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六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默写(12分)

1、不惜千金买宝刀,。(《对酒》)

2、,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3、月出惊山鸟,。(《鸟鸣涧》)

4、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5、,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6、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二)《春之古韵》赏析(4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B、《钱塘湖春行》虽然全为静景,却把西湖初春的景色描写得生机勃勃。

C、《江南村》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树,春雨等意象。

D、《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村》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神往。

8、我们曾经学过的《暮江吟》是以下那位诗人的诗作()

A、白居易

B、杜牧

C、杜甫

(三)唐诗鉴赏(4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历历”的意思是(2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

B.颔联写远眺所见阔大的画面。

C.颈联采用叠词来写江上美景。

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四)课外文言(7分)

蝜蝂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②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其背甚涩④,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⑤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注释]①[蝜(fù)蝂(bǎn)]一种黑色小虫。②[辄(zhé)]总是。③[困剧]极为劳累。

④[涩]不光滑。⑤[卒踬(zhì)仆(pù)]卒:终于。踬仆:跌倒。

11、请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分)

为.去其负 ( ) A、wèi B、wéi

12、“为去其负”中“去”的解释与以下()选项意思相同。(2分)

A、大势已去

B、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

C、西蜀之去南海

D、除邪去害

13、蝜蝂“卒踬仆不能起”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14、对于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做事切忌贪得无厌,否则会葬送自己的性命。

B、做事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C、讽刺了那些不顾一切竭力向上爬的人。

D、表扬了蝜蝂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19题(16分)

丽江情

①有幸在丽江小住了两天,印象最深的是丽江的清。

②我从未到过云南,到丽江之前,脑海里浮现的云南景象,一是影视上见到的西双版纳茂密的热带森林与出没于其间的珍禽奇兽,一是少时读过的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中描述的西南边陲诡谲的景色和少数民族奇异的风情。这次踏上丽江的土地,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天地。

③飞机降落时还是浓云密布骤雨如注,住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旅馆南面正对着丽江人引以为自豪的玉龙雪山,虽已是暮春季节,山上仍是白雪皑皑,寒意如袭。不见烟雾,没有沙尘,在雪山的映衬下,蓝天愈见其蓝,也愈现其清。

④丽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虽曰“城”,却不见城墙,据说历史上也从未建过城墙,是一座开放式的重镇。进入古城,只见高不过两三层的古屋鳞次栉比,湍急的渠水与石板路并行,在各家的门前屋后流淌。漫步在这座西南边陲的古城,常有种徜徉在江南水乡的幻觉,但一注意到整洁的石板路与清澈见底的流水,便马上从幻觉中醒悟了过来。

⑤看到清澈的流水,即时也注意到,沿水渠的石板路旁,虽也是三步一茶馆,两步一饭店,但绝不是江南水乡中的奇景:一根根指向河道的排污水管。我听到丽江人为保护水源流传下来一个古老传统:清晨的水供饮,午后的水供洗,秽物不准倾入水中。洗器物的见到有人在洗菜蔬,会自觉地让位到其下游。现在,丽江市修建了完善的排污系统,绝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中。

⑥如果说路边密如网织

....的水渠的水清澈得使人惊异,那么到了黑龙潭,又见到了清幽得散发着寒气的潭水。潭周翠树环绕,潭中时有长于水中的树木低垂的枝条拂拭着水面。潭水清澈得如同早晨的空气,水底的岩石凸现于眼前,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时间还早,没有多少行人,加之雨后,空气中充满了绿幽与湿润,似乎融入柳宗元描绘的永州小石潭境界。正想着,水中泛起一片气泡,又一群鱼游了过来。据说这里的鱼有特殊的嗜好:吃葵花籽,并说这里的鱼吃葵花籽时还有一特殊技能:吐出壳,吞下肉。游人为了观赏这一奇观,常大把大把地把葵花籽投入水中,必然的结果是,潭中到处漂浮着葵花籽的壳。为了保持潭水的清澈,管理部门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向潭中投掷葵花籽。当然,我这次无缘观赏潭鱼吐壳吞肉的特技表演,但却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洁净给予的舒畅与甘美。

⑦最后一天,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一家小店买了两件体现东巴文化的木雕作品,导游“潘金妹”(纳西语姑娘的意思,这里的姑娘忌讳人们称她们为“小姐”)询

问我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打开用报纸包着的木雕时,一片火柴盒般大的碎报纸落向了地面,我未在意,继续着我的动作,但导游“潘金妹”却不急于看我买的木雕,两次提示我落到地面上的碎纸片,直到我拾起。

⑧原来,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

15、文章第③段中“住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借此来表现丽江的特点。(3分)

16、结合语境,说说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密如网织”的意思是。请在文章第④段中找到与之相照应的语句:。(3分)

17、文章第⑥自然段写“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的用意是。(2分)

18、文章第二段的内容似与文章的主旨无关,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19、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这里的“人清”是指,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5分)

(1)(2)(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 24题(17分)

找工作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liáo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

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20、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áo草()(1分)

21、文章第②自然段说“母亲真有些生气了,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的原因是

,这部分内容的交代,从记叙的顺序上判断属于。文中还有一处使用了相同的叙述方式,试从文章第④段中找出:“”(5分) 22、文中的母亲,在应聘过程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替儿子打圆场———

23、结合上下文,体味文中划线句,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

..说……”句中“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母亲嗔怪

..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一句中“嗔怪”是母亲对儿子慈爱的责备和提示,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3)“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那是因为母亲听到工作人员表扬

自己而高兴。

(4)“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句中“使使眼色”意思是母亲示意

儿子不要再多说什么了。

24、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

说理由。(3分)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第二部分写作(40分)

25、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要感谢,有亲人、有师长、有朋友……他们曾经给予你很多的帮助和鼓励,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伙伴。请以“谢谢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一)(12分)(错一字1分,每空2分)

1、貂裘换酒也堪豪

2、沾衣欲湿杏花雨

3、时鸣春涧中

4、独怆然而涕下

5、随风潜入夜

6、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4分) 7、B 8、A

(三)(4分) 9、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10、D (分析:应是七言律诗)

(四)(7分)11、(2分)选A,因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动词念wéi。(1分)12、(2分)D 13、(2分)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如答“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给1分) 14、(2分)D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16分)

15、(3分)比喻天清(判断1分,特点2分)

16、(3分)密如网织:水渠纵横交错,多得就像蜘蛛网。“湍急的渠水与石板路并行,在各家的门前屋后流淌。”(解释2分,句子1分)

17、(2分)对潭中游鱼的描写侧面烘托出“水清”的特点。(角度1分,特点1分)

18、(3分)不能,第二段写了在去丽江之前对丽江的印象,表现了他内心对丽江的向往,也为下文所描写的丽江的别样风情打下伏笔。(判断1分,理由2分)

19、(5分)丽江人清纯美丽的心灵。(“人清”的解释2分,具体表现3分)

(1)自然的沿用古老的传统水源。

(2)尽管黑龙潭的鱼有一种特殊的嗜好,但未了保持水的清澈依然下了禁止令。

(3)导游小姐只因为我无意之中遗落的碎纸片,执意要我捡起来才罢休。

(如果学生抄写原文“丽江市修建了完善的排污系统,绝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中。”“为了保持潭水的清澈,管理部门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向潭中投掷葵花籽。”“导游‘潘金妹’不急于看我买的木雕,两次提示我落到地面上的碎纸片,直到我拾起。”不扣分。)

(二)(17分)20、潦

21、(5分)大学毕业半年,儿子不急于找工作。或者抄写原句“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插叙。“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第一空2分;“插叙”2分;找原句1分)

22、(6分)替儿子领取表格、替儿子填写表格、替儿子回答问题(“替儿子”1分,“做了什么”1分) 23、(2分)C

24、(3分)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3分, 选择A 项得1分,理由2分;选择B项得1分,理由1分;选择C项,能自圆其说得1分)

三、写作(40分参考基准分为30分)

A等36~~~40分准确理解题意,材料能较好表现中心,感情真挚;语言通畅,有一定的表现力;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B等35~~~30分题意理解正确,中心较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语言较通畅,有一定的表现力;层次较清晰,结构较合理。

C等29~~~24分题意理解基本正确,有中心,材料尚能表现中心;语言尚通顺;条理尚清楚。

D等24分以下题意理解不准确;中心不明确或材料不能表现中心;认识不正确;表意不清楚;不到400字。(有其中一项即为24分以下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 默写(10分) 1、靖安宅里当窗柳。 2、复恐匆匆说不尽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4、短笛无腔信口吹。 5、非人哉!__________ , 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 。7、日初出沧沧凉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8、友人惭,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1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1、孔子不能决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⑴贫者语于富者曰()A、yù B、yì ⑵子何恃而往()A、shi B、chì 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A、shù B、shǔ ⑷吾一瓶一钵足矣()A、bō B、b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⑵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⑶犹未能也()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词的古今意义。(2分) ⑴越明年古义:今义: ⑵买舟而下古义:今义: ⑶吾欲之南海古义:今义: ⑷西蜀之去南海古义:今义:

上海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默写(12分) 1、⑴ ,非是藉秋风。 ⑵萧萧梧叶送寒声, 。 ⑶ ,依旧青山绿树多。 ⑷黑发不知勤学早, 。 ⑸ ,柳絮飞时花满城。 ⑹“宁信度, 。”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本文选自《 》,作者是清朝 (人名)。(2分) 3、解释加点词(2分) ⑴、子何恃.而往?( ) ⑵、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2分) 西蜀之去.. 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富僧的第二句“子何恃而往”显示出他对贫僧的关心。 B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上辈看的,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 C 、本文以贫富二僧作对比,论述了“人贵有志”的道理。 D 、这篇文章是针对“为学”难易的论证,对做其他事不太有普遍意义。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8分) 枭将东徙 枭①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猫头鹰。②鸠:斑鸠。 6.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⑴、子将安.之?()⑵、以故.东徙。() 7.解释划线句子 (2分) 8.理解:枭将东徙的原因是(2分) 9.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4分) 松鼠 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⑵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⑶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 ..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它们()有时也捕捉鸟雀,()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⑷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⑸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敞,又坚实,可以带着儿

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30篇

六上课外文言文30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苏秦)潦倒而归。妻不下絍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②自刺其股③,血流至足。后卒④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根据《战国策》改写)【注释】①絍(rèn):织布帛的纱缕。②锥(zhuī):一头尖锐,可扎窟窿的工具。③股:大腿。④卒:最后。 11.解释加点字:(2分) (1)引.锥自刺其股()(2)血流至足.()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怎么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得到的人呢? B.怎么有让君王感到高兴却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C.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D. 哪里有对别人家的主子讲话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13.苏秦“发愤读书”的具体表现是“”。(2分) 14.苏秦从“潦倒而归”到“佩六国相印”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发?(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11.(2分)(1)取过来,拿出(1分)(2)脚(1分) 12.(2分)C 13.(2分)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4.(3分,意近即可) 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 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下定决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要勇于自省,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百折不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②得不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③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既:已经③用:采纳 11.对“既得不出,其人以为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个人已经不能让骆驼的头出来了,就为此事发愁。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整理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第一单元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 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 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 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 古诗文言文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迢迢牵牛星 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上海市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0题。 2、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 2. ,听取蛙声一片。 3.一水护田将绿绕,。 4. ,日暮客愁新。 5.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8分)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好.书画(2)尾搐入两股.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8.下列选项不符合本文写作意图的一项是()(2分) A. 教育我们要善于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B. 本文表达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C. 反映观察事物必须要细致入微。 D. 体现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7分) 杨修啖酪 人饷①魏武②一杯酪③。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④“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⑤至杨修⑥,修便啖,曰:“公教⑦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饷:用食物赠送。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③酪: 用牛、马、羊、驼等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④题: 书写。⑤次:依次。⑥杨修:曹操的谋士。⑦教:让。 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魏武啖.少许啖: 10. 句子“众莫之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人能解释。 B.众人不会解释这个字怎么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

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天上的

街市》教案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并查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xx》视频,活跃气氛。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生答: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我们每个

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的学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有怎样的特点。(屏显郭沫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他的介绍。(生1读郭沫若的资料。)注意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星空》,请大家掌握。诗歌《天上的街市》就选自诗集《星空》。 三、初读诗歌 1.朗读诗歌,除了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读准重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学们,诗歌中哪个词语不好读?(生齐答:“缥缈”)(板书:缥缈piāomiǎo)齐读。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诗,展示一下。 2.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范例,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屏显一二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生齐读一二节。 3.我们初步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接着找一位同学来读三四节。(屏显三四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注意读准节奏和重音。生齐读三四节。 4.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伴奏,请同学们把诗歌读得舒缓一点,轻松一点。生齐读全诗。 四、再读诗歌 1.诗中,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仙境——天上的街市,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屏显: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板书:天上的街市) (明确: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上海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上海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13题;共97分) 1. (3分)我会填 百发百________无能________力 ________寒取________气急________坏 吉________如意挽弓________箭 披头________发无________不________ 2. (2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搓手(cuō)杂拌(pàn)抽噎(yē)逛庙会(guàng) B . 侵蚀(shí)蒜瓣(bàn)翡翠(fěi)万象更新(gēng) C . 机械(xiè)爆竹(bào)摩平(mó)张灯结彩(jié) D . 一番(fān)挪移(nuó)概括(kuò)逆时针(lì) 3. (2分)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骚扰争扎跃动震惊 B . 砖缝竞然冲破不屈 C . 听诊器沉稳震撼糟蹋 D . 短暂有限珍腊茁壮 4. (2分)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是指()

A . 地点 B . 官职 C . 人物 D . 武器 5. (2分)下列带下划线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举世瞩目(全) 举棋不定(向上抬,托) 举国欢庆(提出) 高举义旗(推选) B . 喜出望外(期盼) 东张西望(向) 德高望重(名望) 望尘莫及(看) C . 瓜熟蒂落(成熟) 深思熟虑(程度深) 熟能生巧(熟练) 熟门熟路(熟练) D . 身临其境(来到) 如临大敌(面对) 变幻莫测(不) 大显身手(表现) 6. (2分)文化积累。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 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 B . 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传》 C .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 . 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7.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 .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 .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 .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8. (2分)“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 . 伯父夸自己好。

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 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 教学难点: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找出描写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上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 异质分组法,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教学过程: 一、从预习导入 教师提问 1、你住过或看过上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让学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小组活动 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2、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 3、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教师小结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 (一)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yān wù mí méng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bá dìér qǐ啦!瞧,màn shān biàn yě,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沐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啊,春笋长得多么huān chàng呀!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长。“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 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山花舒瓣为它们欢笑,松柏婆娑给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根据文中拼音,按顺序将词语写在括号里。 ()()()() 2、给破字选择正确的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破土而出()打破记录()迅速破案() 破:①突破、破除②使损坏分开③花费④揭穿,使真相露出 3、在文中圈出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词。 4、填空。 (1)作者把竹山和竹林的美比作_________;用________和________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2)文中第3节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知道小竹子的理想吗?试着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最后一节,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请你仿照着文中的排比形式再想象着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上海六年级语文试卷与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考(2)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周红娟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21分) (一)默写(每题2分,共10分) 1、始知锁向金笼听, 。 2、 ,非是藉秋风。 3、萧萧梧叶送寒风, 。 4、 ,不怕猛虎骑黄犊。 5、嫦娥应悔偷灵药, 。 (二)阅读。(11分)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 ②彘(zhì):猪 ③ 适:往 ④特:只不过 ⑤待:依赖 ⑥烹:煮。 6、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4分) (1)女.还 ( )(2)婴儿非与戏.也(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翻译: 。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翻译: 。 8、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3分) 答: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20分) 藏羚羊跪拜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 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 ....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 ....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上海市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2017.6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默写(10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2.,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3.斜阳流水推篷坐,。(《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4.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 5.,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3分)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和“”,都因其漂泊无定的特点而被诗人借用。(1分)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了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秀丽的图景。 B.颔联点题,以蓬草比喻自己,形容离别后的孤寂。 C.颈联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以“萧萧马鸣”再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句中,与划线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七里之郭 B.委而去之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寡助之至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的重要性。(2分)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原文】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受宠的象》资料寓言故事

《受宠的象》资料 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如何写寓言: 通过理解寓言含义、熟读寓言作品来做好写作准备。 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

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的弄堂的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细致的描写之中的对于弄堂的情感,尝试感悟上海人的处世态度、生活理念和精神特征。 3、引导学生培养细致观察生活写作的能力,学习课文细腻的描绘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细致的品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中洋溢出的上海弄堂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蕴涵的真实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多媒体出示一些上海的弄堂的照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描写的弄堂有怎样的生活特点?(课堂活动:学生默读全文,进行概括。) 三、品读课文,感悟细节 1、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出这种弄堂的特点的? 2、在弄堂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反映出的这种特点? 3、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懂更多的东西? (课堂活动:品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圈划,发表感想,并将这个过程和朗读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感悟文章那种自然、真实的语言风格。) 四、能力迁移,习作练习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导演,来拍摄有上海特色的记录片,会选取什么场景?为什么? (课堂活动: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五、作业布置 以“上海的”为题,重写你的片段,体现你对于上海的热爱之情。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理解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2.难点: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阐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欣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上海市六年级语文试卷 (真题)

松江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六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2015.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请认真做题,做到全卷书写工整、美观,用最漂亮的书写习惯成就自己美好人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4分) 一、默写(8分) 1.南山新长凤凰雏,。(《赠外孙》) 2.,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4.《山川之美》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二、根据要求,完成5-7题。(6分) 5.根据要求完成练习。(2分) ⑴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词语,如意为“众人都在注视监督”的词语是:。 ⑵本学期我阅读了多部小说,如,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 6.现在,一些广告词乱改成语,像“一网情深”“鸡不可失”……我们来帮它们改改吧。(2分)正确的书写应该是: 7.为了让好朋友小A喜欢阅读,我激励他的一句格言是:。(2分)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一、文言文(14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廪食以数百人。

10. 本故事就是成语的出处,它的寓意是。(2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A,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B。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C,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D,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皖(wǎn)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②鹜(wù):野鸭子。 11.与“熟视之”中“之”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 A 妇就之 B 妇奉之归 C 治之旬日 D 盖创鹜之报也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 B.(农妇)怀疑它是受伤了。 C.有几十只野鸭子来农妇园里栖息。 D.农妇不忍心到集市上去。 13.直接体现农妇精心救治鹜的句子是“”。(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 14.本故事给你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32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松鼠 布丰 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⑵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a)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⑶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也捕捉鸟雀,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b) ⑷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 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 ..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