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的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全记录(下)

抗美援朝战争全记录(下)朝鲜裔部队及其干部回国史实实际上,朝鲜裔部队及其指挥员的回国,在历史上是经由了多个批次阶段的。
一、第一批返回朝鲜人员。
在历史上,第一批返回朝鲜国内的,当属金日成所率领的中共东北委员会特别支部局朝鲜工作团(东北抗联教导旅)的抗联将士和由金武亭任总司令、朴一禹(王巍)任政治委员兼副司令、朴孝三、金雄任副司令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朝鲜义勇军的一部(一个团)。
其中,当时跟随金日成回国的,主要有金策、朴德山(金一)、崔贤、安吉、崔春国、吴白龙、吴振宇、朴成哲、林春秋(很可能还包括崔勇进、李永镐、徐哲等人)等朝鲜裔抗联干部。
我在前文中提到金光侠也是朝鲜工作团随行人员之一,是不对的,也属没有对所采用的史料进行辩析而导致的失误。
实际上,金光侠的回国时间很晚。
最早踏上朝鲜国土的,是金日成朝鲜工作团的成员。
时间是1945年9月19日。
此前,由于抗联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中遭受重大牺牲,损失惨重,退入苏境内的全部抗联部队仅约千余人。
统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
而抗联是以中国东北将士为主的抗日力量。
据此来看,教导旅中的原朝鲜裔部队的人数应当很少。
金日成所率领回国的,主要是以教导旅第1营为主的朝鲜裔部队。
而该营系由原朝鲜人民革命军余部及第1路军直属队余部中的部分朝鲜裔官兵组成。
组建时兵力不足200人。
同月,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朝鲜义勇军一部随军区第16军分区部队出关,挺进东北,于6日进驻沈阳。
另部义勇军也于同月,从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出发,会合延安军政干校朝鲜裔干部数百人,于10下旬进入东北。
史载,因当时的驻朝苏军封锁中朝疆界,拒绝作为八路军正规部队之一的朝鲜义勇军部队入朝,而只允许金武亭率该军部分官兵回国。
金武亭受命,率领部分官兵开赴朝鲜。
而义勇军主力遂由朴一禹、金雄率领,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
11月7日“十月革命节”纪念日,朝鲜义勇军云集沈阳,召开大会,编组支队并正式开始扩军。
原拟编组七个支队,实际编成第1、第3、第5和第7等四个支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问题: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意义?
(1)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3)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4)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
史胜争料利,响损2几随国.害年时出内:。都兵的如可援会经让以朝使济美找是我军到必建国摆借要设的在口的。国鸭。,绿打…家江烂…安岸了所全和,以受台最迟到湾多打威,就不它等如胁要于早,发解打从动放。而侵战影略争战晚
——彭德怀 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能按兵不动吗?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过
史料1 中国人民志愿 军五次战役是指自 1950年10月25日入 朝参战起至1951年6 月10日期间发生的五 次战役级战斗。主要 作战目标为美国为首 的联合国军,以及南 朝鲜李承晚政府的南 朝鲜军。
志愿军地面部队45万。
中朝地面部队35.5万。
中苏朝联军兵力34.5 万。 中苏朝34.5万。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对比(第四次战役前):
联合国军
志愿军
作战飞机 1100架,掌握绝对制 第四次战役前基本没
1.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2.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 东北边境城市;
3.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 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史料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
增防当高军参利安,将战益定则被,:的对吸必抗国各住须击内方,参美建都南战不满。国设利电参侵环,力战略境首将利,,先被益可可是控极以以对制大东。,巩壮北不…固大更参…人新不战总民中利损之政国,害,权的整极我个大们,志东。认赢气北为得,边应 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毛泽世东界和平。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的一场伟大战争,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美援朝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英雄的故事。
英雄一,谢富治。
谢富治,江苏人,曾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1952年,志愿参军入伍,1953年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谢富治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
1953年5月25日,志愿军第63军某部在朝鲜西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谢富治所在的排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节节败退。
谢富治毅然挺身而出,带领战友奋勇抗击,最终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谢富治所在的排被誉为“铁血排”,谢富治本人也荣立二等功。
他的英勇事迹被载入了《解放军报》,成为了抗美援朝的英雄。
英雄二,邵峰。
邵峰,湖南人,志愿军某部的一名炊事员。
1952年,邵峰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邵峰不仅完成了炊事员的本职工作,还积极参加了战斗。
1953年7月,志愿军第64军某部在朝鲜东北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邵峰所在的连队陷入了激烈的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邵峰所在的连队受到了美军的猛烈炮火轰击,士兵们纷纷倒下。
邵峰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颗炮弹,保护了战友的生命安全。
虽然邵峰最终因伤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抗美援朝的英雄。
英雄三,杨根思。
杨根思,山东人,志愿军某部的一名狙击手。
1952年,杨根思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杨根思表现出色,多次狙击了敌军高级将领。
1953年10月,志愿军第65军某部在朝鲜中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杨根思所在的狙击小组在一次战斗中,成功刺杀了美军的狙击手,为部队取得了战斗胜利。
杨根思的英勇事迹被媒体广为传播,成为了抗美援朝的英雄。
这些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英勇和无畏。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鏖战上甘岭

鏖战上甘岭作者:高峰来源:《晚晴》2017年第10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了坚守防御作战。
上甘岭战役的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了一座精神丰碑。
65年后,我们回首那场激动人心、憾人心魄的战役,仍然觉得荡气回肠,向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致敬!以寡抵众以弱胜强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
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当时的事实是,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喋血岭”和“伤心岭”,尽管他们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200人为代价,在5天内实现目标。
为此他动用了联合国军共7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
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更不必说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
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
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6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
在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550余人。
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

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文丨吴东峰匚甘岭,是位于朝鲜五圣山下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如果从空中鸟瞰,这个小村子在五圣山伸出去的两个山腿间,在军事上,这两个山腿被称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
再往前便是美军控制的平康、金化、淮阳(美军称“铁三角”)地区。
1952年初春,秦基伟率十五军接替二十六军的防务,在朝鲜中线的“铁三角”地区,约30公里宽的正面担任防御作战任务。
1952年10月,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在这里爆发。
从此,“上甘岭”村名被升格为该战役名,而“上甘岭村”因炮火的毁灭就渐渐被世人遗忘了。
十五军官兵流血不流泪“白天阵地被敌人攻占,夜间我们发起反击,夺回阵地,反反复复,仗打得异常激烈和悲壮。
”崔建功晚年曾如此与笔者回忆上甘岭头七天的战斗。
四十五师打得异常艰苦,五圣山前的两个山头,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再失而复得,得而复失……10月15日至20H,四十五师的志愿军勇士们与美军就是这样在上甘岭两个高地上形成了拉锯式的残酷大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四十五师按照秦基伟的部署,充分利用坑道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打得十分顽强,但经过几十次反复拼搏、争夺后也伤亡过半。
一次,597.9高地又一次失守。
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华已无机动部队可调用,就把团部的勤杂人员,包括卫生员、司号员、通信员、宣传干事等,全部组织起来,由他亲自带着上阵地去。
他说:“人在阵地在,连队的同志牺牲了,还有我们呢!”崔建功师长拦不住,连忙打电话报告秦军长。
秦基伟先叫参谋打电话命令张占华下阵地,张占华正在火头上,根本不听。
参谋又报告秦基伟。
秦基伟怕张占华有闪失,亲自挂通电话:“张占华呀,不要冲了。
我命令你下来!”张占华刚说了声“军长”,便突然痛哭起来,大喊:“军长,我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不久,秦基伟接到消息,张占华已指挥“杂牌军”向敌人冲去,硬是把丢失的597.9高地夺回来了。
崔建功回忆,这时,秦基伟给他打了个电话,讲了一番传遍上甘岭阵地的话:“现在整个朝鲜战场就是上甘岭在打,这是十五军的光荣!”“告诉机关的同志们,十五军官兵流血不流泪。
朝鲜战场上的人物事迹

朝鲜战场上的人物事迹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战场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人物事迹1乌力吉老人,1932年出生在吉林省通榆县新爱力乡,蒙古族。
1950年9月参军,10月从吉林省经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
抵达朝鲜后,乌力吉跟随大部队徒步行走10多天到达朝鲜元山市,后被分到27军81师241团二营四连,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当时担任连指导员的通讯兵。
俗话说,“连长的嘴,通讯兵的腿”,那时候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传达上级命令只能靠通讯兵口头传达,常常为了一个命令,乌力吉要跑上一天。
刚到朝鲜战场的5月,部队赶上第四次战役。
当时美军空中优势很强,经常十几架飞机一起出动进行空中扫射。
志愿军不得不改变战略,白天隐蔽起来,只有晚上才出发一直向南行进。
中间经过多个美军封锁线时,由于美军装备精良,火力也很猛,志愿军只能依靠敌人换炮弹的那十几分钟的空隙拼命冲出封锁线。
乌力吉所在的部队伤亡惨重,一个排一个排的战士都相继牺牲了,到最后原来200多人的部队只剩下50多人。
乌力吉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在一次狙击战中,连长看到前方情况不妙,迅速让全连战士卧倒。
由于一路太累了,年轻的乌力吉在卧倒的10多分钟里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有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他迅速滚到一边,发现旁边还有个战士卧倒,就想有个伴也挺好的。
过了好一会儿,部队要前进了,乌力吉推推身边的战士发现他没有任何反应。
乌力吉用手一摸,感到手上黏糊糊的,仔细一看那个人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脑浆子都被炸了出来,这让年轻的乌力吉感到战争的恐惧。
1951年夏天,在行进途中,乌力吉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攻打南朝鲜李承晚的王牌部队白虎团,当时他们部队也被叫做“穿心连”,主要负责重要狙击任务。
部队直接截获了白虎团的后勤部队,当时共缴获敌人运送食物等物资汽车20多辆,俘虏300多人。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人物感人事迹【10篇】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人物感人事迹【10篇】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人物感人事迹精选篇1在十大元帅中,彭德怀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在解放后又和美国人打过仗的。
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里,叙述他历经敌营,不知几死。
彭德怀行伍出身,自平江起义,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抗美,与死神擦边更是千回百次。
井冈山失守,“石子要过刀,茅草要过火”,未死;长征始发,彭殿后,血染湘江,八万红军,死伤五万,未死;抗日,鬼子扫荡,围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彭奋力突围,未死;转战陕北,彭身为一线指挥,以两万兵敌胡宗南28万,几临险境,未死;朝鲜战争,敌机空袭,大火呑噬志愿军指挥部,参谋毛岸英等遇难,彭未死。
毛泽东对他曾是极推崇和信任的。
长征时期曾有诗赠彭“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十大元帅中,毛除对罗荣桓有一首悼亡诗外,对部下赠诗直夸其功,这也是唯一一首了。
抗日战争,彭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后期朱老总回延安,他实际在主持总部工作。
解放战争初期,彭转战西北更是直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
朝鲜战事起,高层领导意见不一,毛急召彭从西北回京,他坚决支持毛泽东出兵抗美,并受命出征。
三次战役较量,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杜鲁门总统事先没有通知朝战司令麦克阿瑟,就直接从广播里宣布将他撤职,可见其狼狈与恼怒之状。
从平江起义到庐山会议,这时彭德怀的革命军旅生涯已30多年,他的功劳已不是按战斗、战役能计算清的,而是要用历史时期的垒砌来估量。
蔡元培评价民国功臣黄兴说:“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先生。
”此句用于彭,“无彭则无军威,有军必有先生。
”他不愧为国家的功臣、军队的光荣。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人物感人事迹精选篇21952年10月,已经被我军打怕的老美再也没心思帮李承晚复国了。
为了能够体面的退场,他们选择了两个不起眼的高地,想要以重火力覆盖的方式扳回面子。
于是美军“摊牌行动”应运而生,他们调集了足足6万大军、300多门大炮、170多辆的坦克,还外加3000多架次的轰炸机,用如此恐怖的重火力对我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597.9高地发起了猛攻,为这么个不起眼的阵地下这么大的血本,显然他们是被我军打急眼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武安老兵

│2020河北省武安市属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东大门,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出发地。
武安有1万余名热血青年跟随八路军129师、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其中有部分老兵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如:1952年11月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3师97团,其前身之一是1937年12月在武安阳邑镇成立的阳邑新兵营;1951年3月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2团,其前身是1945年9月由武安和磁县基干团合编而成的太行军区第48团;1951年3月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其前身是1945年9月成立的太行第五军分区武安独立团。
此外,1947年10月由2812名武安新兵和50余名南下干部组成的“太行新兵3纵队4团”,在大别山区整建制补充到刘邓大军各个纵队,其中有部分武安老兵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些武安老兵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拼死搏斗,英勇杀敌,有的因伤致残,有的壮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115名武安籍军人牺牲在朝鲜)。
笔者今天记述的这些武安老兵,既不是指挥官,也不是牺牲的烈士,而是曾与邱少云一同坚守、与黄继光并肩战斗过的立有赫赫战功的草根军人,即在乡老复员军人。
他们中有步兵、通信兵、炮兵、工兵、运输兵、卫生兵、后勤兵等不同兵种。
2014年,笔者采访了健在的30余人。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深切缅怀老英雄们的丰功伟绩。
“我半个大拇指留在了朝鲜战场”这是武安市西土山乡富润庄村伤残老复员军人、步兵战士裴同聚的一句话。
1928年5月出生的裴同聚,1947年10月参军。
1948年2月随“太行新兵3纵队4团”补充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6旅17团,1948年5月改为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6旅17团,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3兵团第10军29师86团。
1951年2月,10军29师调归15军入朝参. All Rights Reserved.│202012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利抗美援朝运动专题资料目录平利的抗美援朝运动 (1)平利县抗美援朝志愿军牺牲革命烈士 (8)访问胡虎城同志 (8)访问肖福根同志 (11)我记忆中的平利抗美援朝运动 (14)说明 (16)平利的抗美援朝运动一、广泛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动员平利县的抗美援朝运动是1950年11月中旬正式开始的。
为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县、区、乡三级分别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
县抗美援朝分会会长由县委书记兼任。
11月26日县委、县政府在平利广场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县委书记郑存义主持、县长刘建平传达彭德怀司令员9月的形势报告,动员全县人民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是月全县53名青年踊跃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
1951年6月,平利召开了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美援朝工作。
县长刘建平向大会报告了朝鲜战场上的形势。
提出了消灭抗美援朝工作空白区、空白点,以扩军、优属、捐献、订立爱国公约等,实际行动来支持抗美援朝运动。
这次会议以后,平利县委于1951年6月中旬就抗美援朝工作作出布署,强调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宣传,多种形式宣传抗美援朝活动,普及深入到乡村,号召青年参军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土改,号召全国人民捐献。
要求在“七一”建党节期间掀起参军、捐献、慰问优待军属的高潮。
6月下旬,县上组成11个工作组,下到各区、乡宣传落实抗美援朝会议精神。
7月初,全乡区、乡分别召开了抗美援朝大会。
平利各级群团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时事报告会、讨论会、讲演会、文艺节目、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控诉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把思想统一到“抗美援朝”、“巩固国防”、“保家卫国”上来。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平利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普遍提高,民族自尊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决心以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满腔热情投入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中去。
为了造声势,掀起抗美援朝的高潮,平利县委、政府要求全县人民群众要学会唱《国歌》、《打败美帝野心狼》和《王大妈要和平》,并要求各区委和县直各单位指定专人教唱。
1951年5月1日,平利县委、政府在城区举行了千人参加的游行大会,游行队伍边走边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坚决打败美帝国主义”等口号,其声势颇为浩大,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二、订立爱国公约平利县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在全县广泛的开展了订立爱国公约的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推动抗美援朝运动更深入的开展开去。
作为一项任务,县委、政府对订立公约提出了具体要求:爱国公约的内容不要公式化,不要千篇一律,必须密切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拟定。
根据这一运动,全县各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家各户于1951年9月以前,都先后订立了爱国公约。
这些爱国公约的内容,都是各地视具体情况自行拟定的,大致内容概括如下:(一)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拥护人民解放军,拥护共同纲领;(二)努力支援朝鲜,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三)反对美帝干涉台湾,拥护解放台湾。
(四)支持政府肃清特务,抵制反动谣言。
(五)个人、农民努力生产,职员努力服务,学生努力学习,商人努力经商,服从政府经济政策,反对投机。
(六)爱护国家财产,厉行节约,保守国家机密。
三、组织群众捐献1951年国庆节前,平利掀起了抗美援朝捐献运动的高潮。
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捐献活动,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努力实现捐献目标。
县委在下达捐献指标的同时,一再强调一定要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命令,不得平均摊派,不得包办代替。
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投入到捐献活动中去,基本做到了个个捐献。
农民通过增加生产,多搞副业,多养一只鸡,省吃俭用来捐献;工人通过提高效率、节约材料,抽出部分工资捐献。
工商业者拿出部分利润捐献。
西河乡党清辰、党德新分别捐39万元、15.6万元(旧币),魏敬晢捐银元31块,生丝0.5公斤、桐油17公斤。
到1951年年底,平利共收到全县人民捐款(物)16亿元(旧币),全县人均捐献1万元。
这些款项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
四、积极抱民应征参战平利县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所开展的补军(扩军)工作有声有色。
1951年3月,县委向全县广大适龄青年号召积极报名参军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土改。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补军任务,县委多次指示,要求各区委,一要广泛深入地向广大群众宣传补军重要意义;二要分批开好动员会。
一方面要启发群众忆苦思甜,另一方面要进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抗美援朝胜利果实教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教育。
通过忆苦思甜和三个教育,激发了广大群众报名参军的热情和勇气。
1951年4月14日,平利县委、政府在广场召开公判大会的同时,对抗美援朝进行再次动员,会毕就在现场有200多人报名。
哈怀爱、马中立、陈文光、常纪高、张明荣、肖福庚、张大鹏、叶宜兵、谈记财、甘德政、李仁贵、张能高、曹从银、王德焕、王兵、周聪、张广福、黄朝主、陈泽强、刘定华等20个青年当天报名后。
第三天即踏上赴朝鲜前线的行军途中,6月1日抵达朝鲜参与战斗。
平利县在1950年到1953年,四年间适龄青年先后报名参军的约3000余人,经过体检和政审合格到部队的有476人(1950年119人,1951年149人,1952年101人,1953年107人)。
这476人中的大部分都赴朝鲜作过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战场上勇敢顽强,不怕牺牲。
据统计,平利县在抗美援朝中立过战功的志愿军计有108人次,其中黄英均、李照堂、张清功获得二等功。
汪念志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荣获“全日成纪念章”。
平利在朝鲜牺牲的志愿军烈士48人(见附表)。
至今,他们的遗骸仍长眠在朝鲜土地上。
五、拥军优属、厉行节约、努力生产为了解除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确保抗美援朝的胜利,平利县委、政府组织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拥军优属的主要形式:(一)为无劳、少劳的军烈属代耕。
全县自1951年起至1953年,共为志愿军军烈属代耕98户,代耕田550亩。
享受帮工的205户、共帮工9378个工日。
1952年3月,县委、政府专门召开了一次烈军属代耕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指出做好代耕就是完成抗美援朝工作中的一项最迫切的具体任务。
这次会议以后,全县代耕工作普遍展开。
如四区党政领导对代耕工作极为重视,把各乡领导和民政主任召集到区,专门讨论落实代耕工作,锦屏乡代耕工作做得好,将其经验推广到全县。
九区大贵乡由村长、3个民兵、4个农民组成代耕组常年对5户军属进行代耕。
五区祥河乡由民兵队长、青年团员、妇联主任13人为3户军属深翻土地,送柴送水。
八区一位姓陈的军属说“我年纪大了,只有一个儿子在朝鲜打仗。
区、乡、村每年派人给我代耕,还送慰问品。
这让我太感动了。
我要写信让儿子在朝鲜放心,好好地打仗,打败美国野心狼”。
秋坪区刘华山之子刘仁志在朝鲜牺牲,接到证明书,秋坪三个乡的群众前去慰问刘华山,区上召开2800人参加的追悼会,缅怀烈士。
干部、群众当场捐献给烈士家属3石粮食。
刘华山激动的说,我儿是为了保卫和平而死,死的光荣;政府这么关照我,我要变悲痛为力量,好好生产、支援朝鲜。
(二)及时发放优抚款物。
1952年,对符合条件的烈军属发给优待医疗证、减免医疗费用。
全县抗美援朝烈军属476户,都享受数量不等的优抚款。
其中1951年发放优抚款500万元,1952年600万元,1953年发放800万元(旧币)。
县、区、乡村四级通过“八一”、“十一”、春节,组织群众对烈军属进行慰问。
1952年春节,县民政科将安康专区拨给的1万斤大米全部送到烈军属手中。
1952年春季,县政府拨发大米61052斤,小麦4688斤给烈军属,下半年,又发给烈军属子女入学补助金人民币5978000元(旧币),补助了158个适龄儿童入学读书。
是年,拨款370000元(旧币)对58名病患者给予治疗补助。
在采取措施拥军优属的同时,平利县各级党委、政府还积极发动烈军属自力更生,发展生产。
1952年4月4日,平利县委、县政府召开第一次烈军属模范代表大会,11月17日至19日,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县烈军属模范及拥军优属模范代表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两年来抗美援朝运动的成绩,对表现优异工作做得好的50名军烈属模范和40个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1952年初,平利农村开展了全县性的互助活动,到年底有互助组3500个,农户15000个参与其中。
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克服了生产中的困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粮食产量,这在一个方面有力的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线。
平利县1951年10月开始,在全县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县委号召“挖潜力、堵漏洞、找窍门、厉行节约、开展增产竞赛”。
由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县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成绩显著。
1952年比1951年增产15%,1953年比1952年增产18%。
为历史最好水平。
全县仅1952年就节约资金16亿元(旧币)。
多生产出来的粮食、节约出来的资金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在三年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平利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踊跃赴朝参战,声援正义、保家卫国、积极捐献、厉行节约、发展生产、拥军优属,褒奖献身祖国的英雄,在抗美援朝中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陈益平二0一五年四月一日平利县抗美援朝志愿军牺牲革命烈士洪明义朱田云胡时贵胡玉全洪仁林胡银才李培成刘定华孙茂松柯大华李仁贵张光明吴西平刘仁寿刘延久秦本才徐开友袁孝信夏登猛徐必生印胜久覃万湖袁宗友刘仁志何大虎刘自洪罗进宪童光友黄兹初储春贵周立志黄自荣余成艮戴树林汪振才黄修富黄修元罗祥志周云金王江青陈元禄王邦进王昌明马有志华崇贵黄达礼袁恢贵马鸿贵访问胡虎城同志【人物简介:胡虎城,男、汉族、1927年4月生,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3年10月回国。
1954年10月回原籍平利县中坪乡双坝村务农,现在平利县敬老院安度晚年】。
2015年3月10日,我采访了胡虎城同志,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陈益平:胡老,您好。
我了解到您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请问您是哪一年到朝鲜的?当时赴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胡虎城:这个得让我慢慢回忆。
我是1945年8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我先后参加了中南战役、西北战役和西南战役。
1950年9月,部队进行动员,号召战士们报名到朝鲜打美国鬼子。
我当时所在的部队在陕北,我也报名要求到朝鲜去战斗。
想不到第三天就通知我做好准备,随时去朝鲜。
我们那个团有400人被批准赴朝。
经过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于10月初我们这400人乘坐火车到舟东,在那里驻扎了约半个月。
10月19日夜晚,我随部队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我记得还是坐着大卡车过去的,到了朝鲜什么地方我记不清了,反正有时坐车、有时走路、一路上很艰辛。
朝鲜的山路崎岖,河流很多,我们在路上跋涉了八、九天才到朝鲜的一个村庄(记不住什么名字),在那里驻在帐篷里,开始时白天夜晚轮流修战地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