•提高煤质化验准确性的方法•煤质化验误差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减小煤质化验误差的实践与探索01煤质化验误差分析采样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煤的种类、粒度、密度等,导致采样不具有代表性。

采样方案不合理采样点布置不合理采样深度不够采样点布置过少或过于集中,导致采样的煤样不能反映整体煤质的实际情况。

由于采样深度不够,导致采样的煤样不能反映不同煤层的煤质情况。

030201制样设备不符合要求制样设备不符合标准要求,如破碎机、磨样机等,导致制出的煤样不均匀、不具有代表性。

制样过程操作不当制样过程中操作不当,如破碎、缩分、干燥等环节操作不当,导致煤样发生变化,影响化验结果。

制样方法不规范制样过程中未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导致煤样制备不规范,影响后续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化验设备未经过校准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

化验设备误差化验过程中未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如样品称量不准确、试剂用量不当等,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

化验方法不规范化验人员操作不当或技能不足,如读数不准确、操作顺序错误等,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

人员操作误差02煤质化验误差控制措施在采样时,应从煤堆的不同位置和深度进行随机取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随机取样采样人员应避免主观偏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采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避免主观偏见采样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定期检查设备避免样品污染在制样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如灰尘、杂物等。

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制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差。

定期校准仪器制样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03培训和考核化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0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范化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范,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煤质化验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煤质化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煤炭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1. 采样误差:煤炭的化验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样品基础上,而采样误差是最容易产生的误差之一。

采样误差可能来自采样的不均匀性,采样器具的不良状态等因素。

2. 样品制备误差: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样品不洁净、未充分研磨等原因导致样品分析数据的失真。

3. 分析仪器误差:化验过程中使用的分析仪器如果精度不够高或者未经过校准,可能会引起分析误差。

4. 操作误差:人为因素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严格遵循规程对于减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因素:化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1. 采样技术的改进:采用先进的采样技术和采样设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样品制备工艺的优化:在样品研磨、分取等工艺中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保证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化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意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5. 环境监测与调控:对化验室的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化验结果的稳定性。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因此对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煤质化验中存在着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严重影响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煤炭化验是煤炭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煤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价值的确定。

在进行煤质化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在煤质化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期提高煤质化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误差原因1.样品采集误差在煤炭矿井中,矿工所采集的样品可能存在着不均匀性和不代表性。

由于煤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样品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化验结果的误差。

样品采集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设备不合格也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2.化验方法误差化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也是影响化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化验方法不当、操作不规范、设备损坏或者维护不良,都有可能引起误差的产生。

不同的化验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误差,因此对于不同的煤质化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化验方法。

3.数据记录误差在化验过程中,数据记录的不精准也是导致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化验人员对数据没有及时、准确地记录,或者记录的数据存在错误,都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可信度。

4.仪器设备误差化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是影响化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仪器设备的精度不够、校准不当或维护不良,都会导致化验结果的误差产生。

5.环境因素误差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对煤质化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化验,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化验结果的影响,否则可能会引起误差的产生。

以上五点是在煤质化验中可能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下面将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二、控制方法1.样品采集控制为了减小样品采集误差,应该在采集前确保操作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熟悉采集标准,并使用合格的样品采集设备。

在采集过程中,应该遵循标准采集程序,并且应该采集多个点的样品,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2.化验方法控制在选择化验方法时,应该结合煤种的特性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化验方法。

在进行化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煤质检测常见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煤质检测常见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煤质检测常见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煤质检测是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煤炭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在实际的煤质检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导致煤质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或不可靠。

合理分析煤质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煤质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 人为误差。

这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操作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准确、计量装置使用不当等。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术。

2. 仪器误差。

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对煤质检测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仪器的误差主要包括示数误差、量程误差、精度误差等。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检测要求;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检查和修复故障设备。

3. 样品制备误差。

样品制备的不准确或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煤质检测的结果。

样品制备误差主要包括分破误差、混样误差、含水误差等。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规范样品制备流程,提高样品制备技术,确保样品的精确性和代表性;加强样品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和混样情况。

4. 实验条件误差。

实验条件对煤质检测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实验室设备状态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误差。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稳定,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控制设施;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

针对这些误差,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对实验室条件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和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

煤质检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分析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对煤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煤质检验误差原因及其对策措施的探析

煤质检验误差原因及其对策措施的探析

煤质检验误差原因及其对策措施的探析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环保意识,煤质检验已经成为能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的煤质检验是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然而,由于煤炭样品的复杂性,还有仪器操作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煤质检验误差时常发生。

本文将探讨煤质检验误差的原因,还有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误差原因之一:样品来源不统一煤炭来自不同的采矿区域和生产厂家,样品的来源十分广泛。

在无法确保样品来源统一的情况下,相同的煤种在不同地区或来自不同厂家的样品对比时会出现误差。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误差,需要选择样品时尽可能选择标准源头,并确保从同一工艺中提取的不同样品是一致的。

对策措施:在选取样品时应秉持“规范、标准、科学、严谨”到原则,确保样品使用前经过统一处理,严格按照测试要求进行前处理。

确保每一份样品是同一批次、同一个产地、相同品牌和同一品种的煤样。

误差原因之二:仪器原因煤质检验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然而,设备使用不当、设备老化等原因会导致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另外,如果未经过很好的维护和校准,那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变得更加不可靠。

对策措施:在操作仪器时,要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装正确。

同时,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实施都要完成实验室和账面记录。

定期检查设备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敏度等方面,确保设备正确地运转,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原因之三:环境条件煤质检测受环境影响非常大,这个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多种要素。

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过高等,都会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对策措施:确保煤炭检测室环境的稳定性,包括卫生、温湿度等方面,可通过增加空气流动以降低空气湿度,调整仪器的工作温度,保证整个环境的相对稳定。

误差原因之四: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煤质检测误差的重要因素。

例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因素,以及操作人员的个人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因素,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煤质化验中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的分析研究

煤质化验中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的分析研究

煤质化验中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的分析研究煤质化验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煤质化验中会出现误差。

本文将分析煤质化验中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一、误差原因1.样品采集不规范样品的采集是测定结果的基础,不规范的样品采集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主要问题有:采样地点不合适、样品量不足、采样时间不正确等。

2.设备不准确煤质化验采用的设备精度不同,不同的设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精度不高的天平会对称重结果产生误差。

3.操作不当煤质化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水平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如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或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等。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如温度、湿度、压强等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二、误差控制方法为了提高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方法,包括:正确选取采样点,采样时间要合适,样品量要足够。

样品容器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封装、标识等操作。

选择准确的设备,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保证设备性能稳定。

3.操作准确规范化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水平,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规范化。

4.环境检测控制定期检测温度、湿度、压强等因素,保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5.制定优化方法对于煤质化验中常见误差,可以制定优化方法,利用标准物质和外部比对方法进行校准。

同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总之,在煤质化验中,我们需要审慎对待每一个操作环节,确定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不断完善化验体系,提高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以满足实际生产和利用的需要。

煤炭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及处理分析

煤炭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及处理分析

煤炭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及处理分析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20065摘要:煤炭检验属于煤炭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煤炭检验质量对煤炭燃烧效率影响较大。

然而在煤炭检验的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检验方法,必然会存在检验误差。

煤炭检测质量是以检测结果误差的大小衡量的,通过误差分析,可以估计其范围并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误差,从而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质量和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

关键词:煤炭检验;误差;处理措施1煤炭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分析煤炭检验是判断煤炭质量的重要步骤。

进行煤炭检验的技术人员通常要通过抽样、制样等基本步骤之后,开始对煤炭进行分项的检验。

煤炭检验中的误差,即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一误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只能尽力将其减少。

在煤炭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主要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

在检验中各类误差都有可能出现,并且每次检验误差的状况也不尽相同。

1.1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在测定过程中由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引起,并不固定存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变化不定,这种误差有正有负,并且无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在测定操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具有正态分布特性。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定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可趋近于零。

也就是说,偶然误差平均值的极限值为零。

重复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或控制偶然误差影响。

1.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因素引起的,比如仪器本身不精确和实验原理的不完善等。

系统误差一般具有单向性和可测量性,并且会重复出现。

煤炭检验中的系统误差主要可细分为测量方法误差、仪器误差和试剂误差三个小类。

在三类误差中,测量方法误差是误差量较小的一种,指使用的化验方法不够准确所造成的误差。

如在定量选取样本时,样本量的计量可能会产生误差;或技术人员在化验样本时没有对实验仪器中原有的煤炭样本进行彻底清理,使得新旧样本混合造成污染所产生的误差等。

仪器误差指检验所使用的仪器未经校准,数目显示上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煤炭检验中的误差及处理措施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为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工业生产建设中,煤炭做为主要能源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行。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煤炭的供应更加显得稀缺。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煤炭的燃烧效率和价格,所以需要科学的方法对煤炭进行检验,对其质量有科学的鉴定依据。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检验方法,检验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要尽量的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文章对于煤炭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煤炭检验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煤炭检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检测设备
1 煤炭检验误差原因
误差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值。

按照误差性质的不同,煤炭检验误差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过失误差,由于过失误差是人为过失所造成的,这里不予讨论。

1.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误差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某些固定因素导致的,即使是通过反复的测量也无法消除。

但是这种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检验多少次,都是要比真实值偏高或者偏低。

1.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不可控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随机误差,误差值的大小与出现的时间都是偶然的,具有不定性,这也是在检验中不可避免的。

2 煤炭检验误差对策
检验误差的出现对检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带来了困扰,影响检验的质量。

对于煤炭检验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进行相关数值方面的研究分析,可以找到影响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尽量的减少误差的出现,为煤炭检验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

2.1 精密度的表达方式
精密度是检验结果的各类误差的综合反映,是对检验数据重现性大小进行评价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重现性的大小与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影响着精密度的高低。

重现性越大,数据分布越集中,说明精密度越高,反之亦然。

随机误差的大小影响着精密度的高低。

2.1.1 极差
在观测值中最大观测值和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即为极差。

由于极差不但能够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而且还有判断分析值的取舍、绘制质量控制图、确定均值的置信区间等其它用途,因此是表达精密度最常用的指标。

但是不足之处是:极差只与两个极端值相关,与中间值没有关系,同测定次数也没有联系。

致使极差不能全面地反映检测结果的精密程度。

2.1.2 偏差
偏差是指观测值对于某个中心值的差,即检测值相对于平均值的差异。

偏差有别于误差,偏差主要用来表示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而
误差则用来表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1.3 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即算术平均偏差,是观测值与中心值偏差差值的算术平均数,是通过累加偏筹的绝对值再除以测量次数求得的。

由于平均偏差小仅考虑了每次观测值,同时也考虑了测量次数,因此比极差更能准确地反映测量的精密度。

但它仍存在缺陷,即对特大、特小的偏差缺乏敏感度。

2.1.4 标准差
标准差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和精密度最为重要的指标。

标准偏置比平均偏差更能敏锐反映出特大、特小偏差,所以它能更好地表示数据的精密度。

然而,标准差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它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所以只和脱测值的离差大小相关,与检测值本身没有关系。

2.1.5 方差
方差是观测值距离算术平均数的平方偏差。

标准差在对具体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时应用较普遍,方差常用在取样、制样、检验的误差传递分析过程中,这是基于方差本身可加的特性决定的。

因此,在方差分析以及取样标准、取样理论中,通常采用方差来表示误差的变异性,据此推导出相应的取样方案。

2.2 准确度的评价
体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它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双重影响。

准确度好的精密度也一定高,但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好。

在实
际煤炭检验工作中,对煤炭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检验,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标准煤样评价、对比化验、空白化验、仪器校正等。

以上方法将在下文中予以阐述。

3 煤炭检验误差的处理对策分析
检验误差尽管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检验误差进行处理,以及通过改善化验条件来减少误差的干扰。

以下就几种减少误差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3.1 煤炭实验过程中降低误差的方法
3.1.1 在煤炭检验工作中,仪器和器皿是最常用的检验工具,所以检验工具的准确性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基础,在检验之前,要对检验中用到的仪器和器皿进行检验,保证其准确性和精准度。

3.1.2 在检验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试剂的质量不达标而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采用空白化验方法。

在检验的过程中,不适用试剂,但是在一样的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方式。

3.1.3 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误差的大小,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需要检验的煤炭试样和标准物质进行检验,然后将测得的数值和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差异。

对比方法还可以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不同的人员检验,也可以是不同的试验条件不同的试验人员进行检验,然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1.4 在检验中所用的煤炭试样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检验的结果
才稳定可靠,所以就需要对煤炭采用的设备进行调试,保证采样工作的准确性。

3.1.5 检验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验质量规范执行,加强检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在检验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随机误差的出现,可以通过增加检验的次数来减少随机误差的产生。

3.2 严格采样与制样的规范和标准
在煤炭检验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样的采集,试样制作与化验三个步骤。

通过相关的试验表明,采样误差在其中所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就需要严格控制采样的规范性。

采样就是在需要检验地区的煤炭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然后将其作为检验的试样。

采样步骤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检验的准确度,因为在煤炭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环境都会对煤炭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所以煤炭采样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准确性。

制样就是将采集的煤炭通过粉碎以及筛选等程序将其制作成适合检验标准的形式,这一过程称为制样。

所以说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规范采样和制样的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3.3 更新检测设备,深化检测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使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尽量的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4 结束语
煤炭检验工作对于煤炭企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检验误差的出现,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要提高检验水平,使用先进的检验仪器,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执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孙刚.煤炭四阶段制样和化验方差(v(pt))的分阶段核验方法[m].煤质技术,2011(2).
[3]文胜.我国煤质分析仪器行业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仪器仪表,2007(3):32-34.
[4]周尊英.煤炭贸易与检验[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