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噶尔县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西藏扎达县地理环境

西藏扎达县地理环境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该区边境县之一。

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

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府驻托林镇。

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

县政府驻托林,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

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

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

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

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人口1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

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

辖6个区,15个乡,60个村民委员会。

札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西接印度喜玛偕尔邦,南邻印度旁遮普邦,北为克什米尔地区,北、东北是日土、噶尔县,东连普兰县。

县驻地托顶村位于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狮泉河镇南115公里。

地势南低北高,高差1500米。

阿伊拉日居山亦称“阿依拉山”,意为“奶奶山脉”。

在阿里札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部。

为札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

西接拉达克山,主峰海拔6495米。

终年积雪,有冰川。

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绵羊。

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

象泉河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形状如大象卷水,人们把从这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

象泉河(藏语中称为“朗钦藏布”),源于岗仁布钦峰西侧,位于岗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是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的一条源河,也是是印度苏特里日河的源头,面积22760平方公里。

进入札达,便会看到象泉河环绕着两岸土林。

象泉河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间向西北方流去,经过阿里的扎达县,流过印度国境,注入印度洋。

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多风。

阿里地区蔬菜生产供应及产业发展的调研

阿里地区蔬菜生产供应及产业发展的调研

+农 户 ” 的经 营模 式 , 充 分 挖掘 当地农 业 自身生 产潜 力
和调 动 群众依 靠 生产 自我 发 展 能力 , 脱贫 致 富 的 积 极
性, 才 能解决 根本 问题 。
3 温 室 蔬 菜 生产 与供 应 情 况
近年 来 , 随着 城 乡人 民生活 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对蔬
用牧 草地 面积 2 . 7 5 亿亩 , 耕地 面 积 4 . 2万 亩 。全境 地
形 地 貌复 杂多 变 , 各 地气 候 差 异较 大 , 空气稀薄, 日照 充足 , 气 温较 低 , 降 水稀 少 , 太 阳辐 射 强 。境 内跨 越 了 温带 、 亚寒 带 、 寒 带三 个 气 候 带 和 干 旱 、 半 干 旱 两 气 候
蔬 菜产 业 是农业 主 导产 业 中最 具有竞 争 力 的优 势 产业 之 一 , 是 农 村 经 济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加 快蔬 菜 产
阿里 地 区普 兰 县 、 札达县、 噶尔 县 的 土壤 , 水 源 条
件 都较 好 , 具 有 成功 种植 温室 大棚蔬 菜 的经验 , 有蔬 菜 种 植 的有力条 件 。 目前 , 阿里 地 区蔬菜供 不应 求 , 尽 管
取他 们对 蔬 菜生 产 和供 应 情 况 介 绍 , 了解 蔬 菜 相 关 生 产情 况 , 现将 调研 情 况报 告如 下 。
鉴 于农 牧 民群众 传 统 粗 放 的 生产 方 式 , 思 想 观 念 的依 赖 性和 陈 旧 , 农业 产业 结构 的单 一 , 不 能适 应农 业
现代 化 的发 展 , 农 牧业 、 农牧区、 农牧 民仍 处于 最薄 弱 、
高 城 乡群众 生 活质 量 。如何 进一 步 加快 我地 区蔬 菜 产 业发 展 , 丰 富阿 里地 区“ 菜篮 子” , 探 索阿 里地 区 目前蔬 菜产 业 发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积 极谋 策 建言 , 助 推 阿里地 区蔬 菜 产业 健康 稳 定 发 展 。带着 这 一 课 题 , 笔 者对 全 地 区蔬 菜产业 发 展情 况进 行 了专 题调 研 。采 取深 入狮 泉河 镇蔬 菜基 地 和各 县蔬 菜基 地 , 走访 蔬 菜种 植户 , 听

加快推进建设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和边境模范县的历史进程——浅论噶尔县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

加快推进建设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和边境模范县的历史进程——浅论噶尔县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
斗志。
第 四 , 噶 尔 县 贯 彻 落 实
基 础差 、底子薄 、结构单 一、造血 功 能差 、经济总量相对较 小 ,发展 经济 发展 方式 的攻坚 时期 ,也是我 县实 现跨越 式发展和 长治久 安的关 键时期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我们提 出噶尔县在 “ 十二五 ”期 间工作的
指 导 思 想 和 总 体 思 路 : 以科 学 发 展
大经济总 量 的过程 中,不 断提升 经
济 运 行 质 量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转
第 五 , 噶 尔 县 贯 彻 落 实
阿里 地 委 关 于 做 好 边 境 防控 工 作 的

中 央 第 五 次 西 藏 工 作 座 谈 会 精 神 , 实 现 跨 越 式 发 展 和 长
治 久 安 ,必 须 保 持 社 会 和 边
中 央 第 五 次 西 藏 工 作 座 谈 会
精 神 , 实 现 跨 越 式 发 展 和 长 治 久 安 , 必 须 实 现 科 学 发 展 在深入学 习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
作座谈 会、区党委工作 会议 和十七
届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的基 础 上 ,紧 紧 围
速度 较慢 ,产业结构不尽 合理 ,一
绕建设 藏西 中心城市和 阿里经济强 县 ,实现 噶尔 县的跨越 式发展 和长 治久安 。一 是建设藏西 中心城市 。
以 “ 十二 五 ”规 划 制 定 实施 为 契
机 ,积 极 争 取 建 设 项 目 ,大 力 整合
行署 的安排部署 ,坚 持 “ 建设藏 西
中心 城 市 、 建 设 阿 里 经 济 强 县 、建
态文 明和党 的建设 ,奋力开创 噶尔
经济社会 科学发展 、率先 发展 、和

阿里报告——精选推荐

阿里报告——精选推荐

阿⾥报告西藏阿⾥地区空尼岔⼝⾄班摩掌边防公路⼯程质勘察说明第⼀章前⾔第⼀节⼯程概况空尼岔⼝⾄班摩掌边防公路位于我国西藏⾃治区与印控克什⽶尔边界西段,平均海拔4763m左右,属西藏⾃治区阿⾥⾏政区域,作为中印争议地区最西边的国防公路,战略上在这⼀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空尼岔⼝⾄班摩掌边防公路路线起点位于西藏阿⾥地区⽇⼟县空尼岔⼝(K0+000),⽌于西藏⾃治区⽇⼟县班公湖班摩掌X边防连,全线100.019km,项⽬位于西藏⾃治区阿⾥地区所辖的⽇⼟县境内。

⾏政区划属西藏阿⾥地区⽇⼟县松西乡。

项⽬地理位置分布图项⽬起点与正在实施的西藏阿⾥地区空岔⼝⾄空喀⼭⼝边防公路改建⼯程终点相接,跨羌⾂摩河后向西⾏经胜利⼭转向南,翻越冲⼲⼭⼝,⾏⾄炫风沟⼝后向西南沿长川河、昌隆格河⾄尼亚格祖向南转向沿昌隆河⾄库尔那克堡,最后向东沿班公湖⾄班摩掌。

地理坐标为:东经78.58’~80.20’,北纬34.17’~35.00’;⼯作区内交通极为不便,仅有起点向东沿正在实施的西藏阿⾥地区空岔⼝⾄空喀⼭⼝边防公路改建⼯程接国道219,和终点向东与原有边防路与国道219相接。

项⽬区所处青藏⾼原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不良地质及灾害频发,其主要可分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岩性⼟两⼤类。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为泥⽯流、涎流冰、积雪、强震区。

特殊岩性主要有:软⼟、盐渍⼟、冻⼟。

勘察区桥梁14座,⼩桥9座,中桥5座,桥梁多处于河流⾕地及湖盆平原⼯程地质区,⽆不良地质这些地区的地形条件适宜桥梁建设,路基均为⼀般路基。

接到任务后,按照技术要求,编写了⼯程地质勘察⼤纲,经总办审查后,及时组建了勘察项⽬部和制订了现场⼯作细则,于2011年10⽉中旬进驻⼯地进⾏现场踏勘,编制详细的《勘察⼯作计划》。

⾸先完成了该项⽬1:2000⼯程地质调绘;随后进⾏⼯程钻探、探井、地震勘探及室内岩⼟试验⼯作,于2011年10⽉12⽇陆续展开,⾄2011年11⽉下旬完成外业勘察⼯作,2012年2⽉中旬完成勘察⽂件的编制⼯作。

西藏阿里噶尔县基本情况

西藏阿里噶尔县基本情况

噶尔县基本情况简介噶尔县是阿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中心,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喜玛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地噶尔河谷地带,北邻日土县,南接普兰县,东连革吉县,西隔阿依拉山和扎达县相望,西北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以上,狮泉河城区海拔米.噶尔藏语意为“账篷、兵营”.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地森巴(道格拉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年月成立噶尔县,年迁至狮泉河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县辖乡镇、个行政村、个居委会,城区居民户人,农牧民户人,加上当地驻军、流动人口,总人口万余人.全县共有党组织个(党委个、机关工委个、党组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个、乡镇机关党支部个、农牧区村党支部个、城镇居委会党支部个),党员名(农牧民党员名、机关党员名),村(居)干部名,个村和个居委会均实行村两委班子“一肩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噶尔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地矿产资源有铁、铜、金、水晶、锑、铅、锌、石灰石、硼砂、盐等矿产品,分布面积广,矿质好,极具开发价值,是继革吉、改则之后地第三大矿藏资源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噶尔县境内共有大小湖泊个,其中较大地有朗久湖、心噶湖.主要河流有条(狮泉河、噶尔河、门士河),主要分布在噶尔县西南地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阿依拉山地高峻山体之间,均属印度洋水系.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亿立方米,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噶尔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年平均气温为℃.最低气温℃.每年除、两个月份外,其他月份都有不同程度地霜冻出现.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风速米秒,最大风速米秒,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极高地开发利用价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噶尔县边境线长公里,通外山口个,是西藏个边境县之一.目前,有寺(扎西岗寺、古入江寺、顿久寺、扎达布日寺)、拉康(加木拉康).近年来,噶尔县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地一系列指示和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反分裂,扎扎实实保稳定,确保了社会政治局势地持续稳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近年来,噶尔县委、政府在区党委、政府和阿里地委、行署地坚强领导下,在陕西省地大力援助下,紧紧围绕区党委提出地“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地发展战略,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党建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地各项目标任务.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亿元,粮食总产达到吨,牲畜存栏控制在万头(只、匹).截至年,累计完成户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以上农牧民群众住上安居房地目标.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逐步富裕地良好景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噶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地基础上,结合噶尔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藏西中心城市、建设阿里经济强县、建设边境模范县”三大战略目标.明确了年经济发展目标,即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县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吨,农畜产品综合商品率,城镇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边防更加巩固,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设藏西中心城市.以“十二五”规划制定实施为契机,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城镇体系,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扎实推进狮泉河城市科学规划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绿化精品建设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地标建设工程和新区开发工程,进一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位管理狮泉河城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年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打造西藏最干净城市.年计划推进城市园林化,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设阿里经济强县.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地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二是依托阿里城市总体规划,广泛宣传城市产业规划布局,扩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地促进作用.三是以狮泉河城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拓展第三产业服务项目,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设边境模范县.把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认真做好寺庙管理工作,全力做好边境一线防控工作,扎实做好社会局势维护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广泛宣传和正确执行党地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县,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边防巩固、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地边境模范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县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全年任务地,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农牧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牧民收入逐渐增加,噶尔县正在按县委描绘地宏伟蓝图奋勇前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噶尔县加木村基本情况简介加木村位于噶尔县狮泉河镇东北部,距狮泉河城区公里;地处狮泉河中游河谷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属盆地地貌,村委会所在地加木村海拔米;阿里四大河流之一地狮泉河由东向西贯穿全村境内,村委会旁地小河叫朗久河,是狮泉河支流,沿河两岸是加木村重要地农牧业基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木村是以牧业为主地半农半牧村,下辖两个作业组共户人.党员名,农村低保户户人,五保户户人,年全村人均收入元,各类牲畜存栏头(只、匹),其中优质奶牛头,耕地面积亩,退耕还林面积近亩,人工种草面积亩,粮食总产量吨.加木村成片红柳林是夏季休闲度假地好地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阿里和平解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地坚强领导下,在党地强农惠农政策地大力实施下,加木村两委班子紧紧依靠党地好政策,大力开展农牧业生产基础建设,紧紧依托狮泉河镇大市场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人工种草、奶牛养殖、短期育肥为主地城郊特色畜牧业,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迈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木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全村群众参加基层项目建设,进行劳务创收;建设高原无公害蔬菜大棚座,种植地蔬菜已在市场上出售,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开发红柳资源,建设休闲度假村,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年全村实现现金收入万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建设安居工程以来,加木村积极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完成了全村户安居适用房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群众筹资投劳万元,贷款万元),总建设面积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此,全部村民都住上了与以前低矮、简陋、破旧地土块房屋有天壤之别地宽敞明亮地新房子,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地贫穷落后地放牧生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近年来,随着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和党地惠民政策地不断深入,加木村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医疗合作实现了全覆盖,养老保险得到了全面落实,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拖拉机、摩托车、电视机、手机等现代产品,吃上了干净水,用上了方便地电,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国家发展变化,受压迫、吃不饱、穿不暖地苦日子一去不再复返,全村农牧民群众从心底感谢党、感谢祖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近年来,加木村党支部坚决贯彻落实地委、县委地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和反分裂斗争集中学习教育、“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建设年等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双带”、“三培养”、“三级联创”、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全面加强了党员地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地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年月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年月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组织”、年月获得中共阿里地区“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年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年月被评为第二批自治区文明乡镇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五”期间,加木村两委班子将紧紧围绕阿里地委、行署地总体部署和噶尔县委提出地“建设藏西中心城市,建设阿里经济强县、建设边境模范县”地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建设年等活动,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党地凝聚力、战斗力,让党旗、国旗永远高高飘扬在雪域高原;加木村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地阿里“第一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阿里地区政区简介

阿里地区政区简介

阿里地区政区简介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东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分别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毗邻,南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为邻,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

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贫困地区。

地区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1/4,为西藏第二大地区。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山脉、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又是境内外几条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原野辽远无际。

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册岩和湖泊为其特征,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

人们将西藏喻为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们视西藏为文化之迷,阿里则是谜中之谜了。

追随朝对圣者的足迹,可以去朝"信仰之山"冈仁布钦和"江河之母"玛旁雍措,从皑皑冰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喃喃诵经声中,去领悟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即使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址前,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让人惊叹于前人的业迹和伟大的艺术创造,从而发思古之幽情,即使你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当你在碧波荡漾的班公湖和万鸟岛,看那些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往蓝天,又把蓝天的气息带到大地,你当会在自然的和谐中感受真正的美,即使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当你在草原的帐篷里品着酥油茶,听着牧民的歌唱和传奇,随着那粗犷的旋律跳起奔放的舞蹈,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对古朴民风的仰慕,即使你并不是一位民俗学家……在这些历史之谜、文化之谜、宗教之谜背后,活动着一位更加伟大的自然之神。

西南行政区划资料

西南行政区划资料

地级市行政区拉萨市 面积31662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2003年)。

31662 城关区 面积 52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

邮编850000。

523 林周县 面积 4512平方千米,人口 6万人。

邮编851600。

县人民政府驻甘丹曲果镇。

4512 当雄县 面积12000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

邮编851500。

县人民政府驻当曲卡镇。

12000 尼木县 面积 3275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

邮编851300。

县人民政府驻塔荣镇。

3275 曲水县 面积 1680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

邮编850600。

县人民政府驻曲水镇。

1680 堆龙德庆县 面积 2679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

邮编851400。

县人民政府驻东嘎镇。

达孜县 面积 1373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

邮编850100。

县人民政府驻德庆镇。

墨竹工卡县 面积 5620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

邮编850200。

县人民政府驻工卡镇。

昌都地区2000年,昌都县辖3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4419人江达县辖2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8993人贡觉县辖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160人类乌齐县辖2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895人丁青县辖1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0586人察雅县辖3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3009人八宿县辖2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8170人左贡县辖2个镇、1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803人芒康县辖2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3155人洛隆县辖2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144人边坝县辖2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818人山南地区 面积79699平方千米,人口33万(2003年)。

西藏各县市

西藏各县市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城关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
昌都地区
昌都县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
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
山南地区
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曲松县措美县
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错那县浪卡子县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仲巴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巴县
那曲地区
那曲县嘉黎县比如县聂荣县安多县申扎县索 县
班戈县巴青县尼玛县
阿里地区
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林芝地区
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 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噶尔县基本情况简介
噶尔县是阿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中心,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喜玛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噶尔河谷地带,北邻日土县,南接普兰县,东连革吉县,西隔阿依拉山和扎达县相望,西北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土地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
米以上,狮泉河城区海拔4273米。

噶尔藏语意为“账篷、兵营”。

1841-184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道格拉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1960年1月成立噶尔县,1988年迁至狮泉河镇。

全县辖4乡1镇、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城区居民590户7683人,农牧民1550户6565人,加上当地驻军、流动人口,总人口4万余人。

全县共有党组织40个(党委6个、机关工委1个、党组5个、县直机关党支部9个、乡镇机关党支部5个、农牧区村党支部12个、城镇居委会党支部2个),党员1008名(农牧民党员595名、机关党员413名),村(居)干部69名,12个村和2个居委会均实行村两委班子“一肩挑”。

噶尔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金、水晶、锑、铅、锌、石灰石、硼砂、盐等矿产品,分布
面积广,矿质好,极具开发价值,是继革吉、改则之后的第三大矿藏资源县。

噶尔县境内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

主要河流有3条(狮泉河、噶尔河、门士河),主要分布在噶尔县西南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阿依拉山的高峻山体之间,均属印度洋水系。

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

噶尔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

年平均气温为0.2℃。

最低气温
-34.6℃。

每年除7、8两个月份外,其他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出现。

年降水量53毫米,年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速23米/秒,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噶尔县边境线长98公里,通外山口2个,是西藏18个边境县之一。

目前,有4寺(扎西岗寺、古入江寺、顿久寺、扎达布日寺)、1拉康(加木拉康)。

近年来,噶尔县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和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反分裂,扎扎实实保稳定,确保了社会政治局势的持续稳定。

近年来,噶尔县委、政府在区党委、政府和阿里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陕西省的大力援助下,紧紧围绕区党委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发展战略,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党建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21亿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1338.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9.3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粮食总产达到287.5吨,牲畜存栏控制在20.8万头(只、匹)。

截至2010年,累计完成1028户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70%以上农牧民群众住上安居房的目标。

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逐步富裕的良好景象。

2010年,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噶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噶尔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藏西中心城市、建设阿里经济强县、建设边境模范县”三大战略目标。

明确了2011年经济发展目标,即生产总值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8元,同比增长15%,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512.6万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87吨,农畜产品综合商品率65%,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边防更加巩固,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建设藏西中心城市。

以“十二五”规划制定实施为契机,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城镇体系,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扎实推进狮泉河城市科学规划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绿化精品建设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地标建设工程和新区开发工程,进一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位管理狮泉河城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2011年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打造西藏最干净城市。

2012年计划推进城市园林化,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阿里经济强县。

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二是依托阿里城市总体规划,广泛宣传城市产业规划布局,扩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是以狮泉河城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拓展第三产业服务项目,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建设边境模范县。

把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认真做好寺庙管理工作,全力做好边境一线防控工作,扎实做好社会局势维护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广泛宣传和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创建国家级
双拥模范县,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边防巩固、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边境模范县。

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9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3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2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农牧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牧民收入逐渐增加,噶尔县正在按县委描绘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

噶尔县加木村基本情况简介
加木村位于噶尔县狮泉河镇东北部,距狮泉河城区8.6公里;地处狮泉河中游河谷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属盆地地貌,村委会所在地加木村海拔4297米;阿里四大河流之一的狮泉河由东向西贯穿全村境内,村委会旁的小河叫朗久河,是狮泉河支流,沿河两岸是加木村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加木村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下辖两个作业组共69户225人。

党员23名,农村低保户9户14人,五保户4户6人, 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各类牲畜存栏5492头(只、匹),其中优质奶牛63头,耕地面积79亩,退耕还林面积近1000亩,人工种草面积800亩,粮食总产量4.8吨。

加木村成片红柳林是夏季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阿里和平解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下,加木村两委班子紧紧依靠党的好政策,大力开展农牧业生产基础建设,紧紧依托狮泉河镇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人工种草、奶牛养殖、短期育肥为主的城郊特色畜牧业,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迈进。

加木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全村群众参加基层项目建设,进行劳务创收;建设高原无公害蔬菜大棚6座,种植的蔬菜
已在市场上出售,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开发红柳资源,建设休闲度假村,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

2010年全村实现现金收入59.7万元。

2006年建设安居工程以来,加木村积极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完成了全村69户安居适用房建设,总投资555.6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7.5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61.5万元,贷款16.69万元),总建设面积达4480.7㎡,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此,全部村民都住上了与以前低矮、简陋、破旧的土块房屋有天壤之别的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贫穷落后的放牧生活。

近年来,随着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和党的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加木村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医疗合作实现了全覆盖,养老保险得到了全面落实,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拖拉机、摩托车、电视机、手机等现代产品,吃上了干净水,用上了方便的电,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国家发展变化,受压迫、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一去不再复返,全村农牧民群众从心底感谢党、感谢祖国。

近年来,加木村党支部坚决贯彻落实地委、县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和反分裂斗争集中学习教育、“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建设年等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双带”、
“三培养”、“三级联创”、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全面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2005年2月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6月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组织”、2007年9月获得中共阿里地区“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10年4月被评为第二批自治区文明乡镇村。

“十二五”期间,加木村两委班子将紧紧围绕阿里地委、行署的总体部署和噶尔县委提出的“建设藏西中心城市,建设阿里经济强县、建设边境模范县”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建设年等活动,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让党旗、国旗永远高高飘扬在雪域高原;加木村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阿里“第一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