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

合集下载

物理楞次定律

物理楞次定律

物理楞次定律
物理楞次定律(Fick’s Law of Diffusion)是化学物质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能以渗透、扩散等形式在溶剂中平衡移动的一条基本
定律。

原来由德国物理学家Adolf Fick于1855年提出,公式为:J=-D∇C。

其中,J是通量,D是扩散系数,∇C是浓度梯度。

楞次定律告诉我们,物质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运动,是由浓度梯度对对应的方向作用的结果,而浓度梯度的大小又由溶质的浓度的变化而决定的。

楞次定律的发现
为物质在有限空间内的扩散过程,提供了一种定量的解释,它的作用广泛,在溶剂的浓度分布计算、发酵、吸附、沉降、热传导、电传导、换热等领
域中都有应用。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二、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 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 变化. (1)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是指原磁通量. (2)“阻碍”并不是“相反”,而是当磁通量增 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 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通量的变化所起的阻碍 作用不能改变磁通量变化的趋势,仅起到一种延 缓作用.
.
..... Nhomakorabea.
;微生物资源中心 https:/// 微生物资源中心
一、感应电流的方向
点 击 下 图 观 看 演 示 实 验
2.推理与结论 当磁铁移近或插入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
通量增加,这对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 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
当磁铁离开线圈或从中拔出时,穿线圈的 磁通量减少,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 的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减少.
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 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感应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有关系,即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阻碍的表现:(1)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即阻碍磁通量的增加.(2)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即阻碍磁通量的减少.4.楞次定律应用四步曲(1)确定原磁场方向;(2)判定原磁场的磁通量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3)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4)根据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考点一“增反减同”法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1)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2)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就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例1如图X11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闭合线圈abcd在细长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由图中位置Ⅰ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Ⅰ和位置Ⅲ都很接近位置Ⅱ,在位置Ⅱ,N极附近的磁感线正好与线圈平面平行,这个过程中线圈的感应电流()A.沿a→b→c→d流动B.沿d→c→b→a流动C.先沿a→b→c→d流动,后沿d→c→b→a流动D.先沿d→c→b→a流动,后沿a→b→c→d流动A[解析] 由条形磁铁的磁场可知,线圈在位置Ⅱ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线圈从位置Ⅰ到位置Ⅱ,从下向上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减少,线圈从位置Ⅱ到位置Ⅲ,从上向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沿a→b→c→d流动.►考点二“增缩减扩”法当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时,电路的各部分导线就会受到安培力作用,会使电路的面积有变化(或有变化趋势).(1)若原磁通量增加,则通过减小有效面积起到阻碍的作用.(2)若原磁通量减少,则通过增大有效面积起到阻碍的作用.例2如图X12所示,在载流直导线近旁固定有两平行光滑导轨A、B,导轨与直导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在导轨上有两个可自由滑动的导体ab和cd.当载流直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强时,导体ab和cd的运动情况是()A.一起向左运动B.一起向右运动C.ab和cd相向运动,相互靠近D.ab和cd相背运动,相互远离C[解析] 由于ab和cd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所以两导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排除A、B;当载流直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强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总是阻碍穿过回路磁通量的变化,所以两导体相互靠近,减小面积,达到阻碍磁通量增加的目的,故选C.►考点三“来拒去留”法由于磁场与导体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与磁场间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会“阻碍”相对运动.例3如图所示,当磁铁突然向铜环运动时,铜环的运动情况是()A.向右摆动B.向左摆动C.静止D.无法判定A[解析] 本题可由两种方法来解决:方法1:画出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如图甲所示,当磁铁向铜环运动时,穿过铜环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判断出铜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分析铜环受安培力作用而运动时,可把铜环中的电流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取上、下两小段电流元作为研究对象,由左手定则确定两段电流元的受力,由此可推断出整个铜环所受合力向右,则A正确.方法2(等效法):磁铁向右运动,使铜环产生的感应电流可等效为如图乙所示的条形磁铁,两磁铁有排斥作用,故A 正确.►考点四“增离减靠”法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通过什么方式来“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是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也可能是改变线圈的有效面积,还可能是通过远离或靠近变化的磁场源来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1)若原磁通量增加,则通过远离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2)若原磁通量减少,则通过靠近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例4如图X14所示,一长直铁芯上绕有一固定线圈M,铁芯右端与一木质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金属环N,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移动,M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E1和E2为直流电源,S为单刀双掷开关,下列情况中,可观测到N向左运动的是()A.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a闭合的瞬间B.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b闭合的瞬间C.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片向c端移动时D.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片向d端移动时C[解析] 金属环N向左运动,说明穿过N的磁通量在减小,说明线圈M中的电流在减小,只有选项C符合.习题课: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组一“增反减同”法1.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自左向右穿过一个闭合螺线管,则电路中()A.始终有感应电流自a向b流过电流表GB.始终有感应电流自b向a流过电流表GC.先有a→G→b方向的感应电流,后有b→G→a方向的感应电流D.将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解析当条形磁铁进入螺线管时,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当穿出时,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C正确.答案 C2.长直导线与矩形线框abcd处在同一平面中静止不动,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中通以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i-t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沿长直导线方向上的电流为正方向.关于最初一个周期内矩形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B.由逆时针方向变为顺时针方向C.由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再变为顺时针方向D.由逆时针方向变为顺时针方向,再变为逆时针方向解析将一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对全过程的分析列表如下:答案 D题组二“来拒去留”法3.如图所示,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解析左环没有闭合,在磁铁插入过程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故横杆不发生转动.右环闭合,在磁铁插入过程中,产生感应电流,横杆将发生转动.答案 B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细线从一水平金属圆环中穿过.现将环从位置Ⅰ释放,环经过磁铁到达位置Ⅱ.设环经过磁铁上端和下端附近时细线的张力分别为T1和T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T1>mg,T2>mgB.T1<mg,T2<mgC.T1>mg,T2<mgD.T1<mg,T2>mg解析当圆环经过磁铁上端时,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铁要把圆环向上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环要给磁铁一个向下的磁场力,因此有T1>mg.当圆环经过磁铁下端时,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铁要把圆环向上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环要给磁铁一个向下的磁场力,因此有T2>mg,所以只有A正确.答案 A 5.如图所示,两轻质闭合金属圆环,穿挂在一根光滑水平绝缘直杆上,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条形磁铁的N极自右向左插入圆环时,两环的运动情况是()A.同时向左运动,两环间距变大B.同时向左运动,两环间距变小C.同时向右运动,两环间距变大D.同时向右运动,两环间距变小答案 B6.如图4416所示,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铜质矩形线圈.当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从线圈中线AB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若线圈始终不动,则关于线圈受到的支持力F N及在水平方向运动趋势的正确判断是()A.F 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左B.F 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左C.F 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右D.F 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右解析条形磁铁从线圈正上方由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的第二种描述:“来拒去留”可知,线圈先有向下和向右的趋势,后有向上和向右的趋势;故线圈受到的支持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同时运动趋势向右.故选D.答案 D题组三“增缩减扩”法7如图4417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U形金属框架,框架上放置一金属杆ab,不计摩擦,在竖直方向上有匀强磁场,则()A.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并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B.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并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C.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并增大时,杆ab将向右移动D.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并减小时,杆ab将向右移动解析不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还是竖直向下,当磁感应强度增大时,回路中磁通量变大,由楞次定律知杆ab将向左移动,反之,杆ab将向右移动,选项B、D正确.答案BD8.如图所示,螺线管B置于闭合金属圆环A的轴线上,当B中通过的电流增大时()A.环A有缩小的趋势B.环A有扩张的趋势C.螺线管B有缩短的趋势D.螺线管B有伸长的趋势解析螺线管中的电流增大,穿过A环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增大,有两种分析思路:(1)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感线向右,由安培定则,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从左向右看);但A环导线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向左(因为A环在线圈的中央),由左手定则,安培力沿半径向外,A环有扩张的趋势.(2)阻碍磁通量增大,只能增大A环的面积,因为面积越大,磁通量越小,故A环有扩张的趋势,B正确;螺线管B,每匝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相互吸引,B有短缩趋势,C选项正确.故正确选项为B、C.答案BC9.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置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A.P、Q将相互靠拢B.P、Q将相互远离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解析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是总要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本题中“原因”是回路中磁通量的增加,P、Q可通过缩小面积的方式进行阻碍,故可得A正确;由“来拒去留”得回路电流受到向下的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磁铁受向上的作用力,所以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选A、D.答案AD题组四“增离减靠”法10.如图4420甲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4420乙中的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图4420解析由“导体圆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分析可知螺线管对圆环有斥力作用.故螺线管中的电流应该增加(等效磁铁的磁性增强,则要求磁通量的变化率逐渐增加),结合Bt图象分析,B对.答案 B11.如图4421所示,A为水平放置的胶木圆盘,在其侧面均匀分布着负电荷,在A的正上方用绝缘丝线悬挂一个金属圆环B,使B的环面水平且与圆盘面平行,其轴线与胶木盘A的轴线OO′重合.现使胶木盘A由静止开始绕其轴线OO′按箭头所示方向加速转动,则()A.金属环B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丝线受到的拉力增大B.金属环B的面积有缩小的趋势,丝线受到的拉力减小C.金属环B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丝线受到的拉力减小D.金属环B的面积有缩小的趋势,丝线受到的拉力增大解析胶木盘A由静止开始绕其轴线OO′按箭头所示方向加速转动,形成环形电流,环形电流的大小增大,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知,通过B线圈的磁通量向下,且增大,根据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引起的机械效果阻碍磁通量的增大,知金属环的面积有缩小的趋势,且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所以丝线的拉力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 B12.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两侧各悬挂一个小铜环,铜环平面与螺线管截面平行,当电键S接通一瞬间,两铜环的运动情况是()A.同时向两侧推开B.同时向螺线管靠拢C.一个被推开,一个被吸引,但因电源正负极未知,无法具体判断D.同时被推开或同时向螺线管靠拢,但因电源正负极未知,无法具体判断解析当电键S接通瞬间,小铜环中磁通量从无到有增加,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则两环将向两侧运动,故A正确.答案 A。

物理中的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物理中的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物理中的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公式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发现的。

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F.E.Lenz,1804-1865)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Lenz law )。

简单的说就是“来拒去留”的规律,这就是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正如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领域的惯性定理,楞次定律正是电磁领域的惯性定理。

勒夏特列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楞次定律在本质上一样的,同属惯性定律,同样社会领域也存在惯性定理。

楞次定律(Lenz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其可确定由电磁感应而产生之电动势的方向。

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Lenz)在1834年发现的。

楞次定律的内容为:由于磁通量的改变而产生的感应电流会抵抗磁通量的改变。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各种表述的实质相同,楞次定律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必须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感应电流的方向违背楞次定律规定的原则,那么永动机就是可以制成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楞次定律讲解

楞次定律讲解

楞次定律讲解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领域的一项基本定律,对于理解电磁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原理、表达形式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楞次定律的原理楞次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个规律,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1年发现的。

楞次定律指出:在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改变它的磁通量的效果相反。

具体来说,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会使得磁通量减小;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会使得磁通量增大。

二、楞次定律的表达形式楞次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varepsilon = -frac{dPhi_B}{dt} ]其中,( varepsilon ) 表示感应电动势,( Phi_B ) 表示磁通量,( t ) 表示时间,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

三、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发电机的原理:发电机是利用楞次定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通过旋转的磁场和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

2.变压器的原理:变压器利用楞次定律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当原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会穿过副线圈,从而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实现电压的变换。

3.电动机的制动:在某些情况下,电动机需要实现制动功能。

此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机的供电方式,使得电动机的转子成为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利用楞次定律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实现制动。

4.磁场检测:楞次定律在磁场检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它们都是利用楞次定律原理来检测电流和电压的。

四、总结楞次定律作为电磁感应领域的一项基本定律,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楞次定律总结

楞次定律总结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公式:E = vBL (v为杆在磁场中移动的速度)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发现的。

1834年,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F.E.Lenz,1804-1865)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Lenz law )。

简单的说就是“来拒去留”的规律,这就是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正如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领域的惯性定理,楞次定律正是电磁领域的惯性定理。

勒夏特列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楞次定律在本质上一样的,同属惯性定律,同样社会领域也存在惯性定理。

这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断。

物理表述楞次定律可概括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表述特点楞(léng)次定律的表述可归结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它的原因。

” 如果回路上的感应电流是由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我们称这个表述为通量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在回路中产生了磁通量;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则是“原磁通量的变化”。

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象记忆“增反减同,来拒去留,增缩减扩”。

如果感应电流是由组成回路的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运动导体上的感应电流受的磁场力(安培力)总是反抗(或阻碍)导体的运动。

”我们不妨称这个表述为力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受到磁场力;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完整版)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

(完整版)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

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四步理解楞次定律1.明白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产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弄清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3.熟悉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4.知道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理解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1.表述内容:感应电流总是反抗产生它的那个原因。

2.表现形式有四种:a.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b.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有的人把它称为“来拒去留”;c.增缩减扩,磁通量增大,面积有收缩的趋势,磁通量减小,面积有扩大的趋势d.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二、正确区分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导体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况下,不如用右手定则判定来得方便简单。

反过来,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则都能判断出来。

如闭合圆形导线中的磁场逐渐增强,用右手定则就难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出来三、楞次定律的应用1、应用楞次定律的步骤a.明确原来的磁场方向b.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方向d.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应用拓展(1)、增反减同.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就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相同,例1、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解:若A带正电,则A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则原磁场垂直A环向里,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垂直B环向外,由增反减同,说明原磁场在增加,转速在增大;若A环带负电,,则则A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则原磁场垂直A环向外,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垂直B环向外,说明原磁场在减小,原电流在减小,转速减小,所以B、C正确。

楞次定律现象

楞次定律现象

楞次定律现象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物理关系。

当一个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将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引起电流的产生。

这就是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

楞次定律可以用一个简洁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ε = -dΦ/dt
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d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d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楞次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的一个体现,导体中的感应电流通过对外做功来抵消自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场力,从而保证能量的守恒。

楞次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变压器中,通过变化的磁场使得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进行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此外,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可利用楞次定律解释感应电磁场的产生、电磁感应的原理等。

总之,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物理关系,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高中部周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会用楞次定律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一致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

【教学工具】相关实验器材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1.问题情景的创设上课开始,教师演示实验:(1)演示课本本章第一节中图16—5所示的实验(探究性:第一次插入和拔出);(2)重复上述实验(验证性:再次插入和拔出)。

2.课题的提出教师设置以下问题,为下面的随堂实验作准备,并引入课题。

(1)陈述第一次插入时的现象,陈述第一次拔出时的现象。

(2)再次插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再次拔出时指针的偏转方向?(3)不同动作情况下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相同动作情况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这说明什么呢?使我们想到如何确定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4)为了发现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我们怎么办?(5)你准备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什么?是记录指针的偏转方向还是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二、实验探索,获取信息学生实验前,通过回忆的方式提出:前两节我们用磁通量变化的概念表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此可以想到,也应该用磁通量变化的概念来表达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学生正式实验前,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便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线圈所对应的闭合回路)(2)如何确定电流的流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师可通过演示,板画电流流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并让学生观察、连接回路,尽可能与课本中的统一,以便检验。

)让学生带着疑问按教材中图16-20所示进入随堂实验探索阶段,并在实验中考虑事先设置好的问题。

(教师事先将问题打印好发给学生,内容如下)1.通过实验独立完成下表:2.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3.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4.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三、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师巡视各组的情况,然后指定某些组公布本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教学中,学生概括多种多样,有的也非常准确到位,甚至于出乎意料,如:·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加点部分为学生提出的关键词)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投影展示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1.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的,并对楞次的物理学贡献简单介绍)2.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角度表述: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从反证法的角度分析指出:楞次定律与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一致性)3.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对照表格所填写的内容说明)(1)正确区分“原来磁场方向”、“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2)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应有“反抗”和“补偿”两层意思,不能和“阻止”、“相反”等同。

四、课题小结,测试反馈1.课题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分析、讨论,得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方法,即楞次定律。

)2.测试反馈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三(1)(2)(5)(对学生反馈进行矫正,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铺垫)“楞次定律”教学难点破译──探究实践新课标理念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李新春摘要:本节教学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入手,质疑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的探究课题,通过探究实验,首先建立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接着理清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闭合电路原磁通量的变化等各变量间的联系,再互动突破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间变量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从磁通量、力和能量三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阻碍”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质疑探究互动突破深化在现行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3-2教材中,“楞次定律”是一节含有典型实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如果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共性,归纳和总结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间变量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顺理成章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的简洁表述──楞次定律、如何理解“阻碍”的内涵,要突破这两个难点,对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以下是笔者对这两个难点的处理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搭桥情景1:教师播放Flash课件图1,再现情景,温故知新。

教师: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已经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磁铁插入与抽出时,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同吗?指针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么呢?学生:不同。

指针偏转不同,表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同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呢?(学生之间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如果事先搞清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了。

二、确定课题、分组探究教师:如何才能知道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呢?(学生先进行思考、讨论)情景2:学生实验1:学生按图2接好电路,探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教师:如果在上述图1实验中,观察到指针向右或向左偏转,能否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学生: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表明电流从“正”(右)接线柱进入,进而知道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遵循什么规律?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情景3:学生实验2:教师幻灯图1,学生接电路,做实验并填附表附表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情景4:教师分别投影两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寻找共性,归纳结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你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学生: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教师:知道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怎样确定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学生:根据安培定则判定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增减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闭合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感应电流的周围又存在什么?学生:存在磁场。

教师: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是否总是与回路中原磁场B原反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是否总是阻碍回路中原磁通量Φ原的变化吗?学生:B感与B原不总是反向,但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回路中原磁通量的变化。

教师:由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有密切的关系,而感应电流与它的磁场也是紧密联系的,我们是否可以用感应电流的磁场来联系感应电流方向呢?学生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穿过线圈的原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小。

学生2、学生3……情景5:教师逐步放映下面各量关系,引领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的简洁表述。

教师: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研究,早在1833年就总结出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后人称之为楞次定律,其内容是: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教师:通过实验记录,楞次定律中,“阻碍”有什么含义?学生:(多种相似的说法,略)教师(总结):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反抗”其增大;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补偿”其减小。

即:从磁通量的角度,“阻碍”就是指增“反”,减“同”。

情景6:互动练习[例题1]:如图3,当线圈ABCD向右远离通电直导线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互动填表,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并归纳利用楞次定Array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1.明确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2.判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3.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练一练]: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4所示。

软铁环上绕有M、N两个线圈,当M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N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图4[例题2]:如图5所示,A、B都是很轻的铝环,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现用一条形磁铁的任一极去靠近或远离A、B两环,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思考回答后,播放视频并解释现象)教师:从上例可以看出:从力的角度,“阻碍”是指电磁感应现象总是阻碍磁铁和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思考与讨论]:在手持磁铁运动向A环运动时,人克服什么力做了功?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人手持磁铁向A环运动时,人克服磁场力做了功,并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从能量角度可以看出,通过阻碍实现了能量的转化,这表明楞次定律也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练一练]:如图6,甲管完整、乙管开槽,两管中相同的磁铁从静止下落,哪个下落的快?磁铁在下落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讨论交流,并解释)“楞次定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曹立“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教学的难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

在通常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楞次定律”的探究采用的是表格法,即收集原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感应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等多个研究变量的信息,然后分析多个变量的关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亦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分析归纳方法由于涉及相关因素太多,学生找出规律较为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