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解剖磁共振MRI

合集下载

头颅MRI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颅MRI断层解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3
前连合
• 前连合是脑的一束神经纤维(即白质纤维)。它位于大脑 的中线,其中的神经纤维连接大脑的两个半球。主要连接 两个半球的颞叶。不过其中也包含嗅束的交叉纤维。前连 合也是新脊髓丘脑束的一部分,与痛觉相关。
完整版课件
14
4
1
5
6
11
2
7
8
3
8 9
12
10
1.视神经 2.脚间池 3.环池 4.额眶回 5.额直回 6.颞叶 7.中脑大脑脚 8.海马 9.中脑导水管 10.枕叶 11.钩 12.海马旁回
中脑水管 四脑室(脉络丛分泌CSF) 正中孔、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
完整版课件
31
谢谢
完整版课件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完整版课件
15
7
3
8
9
1
4
10
2
5
11
2 6
5
1.灰结节 2.黑质 3.视束 4.乳头体 5.红核 6.大脑大静脉池 7.嗅球 8.嗅束 9.嗅三角 10.视交叉 11.颈内动脉
完整版课件
16
2
1
3
4
1.环池 2.桥前池 3.桥脑 4.四脑室
完整版课件
17
Wernicke脑病
完整版课件
18
1
完整版课件
23
1
23
45
6
11
12
7
13
16
8
14
9
10
15
1.额叶 2.顶叶 3.胼胝体 4.枕叶 5.上矢状窦 6.三脑室 7.乳头体 8.中脑 9.桥脑 10.延髓 11.中脑导水管 12.四脑室 13.正中孔 14.小脑 15.脊髓中央管 16.垂体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03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是覆盖于脑表面的空隙,内有脑脊液 流动。蛛网膜下腔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过。
脑膜与硬脑膜
脑膜与硬脑膜MRI解剖
脑膜分为三层,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是颅骨内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 与颅骨紧密结合。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
硬脑膜
硬脑膜分为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三部分。硬脑膜与颅骨紧密结合,形成颅骨内面和硬膜 外间隙。
区域和脑干内部。
脑室系统
脑室系统MRI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是脑脊 液循环的场所。在MRI图像上,脑室系统表现为低信号, 与周围高信号的脑实质形成对比。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之间,上接丘脑,下接松果体。 第三脑室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重要结构。
侧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呈三角形。侧脑室内 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MRI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
颅脑MRI的应用
颅脑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 功能,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MRI可以用于检测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 炎等常见脑部疾病,以及评估脑部手术后或损伤 后的恢复情况。
04
颅脑MRI解剖的疾病应用
脑血管疾病
01
02
03
脑梗死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梗死 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 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
MRI可以快速诊断脑出血 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助于 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
脑血管畸形
MRI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畸 形,如动静脉畸形和海绵 状血管瘤等。
颅内肿瘤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测量和分析
对颅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比 较不同结构的大小、形状、信号 强度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
诊断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颅脑 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 确的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图像分析
肿瘤病变
血管病变
通过MRI图像观察颅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分析病变的大小、 位置、信号特点等。
MRI图像获取
采用MRI扫描仪,对颅脑进行多序列、多方位的扫描,获取 不同组织对比度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调整图像对比度、亮度,进 行图像滤波和降噪等,以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诊断准确性 。
颅脑mri图像的分析方法
图像阅读
仔细阅读颅脑MRI图像,观察不 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信号
当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 能级像重建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利用计 算机重建图像。
颅脑mri检查技术
常规颅脑mri
01
利用高场强mri扫描仪,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颅脑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2
利用mri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测,如语言、运动、感觉
颅脑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流程
康复治疗一般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社 区康复三个阶段。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颅脑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 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

头颅MRI(共74张PPT)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正常头颅MRI断层解剖

正常头颅MRI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神经科临床工作中使用广泛与头颅ct相比mri可完善头颅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检查更全面准确的判断病灶的位置和性质所以掌握该项影像学技术是神经科基本功之一
正常头颅MRI断层解剖
正常头颅 MRI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神经科临床工作中使用广泛,与头颅 CT 相比,MRI 可完善头颅冠状位、矢状位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面检查,更全面准确的判断病灶的位置和性质,所以掌握该项影像学技术是神经科基本功之一。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正常头颅 MRI 断层解剖,希望有所帮助。
友情提醒: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膜和软脑膜。
脑室结构
03
脑室是脑内部的腔隙,包括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
脑室,其中侧脑室是最大的脑室。
颅脑的MRI扫描技术
MRI扫描技术
颅脑MRI扫描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功能性 MRI等多种扫描技术。
增强扫描
颅脑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提 高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平扫
颅脑平扫是颅脑MRI最基本的扫描技术,能够显 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颅脑MRI的异常表现
脑实质异常
脑实质内出现异常信号,可能为缺血、炎症、肿瘤等病变所致。
脑室扩大或狭窄
脑室大小、形态异常,可能为先天发育异常、脑积水、脑萎缩等病变所致。
脑池、脑沟异常
脑池、脑沟内出现异常信号,可能为炎症、肿瘤、出血等病变所致。
颅脑MRI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01
与CT比较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更适合显示颅脑内病变的形态学变化。
03
MRI的磁场和射频脉冲对金属物体、电子产品和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 等物品的患者是不安全的,这类患者需要医生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MRI 检查。
颅脑MRI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等,以便 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对于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镇静剂等药物,以便进行检查。
检查前需要将金属物品、电子产品等危险物 品取出,以免发生意外。
检查后需要将患者唤醒,并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情况,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05
颅脑的MRI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颅脑的MRI在临床上的应用
脑炎、脑膜炎等炎症疾病的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与评估

颅脑MRI断层解剖和影像

颅脑MRI断层解剖和影像

23. 穹窿柱 24. 岛动脉 25. 室间孔 26. 第三脑室 27. 屏状核 28. 丘脑 29. 壳核 30. 颞上回 31. 最外囊 32. 大脑内静 脉 33. 外囊 34. 尾状核尾 35. 侧脑室后 角 三角区脉络
丛 36. 大脑大静脉 37. 胼胝体压部 38. 直窦 39. 颞中回 40. 顶枕沟 41. 顶骨 42. 人字缝 43. 枕回 44. 楔叶 45. 枕骨 46. 视皮质
13. 颞顶肌 14. 眶窝脂肪 15. 颈内动脉 16. 蝶骨 17. 海绵窦 18. 眼动脉 19. 鞍背 20. 颞下回 21. 岩后韧带 22. 垂体 23. 基底动脉 24. 岩前韧带 25. 大脑后动脉 26. 桥前池
27. 颞骨岩部 28. 桥脑 29. 乙状窦 30. 三叉神经 31. 第四脑室 32. 小脑中脚 33. 人字缝 34. 小脑前叶 35. 小脑蚓部 36. 小脑后叶 37. 横窦 38. 枕窦 39. 枕骨
丘脑 第三脑室 后连合
26. 体 27. 28. 29. 30. 角 31. 32. 33. 34. 钩 35.
内外膝状
颞中回 海马 环池 侧脑室下
下丘 基底静脉 四叠体池 海马旁回
小脑蚓部
上份 36. 颞下回 37. 颞骨 38. 小脑幕 39. 直窦 40. 枕回 41. 人字缝 42. 视皮质 43. 枕骨 44. 上矢状窦 45. 枕极
9
1. 额骨 2. 额上回 3. 扣带回 4. 大脑镰 5. 大脑前动脉 6. 额中回 7. 额下回 8. 尾状核头 9. 外侧裂 10. 内囊前肢 11. 岛叶 12. 壳核 13. 颞上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合 23. 24. 25.

MRI解剖—颅脑ppt课件

MRI解剖—颅脑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7
颞上回
最新版整理ppt
18
颞上回T1
最新版整理ppt
19
颞上回T2
最新版整理ppt
20
颞上回T1FDG
最新版整理ppt
21
颞上回T2FDG
最新版整理ppt
22
颞中回
最新版整理ppt
23
颞中回
最新版整理ppt
24
颞中回
最新版整理ppt
25
颞中回
最新版整理ppt
26
最新版整理ppt
8
外侧裂(薛氏裂)--T1WI
最新版整理ppt
9
外侧裂(薛氏裂)--T2WI
最新版整理ppt
10
外侧裂--FDG18F氟脱氧葡萄糖正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最新版整理ppt
11
外侧裂—T1FDG
最新版整理ppt
12
外侧裂—T2FDG
最新版整理ppt
13
最新版整理ppt
14
颞叶(temporal lobe):颞上沟,颞下沟。颞上 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
最新版整理ppt
36
失用症即运用不能 ,发生于优势半球顶下小 叶、缘上回损伤 。--1.意想性运用不能 :在
做精细复杂动作时,时间、次序及动作的组 合都发生错误 ,如让病人点燃香烟时,划燃
火柴后将其放入嘴中。损害部位多见于左侧 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 2.运动性运用 不能:对检查者的要求,作出毫无意义的若干 运动 ,损害部位与缘上回右部、或运动皮质
最新版整理ppt
44
顶上回
最新版整理ppt
45
顶上回
最新版整理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延髓池cisterna magna
小脑延髓池cisterna magna
海绵窦
海绵窦
海绵窦
海绵窦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环池
环池
环池
环池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根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头
尾状核头
尾状核头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
尾状核体
距状沟
距状沟
距状沟
距状沟
前连合
前连合
前连合
前连合
前扣带回
前扣带回
前扣带回
前扣带回
杏仁核
杏仁核
杏仁核
杏仁核
丘脑
丘脑
丘脑
丘脑
上丘
上丘
上丘
上丘
下丘
下丘
下丘
下丘
黑质
黑质
黑质
黑质
黑质是中脑中最大的细胞核团,位于中脑大脑脚的 背侧面,贯穿中脑的全长,并向上延伸到间脑的尾 侧部。在人脑中黑质最发达,是中脑中最大的细胞 核团。 从中脑的横切面上看,黑质呈半月形,组织学 上把它分为二部分,即背侧的致密带和腹侧的网状 带。致密带主要由多极大细胞或锥形细胞组成,这 些细胞内富含黑色素颗粒,使致密带在切面上呈一 暗弧形条带,位于两侧大脑脚内。致密带在中脑最 尾端的腹侧被脑桥核所覆盖。网状带紧靠大脑脚底, 此带较宽,由分散的不规则形的细胞组成。网状带 细胞富含铁元素而不含黑色素,在新鲜标本上呈浅 红棕色。网状带本身向上延伸到间脑,位于底丘脑 核的腹侧面。
脊髓
红核
红核
红核
红核
桥脑
桥脑
桥脑
桥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视束
视束
视束
视束
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乳状体
乳状体
乳状体
乳状体
下橄榄体
下橄榄体
下橄榄体
下橄榄体
视丘下部
视丘下部
视丘下部
视丘下部
水平裂
外侧裂(薛氏裂)--T2WI
外侧裂--FDG18F氟脱氧葡萄糖正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外侧裂—T1FDG
外侧裂—T2FDG
颞叶(temporal lobe):颞上沟,颞下沟。颞上 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 颞叶为听觉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 味觉中枢所在地。颞叶病变时,可出现发作 性症候与非发作性症候。 颞叶症候群---1------8如下:
三叉神经根
小脑幕
小脑幕
小脑幕
小脑幕
蝶窦
蝶窦
蝶窦
蝶窦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sella turcica
蝶鞍sella turcica
垂体
垂体
垂体
垂体
松果体
松果体
松果体
松果体
视神经
视神经
视神经
视神经
岩骨
岩骨
岩骨
苍白球
苍白球
苍白球
苍白球
穹隆
穹隆
穹隆
穹隆
放射冠
放射冠
放射冠
放射冠
脑侧沟
脑侧沟
脑侧沟
脑侧沟
大脑脚
大脑脚
大脑脚
大脑脚
半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
中央沟
中央沟
中央沟
中央沟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膝部
顶上回
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 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 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后连合
后连合
后连合
后连合
扣带后回
扣带后回
扣带后回
3.意识运动性运用不能 :兼有上述两种情况 。 4.结构性运用不能:如让患者用火柴杜摆几何 图形、画房屋或摆积木时,出现长短粗细失 当,不适当倾斜断续或其它不成比例,规则 紊乱现象和各构成部分虽然存在,但相对位 置过分拥挤、重叠、倒错、离散或对空间位 置完全忽略,整个图案缺乏立体透象关系。 也常可伴发半侧空间忽略,图形只绘右侧一 半。任何一侧顶叶损害可出现结构失用,但 以右侧顶叶病损时明显。
正常人的黑质细胞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到80岁 的黑质细胞可从原来的42.5万个减少到20万个左右, 而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细胞数则常<10万个。黑质 细胞数的减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老年人的 帕金森病发病率高。换名话说,当黑质内细胞数减 少到一某一程度,即可产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脑干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以中脑最为明显, 中脑病损时表现肌僵直,属于去大脑强直的一种, 四肢的近端明显,苦苦在伸肌群。上肢伸直,腕屈 曲并内收。下肢伸直,内旋内收,称之为去中脑强 直。大脑皮质下白质弥漫性病变,如脑炎、重度脑 外伤、脑出血时也可出现四肢僵直,与去中脑强直 的区别点在于前臂屈曲位,其他表现完全与去中脑 强直相同,称之为“去皮质强直”
4.听觉障碍:双侧颞横回病变,出现听觉障碍,表现 为皮质性聋。 5.瘫痪:颞叶病变侵犯运动区时,出现对侧中枢性面 瘫或上肢瘫,包括面肌在内的偏瘫或下肢瘫。 6.共济失调与眩晕:患者表现为躯干性共济失调,站 立与行走障碍,手指出现指空现象。颞叶弥散性病 损,出现主动性眩晕,并常伴有幻觉。 7.视野缺损与眼球震颤:颞叶病变时可出现双眼对称 或不对称的视野缺损及出现上1/4象限盲。并常发现 有粗大的眼球震颤。 8.眼底与瞳孔的改变:颞叶肿瘤时可出现眼底视乳头 水肿、颞叶癫痫发作、恐怖不安躁动时常有瞳孔变 大。
颞上回
颞上回T1
颞上回T2
颞上回T1FDG
颞上回T2FDG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 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 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 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 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 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
椎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三脑室
三脑室
三脑室
三脑室
颞角
颞角
颞角
颞角
鞍上池
鞍上池
鞍上池
鞍上池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乙状窦
乙状窦
乙状窦
乙状窦
桥前池
桥前池
桥前池
桥前池
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1.颞叶癫痫:患者表现发作性记忆力障碍,神 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 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等。 2.自动症: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地自伤、伤人、 冲动、毁物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不自主 地咀嚼,反复吞咽、口唇乱动、发作性头眼 扭转,摸索等无目的动作。 3.失语症:Broca氏区及颞叶后部Wernicke氏 区与顶叶缘上回的移行区损害时,分别产生 运动性失语及感觉性失语。
岩骨
视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
上颌窦
上颌窦
上颌窦
上颌窦
乳突窦
乳突窦
乳突窦
乳突窦
漏斗管-垂体的茎部
漏斗管-垂体的茎部
漏斗管-垂体的茎部
漏斗管-垂体的茎部
额窦
额窦
额窦
额窦
枕骨大孔
枕骨大孔
枕骨大孔
枕骨大孔
大脑镰
大脑镰
水平裂
水平裂
水平裂
齿状核
齿状核
齿状核
齿状核
小脑蚓部
小脑蚓部
小脑蚓部
小脑蚓部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basis pontis)之梗塞,病患 虽全身动弹不得,但仍有清楚之意识而可用 睁眼或闭眼之动作来表达意向。
缘上 回
缘上 回
缘上 回
缘上 回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 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 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 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 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 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顶上回
顶上回
顶上回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旁 中央小叶前部。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后 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语 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 思维活动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 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 关。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功能有关。岛叶 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 脏活动等有关。 间脑可分为5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 后丘脑和底丘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