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怎么回事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怎么回事
肌酐是一种肌肉的代谢物,一般绝大多数的肌酐都会被肾脏排出体外,而内生肌酐清除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把血浆中的内生肌酐排出的标准,那么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怎么回事呢?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血肌酐有两大来源:外源性肌酐(来自食物中动物瘦肉的分解)及内源性肌酐(体内肌肉的分解)。
正常血肌酐参考值:男性44-132umol/L,女性70-106umol/L。
因各家医院检测仪器的不同,参考范围会有一定差异。
通常女性血肌酐值比男性低,因为女性肌肉没有男性发达,老年人血肌酐值比中青年低,因为老年人生活规律,基础代谢低,肌肉分解缓慢。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是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例如肾炎等疾病.。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140-25)*65]/[0.818*132]=69 mL/min•1.73m2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问问专家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
(Ucr:尿肌酐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
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
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
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
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7.2×Scr)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8.5×Scr)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814×Scr)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96×Scr)请教各位前辈这两个公式对吗?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常用的计算公式有:①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μmol/L)② 4小时留尿改良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用4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清除率。
ckdepi 肌酐公式

CKD-EPI公式是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常用公式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肌酐结合体(男)= 141 ×min(Scr/κ, 1)α×max(Scr/κ, 1)-1.209 ×0.993年龄
肌酐结合体(女)= 肌酐结合体(男)×0.85
其中,Scr表示血清肌酐浓度;κ为0.7(男性)或0.9(女性);α为-0.329(男性)或-0.411(女性)。
通常使用CKD-EPI公式和MDRD公式进行计算,要求有年龄、性别以及肌酐值。
此外,在CKD病人进行内生肌肝清除率计算时,还可以使用原始的方法,如年龄、体重以及血肌酐水平综合去计算,为[(140-年龄)×体重]÷(0.818×血肌酐),正常情况下肌酐清除率为80-120mL/min。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有不同的血肌酐值,具体数值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CKD-EPI公式和其他相关内容,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专业书籍。
肾内科医学计算公式

尿素分布容积Vt=体重×58%
3.蛋白分解率(PCR)和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
PCR(g/d)=24h尿BuN总量(mmol/24h)×28×/1000++24h尿蛋白定量
NPCR(g/㎏·d)=PCR/实际体重或理算公式有: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CCr(ml/min)=[尿Cr浓度÷血Cr浓度]×[尿量(ml)÷尿液收集时间(min)]
矫正清除率=Ccr×[标准体表面积(㎡)÷患者实际体表面积]
患者实际体表面积=×身高+×体重-
2.残肾的尿素清除率(Kru)
Kru(ml/min)=[尿BuN浓度÷血BuN浓度]×[尿量(ml)÷尿液收集时间(min)]
4.肾小球滤过率(GFR)
体重(kg)×(140—年龄)/72×血清肌酐值(mg/L)女性:上述数据结果×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及计算公式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
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值成人80~120ml/min;新生儿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血肌酐)临床意义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计算公式:(1)Cockcroft_Gault公式:(140-年龄)×体重(k g)Ccr = ---------------------------------------- (女性×0. 85)72×Scr(mg/dl)(140-年龄)×体重(k g)或Ccr = ------------------------------------------(女性×0. 85)0.818×Scr(umol/L)0. 84 ×Ccr ×1. 73GFR(ml/min /1. 73 m2 ) =--------------------------------BSA(体表面积m2)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的cCcr值BSA标准化并矫正为GFR(ml/min /1. 73 m2 ) 。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Scr(umol/L)]=[(140-25)*65]/[*132]=69 mL/min1.73m2 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
(Ucr:尿肌酐 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
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
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女性按计算结果×。
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
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
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请教各位前辈这两个公式对吗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常用的计算公式有:①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μmol/L)② 4小时留尿改良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用4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
【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Scr(umol/L)]=[(140-25)*65]/[*132]=69 mL/min?1.73m2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问问专家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
(Ucr:尿肌酐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
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
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女性按计算结果×。
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
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
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Scr)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Scr)请教各位前辈这两个公式对吗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常用的计算公式有:①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μmol/L)② 4小时留尿改良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用4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内生肌酐清楚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应用举例:患者男性血肌酐132umol/L 体重65kg 年龄25岁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140-2565/0.818132=69 mL/min1.73m2 如不想计算体表面积,也可代入公式Ccr=Ucr/ScrV,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Ucr:尿肌酐 Scr:血肌酐V:每分钟尿量,ml/min,当然此时需要留取24小时尿液;因容易留尿不准,且高温时需冷藏,所以存在一定不便;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及当地医院条件选择简易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进行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的局限性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利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般采用Cockcrof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女性按计算结果×0.85;这个公式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比较轻的患者,对实际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的慢性肾病3—5期者其计算值往往偏高而并不适用;一般将肌酐清除率<60ml/min作为肾脏亚临床损害的参考指标;男:Ccrmg/l=140-年龄×体重KG/7.2×Scr女:Ccrmg/l=140-年龄×体重KG/8.5×Scr男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814×Scr女umol/L:Ccr=140-年龄×体重KG/0.96×Scr请教各位前辈这两个公式对吗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常用的计算公式有:①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μmol/L② 4小时留尿改良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用4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清除率;③血肌酐计算法Cockcroft公式:140-年龄×体重kg72×血肌酐浓度mg/ml140-年龄×体重kg85×血肌酐浓度mg/ml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Scr=×尿量/每分钟Ccr×1.73m2/m2正常值:80-120ml/min>40岁Ccr每年下降1ml/min>70岁正常值为正常值60%GFR升高,糖尿病早期,肢端肥大GFR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影响 30岁后每10年下降10ml/min 男性高于女性GFR10ml/min妊娠↑,前三月增加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生肌酐清除率编辑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每天约更新2%,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目录1概念2正常值3临床意义4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5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尿肌酐、血肌酐的关系1概念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1]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
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2正常值成人 80~120ml/min;新生儿 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 (血肌酐)3临床意义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4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目前在临床普遍应用的是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内生性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每20g肌肉每日约生成1mg),因而血中浓度和24小时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
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排出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小管分泌肌酐不仅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在GFR下降时由小管分泌所占比例也将代偿性加大。
因此严格来说肌酐清除率与菊粉清除率所代表的GFR值之间有一定出入,在健康人,Ccr比Cin的数值约高出15%,且这一差异随GFR下降程度的增加而扩大,这是肌酐清除率固有的一个缺点。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标本采集与计算:为排除来自动物骨骼肌和大量蛋白质食物中外源性肌酐的干扰,试验前应给受试者无肌酐饮食3天,并限蛋白入量,避免剧烈运动,使血中内生肌酐浓度达到稳定。
试验前24小时禁服利尿剂,留取24小时尿,其间保持适当的水分入量,禁服咖啡、茶等利尿性物质,准确计量全部尿量V(ml)。
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将以上V,U和P三个参数代入公式计算。
Ccr= U×V/P(ml/min)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l)÷(24×60)minU:尿肌酐,umol/LP:血肌酐,umol/L由于每个人的肾脏大小不尽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分钟排尿能力也有所差异,为消除个体差异可进行体表面积矫正:矫正Ccr= U×V/P×1.73/AA:受试者实测体表面积(m2),A可根据本人身高、体重用测算图或DuBois公式求出:1.73:欧美成人体表面积(m2)矫正清除率从理论上讲比实际清除率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由于缺乏国人的标准体表面积参考值,也不能准确计算出体表面积。
参考值Ccr:80~120ml/min此外还应考虑年龄因素,新生儿25~70ml/min,2岁以内小儿偏低,健康人在中年以后每10年平均下降4ml/min。
性别差异在中年期以后渐明显,女性下降的幅度大于男性。
临床意义(1)在现行肾小球滤过功能中肌酐清除率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两项指征尚在正常范围为时,Ccr可低于正常范围的80%以下。
(2)肾小球损害程度:Ccr 51~70 ml/min为轻度损害50~31 ml/min为中度损害<30 ml/min为重度损伤<20 ml/min为肾功能衰竭<10 ml/min为终末期肾衰(3)临床治疗和用药指导:Ccr在30~40 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时噻嗪类利尿剂常无效,要改用速尿、利尿酸钠等袢利尿剂;≤10ml/min应采取透析治疗,此时对袢利尿剂也往往无反应。
一般认为,Ccr70~50ml/min时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而50~20ml/min为失代偿期,用药应十分谨慎,特别是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应根据Ccr的下降程度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
一些具有明显肾毒性的化学疗法药物要慎用。
(4)肾移植术是否成功的一种参考指征。
如移植物存活,Ccr会逐步回升,否则提示失败。
一度上升后又下降,提示发生排异反应。
目前Ccr测定多采用Jaffé法。
酶法Ccr结果比前者偏高,与Cin的解离也大,在没有公认的参考值以前,不宜套用Jaffé法的判断标准。
5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尿肌酐、血肌酐的关系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尿肌酐成正比关系而与血肌酐成反比关系。
在尿量固定的情况下,尿肌酐越高,血肌酐越低,肌酐清除率就越高。
肾前性少尿与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两者尿量均固定减少,但前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较后者好,因而尿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高,即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以此可以作为那两类疾病的鉴别。
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浓缩功能均减少,内生肌酐清除率也降低。
由此可见,在尿量固定的情况下,内生肌酐消除率不仅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还提示了肾小管的浓缩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编辑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目录1指标2有效滤过压3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4肾小球的滤过率为什么会降低5检测现状1指标肾小球滤过示意图成人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可达180L,但每日排出的终尿量仅1~2L,可见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约有99%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
再从成分比较,终尿与原尿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原尿含葡萄糖,终尿无;而终尿所含肌酐、氨又比原尿多。
说明原尿尚须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才能生成终尿。
2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动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和肾小囊内超滤液胶体渗透压。
阻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3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
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
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
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3、肾小囊内压的改变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
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
此外,有的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环境中结晶折出,或某些疾病发生溶血过多使滤液含血红蛋白时,其药物结晶或血红蛋白均可堵塞肾小管而引起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入球端到出球端,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造成有效滤过压递减。
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必然影响有效滤过压递减的速度。
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与肾小球血浆流量密切相关。
当血浆流量增多时,其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变慢,有效滤过压递减速度随之减慢,肾小球毛细血管生成滤液的有效长度延长,滤过率增大;相反,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生成滤液的有效长度缩短,滤过率减少。
正常情况下因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肾小球血浆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在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大失血、严重缺氧等病理情况下,因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减少时,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1、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允许通过的物质分子量大小来衡量。
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很容易通过滤过膜上各种大小孔道;但大分子物质,如分子量为69000的血浆白蛋白则很难通过,而且还存在涎蛋白的选择性阻挡作用,因而它在滤液中的浓度不超过血浆浓度的0.2%;分子量超过69000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根本不能通过滤过膜。
此外,血浆中分子量为64000的血红蛋白,本可以滤过,但它是与珠蛋白结合成为复合物形式存在,因而也不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