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学设计本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诗词教学更应体现这一新课改精神。

本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因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他们留下了很多吟咏荷花的诗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由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咏荷杰作,一起走近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同品味无穷的荷韵。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富艳精工,善铺叙而含蓄,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有“词家之冠”之称。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一、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词作情感。

(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片抒情,格调轻柔,要放慢语速,充满深情地来诵读。

)2、学生诵读。

二、赏析探究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苏幕遮》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二、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1.第一句【燎沉香】起写静境,焚烧沉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

2.第二句【消溽暑】写境静心也静,消除潮湿的暑期。

3.三、四句【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4.五六七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而又美丽。

室外瞭望:看到荷塘的荷叶上,还留有昨夜的雨滴,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慢慢地被晒干了(特写镜头),放眼望去,整个荷塘上面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清新圆润,一片一片的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高高的举起。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这是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第1篇周邦彦——《苏幕遮》【年代】:宋【作者】:周邦彦——《苏幕遮》【内容】: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杭州)人。

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

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

有《片玉词》。

【注释】:燎:燃。

沉香: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溽暑:盛夏湿热天气。

侵晓:破晓,天刚亮。

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长安:借指北宋汴京。

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

【赏析】:此词写异地乡思。

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

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

下片由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

末句“芙蓉”,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第3篇:苏幕遮的诗汇总雪茫茫,纷落地,天地苍苍,坡上炊烟会。

春告家乡松畔水,游子心情,倒海翻*汇。

暗伤神,移步退,月下离分。

母爱难安慰。

明月高悬丝柳翠,痛断肝肠,留下伤心泪。

夜难眠,明月照。

风卷残云,楼上孤灯廖。

明月西斜人早觉。

相思难聊,惆怅情长绕。

月朦胧,浓雾罩。

月*幽明离梦谁能料。

小赋难书相思调。

酒入愁肠,愁绪谁能告?雪花飘,找玩伴,堆雪人来,伙伴都参战。

回忆儿时多少愿,历历屏前,欢笑眸前现。

雪花飞,人不见,两鬓霜银,分外思朋见。

昔日娃娃今日难,岁月蹉跎,永做今生盼。

话残阳、斟满酒。

谁诉离愁,凛冽寒风就。

《苏幕遮》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苏幕遮》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苏幕遮》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的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二、词文赏析:(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1、“燎沉香,消溽暑”描述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绵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

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2、这两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明确:是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

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

“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3、“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明确:听觉方面来写的。

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鸟雀的鸣声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4、“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这又是词人从哪个角度写的?明确:从视觉、听觉方面来写的。

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优选教学设计 (6)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优选教学设计 (6)

《苏幕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品味诗意。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情分析:我校是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在文章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文字浅显的课文,问题的设计也不能太难。

以基础为主,但又要有所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一直是古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描写荷花的诗句非常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苏邦彦的《苏幕遮》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词。

二介绍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宗正少卿等职。

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提举为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周邦彦作词不重感发而重思力,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极尽能事,是婉约派之大宗。

其词富艳精工,但多是些泛咏之作。

他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范读。

2、学生自由读,抽读。

3、思考: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词的下片抒情,抒了什么情?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思乡之情。

四赏析词的上片。

思考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画面?从感官上来说,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绘这幅画面的?整幅画面清新自然,淡雅脱俗。

五月盛夏的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

(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叶,荷叶在风中摇曳。

(视觉)五赏析词的下片。

1、学生齐读下片。

2、思考: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从词中找出并分析?明确:1、“故乡遥,何日去”路途遥远,有家不能回,直言对家乡的思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苏幕遮》教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苏幕遮》教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苏幕遮》教案-学习文档《苏幕遮》教学设计本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诗词教学更应体现这一新课改精神。

本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因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他们留下了很多吟咏荷花的诗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由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咏荷杰作,一起走近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同品味无穷的荷韵。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富艳精工,善铺叙而含蓄,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有“词家之冠”之称。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一、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词作情感。

(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片抒情,格调轻柔,要放慢语速,充满深情地来诵读。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docx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docx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苏幕遮》教案文昌中学庄彩云教学目标:赏荷品情, 解读荷韵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印象之荷: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 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一- —《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板书:苏幕遮周邦彦)二、诵读感知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 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 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提示:想象描绘,像什么,给你的感觉)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 “燎沉香,消海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 语速稍慢;u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u “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苏幕遮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苏幕遮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苏幕遮》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使用说明:请在课前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和完成“基础过关”部分,请语文科代表把“基础过关”一、二、三小题答案展示在黑板上;第四小题可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质疑。

《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背诵本词,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品味语言,把握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家称他为“词家之冠”。

他的词在语言的运用和层次的布局上独具匠心,被誉为“词中老杜”。

他的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少有咏物之作。

漂泊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如《苏幕遮》。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积累写荷花的名句名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五月荷花红满湖,团团荷叶绿云扶。

”元廼贤《月湖竹枝词》“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清王夫之《玉楼春白莲》“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东坡《阮郎归初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李白《古风二十八》【基础过关】一、初读,注音:燎沉香消溽暑窥檐语干宿雨小楫轻舟芙蓉浦二、二读,解释加点字:燎沉香消溽暑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梦入芙蓉浦三、三读,找出本诗的韵脚(押韵的字):四、四读,理解词意(知人论世,紧扣文本,反复诵读,质疑释疑)【自主学习】一、朗读、背诵(要求:紧扣情感的表达去揣摩朗读的语调和语速)诵读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综合性学习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2. 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3. 诵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宋人周敦颐说:氷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爱莲说》,同学们还能想起哪些关于莲荷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莲荷有关的词周邦彦《苏幕遮》二、知人论世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 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题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四、整体感知1.注释①溽r 4润湿、湿热。

②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喜鹊搭窝高, 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 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 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 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③侵晓,拂晓;侵,渐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⑤清圆,清润圆正。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

⑦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⑧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荷花的别称。

2.译文焚烧着沉香,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

拂晓时分,鸟雀鸣唱,报告着天晴的消息,我偷听着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

初阳映照,荷叶上隔夜的雨水已经晒干,荷叶铺满水面,清润圆正,迎着晨风,亭亭玉立。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时才能回去呢?我家在吴门,却长期旅居长安。

五月时节,渔郎是否会想起我呢?我梦中划着一叶轻舟,荡入荷花塘中。

3.小结: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借吟咏雨后荷花,抒发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

五、赏析、探究1. 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嗅觉:)五月盛夏的一个拂晓, 沉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听觉:)已是雨过天晴,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

(视觉:)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荷花,雨洗后的荷叶清润圆正;微风过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见景生情。

--- 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联想到盛产莲荷的家乡,而梦入芙蓉浦”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3. 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用设问的方式,反写不知旧友渔郎”是否忆我来表现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深深思念。

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这两句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荷”则把微风过处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六、诵读提示:1•上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注意词人的情绪变化:燎沉香,消溽暑。

”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风荷举。

”视野开阔,境界清远,需中音中速,语势连贯,其中风荷举”需重读。

2.下片抒怀,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久作长安旅。

”慢速,似喃喃自语;五月渔郎……梦入芙蓉浦。

”充满深情,突出梦幻之感。

苏幕遮,词牌名,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 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苏幕遮》、周邦彦的《苏幕遮苏幕遮词牌格律: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

(韵)前的字表示韵脚。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 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 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 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 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 《鬓云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 典范词作:苏幕遮(北宋)范仲淹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 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连波”二句,落 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 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 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 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 休独倚”之叹。

歇 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 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 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赏析: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她们也会 呼”也爱 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 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 此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 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 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 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 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 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斜阳” 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 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 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 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 渔郎的轻舟上……周邦彦: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板书设计:上片写景:出门观荷初阳宿雨,轻风荷举(描写,活泼清远)下片抒情:久客思乡渔郎忆我?梦入芙蓉(设问,词意多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