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
(共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13. 两篇选文写的内容都与陈元方有关,想想在两篇文章中陈元方各显示了什么不同的性格特征。
(2分)11.(1)约定(2)舍弃(3)回头看(4)学习(一个一分)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
13.【甲】文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体现了他为人方正,讲究诚信的一面;【乙】文主要写了陈元方与长辈的对话。
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
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答出为人方正、聪明机智各得一分)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陈太丘与友期行》《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7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故人至/暮不来C.对/子骂父D.下车/引之7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74.(甲)段和(乙)段都运用______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采用前后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
7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71.(1)约定(2)句末语气词72. D73.老朋友到傍晚都没到,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
74.语言(对话)对比75.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陈太丘与友期》《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下车引之引(3)相委而去委(4)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君/与家君/期日中B. 恐其/自食其言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分)(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分)9.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6. (1)约定(2)拉,牵拉(3)舍弃(4)派,使。
(共4分,每题1分)7. A(3分)8.(1)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分)(2)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2分)9. 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3分)。
分析:甲文针对“无信”分析,乙文针对“守信”分析。
(2分)。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陈太丘与友期》课堂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3)已去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二、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结合原文回答问题(1)“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到(2)才(3)离开(4)那么,就二、B三.(1)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四、(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二、【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去:_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不: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7、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离开,通否、拉,约定
14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15、B1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