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离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
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的珠冷,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蜂保护区海拔5200 米以上的垃圾8.4吨。
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
人的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題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岌岌可危显而易见为所欲为B.纷至沓来岌岌可危不言而喻随心所欲C.熙熙攘攘刻不容缓不言而喻为所欲为D.纷至沓来刻不容缓显而易见随心所欲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李娟我回家了。
我从乌鲁木齐坐夜班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中巴车到永红公社。
永红公社,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此处已被现实世界抛弃多年。
同车有个人第一次去那里,一路上不停感慨:“怎么这么远?怎么还没到?怎么一路上都没有一棵树?”略带惊惶。
中巴车在公路上漂泊,公路在戈壁中起伏。
我疲惫不堪。
那人还在旁边惊叹:“老一辈人咋想的?咋跑到这里来?这种地方咋过日子?”像是多年前的自己。
我非常熟悉车窗外的情景,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第一次去那个地方。
到地方了。
我妈已经等待很久。
她的摩托车停在一家菜店门口,后座上已经绑了一堆东西。
她说:“要不要逛逛?”我朝东边看看,又扭头朝西边看看。
这个永红公社,只有一条马路,只有两排店面。
我说:“算了。
”我妈说:“那咱赶紧回家吧,赛虎一个人在家。
”我挤进她和那堆菜蔬、粮油之间,摩托车发动,我们猛地冲了出去。
一路上她不停夸耀自己的车技:“看到前面那两个小坑没有?中间就一拃宽。
看好了啊——看!过去了吧?你知道哪儿有摩托车比赛的?咱不跟人比快慢,咱就比技术!不信你看,前面那块小石头,看到没有?这技术!”大约走了十公里后,摩托车下了柏油路的路基,驶上一条延伸进南面荒野的土路。
又过了一条宽阔的排碱渠后,开始爬一段陡坡。
登上这段陡坡的顶端后,视野突然空阔了。
戈壁茫茫,天空一蓝到底。
回头居高临下俯瞰整条河谷,乌伦古寂静西逝,两岸丛林单薄而坚定。
突然想起不久前那同车的异乡人,若此刻他也在此地俯瞰,就会明白老辈人的心意了吧……这条野道尘土飞扬,几公里后,开始有远远近近的田野一片接一片地涌进视野,辽阔、缠绵、梦幻。
离石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B. 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C.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D.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教学力度。
B. 小明因为生病,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是:A. 月亮像一只玉盘悬挂在天空。
B. 小河的水像一面明镜。
C. 那棵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D. 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4. 下列词语中,与“红红火火”意思相近的是:A. 花花绿绿B. 风风火火C. 欢欢喜喜D. 沉沉甸甸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是:A. 原句:我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改句:我每天去图书馆看书。
B. 原句:那座山很高。
改句:山很高。
C. 原句:他写得一手好字。
改句:他写得字很好。
D. 原句:我们学校的操场很大。
改句:学校的操场很大。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落落大方B. 惊天动地C. 碧空如洗D. 漫不经心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
B.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
D.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动听。
8.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好学”意思相近的是:A. 勤奋努力B. 持之以恒C. 聪明伶俐D. 活泼可爱9.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场雨下得很大,把地面都淹没了。
C. 我们班同学都很友好,相互帮助。
D. 她长得非常漂亮,像明星一样。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山西省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并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指明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也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从事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在称雄之前,刘备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这一韬光养晦....的做法让他得以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
②“手如柔荑,肤如癡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画了一个珠圆玉润....、亮丽动人的古典美人。
③自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己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进行调查,滴滴对此讳莫如深....。
④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⑤城市规划大师卡罗琳•博斯在做主题演讲时说,城市环境和建筑休戚相...关,所以要改善城市环境就不能忽视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
⑥他此时正心事重重,尽管窗外鸟语花香,一片春意盎然,可他仍目不窥园....,无心欣赏,还时不时地叹上一口气。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 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这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D. 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3分)A项“任何事物”扩大了范围。
C项“前者耕耘理论,后者反驳旧说”张冠李戴,材料一第2段提到雨果反驳旧说,材料一第3段提到罗森克出版论著,耕耘理论。
D项“是因为”以偏概全,是罗森克兰茨、沃尔夫林、桑塔亚等美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2.B(3分)因果关系不成立。
3.D(3分)材料一谈论的是建筑的怪异美,而D项只是强调了“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所起的作用。
4.(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中式“大屋顶”是一种“重新创造”,体现了怪诞美的价值。
②中式“大屋顶”与老北京风貌较为贴合,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5.(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带有新时代的特征,能体现出艺术创造的精神。
②包含着智慧,能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
③能冲破固有的审美习惯,引导人们建立新的审美观。
6.B(3分)这句话引出的深意是不论人身处何方,被刮向何处,都应当守住自己的根。
7.C(38.(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呼应上文点出是铃铛刺留住了风中的麦捆,表明作者对麦捆失而复得的庆幸心理。
②引出下文对周围许多东西与生活、生命的关系的议论。
9.(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写出任意3点给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①内容有趣味,本文描写了很多富有趣味的生活场景,如风把麦捆吹回墙根,村人开会决定不让云停留。
②情感有真趣,本文情感表达真切细腻,如我对风的惶恐、对铃铛刺的厌恶和感激。
③主旨有理趣,本文蕴含哲理,寄寓着对生命、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④语言有妙趣,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如以戏谑夸张的笔调写风把歪长的树刮直、把人吹走。
10.BDE(3分)11.B(3分)B项加点的“徒”与前文中“徒忌二袁”的“徒”意思都是“只是”。
C项“首鼠两端”中的“端”意思是“事物的一头”。
12.C(3分)对文中“赞”的理解错误,原文“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中“赞”是辅佐的意思。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究竟什么是意象思维?严格地说,它指的是诗人用审美的态度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我,将既已获得的人生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并显现为审美意象的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人的心理感受及各种联想、想象活动,是相当复杂而又费解的。
为简要说明起见,姑且用两句话来概括其基本的运作方式,一句叫“运意成象”,再一句叫“观物取象”,后者从属于前者,故总体上仍当以“运意成象”为标志。
“运意成象”的前提,自当是有“意”可运,也就是有诗人真切的情意体验在,需要借托物象加以展现。
这“意”又从何而来呢?不是来自神秘的“天启”,亦非出自恍惚莫名的“灵感”,从源头上讲,它就起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遭遇,是外界事物触动人的心灵世界所引发的诸种活生生的感受。
更确切地看,应是心物交感的双向作用——外来的刺激与主体的回应交相感触,于是有各种情意体验生成。
唐代古文家韩愈曾用“喜怒哀乐不得其平”来形容人心受外物触发后的心理波动状态,并以“不平则呜”来提示文学创作因心理波动而发生的自然规律,其实也便是根据这个原理。
然则,是否将内心引发的情意体验直接宣示出来,就成为诗了呢?是又不然。
人们在受到外界各种事象的刺激时,其当下引发的感受虽较鲜活,却易于失之肤浅,必须有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让其在心灵深处渐渐发酵、孕育、胚胎以至成形,使那些仅限于一时、浅表意义的感受剥落殆尽,而那些具有长久、深沉意蕴的体验得以积存下来,并不断得到拓展与加深。
如果我们把现实人生中的心物交感视为情意体验产生的基础,则从内心的积淀、酝酿到最终宣发的过程,便构成了由现实人生体验向诗性生命体验转化的重要桥梁,不可不加注意。
情意体验由初发经过积累与深化,到了需要宣泄的时候,又该如何来宣泄呢?作为诗歌艺术的创造活动,那必须是一种诗意的宣泄方式,即借助审美的形态来作表现,以使自己内在的情意体验能诗意地传递给别人,且让人获得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山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下午 2:30—5:00)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众所周知的 p2p、众筹,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再到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消费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比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是“智能金融”,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业态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大数据为依据的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其不仅具有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投融资便捷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并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的投融资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实现普惠金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
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线上运作”的特征使其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系统不安全、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等问题,再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比如,在支付、理财和融资三大领域发生的资金挪用、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就是道德失范的表现。
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威胁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很难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来消除,金融伦理作为调整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的一种方式,其基础性作用理应得到重视。
所以,要做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就需要构建公平、诚信、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
公平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保障。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但其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公平的环境。
只有在一个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人们才会遵守市场秩序;只有在一个众人遵守的市场秩序中,那些伦理缺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企业才会被市场淘汰。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______。
(《诗经》)(2)《锦瑟》中,“______”借用庄周的典故表达了人生如梦之意。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人世荣辱,不会因为外在的赞扬和责难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提案》建议在贫困地区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
B. 专家表示,财政补贴比重过大,带来了财政可否支撑的危险,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C. 从长远看,远程开户在技术上应该能够满足实名制要求,但是需要认证标准和认证方式的统一在国家层面上得到认可和落实。
D. 《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领导干部严以修身,须在“恒”字上下足功夫不可,用一辈子的恒心和苦修来完善自我。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说起进化,我们一般会觉得这是几百万年前的事情。
其实,在自然环境、疾病、饮食的作用下,①______。
比如饮酒脸红反应,科学家认为这一变异是在农业出现之后产生的--农业让酿酒成为可能。
这种反应又称为“亚洲红”。
36%的东亚人在饮酒后会脸红、反胃,②______。
缺乏ALDH2酶的人更容易由于饮酒患食道癌,所以说,“亚洲红”这一新进化出的特征,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意味着社交困难,③______。
4.下面是某校“名校体验夏令营”的活动框架,请把这个活动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离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共18分)1. (2分)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 . 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 . 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 . 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 . 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2. (4分) (2019高二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1917 年,我和哥哥经宁波返回家乡(浙江余姚) 。
我们坐的轮船从上海起航。
我们为了占住舱位,下午五点钟左右就上了船。
水果小贩们成群结队地提了香蕉、苹果和梨上船叫卖。
哥哥要买部分腐烂的水果,因为价格比较便宜。
[乙]“不行,”我说,“买水果的钱固然省了,看医生的钱却多了。
”第二天天亮时,船在宁波靠岸了,码头上的喧嚷声振聋发聩。
[丙] 七、八个脚夫一拥上船拼命抢夺行李。
一个不留神,你的东西就会不翼而飞。
我和哥哥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下跳板,紧紧地盯着脚夫们,唯恐他们提了我们的行李溜之大吉。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起航B . 固然C . 振聋发聩D . 不翼而飞(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近年国产动画片产量猛增,但是与国外优秀动画片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故事内容以及内涵更是相差甚远。
B . 据土耳其媒体报道,来自叙利亚境内的数枚迫击炮炮弹落入了其东南部阿克恰卡莱边境地区,造成了大量房屋和人员伤亡。
C . 世卫组织称,前不久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和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不同,用“类非典病毒”来称呼这种新型病毒并不恰当。
D . 印度航母试航失败,其军方归咎于是航母锅炉中来自中国的耐火砖破裂的原因。
但中国否认曾向印度出口过舰船用的耐火砖。
4. (2分) (2017高三下·江苏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最后的建议,,,,,,让它们在文学的领土上争得各自的地盘。
()①充满活力的批评必须富有攻击性②适度的流派之争都应当被恢复起来③批评应该有助于催生价值观与趣味的分化④具备维护个人观点的强劲自卫能力⑤为制定并部署建立这样的文学生态环境之计划A . ②①③⑤④B . ②③①④⑤C . ③⑤①④②D . ③②⑤④①5. (5分) (2020高一下·淮北月考) 学过《师说》和《劝学》之后,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
6. (3分) (2018高一上·湄潭月考)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________,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
________,即使滋味没有变,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
反过来说,________,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7. (6分) (2017高一下·雅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
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
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
《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
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
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
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
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
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
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
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
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
”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
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
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
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 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
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 . 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C . 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D . 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 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C . 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 .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
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 . 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
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C . 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
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 . 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8. (1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冷暖岛事王福日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是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吊起大茶壶,一群老人摆桌放凳,边喝茶边打牌,时间就在丝丝啦啦地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没走出几步,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老顺财心里一紧,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一是丧。
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该有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
门开着,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嚎哭,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出啥事儿了?”“顺财叔,你们来啦!这孩子,过年剩了一挂鞭炮,被他偷出来放了,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打?”“哎呀,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嘛!对了,你们啥时候回来的?”“昨天回来的!”“你爹他……”“在屋里躺着呢!”“他身体好受些没?”“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他……”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红光满面的,哪有半点病态?“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你个老东西,我们还以为你……”“哈哈,儿孙都在身边,我就是去了,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