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讲课用解析资料讲解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苏幕遮-周邦彦(优秀课件)

——《江南》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细节描写。 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 如晶莹的明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 点面结合。 开始由叶上水珠在风中滚动,扩大 到水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 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
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 杜甫的思念之深切。
shì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 本思家,偏想家人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对对写写法法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 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 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 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 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 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 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 词的集大成者。
故乡是那样遥远, 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有人说“久”字意味深长,你如何理解?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 《八声甘州》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五月渔郎相忆否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 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 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 落俗套。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 觉)。
《苏幕遮》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
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苏幕遮⑴燎沈香⑵,消溽暑⑶。
鸟雀呼晴⑷,侵晓窥檐语⑸。
叶上初阳干宿雨⑹,水面清圆⑺,一一风荷举⑻。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⑼,久作长安旅⑽。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⑾,梦入芙蓉浦⑿。
作品注释:⑴燎(liáo):细焚。
⑵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作品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苏幕遮》(周邦彦)解析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反 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 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 更细腻真切 ,而且使得不落俗套 的意境又进一层。
问题探究三:
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 你觉得突兀吗?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 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 羁留京城,旅居他乡。此时家乡的西子 湖畔,必定满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 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暑
•
时间: 五月的清晨 室内环境: 又潮又湿 心情: 如房间的环境一样,闷闷的
燎香图
鸟雀呼晴图
•
呼:呼唤,写出小鸟 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 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同时,古诗词中鸟雀 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 晴。 运用拟人手法, 表现出作者在雨 过天晴后的欢快 鸟雀呼晴 之情。
“窥”:窥看、 窥探,写出了 鸟儿们在屋檐 下探头探脑、 东张西望的有 一点点怕人的 神态。
风荷图
温故知新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 (3)手法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探寻规律
问题探究二:
词的下片是怎么抒发作者情 感的?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遥:距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 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 所以乡愁很浓。 旅:旅居,客居之意。
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走近作者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 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 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 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 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
《苏幕遮》周邦彦PPT精品课件

不说自己思念鄜州家中的妻子 儿女,却反写妻子在家中思念自己, 来表达浓烈的思念之情。
检测案
背诵评分标准
1、准确、流畅(1分) 2、富有节奏和感情(1分) 3、整体效果好(1分)
2、名句默写。(4分)
对写法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妙在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 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中亲 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 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月夜》 杜甫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拟人
呼:更显人性化, 突出鸟雀欢快的叫 声和呼朋引伴的神 态。
把鸟儿们东 张西望的神 态表现得活 灵活现。
鸟雀呼晴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侵晓窥檐语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王国维
2、把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请 说说你的理解。(2分)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品味它的精妙之处。 (2分)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 苏 幕 遮 》 (周邦 彦)课 件(29 张PPT)
1、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 了哪些画面?(3分)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 荷叶、水面、荷花。
(眼前的风荷)使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 回去啊?我家本在苏州,却长久地客居汴京。又是一 年五月天,故乡的伙伴们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 我在梦中回到了曾经嬉戏玩耍的荷花塘……
《苏幕遮》(周邦彦)讲课用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中国北宋词人,妙解 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 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 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 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 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 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这些景 物大致构成了几幅画面?从哪三个角度来 描写这幅画的?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沉香袅袅、鸟雀欢叫、初阳照荷、 宿雨 新干、风荷出水 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视觉)。
对面落笔
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
•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或 感时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万 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日 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或因梦寄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子》)。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
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全诗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境深远。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小楫轻舟
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情向往中,也能依
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
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 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 王昌龄《采莲曲》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苏幕遮》(燎沉香)知识讲解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 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 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 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 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 呼: 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
叶上初阳干宿雨,
④[溽(rù)暑]潮湿闷热的暑气。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⑤[侵晓]临近拂晓的时候。侵,接近。
⑥[窥檐]从屋檐的缝隙里往下探看。
⑦[初阳]初升的太阳。
故乡遥,何日去?
⑧[宿雨]昨夜之雨。 ⑨[清圆]指清润圆正的荷叶。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⑩[风荷]风中的荷叶。
五小楫月轻渔舟郎,相梦忆入否?芙蓉浦。⑪ ⑫ 里泛[[举 吴指]门挺吴]原出越指水之春面地秋。,吴包都括(词今人江的苏家苏乡州钱)阊塘门。,这
[奇居“长安”(开封)],从入都到为太学生,
寻 再到担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文题解读
“苏幕遮”,词牌名。此词通过回忆、想 像、联想,以荷叶贯串,既细致传神地写景 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 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 新而爽朗。
上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⑥[窥檐]从屋檐的缝隙里往下探看。
叶上初阳干宿雨,
⑦[初阳]初升的太阳。 ⑧[宿雨]昨夜之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⑨[清圆]指清润圆正的荷叶。 ⑩[风荷]风中的荷叶。
⑪[举]挺出水面。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
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
周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长调 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
2024年度-《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解析

作者及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周邦彦的生平及《苏幕遮》 的创作背景。
作品内容与主题
概述词作内容,突出其写景、抒情、 思乡的主题。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苏幕遮》的词牌特点、作者生 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鉴赏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体会词作的情感和意境。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7
25
对未来《苏幕遮》研究方向展望
进一步挖掘作品内涵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挖掘《苏幕遮》等作品的内涵,探 讨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魅力。
拓展相关研究领域
可以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与《苏幕遮》相关的其他领域,如文学史、 文化史等,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影响。
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可以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为《苏幕遮》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发现。
13
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1
词与音乐的关系
阐述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及《苏幕遮》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词与绘画的互文性
探讨词与绘画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以《苏幕遮》 为例分析词作中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具有画面感 的场景。
词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3
分析《苏幕遮》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时代 精神、民俗风情等,并探讨这些文化现象对词作 创作和接受的影响。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苏幕遮》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
详细阐述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为学生理解词意奠定基础。
02
诗词赏析与意境解读
通过对词中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燎沈香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⑨,久作长安⑩旅⑾。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⑿轻舟,梦入芙蓉浦⒀。
苏幕遮·燎沈香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⑨,久作长安⑩旅⑾。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⑿轻舟,梦入芙蓉浦⒀。
下片译文: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 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 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 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 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问题一: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 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 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深 入 分 析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景 物大致构成了几幅画面?从哪三个角度来 描写这幅画的?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沉香袅袅、鸟雀欢叫、初阳照荷、 宿雨 新干、风荷出水 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视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更显人性化 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中国北宋词人,妙解 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 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 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 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 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 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⑤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圆:清润圆正。 ⑧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 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 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 情伴客闲。”
苏幕遮·燎沈香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 然。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一个夏日一个雨后初晴 的早晨,在鸟雀欢快的叫声中,作者看 到阳光照耀下的雨后风荷,不由得思绪 万千,眼前的一切多么像故乡的景色啊 ,于是,旅居京华已久的诗人心里浮起 了挥不去的羁旅思乡的情绪和轻舟归乡 的梦境。
,
上 初 阳 干 宿 雨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也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
惟肖。
风荷图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
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
来。
“举”字写出了荷婷婷玉立的姿态,
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中情 和景关系是“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 “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 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 不着痕迹。
⑨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 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 乃江南钱塘人。
⑩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 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 今河南开封。
⑾旅:客居。
苏幕遮·燎沈香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⑨,久作长安⑩旅⑾。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⑿轻舟,梦入芙蓉浦⒀。
⑿楫:划船的短桨。 ⒀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 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 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 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 “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爱晴柔。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 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 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
①燎:烧。 ②沈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 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 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③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 》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 湿润潮湿。 ④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苏幕遮·燎沈香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返回
上页
下页
梦忆安家故 入否旅住乡 芙,。吴遥 蓉小五门, 浦楫月,何 。轻渔久日
舟郎作去 ,相长。
一宿檐鸟燎 一雨语雀沉 风,。呼香 荷水叶晴, 举面上,消 。清初侵溽
圆阳晓暑 ,干窥。
整 体 感 知
苏幕遮·燎沈香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下片(抒情)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 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 舟,梦入芙蓉浦。
佳句赏析
找出你认为这首词写得 最好的句子,细细品味它 妙在何处。
• 思考: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 表达思乡之情的?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思考:作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二者有 什么关系,想想联系上下感情纽 带的是哪个意象?
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
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 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 爱。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 认为这两句 词,“真能 得荷之神理 者”
风荷摇曳图
叶
一 一 风 荷 举
水 面 清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