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日本园林
为什么日本艺术比中国艺术更加风靡世界?

为什么日本艺术比中国艺术更加风靡世界?阮景少晟|珠宝专栏珠宝设计师少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夺目这一幅梵高的画《圣阿德雷斯露台》葛饰北斋的名作《五百罗汉寺荣螺堂》,看出什么来了?很多人内心恐怕是不承认这个命题的,什么鬼?日本艺术如此风靡世界?作为天朝上国的子民,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这个命题还是成立的。
为什么呢?1 | 日本艺术的推广比中国早了100多年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阿童木》,《圣斗士星矢》《机器猫》和《聪敏的一休》吗?不光是在中国很流行,在全世界都很流行。
那个时候,日本侵华战争才过去不到50年呀!你有没有想过,爷爷一边回忆着那段艰难岁月,一边坐在沙发里,陪着你看日本动画,爷爷心里是什么感受?聪明的一休GIF多啦A梦最后我激动的圣斗士星矢,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大眼睛,很明显不是日本人的特征,更像欧美人,这也是他们能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动画片的引进和国家的外交有关,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并放弃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国家赔偿,1973年1月互设大使馆。
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60年代末,苏联大批撤回对中国的援助,中苏交恶,当时,苏联的军事,经济和科技不比美国差,当中苏出现裂缝时,美国立即改变态度,转而与中国交好,拉拢中国。
中国北方当时已经屯兵百万,准备北方战事。
南面的印度也不安担,蒙古更是不设防,越南也开始交恶,台湾省那边正要最后一次解放沦陷区,几乎是四面危机。
中国抓住美国示好这个机会,打开国际局面。
美国一来,日本立即跟上。
从大局考虑,中国当时说可以免除一部分日本债务,日本就说,那我给你提供无息贷款和援助吧。
于是,日本的战争赔款大量被巧妙地转化成改革开放的资金,日本也优先来到中国投资。
中国当时已经是邓小平时代,发展经济为先,于是日本的企业大量来到中国,日本的动画,文学,绘画,音乐和美国的喇叭裤,肯德基一起纷纷来到这个封锁了20年的国家。
当一个人第一次尝到了进步的快乐和幸福时,这个和你一起进步的人,是不是你很能接受?或者更喜欢一点?现在来看日本80年代引进中国的动画片,电视剧,一点都没有低龄化,当时的文化管控得没有现在这么细。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易隐园
鲤化园
空间序列
易园总平图
有人把中国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 长卷 是指具有多空间、多视点 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园林本身却 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艺术;它不仅可 以从某些点上看具有良好的景观 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 中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 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所谓“步移景异”。 易园这种规模的园子,往往围绕中 心水面布置建筑,所形成的序列通 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的环形
主要以“易园”作为介绍
位于成都市城市边缘的易园具有传统空间形态和意境、又能服务于 大众的新型园林& 易园是中国的首家私立园林艺术博物馆;建成数年来 以它优美的园 林,典雅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的青睐。 易园是一座现代文化艺术园林,其名源于中国儒家众经之首的《周 易》,以易理造园,把“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以 藏为露,以隐为显”的中国哲学理念与美学思想作为造园手法,融入 景中。
空间的延伸、渗透、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 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 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 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 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 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 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返。
东莞可园
又名“近山林”、“ 乐园”;位于苏州城 南三元坊(人民路48 号,与沧浪亭仅一巷 之隔&园门朝南,与 沧浪亭隔水相望。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可园 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 ,水池居中,建筑疏 朗,槛曲廊回,水木 明瑟,庭宇清旷。
苏州园林红色故事

苏州园林红色故事摘要:一、引言1.苏州园林的简介2.红色故事的背景及意义二、苏州园林中的红色故事1.留园:徐霞客与辛亥革命2.拙政园:周恩来与抗日战争3.网师园:陈毅与新四军4.瞻园:孙中山与同盟会三、红色故事的历史价值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传承革命文化3.激发民族自豪感四、苏州园林红色故事的现实意义1.促进青少年德育教育2.推动红色旅游发展3.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五、结论1.苏州园林红色故事的价值2.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使命正文: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在这座座园林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故事,见证了我国革命历程的点点滴滴。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一、引言1.苏州园林的简介苏州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些园林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
2.红色故事的背景及意义红色故事是指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发生的具有鲜明革命色彩和历史意义的事件。
这些故事体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红色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苏州园林中的红色故事1.留园:徐霞客与辛亥革命留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
辛亥革命时期,徐霞客曾在留园秘密召开会议,策划推翻满清政权。
徐霞客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园因此被誉为“辛亥革命纪念地”。
2.拙政园:周恩来与抗日战争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在拙政园与新四军领导人商讨抗日战略。
这里见证了周恩来等革命家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3.网师园:陈毅与新四军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苏州园林甲天下,集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之大成。
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其之精髓无不被前人后人所瞻仰,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正如一位含蓄优雅而又不乏迷人的媚的古典美女。
这种建筑给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不少的的美感与情趣。
同时人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依山伴水的自然怡情,其然身心健康两者皆宜,其极致展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博大与奥妙。
1、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苏州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文化载体,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就其庭院式的空间布局,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的环境设计;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国儒道“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因地置宜、顺应自然、藏露疏密、虚实远近、变化统一的辩证思维;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步移景移的时空间序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阐述。
力求从苏州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侧面,去揭示其艺术的特征、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
当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反而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将其联系呢?水,就是其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2、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相对北方宫苑园林)。
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用。
什么是园林

什么是园林?无论你远渡重洋去过法国的凡尔赛宫,伦敦的丘园,还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只要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观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光辉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光辉的殿堂,山明水秀的景致,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
这些风格迥异,令你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就是园林。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畴,不同国度和地域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历史上,园林在中国古籍里依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
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它们的性质、范围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畴内,利用并改革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安排,构成一个供人们欣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进程中,由于、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
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范围雄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致园,都富于东方情调。
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盛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追求巨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式。
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造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雄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部署一些体量宏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盛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苏州四大园林日语介绍

という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で、獅子林は子供でも楽しく遊べるところです。大人以上に喜ぶでしょう。 お子さん連れの方にはぜひ勧めです。ちなみに、獅子林は蘇州の四大名園の一つで元王 朝の時代に造営されたものです。元王朝は、明王朝の前で約700年くらい前です
留
園
蘇州四大名園の一つである留園は、拙 政園と並ぶ蘇州庭園の最高傑作です。 留園は拙政園より小さいですが、構成 が緻密で景観が変化に富んでいます。 さまざまな要素の間にバランスよく取 れており、気品も高いと非常に高く評 価されます。留園は400年も前の明 の時代に最初に造られましたが、後に 改築され清の時代の代表的な庭園とさ れます 一説には、かつて東京・芝にあった「留園」の先祖が造ったともいわ れ、日本人観光客に人気だそうです。 園内は、中、東、西と北の四 つに分けられます。中部は池と築山がメインで、東部は建築物が中心 になっています。園内の楼閣は長い回廊で結ばれ、「花窓」という透 かし彫りの窓から見える景色が一つ一つ異なり、それぞれが一枚の絵 のように見えます。 また、とても面白い形をしている太湖石である 「冠雲峰」も巧みに配され、蘇州ならではの景観を創り上げています。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獅子林は趣があるだけでなく、遊び心もあります。いろいろな形をする太湖石は、 他の庭園でも使われますが、獅子林では主役となっています。太湖石で造られた 築山は、世の中のもっとも小さい山ですが、うねうねした洞窟があったり、狭い 山道があったり、頂上もあったり、とても想像力豊かで楽しいところです。築山 がそこまで芸術的にできあがったのは、他はどこにもないでしょう。それも築山 だけではなく、庭園の他の要素と結合してはじめて達したものと考えます
园林纪录片观后感

园林纪录片观后感前言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花草园:花开四季》的园林纪录片,这部片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园林纪录片作为一种展现园林艺术与生态的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次视觉盛宴,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思考与启发。
以下是对这部园林纪录片的观后感。
内容概述《花草园:花开四季》将园林艺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着重展现了不同季节中花草的生长与变化。
片中介绍了多种不同的花卉植物,从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莲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等,让观众在一年四季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花朵运动。
片中不仅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花朵的美丽与变化,还介绍了花卉的种植和养护技巧。
观众可以通过纪录片了解到不同花卉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需求,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照顾自家花园或者花盆里的花草。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点,如中国的苏州园林和日本的京都庭园。
通过对这些园林景点的介绍,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艺术的魅力与传统。
情感体验观看《花草园:花开四季》给我带来了愉悦与宁静的心情。
影片中色彩斑斓的花朵和宁静的自然风景,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带给我无尽的美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脆弱。
片中对园林艺术的介绍,让我对花卉种植与园艺养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深深被园林艺术家们对植物的热爱与追求所感染,我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与欣赏园林艺术。
整个纪录片给人一种平和而宁静的节奏,让我远离尘嚣与繁杂,享受到片刻的宁静与和谐。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思考与启示《花草园:花开四季》启发了我对园林艺术与自然的思考。
首先,它让我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艺术通过塑造自然景观,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传递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
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其次,这部纪录片让我思考美的定义。
花卉的绽放是一种美,园林景观的构建也是一种美。
这种美是源于自然的创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比较
同:1、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整个布局看不出明显的轴线,道路蜿蜒曲折,这是东方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一个共同特征。
拙政园桂离宫
2、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日本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即使是皇家园林也无法像中国的皇家园林一样气势宏大,因此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的一个共同追求追求就是“精致”。
造园者都专注与如何将自然微缩于方寸之间,并将主人的情怀融入其中。
3、可能真正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日本的水石庭和苏州园林,因为他们都有继承“一池三山”(传说中的仙境,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琼莱、瀛洲、方丈)的园林模式,造园要素主要是以水体、假山、植物、小品为主。
4.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都以建筑,山水和植物这三个元素来造园
不同:日本园林趋向纯净、极致、而有章法,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布 1.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
园必有岛。
2.借景的造园手法,中国讲究“步移景异”,讲究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的在
呈现外部世界的空间与结构,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日本讲究
静观。
这种对极致的追求可以使他们不断的突破与发展。
禅在佛教中意为静观
苏州:水是苏州园林的主要景色,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
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房子依水而建,山依水而造。
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
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
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
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日本:日本多用静水,甚至不用真水,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体现山水关系。
“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注重
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如画中。
日本园林中的设计元素“枯山水”(karesansui) 是禅宗美学的体现。
细细耙制的白砂石象征水,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象征山。
整个庭院象征
宇宙,反应禅宗中得到“启蒙”(enlightenment )的过程。
日本大音寺中的枯山水,就
用白砂石讲述了河流瀑布如何运动,最终流入静谧的大海的过程。
叠山
中国园林活泼,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
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图、卡、垂、挑等多种手法。
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日本园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无以石叠山,往往是在水中置岛。
置石
苏州:中国园林的置石分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山石器设。
对特置石也即孤赏石的石形也特别讲究,它要求石形要优美,要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追求的是“透、漏、瘦、皱”有时还要“丑”,如杭州的绉云峰,因有深的皱纹而得名。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千穴百孔、玲珑剔透而出众。
苏州的瑞云峰以体量特大姿态不同且遍布涡、洞而著称,冠云峰兼备透、漏、瘦于一石,亭亭玉立、高耸入云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日本:与中国园林相比,置石造景在日本园林的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
石形追求敦实、光洁、平
滑、简洁、底广顶削,务求稳重,而且不作飞梁、悬、挑等奇构。
日本园林中的山石可谓
貌不惊人,有些名园(如龙安寺石庭)的山石甚至可成为丑石,与注重山石外形相比,日本人更注重石之精神,石之灵魂。
岩座,岩境来自日本古代神话,这类神话认为,日本的祖先神是来自天上,天皇就是天神之“天孙”,日本的国土是由天孙建立的。
赋予园石某些特定喻意用以象征向往的世界,使园石大量人格化或神格话,也是日本崇石的具体表现。
《作庭记》中的庭石已经出现
“三尊石”,“君石”,“臣石”这类名称。
1苏州园林讲究天人合一的儒教思想,更多的传统儒道观念在里面。
日本讲究禅宗,更多的佛教意味在里面。
园主多为僧人。
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日本园林的造园思
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
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素雅的整体风格,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
“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
中国园林造园就是为了既在城市里享受丰富的物质供应和服务,但却又向往自然山林的闲情逸
致,于是凿池堆山,营建亭榭,莳花植木,以自然山水为楷模,用种种造景手法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象而使游人同享美景并浮想联翩。
中国通过匾额对联,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
比拟和象征,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与实对比,催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