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说课稿
钠的化合物说课稿

《钠的化合物》说课稿(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钠的化合物》说课稿《钠的化合物》说课稿《钠的化合物》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过氧化钠〔打开课件〕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
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五、授课程序〔按授课程序的按钮〕第一部分:情景创设〔点情景创设的按钮〕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过氧化钠说课稿

过氧化钠说课稿
“过氧化钠”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过氧钠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碳酸钠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
①知识技能目标: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
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
2024过氧化钠说课稿范文

2024过氧化钠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过氧化钠》。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过氧化钠》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机化学单元。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过氧化钠在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掌握它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②能力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能够准确制备过氧化钠。
难点是:理解过氧化钠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参与实验过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实验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并做好了实验操作的演示,以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同时,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实验指导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会通过展示一瓶过氧化钠和介绍它的一些应用领域,让学生对过氧化钠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环节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我会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制备过氧化钠。
《钠、过氧化钠性质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钠、过氧化钠性质探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金属Na取用器。
仪器:试管夹、硬质试管(可用去底小试管代替)、小烧杯、胶头滴管、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火柴、带火星的木条等。
试剂:蒸馏水、金属Na、酚酞等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改进实验1】金属Na的物理性质探究: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采用的简单切割、观察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要用小刀从不同方向进行多次切割,速度慢,切取的小块钠粘在小刀或镊子上,影响实验进程;小刀切开金属Na,表面马上变暗,学生观察不到钠的银白色,也不能明显地观察到表面颜色的变化;不容易控制药品用量,学生随意切割,小块钠往往弃之不用,药品浪费严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改进,制作金属钠取用器来取金属Na。
【改进实验2-1】钠在空气中的燃烧: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金属Na在坩埚中燃烧,用这种方法,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改进。
用金属钠取用器取出金属钠,放在直形试管的管口处,用铁夹夹住试管的另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就可以看到很清晰的现象。
简化了实验操作,节约了实验时间。
而且,充分利用了实验室中的废弃物——破损的小试管。
实验过程中,盛放金属钠的一端往往会炸裂,但并不影响下次使用,一支小试管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我和同事在课堂教学中用这种方法实验都制得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从来都没有失败过。
【改进实验2-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结束后可以继续检验燃烧的产物,不用转移燃烧产物。
把燃烧产物的一端放在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入酚酞溶液,简化了实验操作,节约了实验时间,同时现象也更易观察。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进入实验室,就要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问题的驱动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自主探究、设计方案,分组合作,完成实验。
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案

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过氧化钠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2)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2、教学难点(1)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电子转移情况。
(2)过氧化钠漂白性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过氧化钠、水、酚酞试液、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木条、坩埚钳、棉花、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消防员戴着防毒面具在火灾现场灭火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消防员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吗?其实,在一些火灾现场,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比如一氧化碳等。
但是,有一种物质,它不仅可以吸收这些有毒气体,还能帮助灭火,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神奇的物质——过氧化钠。
2、讲授新课(1)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展示实物】展示一瓶过氧化钠固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讲解】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2)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演示】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小勺过氧化钠粉末,观察现象。
【现象】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红。
【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溶液为什么变红?【讲解】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溶液变红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₂O₂+ 2H₂O= 4NaOH + O₂↑【分析电子转移情况】通过双线桥法分析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教学案例-过氧化钠

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高一化学 张龙一、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增进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激励学生进步、提高课堂效益为宗旨,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最终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此之前,我们讲述过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类和比较等方法,并研究了金属钠的性质和用途,这就为本节课过氧化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很重视实验教学,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也可以加深巩固第一节钠的知识,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Na 2O 2的物理性质;能正确书写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的方程式,并准确描述反应的现象;能说出Na 2O 2的用途;尝试运用过氧化钠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过氧化钠与水、与CO 2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尝试运用探究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Na 2O 2与H 2O 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的可能原因的进一步探究,强化学生自主猜想、自主设计、自主实验的“三自主”的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尝试和体验中逐渐养成: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研究意识、问题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褪色”原因的分析和探究五、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在课的开始,多媒体放映发生在2010年11月25日上海的火灾现场视频。
最新《过氧化钠》说课(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奖作品)幻灯片

本节我的创新点: (1)旧知→新知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2)设置思维台阶,步步激活思维。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新问题 提出问题
(3)颠覆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 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理念。 (4)富有特色的课后作业。
古 人 : 钻 木 取 火
今 人 : 打 火 机 取 火
放射性肺炎
织接受照射的耐受性会更大,放射性肺损
伤发生的几率不仅与接受照射的剂量有关,
+ 除了与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有关外, 病人的年龄、既往肺功能情况、肺组织受 照射的部位、以及化疗药物的应用等也会 影响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接受胸部放疗 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某些化疗 (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 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会 明显增加。某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 替尼(商品名:易瑞沙)、厄洛替尼(商 品名:特罗凯)等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也
吸氧;
+ IV级指危及生命的呼吸功能不全,需要紧急 干预如气管切开或置管等;
+ IV级指引起死亡的放射性肺炎。
发病原因
+ 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 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所引起,电 离辐射源包括核意外等,但通常都是由于 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 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 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剂量体积效应, 必须有一定体积的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 的照射才会发生放射性肺炎。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过程
课后巩固环节
1. 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完成科普小论文:
2. 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 课本:P31页 一、填空题:1 二、选择题:1、2
过氧化钠教学设计

《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堂课,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是继初中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学习后又一学习。
钠是碱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而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既可以巩固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知识,又对以后其他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掌握本节知识有利于本章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燃烧的三要素,即可燃物,着火点,氧气的知识,对于过氧化钠的反应条件有了认知基础,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有自主探究过氧化钠反应产物能力。
2、学生特点:现阶段的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浓厚的兴趣,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的探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
但基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有限,无法自主进行探究,所以在讲述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实验探究和引导,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最终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与团结协作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2)能正确书写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并准确的描述反应的现象,根据现象推导出反应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体验对比、分类、推理等分析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2)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研究意识、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化合物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
钠是碱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
而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
学过过氧化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以后其他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本章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过氧化钠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应。
并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掌握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1,新课的导入:过氧化钠为什么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过氧化钠可以作为羽毛等的漂白剂而氧化钠却不可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联系到生活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就可以轻易地把好奇的学生带到新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2,新课的讲解:
(1)通过现场演示可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一些物理性质
(2)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分别跟水反应的方程式,通过两个
方程式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特点以及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钠与水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钠与水反应无氧气生成,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这就是过氧化钠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面氧气的来源的原因。
而且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作为氧化剂,又作为还原剂。
3)两者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3)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与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类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
(4)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用实验方法验证过氧化钠的漂白性。
1)将过氧化钠粉末假如到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而向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现象解释:开始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继续加入过氧化钠则煺色。
通过以上实验演示,说明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其煺色。
2)将一有色羽毛放入试管,加水,再加过氧化钠粉末,也可见有色羽毛煺色。
(5)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主动思考的精神,让学生讨论:过氧化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6)用列表法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
氧化钠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常温下生成,不稳定加热或点燃钠生成,稳定
所喊键型离子键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跟水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跟二氧花碳反应只生成碳酸钠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用途制氢氧化钠,用途少做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
(7)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8)反馈学习: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最后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加以强化,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能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