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_语段阅读_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2.本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3.本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5.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显示了艺术美。

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6.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7.“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复制。

8.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

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9.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10. 池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池沼宽敞,处理方法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成河道模样,处理方法是往往安排桥梁,绝不雷同。

本段介绍池沼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1.突出池沼自然之趣的一句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2.“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与本段中“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相呼应。

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

13.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和池沼配合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活14.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段文字中“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与“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照应了这一总体特征。

15.本段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灵活;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两个方面说明了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苏州园林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苏州园林说明文课后训练

苏州园林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苏州园林说明文课后训练

苏州园林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苏州园林说明文课后训练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面是为大家的苏州园林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州园林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轩榭( )重峦( ) 叠嶂( ) 丘壑( )嶙峋( )( )池沼( )斟酌( )镂空( )蔷薇( )着眼( )称心( )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玲珑自出新裁标本鉴赏珠光宝气因地治宜琢摩重峦叠嶂败笔雷同俯抑生姿任其自然3、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

(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

(美术图案)(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依靠依傍)(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忽略忽视),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美。

(图画图案)(6)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

(闲适舒适)4、阅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何种景致。

(一)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答:(二)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答:5、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6、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语言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语言训练(含答案)

《苏州园林》语言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句,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哪种景致?(1)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2.请仿照下面一段话的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

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这也为修造石拱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悬挂在董事会会议室的那幅八骏图,是由懂事许先生发起的。

B.谁都不能否认,莫言能够荣获若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C.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D.在事关涉及人民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要及时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语气最连贯恰当的一项是()去年7月,广东省审计厅披露一份“问题电子眼”数据显示,有4市7套(台)电子眼设备超期未送检,部分地区电子眼故障率高。

质监部门的数据则证实,全省近万套“电子眼”送检率不及3%,电子眼大户广州市仅4台送检,东莞、深圳等市为零。

由此不免让人忧虑:??倘若不消除电子眼“瞎拍”之病,势必误伤无辜。

A.这是否冰山一角。

其中有多少违章罚单是“坑爹”啊!B.其中有多少违章罚单是“坑爹”啊!这是否冰山一角。

C.这是否冰山一角?其中有多少违章罚单是“坑爹”?D.其中有多少违章罚单是“坑爹”?这难道不是冰山一角?参考答案:1.(1)假山 (2)“荷叶”或“鱼戏莲叶图”2.略。

《苏州园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苏州园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重峦叠嶂(zh4ng zh1ng)②丘壑(hu^ h8)③雕镂(l( l^u)④嶙峋(l0n l0ng)⑤依傍(b4ng p2ng)⑥即使(j9 j0)⑦池沼(zh4o zh3o)⑧拍摄(ni8 sh8)⑨轩榭(xu1n g4n)二、选词填空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林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阅读文段(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______ __________四、阅读文段(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苏 州园林的特征?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画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逻 辑
• 角落重修饰


• 门窗重图案


• 色调重配合


目的: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4.阅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的美术画
苏江 州南 园园 林林 甲甲 江天 南下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俗语)
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谭惟则《狮子林即景》)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对联)
4.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狮子林立雪堂对联)
5.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 岂不居然闹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 (乾隆《游狮子林即景杂咏》)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1)第六段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 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 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 没有把景致分开。
(1)分析第四段的结构:
中心句: 第1句 假山: 2—3句 池沼: 4—11句
总分
(2)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3)“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解析版)

19.苏州园林——群文阅读词语能否删去?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一词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考点解读】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删掉,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技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①答题步骤:表态——不能删去;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比较——紧扣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②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XX”一词......的意思,删掉了“XX”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使用了“XX”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我们可以这样解答:不能删掉。

“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也有没引用活水的”。

删掉了“大多”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使用“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的情况,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题模式:“XX”一词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X X的 ......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我们可以这样作答:“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苏州园林共同特点是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以自然之趣为美,注重对称美,力求构成完美的图画,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标本”在句中的含义是“典范、样本”,指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典范和样本。

败笔”在句中的含义是“不足、缺陷”,指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缺陷存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是,强调假山的堆叠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性堆叠,更是一种园林艺术,旨在给人以美的愉悦,达到使游览者忘却城市,身临山间的效果。

苏州园林以树木和花树的画意为重,高矮错落,常绿与落叶相间,季节不同的花树交相辉映,四季景色丰富多彩。

园林中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这样的树木不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园林中的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在游览苏州园林时,花墙和廊子是不可忽视的景观。

墙壁隔着,廊子界看,层次更丰富,景致更深邃。

墙壁上的砖砌图案和廊子两边的空旷,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些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了大镜子,进一步增加了层次感。

第三段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第五段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都着眼于画意。

这样的写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苏州园林每个季节的景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园林的美丽。

在第六段中,作者通过描述城墙上的镂空图案和廊子的特点,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

这样的写法既突出了墙壁和廊子的存在,又强调了它们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景致更加自然。

根据审美感受,第一段着重于描述园林中的景致,而第二段则强调园林中的层次丰富和幽深景致。

在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是常见的景观元素。

每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决不雷同。

池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游客可以欣赏到“鱼戏莲叶间”这样的画面。

作者使用“大多”这个词非常准确。

苏州园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览答案苏州园林课文段落赏析: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当地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形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的意义是什么?)因此,谁假设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失。

【段析】本天然段主要写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位置和影响。

其间“标本”二字为本天然段的中心词,它表现了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观摩、取法的样本,突出了苏州园林极不寻常的位置。

作者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均经过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的运用表现出来。

”“假设……就……”这一句式的运用,更会使人发生游苏州园林的欲望。

【品尝】阐明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位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课内阅览(一)设计者和匠师们量体裁衣,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好像设计者和匠师们共同寻求的是:务必使旅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像。

为了达到这个意图,他们考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考究假山池沼的合作:考究花茎树木的衬托;考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像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表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全体特征的一句话是2.苏州园林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说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欠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短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缺乏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考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合作、花草树木的衬托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欠好?为什么?答:课内阅览(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戏法、技能、美术)而不仅是(艺术、戏法、技能、美术)。

③(甲)是重峦叠嶂,(乙)是几座小山合作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履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旅游者攀登的时分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题(含答案)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3.给选文划层次①②||③④||⑤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不能删去,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5.段中第3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说苏州园林在建筑、山水、花草、景致方面的特点,概括了后文中的分项说明。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为本段拟个小标题完美的苏州园林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8.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9.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①②③||④⑤10.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11.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2.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图案画讲究对称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13.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14.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5.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6.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17.这段文字中写池沼共写了几个画面:四幅图画:⑴“有些园林池沼┉布置”;⑵“水面假如┄┄决不雷同”;⑶“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一幅画的效果”;⑷“池沼里养着金鱼┄┄入画的一景”。

18.“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作用是?议论,说明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处处体现图画美的特点,照应和突出苏州园林的景物特点。

19.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一对调,就变成强调技术,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了。

20.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很少”说明不是没有,只不过数量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题2010年05月21.文中粗体字“雷同”能不能换成“相同”?为什么?2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这种配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23.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24.这一段文字的结构方法是()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总—分25.你认为现代城市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美吗?和苏州园林所讲究的美有什么不同?评价一下这两种美。

(2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

2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或者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23.刻意表现一种自然美。

24.A 25.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

苏州园林讲究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齐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

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

)26.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A.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说明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配合。

C.说明苏州园林又一个入画之景。

D.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27.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先______后______。

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_______。

28.文中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这里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9.这段文字虽然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设计布置艺术,但它也紧紧扣住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以部分说明全局。

这段文字的内容和课文第二段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B27.总分讲究艺术,给人以置身山间的实感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28.“艺术”和“技术”都有技艺的意思。

它们的细微差别是,“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作名词,如“一项艺术”,也可表示“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意思,如“这盆根雕很艺术”。

而“技术”是指操作方面的技巧,比较具体。

29.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30. 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31.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3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什么“这”指“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33.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代什么“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似的道旁树”。

34.找出本段中的议论句并说明作用例如:“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阐述了这样栽种树木的艺术效果(选其他议论句皆可)35.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栽种:“高树与低树┄┄花树相间”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36.本段中倒数第二句有何作用说明苏州园林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本段结尾。

37.概括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说明苏州花墙和廊子的特点(答:“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也注意图画美”也算对38.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阅读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39.选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举例子40.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阶砌旁边栽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六.读“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到“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回答问题4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42.找出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是美术画,而它的门窗组合则是:图案画44.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极少使用彩绘45.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6.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7.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B.讲究色彩的绚丽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D.讲究结构严谨4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9.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0.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6.第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底子的特点。

47.A3.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48.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49.着眼在画意层次丰富、景致幽深)(四)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5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B.客到烹茶旅会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天平山范公祠)54.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

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试简述理由。

(51.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52.“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

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53.A、C、D54.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苏州园林》2010年德州市中考试题转载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