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建筑结构设计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设计方法探讨

1 基 于设计使用年 限一百年 的地震动参数和荷载取值
我 国的建 筑抗 震设计 以三水 准设 防思 想为指 导 ,重 现期分 别为 5 0 、4 7 5 、1 6 4 1 - 2 4 7 5 年 ,对 应设 计使 用年 限为 5 O 年。基于 设计 地震 基本烈度 v I, 选取 烈度 相关关系的平均数。基本抗震设防烈度 ,相 3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的抗震方 法 应的超越概率 是 1 0 %,基本地震 的设计使用限 1 0 0 年 时 ,相应的重现 6 度作 为本地 区设计 的地震基本烈度 ,对 于抗震构造措施 采取的 期是 9 5 8 年 。通过 二次项差值法计 算得出设防烈度 、地震影响系数最 抗 震方法是提升 1 度设防 ,依 照 7 度进行 ,抗震等级 为三级的框架抗 大值、基本地 震加速度和荷载取值 。该地 区承受 1 0 0 年一次的基本雪 震 。将局 部框架抗震等级 ,提升到二级 ,将局 部大 跨度井 字梁、单向 压为 O . 5 0 k N/ m z 及基 本风压为 O . 5 0 K N / m 2 ,属于 B类 的地面粗糙度 。 梁上升到一个级次 。 设计 思路 中的适 当提升在局部加强中得到了体现 。 考虑屋 面上雪压 和活荷载 的不利 布置 ,确定 5 O 年 设计基准 期 ,以符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和柱剪力增大系数各取 1 . 2 , 采取抗震受剪承载力 , 合荷载 统计参数 要求 。使 用 5 O 年 的设计基 准期 ,以满 足建筑 结构荷 检验 、计 算框架节点核心区 。以机械连接 的方式规定 ,构造 上的柱钢 载要求 。对使 用年限 1 0 0 年 的建筑设计 ,再 次确定基准 期 1 0 0 年 内设 筋接头与梁钢筋接头分 别在跨 中 1 / 3 跨度 范围内、两端 1 / 3 跨 度范围 计的最大荷载 的概率 分布与最大载荷对应 的统 计参数 。因为 当前没有 内 ,相同截面接头数小于 2 5 %。 构建起基 准期 1 0 0 年设计 的可 变荷载概率模型 ,为提 升结构安全性 , 采用了重要性系数参数 ,增加 0 . 1 的重要性系数 ,将增加 0 . 5 作 用的可 4 基于设计 使用年 限 百年 的屋面 梁、大跨度楼 面 的 靠指标 。本工程属于 一级安全 等级 ,在结 构中 ,选取 1 . 1 做 为重要性 设 置 布 置 系数 。 工程展厅与艺术厅等均需要开 阔的空间。屋 盖、大跨度楼面采用 2 基于设计 使用年限一百年的耐久性要求和施工要求 钢筋混凝井字梁与单 向梁受 力体 系。单向梁的跨度共有两种 :一种是 1 6 . 8 m, 另 一种是 2 0 . 4 m。 梁中距 2 . 8 m, 主梁截面共 有两种: 一种是 0 . 4 对设计年 限 1 0 0 年 的建筑 ,常 规维护时 ,应确保 其有一定 的耐久 m ×1 . 2 0 m, 另一种是 0 . 4 m ×1 . 4 m, 井字梁截 面共有两种= 一种是 0 . 4 5 性 。既必须保证 正常 维护下具有足够 的耐 久性。相同环境状态下 ,使 m ×1 . 3 5 m,另一种是 0 . 3 m ×1 m ,井字梁跨度 共有两种 :一种是 用年 限 1 0 0 年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载设计 ,要求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得 小 是2 4 . 3 m X2 4 . 3 m, 另一种是 1 6 . 8 m × 2 5 . 2 m, 梁 中距一般是 2 . 7 m, 于C 3 0 ,碱成分 在混凝土 中含有量 小于 3 . 0 k g / m ,氯离 子在 混凝土 中 另一种是 3 m。 含有量在 0 . 0 6 % 以下 , 依 照要求 ,将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增加 4 0 %。和 使 用年 限 5 O 年的普通 结构 比起来 ,在相 同环境 状态 中,改变 了原 有 5 结束语 板 的保 护层厚 度 0 . 0 1 5 m,变 成了 0 . 0 2 1 m,改变 了原有 柱的保 护厚 度 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耐久性 、使 用性 和安全 等方面功能的要 求, 0 . 0 3 m,变成 了 0 . 0 4 2 m,改变 了原有梁 的保护层 厚度 0 . 0 2 5 m,变成 了 还要确保技术 的先进性 , 和使 用最 少的成本 。设计使用年 限,即是在 0 . 0 35 m。 规定的设计期 限内,实施正常 维护 ,无需大修 ,可 以如期投入使用 , 保 护层厚度增加 的同时 , 柱截 面高度和梁截面高度 开始变小 ;柱 凸显预定功能。采用使用年限一百年 的建筑工程 ,为了实现预定功 能, 截 面纵 向钢筋单排与梁截面 纵向钢筋单排 的最大根数也 开始减少 ;需 体现较高的可靠度 ,应 确定 相应 的多 种可 变荷载中的可靠性指标 、标 要 将这两种 因素考虑在 计算、配筋 内。使 用年限 1 0 0 年钢筋混 凝土 结 准值时 ,保持协调 ,不断研究 系统 中存在 的问题 ,用以提升地震作用 构的设计在二、三类环境设计 中 ,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设计过 程采取 和抗震措施的手段 ,确保结构抗震具有较高 的安全性 。 以下方式 :将混凝土水灰 比控制在 一定范围 ;将混凝土 强度 调整到合 适 的等级 ;保持混凝土 良好 的抗 渗透能力 ;使混凝土保持一定 的抗 冻 参考文献 : 性 能 ;采用环氧涂层钢筋 ;防止 表面出现积水情况 ;对 构件 表面的防 【 1 ] 丁子文 , 余祖 国 . 某设 计使 用年限 1 0 0 年 建筑结构设 计 [ J ] . 甘肃 护层进 行增加 ,减少环境直 接作用的影响。 科技 , 2 0 1 0 ( 0 4 ) : 1 4 2 — 1 4 4 . 该工程将一层 防水水泥 砂浆 涂抹在基础联系梁表面 与柱 下独立基
确定使用楼板的楼面允许活荷载设计值

第一题确定使用楼板的楼面允许活荷载设计值假定某工程现场抽取简支空心楼板,在试验室测定其极限承载力为qkN/m2, 试确定使用该楼板的楼面允许活荷载设计值。
对于本题目的理解:由于本题目中的楼板是简支空心楼板,所以其自重可以不考虑,意思即为仅仅可以不考虑其自重产生的永久荷载,但是其地面水泥砂浆厚度,板底抹灰重量等等都得计算入永久荷载的范畴。
又作用在其上的荷载应该是其荷载效应组合,包括楼板永久荷载与活荷载。
现在知道其极限承载力,要确定其允许活荷载的设计值,就可以用允许活荷载与永久荷载的效应组合,不超过其极限承载力乘以相应的安全系数α得到的值,来确定。
对于安全系数,个人理解应该与该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周围环境还有楼板本身的材料属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国家颁布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也规定,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因此使用年限应该也依然对安全系数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就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一些探讨: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对可靠度的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故结构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前面所说的“预定功能”,一般是以结构是否达到“极限状态”来标志的,并以此作为结构设计的准则。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实质上是结构可靠(有效)或不可靠(失效)的界限,故也称为界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用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阳台、雨篷的倾覆)等;(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如失稳等)。
建筑结构网上答案

∙1、在下列关于混凝土收缩的概念中,正确的是()。
(4.0分)∙ A、配置钢筋限制收缩裂缝宽度,但不能使收缩裂缝不出现∙ B、设变形缝,可防止混凝土收缩∙ C、为减小收缩应力,应多配分布钢筋∙ D、为减小收缩应力,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2、在碳素钢中掺入少量合金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4.0分)∙ A、改善塑性、韧性∙ B、提高强度、硬度∙ C、改善性能、提高强度∙ D、延长使用寿命∙3、下列哪种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4.0分)∙ A、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B、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C、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D、构件丧失稳定∙4、结构的功能要求不包括()。
(4.0分)∙ A、安全性∙ B、经济型∙ C、适用性∙ D、耐久性∙5、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4.0分)∙ A、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B、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C、均提高不多∙ D、均提高很多∙6、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4.0分)∙ A、防火、防锈∙ B、密度相同∙ C、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7、下列各项,( )不属于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范畴。
(4.0分)∙ A、稳定性计算∙ B、静力强度计算∙ C、梁的挠度计算∙ D、动力强度计算∙8、认为结构或结构件超过正常使用阶段,不包括()。
(4.0分)∙ A、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B、影响正常使用的局部破坏∙ C、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D、构件破坏∙9、(4.0分)∙ A、如图∙ B、如图∙ C、如图∙ D、如图∙10、结构在正常使用时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称为结构的( )。
(4.0分)∙ A、适用性∙ B、安全性∙ C、耐久性∙ D、可靠性∙11、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
建设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建设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的规定,建设工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分为四类:
1.对于临时性建筑,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
2.对于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其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3.对于普通房屋和构筑物,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对于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此外,对于专业建筑工程,则应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规范要求确定其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对于具体工程项目,其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则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等级、重要性来确定。
在建设工程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内,工程承包人应当对该工程的主体结构(包括地基基础)进行保修。
在填写设计使用年限时,设计人应当注意其与土地使用年限的区别。
我国土地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的制度。
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其他用地五十年。
可见,土地使用年限与土地使用用途有关,与建筑物建筑等级和重要性没有关系。
使用和耐久年限均为100年建筑的结构设计

使用和耐久年限均为100年建筑的结构设计摘要: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使用年限和耐久年限均为100年的建筑,采用既提高地震作用又提高抗震措施的方法,而且对结构耐久性和施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以达到结构在设计使用和耐久年限内的可靠度。
关键词: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耐久年限地震作用设计基准期耐久性设计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and durable fixed number of year for all of 100 building, using both improving earthquake effect and the meas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ismic method, but also for dur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give clear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durable in use within the fixed number of year of reliability.Keywords: design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design durable fixed number of year seismic design of benchmark durability design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成都某遗址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建筑面积约6600平米,博物馆呈回字形,结构设置4道抗震缝,将平面划分为5个规则的结构单元,遗址文物在回字形中央(单层保护建筑,已由其他单位设计)。
博物馆为2层框架结构,柱距为6米x 7米,框架梁为300X600和300x700,楼板采用现浇梁板,坡屋面采用密肋板,密肋板尺寸为150x400,间距为850。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什么?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指建筑结构在设计上能够承受的使用时间。
这个时间可能因建筑类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异。
例如,一座位于海洋沿岸地区的建筑,其使用年限可能比位于内陆地区的建筑短。
确定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地震活动、风荷载、雪荷载等,来确定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的长短也会对建筑维护和维修造成影响。
短期使用年限的建筑,维护和维修的频率会更高,而长期使用年限的建筑,维护和维修的频率会更低。
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限制与挑战也是值得关注的。
例如,在某些地区,法律法规可能规定了建筑使用年限的最大值,这将对建筑设计产生限制。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可能需要面对更高的安全要求和更严格的环保要求,这将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挑战。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
确定合理的使用年限有助于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管理建筑的维护和维修。
但是,也要注意因地区、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限制和挑战。
为什么要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确定合理的使用年限可以保证建筑结构在设计上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使用者的安全。
其次,确定合理的使用年限可以帮助优化建筑的维护和维修计划。
如果使用年限设置过短,则需要频繁进行维护和维修,这将增加运营成本。
而如果使用年限设置过长,则可能会延误重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导致建筑安全隐患。
此外,考虑使用年限还可以帮助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筑物使用年限越长,资源消耗就会越少,对环境也会更友好。
总之,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保证建筑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帮助优化建筑维护和维修计划,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筑结构_设计使用年限_的几个问题讨论

381.“设计使用年限”的起源与作用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建设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开始标注 “设计使用年限”。
这一概念起源于1997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第六十二条关于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的规定:“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
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
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该法的规定,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在第四十条中明确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建筑物寿命是指从规划、实施到使用、毁坏的全部时间。
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是指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附件、建筑设备等不同类别的使用寿命期。
在《条例》第四十条保修期的具体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建筑附件、建筑设备的保修期限均在3-5年,说明它们的合理使用寿命较短,而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应由设计文件规定。
因为此类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得以量化的集中表现,工程结构的实际使用年限或者说设计使用寿命应该是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预期目标。
根据《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量值上与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与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表1-7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与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注:1、要使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工程完成预定的使用功能时具有足够的可靠度。
2、所对应的各种可变荷载(作用)的标准值及变异系数,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表达式的各个分项系数,可靠指标的确定等需要配套,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解决。
3、抗震设计时,对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参考以下原则处理:(1)若投资方提出的所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功能要求仅仅是耐久性的要求,则抗震设防类别和相应的设防标准仍可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08年版)执行。
(2)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地震动参数与设计基准期(50年)的地震动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可参阅有关的研究成果。
(3)当设计使用年限少于设计基准期(50年)时,抗震设防要求相应降低。
(4)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年)可以不考虑抗震设防。
4、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本建筑设计规范、规程采用的设计基准期均为50年,但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见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5、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可变荷载)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一定赞同于设计使用年限。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提供的荷载统计参数,除风、雪荷载的设计基准期为10、50、100年外,其余都是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
如设计需采用其他设计基准期,则必须另行确定在该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及相应的统计参数。
设计文件中,如无特殊要求时不需要给出设计基准期。
6、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
(2)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
(3)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
7、现阶段重要性增大0.1,结构的可靠指标约增加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建筑结构设计
某大型博物馆工程,建筑面积约15400m2,平面尺寸为109m-58m,结构总高度23.4m。
主体为三层框架结构,局部两层通高。
大跨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梁、井字梁体系。
单向梁的跨度分为16.8m和20.4m 两种,主梁截面分别为400mm-1200mm和400mm-1400mm,梁中距2.8m。
井字梁跨度为24.3m-24.3m和16.8m-25.2m,井字梁截面为450mm-1350mm和300mm-1000mm,梁中距为2.7m和3m。
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1.1。
本地区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地震作用按6度计算,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1、2]。
1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1.1 地震动参数按照三水准设防思想,即多遇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在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对应的重现期分别为50年,475年和1975年。
以设计地震基本烈度I为基础,取平均意义上的烈度相关关系,即多遇地震为I-1.55度,罕遇地震为I+1.0度。
对于不同的基本地震烈度区,重现期为X的设防烈度可表示为
[4]:I=a(logX)2+blogX+c。
设计使用年限T与重现期X的关系为:PT(I
i)=1-e-λ(I i)T。
其中,λ为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与地震重现期互为倒数,即:X(I i)=1/λ(I i)。
规范[3]定义的基本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超越概率为10%,由此可得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基本烈度地震对应的重现期为958年。
由二次项差值法,6度区重现期958年的计算设防烈度为6.49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A=0.1-2(I-7)=0.07g,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56。
1.2 荷载取值本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5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本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为0.50kN/m2,雪压与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同时考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其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
严格来讲,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建筑应另行确定在设计基准期100年内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及相应的统计参数。
现阶段,设计基准期100年的可变荷载概率模型尚未建立,主要通过重要性系数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重要性系数增加0.1,可靠指标约增加0.5。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1.3 耐久性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建筑必须保证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在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混凝土中的最大含碱量不得超过3.0kg/m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规定增加40%。
相比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一般结构,在一类环境中,板的保护层厚度由15mm增加到21mm,梁的保护层厚度由25mm增加到35mm,柱的保护层厚度由30mm增加到42mm。
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加,梁、柱截面有效高度随之减小;同时,梁、柱截面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随之减少;在计算和配筋时需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
在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
在设计中可采取如下措施: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
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
本工程柱下独立基础和基础联系梁表面均涂抹一层防水水泥砂浆,并要求施工时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从材料性能和构造措施上保证基础结构的耐久性。
1.4 抗震措施本地区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按7度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局部大跨度单向梁、井字梁再提高一级,其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即大跨度框架梁和与之相连的框架柱,其抗震等级提高到二级。
体现了局部加强,适当提高的设计思路[5、6]。
梁柱节点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1-2,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2,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取1.2,并对框架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在构造上,要求梁、柱的钢筋接头均采用机械连接,梁下部钢筋接头在两端1/3跨度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超过25%。
1.5 大跨度楼、屋面梁布置本工程陈列厅、展厅、序厅、艺术厅均有大空间使用要求。
大跨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梁、井字梁体系。
单向梁的跨度分为16.8m和20.4m两种,主梁截面分别为400mm-1200mm和400mm-1400mm,梁中距 2.8m。
井字梁跨度为24.3m-24-3m和16.8m-25.2m,井字梁截面为450mm-1350mm和300mm-1000mm,梁中距为2.7m和3m。
大跨度单向梁、井字梁布置,如图1~3所示。
1.6 施工要求结构板厚、梁柱截面尺寸、结构找坡应尽可能精确,减小施工误差。
井字梁节点处钢筋密集,应采用粒径较小的级配碎石做骨料,浇注混凝土振捣密实。
施工时的起拱,大跨度单向梁、井字梁应按跨度的2.5‰
起拱。
表1列出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为3~4‰,验算挠度时减去起拱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屋面后浇带封闭后,夏季施工应防止暴晒,可采取蓄水养护,屋面应严格做好保温隔热层。
施工时的总荷载远大于下层顶板的承力极限,一般将以下几层模板均作为临时支撑。
本工程大跨度井字屋盖下仅有一层顶板(二层楼面),首层为回填土地面,需对回填土进行处理,立于回填土地坪上的支撑,其下应做临时基础,不得下沉。
合理组织施工顺序,精心设计模板支撑体系,研究制定支模和拆模方案。
施工过程中应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实时的变形观测,采取分阶段拆模(由跨中至两端),在拆模过程中观测挠度变化、裂缝大小,并做好安全记录。
表1 大跨度楼屋面梁挠度统计2 结论大型博物馆作为纪念性的、特别重要的建筑,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时期内,只需进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目前主要设计规范、规程的设计基准期均为50年,要使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工程达到预定的功能具有足够的可靠度,所对应的各种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和变异系数、可靠指标的确定等需要相互协调一致,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逐步研究解决。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的抗震设计,本文采用既提高地震作用又提高抗震措施的方法,使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对结构耐久性和施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以达到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