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析酒精代谢的全过程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什么?这是很多临床检验技士考生经常问到的问题,为帮助广大考生学习,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具有下述特征:
①乙醇在作为药物(异物)的同时,每克能释放7Kcal(1cal=
4.2J)的热能;
②被摄取的乙醇的大部分(90%-98%)被代谢,由肾和肺排泄的仅占一小部位;
③乙醇的大部分在肝脏内被氧化;
④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不能在体内储存;
⑤并不存在调节乙醇氧化速度的特殊的反馈机制。
乙醇的代谢途径包括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催化的乙醇氧化体系(即ADH乙醇氧化体系)与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MEOS),另外还有NADPH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以及黄嘌呤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
这些体系中以ADH乙醇氧化体系与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最为重要。
1.ADH乙醇氧化体系被摄取至肝内的乙醇大部分被肝细胞液中的乙醇脱氢酶催化脱氢而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脱氢而生成乙酸,后者又形成乙酰辅酶A而进入三羧酶循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生成ATP.
乙醛脱氢酶可分为两型,Ⅰ型为NAD依赖性的低Km酶,全分布在线粒体内;Ⅱ型为高Km酶,分布在线粒体及微粒体中。
乙醇氧化产生的乙醛大部分在线粒体内被NAD依赖性的低Km酶的代谢系统所氧化。
2.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MEOS)乙醇的代谢与肝细胞微粒体的功能有很大关系,从形态学上观察到:长期饮酒的人及实验动物的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显著增加,表明乙醇也可能在微粒体被代谢。
ADH乙醇氧化体系与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的组成和性质不同(表10-15)。
酒精在人体如何代谢(齐全)

酒精在人体如何代谢(齐全)酒,特别是烈性酒,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空腹饮酒比饱腹时的吸收率要高得多。
研究表明,胃内可吸收20%的酒,十二指肠则吸收80%。
一次饮用的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
二小时可全部吸收。
1g酒精全部氧化可产生29.7J的能量,但这种能量绝大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吸收利用相对较困难。
酒精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所以被吸收后积聚在血液和各组织中(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是血液酒精浓度的10倍),其中极少量酒精没有氧化分解直接经肾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呼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除。
绝大多数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乙酵脱氢酶(ADH分解而形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醇脱氢酶作为辅酶而转变为乙酰辅酶A,且可进一步降解为醋酸盐而再氧化为CO2和H2O;或通过枸橡酸循环而转变为其它生化上重要的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在内。
当酒精被转变为乙醛并进一步转变为乙酰辅酶A时,NAD是一个辅助因子和氢接受体。
产生的NADH改变了NADH与NAD的比例以及肝脏的氧化还原状态,同时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脂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参与枸橼酸循环活力减低,这可能是脂肪酸氧化减低的原因。
NADH可能作为丙酮酸盐转变为乳酸盐的氢裁体,饮酒后乳酸盐及尿酸浓度升高。
临床上曾有饮酒后的低血糖症及痛风病发作者,便可能用这一机理解释。
此外,还有一个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0S),这一酶系统能被酒精诱导(促进),可表现为电子显微镜检查见到光面内质网增生。
这可能部分解释耐受性嗜酒者,不仅对酒精耐受,亦能耐受由微粒体酶代谢的其它药物。
酒精代谢相关的酶类【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讨论版】酒精代谢相关的酶类酒精进入体内后,10分钟左右即可被吸收,进入血液,60-90分钟达到高峰。
酒精有20%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
酒精进入血液后,被输送至肝脏。
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酒精对身体的危害一、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
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若这两种酶含量降低,需要饮用解酒护肝饮料使之增多这种酶。
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
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
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因此,上面所说的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
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解酒饮料添加玉米肽,它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的浓度,能够产生稳定的分解乙醇的辅脱氢酶,增强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促进体内乙醇的分解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降低醉酒程度和醒酒的作用。
现实中,人的酒量通过锻炼可获得一定提高,但提高一般不会很大,因为人的酶系统是有遗传因素的,上述两种酶的数量,比例成定局,因此,“酒量”也会遗传。
不同的人种酒量是有差异的,近年来,美国科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后证实酗酒也和遗传因有关,在美国不少婴儿生下来便是“酒鬼”,而这些“小酒鬼”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是酗酒者,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还发现,酗酒者的大脑中无一例外都缺乏一种叫内菲酞的物质,而喝酒能弥补此物质的不足,因此酗酒者见酒后常难以自己,他们的血液中的白血球与化学酵发生反应的程度要比正常人强烈得多。
酒精中毒据测定,饮下白酒约5分钟后,酒精就会进入血液,随血液在全身流动,人的组织器官和各个系统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
酒精在人体内的流程

酒精是进入胃和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然后流过肝脏解毒,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
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我们常听说,喝太多酒或长期疲劳会“伤肝";作息不规律也会对肝造成伤害。
肝位于腹部右上方,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肝脏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继而排出体外.例如,肠道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会产生恶臭的氨,氨由肠道吸收後,先送到肝脏解毒成尿素,再由尿中排泄出去,这是人体精密设计的解毒机制。
我们服用的药物,也要通过肝脏解毒.因为除了极少数水溶性药物在体内可以不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外,大多数药物都在肝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后,再从肾脏或胆道排出体外。
长期大量饮酒有损肝脏此外,酒精也得经过肝脏解毒。
喝酒时,酒精从胃和小肠中吸收入血。
所有胃和小肠的血液通过肝脏后进入全身循环.因此,流过肝脏的血液酒精浓度最高。
肝细胞含有可以代谢酒精的酶类。
这些物质将酒精分解为其他化学物质,后者被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继而都排入尿液和从肺排出。
乙醇体内的代谢过程

乙醇体内的代谢过程乙醇(酒精)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广泛用作消毒剂、溶剂和饮品。
在人体内,乙醇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进行消化和排泄。
本文将介绍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的健康影响。
1. 乙醇的摄入和吸收乙醇主要通过口腔、胃和小肠进行摄入。
在胃中,大约20%的乙醇被胃黏膜直接吸收,其余80%则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2. 乙醇的主要代谢途径2.1 酒精脱氢酶(ADH)通路大部分乙醇在肝脏中发生代谢。
首先,乙醇被乙醇脱氢酶(ADH)催化转化为乙醛。
这个过程产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并消耗辅因子NAD+,使得NAD+转变为NADH。
2.2 乙醛脱氢酶(ALDH)通路乙醛进一步被乙醛脱氢酶(ALDH)催化转化为乙酸。
这个过程同样伴随着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并消耗NAD+,使得NAD+再生。
2.3 微粒体通路在肝细胞的微粒体中,存在另一种代谢途径,即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将乙醇氧化为乙醛。
2.4 其他代谢途径除了肝脏中的代谢外,部分乙醇还可在胃、肺、肾和大脑等组织中发生代谢。
3. 乙醇代谢的影响因素3.1 酒精浓度乙醇摄入量越高,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就越高。
高浓度的乙醇会增加ADH和ALDH的活性,导致更快的代谢速率。
3.2 饮食因素摄入食物可以减缓乙醇吸收速率,并降低血液中的峰值浓度。
此外,一些食物中的成分,如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ADH和ALDH的活性,促进乙醇代谢。
3.3 性别差异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在相同剂量的乙醇摄入下,血液中的乙醇浓度更高。
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相对较少的水分和较低的肝酶活性导致乙醇代谢速率较慢。
3.4 遗传因素个体间存在遗传差异,某些人可能具有较高的ADH和ALDH活性,从而更快地代谢乙醇。
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一个人对乙醇耐受性和易感性。
4. 乙醇代谢与健康影响4.1 酒精代谢产物与毒性乙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损害细胞结构和功能。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乙醇(乙醇)是一种常用的休克抗性溶剂,可以通过连续或间断的人工或自然行为而进入人体。
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具有很高的速率,它被主要代谢到肝脏,经过一系列的新陈代谢后,分解成细胞元素或是被氧化代谢成末端离子,最后再利用细胞膜转运机制发出体外。
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由乙醇脱氢酶(ALDH)发挥主要的作用,ALDH的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将乙醇水解成乙醛,乙醛可以被进一步代谢成乙酸;第二,乙醇水解后的乙醛被ALD二次代谢成乙酸。
乙酸的代谢主要是由乙酸脱羧酶(ADH)开展的,乙酸被脱羧酶进行水解,最终乙酸被乙酸脱氢酶(ADH)水解成氢氧根和乙醛,乙醛可被进一步代谢成羧酸或乙酸。
最后,经过细胞膜转运机制和尿液流动机制,体内所有代谢产物,包括氧化产物及乙醇本身,均发出体外。
由于乙醇具有快速的清除率,因此口服乙醇后,大多数的乙醇都会在几个小时内排出体外。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既可以从氧化代谢上看,也可以从新陈代谢上看,从而改变身体的能量状态。
乙醇代谢的质量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对身体的休息状态是不可推测的,这也是乙醇在吸收和消除上较为复杂的原因。
酒精代谢曲线

酒精代谢曲线1. 引言酒精代谢曲线是指饮酒后血液中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研究酒精代谢曲线对于了解酒精的代谢过程、酒精的影响以及酒后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酒精代谢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酒精代谢曲线类型。
2. 酒精的代谢过程酒精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当人们饮酒后,酒精首先通过胃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进入肝脏进行代谢。
在肝脏中,酒精被酒精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ALDH)催化分解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催化分解为乙酸。
最后,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
3. 酒精代谢曲线的形状酒精代谢曲线的形状因个体差异、饮酒量、酒精浓度以及其他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酒精代谢曲线可分为几个阶段:吸收期、平台期和消散期。
3.1 吸收期吸收期是指饮酒后酒精浓度在体内逐渐上升的阶段。
饮酒后,酒精会迅速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酒精浓度开始升高。
吸收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饮酒速度、饮酒量以及个体的代谢能力。
一般来说,吸收期通常在饮酒后30分钟至1小时内达到峰值。
3.2 平台期平台期是指酒精浓度达到峰值后的稳定期。
在平台期,酒精的吸收和代谢达到平衡状态,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个体的代谢能力和饮酒量。
3.3 消散期消散期是指酒精浓度开始下降的阶段。
在消散期,肝脏持续代谢酒精,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代谢产物。
消散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个体的代谢能力和饮酒量。
一般来说,消散期通常需要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4. 影响酒精代谢的因素酒精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酒精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人具有较高的酒精代谢能力,他们能够更快地将酒精代谢为无害的代谢产物,因此酒精的影响对他们来说较小。
而另一些人则具有较低的酒精代谢能力,他们代谢酒精的速度较慢,因此酒精的影响对他们来说较大。
4.2 饮酒量和饮酒速度饮酒量和饮酒速度直接影响酒精代谢曲线的形状。
专业解析酒精代谢的全过程

专业解析酒精代谢的全过程酒精代谢是指人体分解和利用酒精的过程。
当人体饮用酒精后,酒精将进入消化系统,并通过多个生物化学反应被逐渐代谢和消除。
酒精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并涉及多种酶的参与。
首先,酒精在胃中被胃脱氢酶(ADH)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胃脱氢酶是一种以NAD为辅酶的酶,将酒精的氢原子与NAD氧化还原,生成乙醛同时还原NAD为NADH。
这一反应在胃黏膜上的乙醇脱氢酶上发生。
接下来,乙醛将进一步代谢为乙酸。
乙醛脱氢酶(ALDH)是一种酶,它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这一反应同样需要NAD,同时再次生成NADH。
乙醛脱氢酶存在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
在最后一步代谢中,乙酸将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乙酸被乙酸脱氢酶(Acetyl-CoA合成酶)催化为乙酰辅酶A(Acetyl-CoA),并通过三羧酸循环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与水。
在此过程中,大量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酒精代谢主要涉及三种主要酶:胃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乙酸脱氢酶。
这些酶将酒精逐步代谢为乙酸,并最终将乙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代谢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酒速度、肝脏健康状况和酶的活性等。
此外,酒精代谢也会产生一些副产物。
酒精代谢中的乙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具有刺激性和致癌性。
乙醛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损害作用。
因此,酒精代谢过程中的乙醛是引起酒精中毒和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起来,酒精代谢是一个复杂而精细调节的过程,涉及多种酶的参与。
通过胃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酒精被逐步代谢为乙酸。
乙酸再被乙酸脱氢酶催化氧化为乙酰辅酶A,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酒精代谢速度是有限的。
平均而言,人体每小时只能代谢约7到10克酒精(相当于一杯啤酒或一份葡萄酒)。
如果饮用的酒精量超过了体内代谢的速度,剩余的酒精将在体内积累导致酒精中毒。
因此,要适度饮酒,避免过量消耗酒精对身体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解析酒精的代谢全过程
一、酒精的体内吸收
酒精从口腔进入人体后,很少部分酒精在口腔中被吸收,约10-20%的酒精在胃中吸收,其余的75-80%小肠吸收。
二、酒精的体内代谢途径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经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直接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地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进行代谢利用。
胃和肠道吸收的酒精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有90%的酒精在肝脏代谢,其余的5-8%在肾脏、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中代谢,仅有2-5%的酒精通过呼吸和汗液等以原形排出体外。
三、酒精的体内代谢过程
1.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当血液中乙醇浓度不高时,在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即ADH)催化下,乙醇被氧化成为乙醛;当乙醇浓度过高时,乙醇主要通过ADH代谢系统进行氧化,同时还需要借助于过氧化氢氧化酶系统、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和膜结合离子转送系统等进行代谢,进而形成乙醛。
备注:肝脏中的乙醇代谢体系
实现上述过程的代谢途径有三个,且每一途径均定位于一个特定的亚细胞结构内。
①乙醇脱氢酶(ADH)途径:定位于胞质内。
其反应方式为:
乙醇+氧化型辅酶Ⅰ→乙醛+还原型辅酶I+H+;
②微粒体乙醇氧化(MEOS)途径:定位于内质网内。
其反应方式为:
乙醇+氧化型辅酶Ⅱ+O2+H+→乙醛+还原型辅酶Ⅱ+2H2O。
该反应需重要辅酶细胞色素P-450参与方能完成;
③过氧化氢酶(CAT)途径: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内。
其反应方式为:
乙醇+过氧化氢→乙醛+2H2O
其中,ADH和MEOS是乙醇代谢的主要途径。
2.乙醛被氧化为乙酸,乙酸再彻底氧化形成H2O和CO2
在线粒体内,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即ALDH)转化为乙酸,乙酸以乙酰CoA的形式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H2O、CO2同时释放出大量ATP。
肝脏内ADH和ALDH在辅酶I(NAD+)参与下对酒精正常的生理代谢共同发挥作用。
H+从底物上转移到NAD(氧化型辅酶I),使其转变为NADH(还原型辅酶I),酒精的代谢速度决定于呼吸链再氧化NADH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