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第七章感觉与知觉〖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就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本章只着重介绍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的基本现象。

〖本章术语〗第一节感觉知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第二节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第三节空间知觉双眼视差第四节时间知觉Tau效应Kappa效应第五节运动知觉似动知觉PHI现象自主运动诱导运动瀑布效应第六节错觉日月错觉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及其神经信息加工(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白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当我们用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2、拮抗理论 黑林提出的四色说。人眼对光反应 的视觉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 三队,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第三节 听觉
• 一、听觉刺激 •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 •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 20000赫兹。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 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 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 的知觉); •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 觉过程; •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 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 一过程往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 1、先前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的偏差; • 3、个体抓住最显著的个案信息
• • • •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摸觉等
2、根据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知觉划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 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 知觉、方位知觉等。
人的一些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比较 低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绝对感觉阈限 低说明感觉灵敏。P104 表4-2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 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通过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将一 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要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则是 指对这种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差别感受性越高。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
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 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知觉的形成
3、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各种感觉的适应情况不同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 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3)后像
当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 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共14章)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共14章)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上,就是消费者能够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仍然可以根据购买商品后的使用经验来辨别眼前的商品。

(五)知觉特性与营销策略的制定1.知觉的选择性对营销人员的启示(1)人们选择哪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过程和结果受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

(2)知觉的选择性有助于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2.利用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提高广告宣传效果3.利用知觉的恒常性促进商品销售四、消费者的错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这种现象被称为错觉。

(一)错觉现象同一个事物,由于看事情角度的不同,参照物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异。

(二)社会知觉偏差消费者在感知事物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即社会知觉。

企业恰恰可以利用消费者对营销环境的认知错觉来刺激其消费欲望,有效地促进销售。

在社会知觉方面的偏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效应5.投射效应归纳与提高本章论述了消费者认识心理过程中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根据感觉的性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本章同时论述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允许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的临界值,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人的感受性是可以变化的,常见的变化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感觉联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对知觉进行分类。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这些特性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所以,企业营销人员的重要任务是了解消费者的知觉特性,制订适宜的营销策略,以提高营销效果。

社会知觉偏差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

感知觉规律的运用(教案)

感知觉规律的运用(教案)

备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导入,让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引出感知觉规律的
运用。

讲授新课:
一、感觉的规律及运用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即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
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生活中有些人可以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声
音,专业厨师能够通过品尝菜肴知道里面放了哪些调料。

这些现象都是人
的感受性不同的体现。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
小的刺激量。

感觉性和感觉阈限是成反比的关系。

感受性越强的人,感觉
阈限就越小。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内外条件的影响;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也是有差别的。

(二)感觉规律的具体表现及运用
感觉的规律有四条,分别是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
比,还有敏感化。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第三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教案
2.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
4.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5.判断下列描述的现象是感觉还是知觉?
学生分析案例:某天下午,某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小明迟到了,进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他想找自己的座位,可是什么都看不清,结果不小心手摸到了一位女同学的头上。这位女同学非常气愤,狠狠地骂了他,说他是故意的,小明却分辩说自己什么都看不清,不是故意的。过了一会儿,他也觉得放映厅越来越明亮,座位和人看得清清楚楚,他感到很纳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幼儿心理学》
教 案
20至20学年第学期
第三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章节课题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念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素质目标
认同感知觉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儿童观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3.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A.知觉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
C.知觉主观性D.知觉恒常性
4.双关图是()中的现象。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5.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理解性B.知觉选择性
幼儿辨别空间方位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第一篇:心理学感知觉教案心理学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感知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家、画家5、感觉种类①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觉
1、知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强度对感觉刺激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 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 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各类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
• 感觉K(韦伯分数) • 音高0.003 • 亮度0.017 • 重量0.020 • 响度0.100 • 皮肤压觉0.140 • 咸味0.200 •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K值越小,表
•心理学感知觉
一、概念
(一)感觉
1、感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理解: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 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2、感觉的产生:
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适宜 刺激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 感觉
(分析器)
3.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
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 定感觉系统,会使该系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 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
感觉 对比
如月明星稀
示该种感觉对差异越敏感。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训 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门事某种 特殊职业者身上与众不同得特别明显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 现象 如从暗处到亮处,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就能看清屋内物
睡觉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 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出现幻觉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 阈限又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 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 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
1、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从众多的刺激物中选择少数事物作为 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 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看看图中有几个人?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画中有几个人头?
是脸还是杯子?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2、 知觉的整体性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 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 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观察窗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3)、绝对感受性和绝 对感觉阈限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 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 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 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 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系统时,
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凝视红色后,接着看白色,白色会显
得发绿。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 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
温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 • 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
胃痛等; • 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 平衡觉 (闭上眼睛)
继时对比
吃甜食后再吃苹果会酸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 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 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
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
感受器对这两种刺激物的感受会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会
产生“同时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