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

合集下载

大脑的解剖结构与头颅MRI的影像分析报告

大脑的解剖结构与头颅MRI的影像分析报告

中脑 脑桥 延髓
端脑
间脑
小脑
二、端脑
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遮盖着间脑和中 脑,把小脑推向后方。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大脑皮质,皮层 下的白质称髓质,蕴藏在白质深部的为基 底核,端脑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半球内有3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大脑半球被分为5叶:额、颞、顶、枕、岛
叶。
1.前纵裂 2.头名隔 3.侧脑室 4.后纵裂
1
2
6
11
10
7 8
12
3
9
13
4
14
15
5
16
1.额叶 2.胼胝体膝部 3.颞叶 4.胼胝体压部 5.枕叶 6.尾状核头部 7.苍白球 8.壳核 9.丘脑 10.岛叶 11.穹窿柱 12.室间孔 13.内囊 14.脉络丛 15.视辐射 16.上矢状窦
苍白 部分合称苍白球
豆状核 球

③通过的尾纤维状束核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
听辐射
④损伤表现: 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丘脑中央辐射

皮 质 红 核 束 苍白球 顶 枕 颞 桥 束
1
2 3
4
5
6 7
8 9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1
5
2
6
7
3
8
4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山顶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颅脑CT、MRI解剖学

颅脑CT、MRI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 小脑下前动脉 ❖ 小脑上动脉 ❖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大脑后动脉主要分支: ❖ 颞下前、中、后动脉及
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
脑静脉系统
❖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部的引流静 脉和脑表面的浅静脉组成。
❖ 脑深部的引流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基底静脉 ❖ 大脑内静脉
体池、枕大池、桥前池、大 脑大静脉池等。 ❖ 脑沟:中央沟、外侧裂沟、 矩状沟、扣带沟等。
六、颅脑血管解剖
❖ 颅脑动脉由颈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 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为脑 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外动脉 主要为颈面部供血,为颅骨 和脑膜的供血动脉。
❖ 椎-基底动脉:供应后颅窝 结构和部分大脑。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状、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内板、 较低密度的板障。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状、
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颅骨的MRI解剖
❖ 致密的颅骨呈低信 号,含骨髓的板障 呈较高信号。
❖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 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 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二、颅骨的CT、MRI解剖
❖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考考你脑的分叶?
脑的CT、MRI解剖
❖ 2)小脑:
❖ 位于后颅窝、天幕 下,分左右两侧小 脑半球、蚓部、齿 状核、小脑扁桃体 等。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2023标题:《(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CATALOGUE目录•颅脑的MRI解剖•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的MRI正常值及异常表现•颅脑的MRI安全性及注意事项•颅脑的MRI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颅脑的MRI病例分享与讨论01颅脑的MRI解剖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颅脑的MRI成像原理MRI成像原理颅脑MRI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获取颅脑内部结构的图像。

颅脑MRI成像颅脑MRI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能够清晰地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图像特点脑膜结构脑膜是包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薄膜,分为三层:蛛网膜、硬脑膜和软脑膜。

颅骨结构颅骨由头盖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组成,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脑室结构脑室是脑内部的腔隙,包括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其中侧脑室是最大的脑室。

颅脑的MRI解剖结构MRI扫描技术颅脑MRI扫描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功能性MRI等多种扫描技术。

增强扫描颅脑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提高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是利用MRI技术对颅脑功能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平扫颅脑平扫是颅脑MRI最基本的扫描技术,能够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颅脑的MRI扫描技术02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病变的MRI诊断脑炎的诊断与鉴别MRI可判断脑炎病变范围及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脑脓肿的诊断与分期MRI可明确脑脓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评估MRI可检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变,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质地、信号特点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肿瘤类型鉴别肿瘤分期与扩散疗效评估MRI可检测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制定手术和放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大脑磁共振影像解剖PPT课件

大脑磁共振影像解剖PPT课件
原裂将小脑分为前叶、后叶。
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半球的下面,下蚓部的两 侧,紧邻延髓。
5、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
脑室系统主要由双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组成;此外,尚有发育变异的第五、第六脑 室。
侧脑室中央部后端与后角、下角结合部成三角 形,称三角区。
第四脑室向上以中脑导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向下通脊髓中央管,经正中孔、外侧孔 (Luschka 孔)通向蛛网膜下腔。
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外侧沟、额上沟、额下沟、 颞上沟、颞下沟、顶内沟。
脑叶
顶后回 枕前切迹
脑回
1.1.2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扣带沟、扣带沟缘支、顶枕沟、距状沟。
海马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扣带回
扣带沟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扣带沟缘支 中央前回
额叶
顶枕沟
楔叶
大部分传入和传出的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的 大脑皮层,此部分纤维称为放射冠。
基底节区横断位图示
基底节区MRI
基底节区冠状位图示
基底节区冠状位MRI
半卵圆中心MRI
2、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邻内囊,内 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间脑与大脑的分界 为室间孔和视交叉上缘的连线,此线也是其前 界;间脑与中脑的分界是后连合至乳头体后缘 的连线,此线为其下界,包括后连合、乳头体。
岛叶是隐藏于外侧沟深部最小的、高度发达的 三角形脑叶,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为岛盖 (额叶、顶叶、颞叶的岛盖部分)所掩盖。
1.2.1 岛叶图示
顶叶
岛长回
岛环形沟后部
颞叶
额叶
岛环形沟上部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叶环形沟前部 岛阈
1.3 大脑半球的脑回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测量和分析
对颅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比 较不同结构的大小、形状、信号 强度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
诊断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颅脑 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 确的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图像分析
肿瘤病变
血管病变
通过MRI图像观察颅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分析病变的大小、 位置、信号特点等。
MRI图像获取
采用MRI扫描仪,对颅脑进行多序列、多方位的扫描,获取 不同组织对比度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调整图像对比度、亮度,进 行图像滤波和降噪等,以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诊断准确性 。
颅脑mri图像的分析方法
图像阅读
仔细阅读颅脑MRI图像,观察不 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信号
当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 能级像重建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利用计 算机重建图像。
颅脑mri检查技术
常规颅脑mri
01
利用高场强mri扫描仪,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颅脑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2
利用mri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测,如语言、运动、感觉
颅脑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流程
康复治疗一般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社 区康复三个阶段。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颅脑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 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

头颅MRI(共74张PPT)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头部CT及MRI解剖

头部CT及MRI解剖
等密度常见于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某一阶段; 低密度常见于脑肿瘤、胆脂瘤、囊肿、脑梗死、脑水肿等; 混杂密度常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畸胎瘤等颅内肿瘤。
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
右侧壳核脑出血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大面积脑梗死
左额叶多形性胶 质母细胞瘤
• CT平扫异常表现: 3.病灶强化程度及类型:均一强化常见于脑膜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岛盖 放射冠
脉络膜从 顶枕沟
上矢状窦 大脑镰 扣带回
透明隔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尾状核体部 侧脑室体部
顶叶
枕叶
九、放射冠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放射冠 胼胝体体部
顶叶 顶枕沟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颞肌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侧脑室顶部
扣带回
十、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枕叶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七、基底节层面
额叶
扣带回
颞肌
尾状核头部
外囊
中央前回
豆状核
内囊膝部
丘脑
大脑内静脉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顶枕沟
视辐射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脚
岛叶
透明隔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
穹窿柱
颞叶
脉络膜从
顶叶 侧脑室三角区 直窦
八、尾状核体部层面
额叶
颞肌
胼胝体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大脑镰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沟
缘上回
十一、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层 的纤维。其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 括胼胝体、前联合、穹窿连合
3、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 上、下行纤维组成。它们大部分经过内囊。
(5)侧脑室
中央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角
后角
前角:伸向额叶 分四部 后角:伸入枕叶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1
5
2
6
7
3
8
4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山顶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脑桥背面
脑桥
小脑下脚
构成菱形窝的上半 窝的上外侧为小脑上脚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中脑
①主要结构---两对隆起 上丘 --为视觉反射中枢 --借上丘臂连外侧膝状体 下丘 --为听觉反射中枢 --借下丘臂连内侧膝状体 ②有滑车神经附着 --自下丘下方出脑 --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
的神经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三、头颅CT的断层解剖
四、头颅MRI的断层解剖
MRI的信号描述
➢ 白色代表高信号,黑色代表低信号 ➢ 也有用弛豫时间长短来描述
MRI信号描述例表
T1W1 黑色 长T1 白色 短T1
T2W2 短T2 长T2
头颅组织MRI信号的特点

➢ T1W1 ➢ T2W2
白质 白 黑
灰质 灰 灰
➢ 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遮盖着间脑和中 脑,把小脑推向后方。
➢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大脑皮质,皮层 下的白质称髓质,蕴藏在白质深部的为基 底核,端脑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 半球内有3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 大脑半球被分为5叶:额、颞、顶、枕、岛
叶。
(1)端脑的3条沟
中央沟
外侧沟
(1)端脑的3条沟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 皮质核束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
听辐射
④损伤表现: 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丘脑中央辐射

皮 质 红 核 束 苍白球 顶 枕 颞 桥 束
听辐射 视辐射
(4)大脑半球的髓质
一、脑的构成
➢ 端脑 ➢ 间脑 ➢ 中脑 ➢ 脑桥 ➢ 延髓 ➢ 小脑
脑干
背侧丘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 后丘脑 之间,间脑中间 上丘脑 有一窄腔即第三
脑室,分隔间脑 底丘脑 的左右部分。体
积不到CNS的 下丘脑 2%,但结构和功
能很复杂,仅次 于端脑的中枢高 级部位。
中脑 脑桥 延髓
端脑
间脑
小脑
二、端脑
顶枕沟
距状沟
(2)端脑的脑叶
顶叶




颞叶
(2)端脑的脑叶 岛叶
(3)基底核
➢ 基底核蕴藏在脑白质深部,位置靠近脑底,
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


尾状核
体 豆状核借内囊与内侧
的尾状核和丘脑分开,此核

尾 在水平切面上呈三角形,

外侧部最大称壳,内侧二
苍白 部分合称苍白球
豆状核 球

③通过的尾纤维状束核
小脑中脚 基底沟
Ⅴ Ⅵ、Ⅶ、Ⅷ
3.中脑 Midbrain
①主要结构 •大脑脚 • 脚间窝 •后穿质 ②动眼神经
后穿质
根自大脑脚
内侧出脑
大脑脚 脚间窝 Ⅲ根
(二)脑干背面观
延髓
上部
•构成菱形窝的下半
•以髓纹同脑桥背面分界
下部
小脑上脚
--形似脊髓 --主要结构有
髓纹
•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延髓上部背面
(三)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1. 位置 --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由上皮性的室管膜、软脑膜及表面的血管构成。其部 分血管反复分支成丛,夹带软脑膜、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 形成第四脑室脉络丛
3. 交通★
①向上 --经中脑水管→第 三脑室 ②向下 --通脊髓中央管 ③经脉络组织上的 第四脑室正中孔 (1个)和第四脑室 外侧孔(1对)→ 蛛网膜下隙
下角:伸至颞叶
侧脑室的脑脊液经左、右 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
下角
侧脑室脉络丛
三、脑干
(一)脑干腹面观
1. 延髓
①分界标志
•上端 --借延髓脑桥沟与脑桥 分界 •下端 --以枕骨大孔与脊髓分界
②特点
--脊髓所有的沟裂均延 伸至延髓
延髓脑桥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③主要结构 锥体 Pyramid 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橄榄Olive(藏…核) ④附着的脑神经 • Ⅸ、Ⅹ、Ⅺ(橄榄后沟) • Ⅻ(锥体与橄榄之间)
2. 脑桥 Pons
①主要结构
•脑桥基底部 •小脑中脚 •基底沟 ②有4对脑神经附着 •延髓脑桥沟内(自内侧 向外侧) ——Ⅵ、Ⅶ、Ⅷ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 交界处 ——Ⅴ
脑桥基底部
1.前纵裂 2.头名隔 3.侧脑室 4.后纵裂
1
2
6
11
10
7 8
12
3
9
13
4
14
15
5
16
➢ 1.额叶 2.胼胝体膝部 3.颞叶 4.胼胝体压部 5.枕叶 ➢ 6.尾状核头部 7.苍白球 8.壳核 9.丘脑 10.岛叶 ➢ 11.穹窿柱 12.室间孔 13.内囊 14.脉络丛 15.视辐射 ➢ 16.上矢状窦
脑脊液 黑 白
脂肪 白 白

➢ T1W1 ➢ T2W2
脑膜 黑 黑
血管 黑 黑
骨皮质 骨髓


黑 灰(白)
MRI常用的序列
1 2 3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1 2 3 4
1.额叶 2.半卵圆中心 3.中央沟 4.顶叶
1 2
3 4 5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4.距状裂 5.枕叶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