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和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pt
浅析石油化工业发展及其新技术

国 内 外 石 油 化 工 业 发 展 状 况 由于新工艺的开发、新材料的应用及其高额 的利润驱使石油化工行业
一
、
生 能源 ” 纤 维 素酶 解 、 发酵 、 脱 水 制 取 乙 烯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科 技 界 热 切 关 注 的
课题, 旦取得突破, 将彻底 改变传统 的石油化工工艺, 引起石化产业 场新 的革命。 生物技术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 泛. 也 将极 大 地 推 动 石 油化 学 工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7 、 高 效 设 备技 术
。
2 1 世纪可能工业化的烷烃活化技术包括乙烷制醋酸, 异 丁烷制 甲基丙烯 乙烷生产 乙烯的醋酸: 乙炕直接生产氯 乙烯; 由丙烷直接生产丙烯腈和
酸酯, 乙烷 催 化 脱 氢 制 乙烯 , 以及 丙烷 制 丙 烯 酸 等 。 由正 丁 烷 直接 生 产 1 , 4 一 二醇 等 烷 烃 活化 技 术 已接近 工业 化 。
研制开发高效设备是提升石化技术的重要 内容 。 如: 可大幅度节能 的内 部换热型蒸馏塔 , 连续进行l O O h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苯一甲苯体系蒸馏分馏 , 得到高纯度苯
6 、 清 洁 生产 技术
催化技术的发展可 归纳为4 类, 即渐 进式 、 台阶式 、 跨越式和新生式。由
于新催化材料是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 泉, 凶此新催化材料是当今催化科
学的前沿, 已 开展 的研 究 : 加氖催化剂、 异 构化 催 化 剂 、 聚 烯 烃 催 化 剂 等 新 品
种不断推H { 。I F P 开发的乙苯异构化生产对二甲苯新催化剂 , 可使对二甲苯 产率 由…般的8 8 %提高 ̄ 1 9 3 %,称为Op a r i s 的新催化剂可转化高达4 0 %的乙 苯, 并使C8 芳烃损失减少到小 于2 %。 2 、 轻质烷烃活化技术 2 1 世纪石汕化工原料将 可能转 向以更廉价 的天然气类烷烃为主 , 凶而, 原料路线 由烯烃 向烷烃的转移将是新世 纪石油化工技术研究开发的熏点之
石油化工生产流程工艺简介PPT课件

•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 量的40%,储量丰富,煤种
• 齐全。同时,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差异较大, 主要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多东
• 少”。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煤化工行业提供了 良好的支撑条件,但煤化工生产
(4)催化裂化,把常压分馏的一部分重馏分和减压渣油中 的重馏分经化学裂化生产汽油、柴油等;从裂化气中可分 离出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等炼厂气,且可经“叠合”使小分子烃变大,生产叠合汽 油等。
(5)催化重整,使分馏出的汽油在铂、铼等催化剂作用下 发生异构化、脱氢、芳香化。
石油的组成与性质简 介
• 国内液化气深加工技术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开车比较成功的仅有山东菏 泽玉皇化工。
• C4深加工主要是从液化石油气中分离出C4以上组分经过重整可以生产芳烃, C4以下组分
• 首先脱出C4主要成分为异丁烷然后经过脱氢
• 生成异丁烯作为生产MTBE的原料,其余的C3以下组分主要通过气体分 离装置分离出C3H6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25
燃料油简介
• 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较重的剩余产物,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 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 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 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
• 燃料油的分类 • 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量,燃料油可以分为
速,目 • 前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多种产品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在
国际上占据 • 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所处工业化阶段,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布局与分工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布局与分工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对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布局与分工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产布局和分工两个方面对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分析。
一、生产布局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布局主要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的影响。
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在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布局略有差异。
一般而言,石油化工企业往往会选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
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也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重心。
例如,我国石化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分别为大庆、胜利和大港等地,是建立在丰厚的石油资源和比较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布局还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用地政策、资本政策等途径引导和规范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布局,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均衡发展。
二、分工石油化工行业的分工主要分为上下游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是石化原料生产和储运,下游主要是炼油、化工生产等细分行业。
下面将对上下游两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1. 上游石化原料生产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上游产业,它决定了石油化工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性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石油化工原料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其生产环节包括采掘、储运等。
钻井、煤层气开采、页岩气开采等新型开采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石油、天然气产量、储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局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石化原料生产环节的环保和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石油化工企业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环境管理和技术创新,共同开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2. 下游石油化工行业的下游产业是对石化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不同用途和不同品质的石油化工产品。
下游产业包括炼油、石化基础原料、精细化工等行业。
其中,炼油行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主要通过蒸馏、催化裂化、加氢以及其他加工技术将原油转化为汽油、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油品,为各个领域提供能量支持。
化工安全教育PPT

全球十大污染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 月1~5日已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1.3.化工安全生产的任务
安全生产的任务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在生产过程中保护职工的安全 和健康,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二是在生产过程中防范其他各 类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装置的连续、正常运转,保护国家财产不受 损失。
1.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1.3.2.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1.3.3.遵章守纪,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1.3.4.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4、1943年,道康宁公司开始工业规模制造硅氧烷。 5、1944年,杜邦公司生产Teflon(聚四氟乙烯)。
1950
1、1950年,美国橡胶公司的子公司Nauga Tuck化学公司制造 第 一 种 丙 烯 腈 — 丁 二 烯 — 苯 乙 烯 ( ABS) 共 聚 物 。 Borg Warner后来改进了ABS性能。
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 6、1955—59年,第一次商业规模生产几种聚烯烃:高密度聚
乙烯(赫斯特、格雷斯、赫格里斯、飞利浦);聚丙烯(赫格 里斯、蒙特卡蒂尼、赫斯特);EP橡胶(壳牌、Goodrich— Gulf、飞利浦)。 7、1959年,拜尔公司开始第一个商业规模开发聚碳酸酯。 8、1959年,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开发第一个硅半导体。
4、1905年,Samuel Courtauld的纺织品公司在英国商业 规模生产胶粘纤维。
5、1907年,Fritz Henkel在市场上推出Persil家用产品, 这种产品在同一配方中结合洗涤剂、漂白剂和灭菌剂。
1910
1、1910年,General Bakelite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合成塑 料,名为Bakelite的酚醛树脂。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趋势

石
其它石油产品
化
工
合成树脂
业
合成纤维
石油化学工业 合成橡胶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和人民生活的各方面
其它石化产品
石化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为油气资源最终价 值的体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7
(二)产业链 石油炼制(又称“炼油”)的基本任务就是以 原油为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炼制工艺,例如常 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产品精制等,把原 油加工成符合各种使用标准的多种石油产品 。
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GB/T 4754-2011)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3
石油化工产品链
苯
二甲苯 甲苯
石油
丙烯
天然气
乙烯
甲烷 丁烷 丁烯 丁二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4
聚乙烯 α -烯烃 环氧乙烷
乙醇胺 乙二醇
包装膜;塑料包;牛奶瓶;油桶;燃料罐;盖; 绝缘体;管材;涂覆层;房屋材料;玩具
共聚用单体(LLDPE);合成润滑油;化学中间体; 洗涤剂;纸和织物定型剂、后处理剂;蜡替代品; 油田化学品;脱膜;增塑剂;皮革处理 洗涤剂;水泥添加剂;化妆品;阻腐腐蚀剂;灭藻 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熏蒸剂;杀菌剂;药;乳胶漆 防冻剂;聚酯纤维和树脂;乳胶漆;墨水添加剂; 刹车油;水力传动(系统用)液体;溶剂;化学中 间体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工行业成为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石油化工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探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进步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化工企业逐渐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幅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也面临着环保压力的加大。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石油化工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还加大了对废弃物和废水处理的投入,努力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环保形象,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产业升级迈向高端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石油化工行业也在不断迈向高端市场。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石油化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
石油化工行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保型产品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四、国际合作加强促进石油化工行业全球化石油化工行业是全球性的重要产业,国际合作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在技术研发、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不仅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
本文将讨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前景。
1. 可持续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中之重,石油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石油化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气排放和污水排放的数量和浓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产品成为过去,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生产燃料油、化肥和化工原料等产品。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相关材料来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高性能塑料、功能性涂料等新型产品也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多元化的产品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利润。
3.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
石油化工行业也积极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4. 国际合作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全球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成为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各国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在技术、市场和资源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共同开展研发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可以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另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在经济建设、国防事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标签: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前言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水平的提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能生产4万多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工业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l0余种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二、我国化工行业的现状1.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
由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快报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18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工业增加值57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销售收入达到1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例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占13%、工业增加值占13.9%、销售收入占12.8%。
2.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总量的增加,也带动了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200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总额为1133.5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81.1亿美元,增长33%,其中进口8l4.7亿美元,出口3l8.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1%和27.9%;进出口贸易逆差达496亿美元,在这将近5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石油、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的贸易逆差分别为224亿美元、110.5亿美元、147.5亿美元,分别占45%、22.3%和29.7%。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口量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
3.化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6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技术 我国合成树脂及塑料的生产技术,除小本体法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是采用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技术建设生 产装置和进行运转外,其它的合成树脂和塑料的技术 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的合成纤维产量列世界第二位,是重点发展的产 业,但是涤纶、绵纶、腈纶及丙纶的生产技术都是从 国外引进的。 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有一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如丁腈胶、丁苯胶的生产技术。我国也自行研究开 发成功了一些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如顺丁橡胶和丁 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而且SBS生产技术还出 口意大利。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5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技术 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我国建设了 8套聚丙烯生产装置,这是我国生产规 模较大、生产技术较先进的聚丙烯装 置。我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小本体 法聚丙烯生产装置约70套,生产能力达 0.40Mt/a。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6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技术 我国合成树脂及塑料的生产技术,除小本体法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是采用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技术建设生 产装置和进行运转外,其它的合成树脂和塑料的技术 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的合成纤维产量列世界第二位,是重点发展的产 业,但是涤纶、绵纶、腈纶及丙纶的生产技术都是从 国外引进的。 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有一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如丁腈胶、丁苯胶的生产技术。我国也自行研究开 发成功了一些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如顺丁橡胶和丁 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而且SBS生产技术还出 口意大利。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4有机化工原料生产技术 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包括环氧乙烷(乙二醇)、 醋酸、醋酸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含环 氧氯丙烷)、丁辛醇、丙烯酸醋、1,4-丁二醇、 苯酚-丙酮、苯醉、顺醉、苯乙烯、高级醇 等。 另外,我国现在生产醋酸的方法是乙烯氧化 成乙醛再氧化成醋酸。技术更先进的甲醇碳 基化生产醋酸的技术还需要引进。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2乙烯和丙烯生产技术 我国的乙烯主要是用轻油裂解技术生产的,其技术多 从国外引进,其中有SRT-I~IV,IFP,GK-Ⅲ以及KelfogNISF 毫秒炉。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有南方裂解炉和北方 裂解炉,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外80年代中期的水平,现 正准备推广使用。 在石脑油来源不能满足需要的企业,裂解原料应多元 化。中国石化研究院研究开发的高压加氢裂化尾油、 中压加氢改质和加氢处理尾油作裂解原料的技术, 使这些尾油裂解的乙烯收率和烧焦周期分别达到了 轻柴油和石脑油的水平。这不仅拓宽了裂解原料的 来源,而且使得装置的经济效益更好。在以减压蜡油 (VGO)为原料生产丙烯的技术中,我国研究开发成功 的DCC-Ⅰ,以DCC-Ⅱ,MGG,ARGG,MIO技术,在国际上 处于领先水平。DCC-I技术已出口泰国。
1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
1.1简介
1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
1.2 我国的炼油工业的分布状况
我国炼油布局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 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以东部为主、 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中国石油的炼厂主 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但这些区域不是 成品油的主要消费区。中国石化炼厂则主要 分布在油品消费高度集中的华东和中南地区, 所产的成品油基本可在其传统销售区域消化。 地方炼厂则主要分布在山东及陕西地区,成 品油资源除部分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 集团销售外,其余自行销售。我国成品油目 前总体的主要流向大致呈“北油南运”、 “西油东调”的格局。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3芳烃生产技术 芳烃生产技术:我国自行开发的半再生催化 重整工艺和工程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连续重整工艺技术方面已基本掌握了第二 代连续重整工艺及工程设计。 芳烃抽提技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曾开发 成功以甘醇为溶剂的芳烃抽提工艺模拟软件, 开发的重整汽油抽提蒸馏苯(SED)新工艺也 再多套装置
1.2.1 东北地区
有14家主要炼厂,其中12家炼厂隶属于中石油集团,另外喇嘛 甸炼厂和沈阳蜡化隶属于中国中化集团。
1.2.2华北地区
有10家主要炼厂,多隶属于中石化,其中大港油田和华北石化隶 属于中石油,中捷石化隶属于中海油
1.2.3山东地区
有40余家炼油厂和化工企业供应液化石油气,其中5家炼厂隶属 于中石化,6家炼厂隶属于中国中化集团,3家炼厂隶属于中海 油
我国石油化学工 业的分布和石油 化工的技术现状 及发展趋势
目录
1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
2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现状
3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4
世界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
1.1简介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 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 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工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 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 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 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 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 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 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 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 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 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 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 化工。
1.2 我国的炼油工业的分布状况
1.2.4华东地区
1.2.5沿江地区
有11家 主要炼 厂,其 中一家 隶属于 中海油
有6 家主 要炼 厂, 均隶 属于 中石
1.3中国的乙烯工业分布
1.3中国的乙烯工业分布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我国 乙烯生产的前三省市是广东、上海和江苏 , 分别占总产量的14.84%、12.93%和10.08%。 乙烯产能列世界第二。中国虽然是乙烯大国, 但大而不强,表现在整体规模偏小、布局分 散,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同时缺少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持,整体竞争力不强。
1.4 其他化工产品的分布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塑料生产基地 和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南京是我 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烷基苯生产基 地;吉林石化是我国最大乳聚丁 苯橡胶生产基地;巴陵石化是我 国最大的锂系聚合物和环氧树脂 生产基地;大庆石化是我国最大 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1炼油工业技术 在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借鉴国外的先进技 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炼油主要工艺 和催化剂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研 究院)和兄弟单位共同开发成功的中压加氢 改质技术(MHUG),是国际上生产低硫低芳烃 柴油三大技术之一。
5 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石化产品市场已接近或趋于成 熟,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油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和技术竞争更加激烈, 技术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世界级跨国公 司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更为明显。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石化产品的需 求一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尽管受海湾危机 的影响,石化产品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3.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2
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将是今后―段时 期的发展重点
大型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会有快速的 发展
3
4 5
农用化学品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为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配套的精细化和 专用化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绿色化工”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现状
谢谢!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4.1炼油-化工一体化 当前,在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资源状况以及 市场产品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大力发 展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炼制技术将成为石油炼制技术 发展的重要方向。 4.2清洁燃料的生产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世界燃油规范”中 对汽油的硫含量、烯烃含量,柴油中的硫含量、总 芳烃小于25%以及二、三环多环芳烃、十六烷值都 有明确规定,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已成为石油炼制技 术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6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技术 我国合成树脂及塑料的生产技术,除小本体法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是采用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技术建设生 产装置和进行运转外,其它的合成树脂和塑料的技术 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的合成纤维产量列世界第二位,是重点发展的产 业,但是涤纶、绵纶、腈纶及丙纶的生产技术都是从 国外引进的。 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有一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如丁腈胶、丁苯胶的生产技术。我国也自行研究开 发成功了一些合成橡胶的生产技术,如顺丁橡胶和丁 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而且SBS生产技术还出 口意大利。
2 我国石油化工的技术现状
2.1炼油工业技术 我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RN-1加氢精制催化 剂已出口意大利,石蜡加氢、白油加氢、重 整预加氢、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半 再生式重整、连续重整催化剂基本赶上国外 同类催化剂水平。针状石油焦和润滑油生产 技术、渣油脱沥青、减粘裂化以及芳烃抽提 技术等项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开发的主要工艺和催化剂技术已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真正属于我国独创的技 术还不多,而且高档润滑油与国际先进水平 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