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精选通用8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精选通用8篇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精选(通用8篇)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精选精选篇1现正值夏季高温及台汛期时期,高温天气期间,由于工人体质不同,容易造成中暑、晕倒等事故,以及台汛期到来,经常会遇到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将可能对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水情况、施工用电、大型起重机械的施工和外架防护造成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安全生产预案。
一、管理目标及组织机构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针对高温、潮湿、闷热的天气,为保障现场施工工人的人身健康,特编制本防暑降温办法,保证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
本项目部各级人员要把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增强职工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确保职工安全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组织机构二、防暑降温具体措施1)、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登记。
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的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露天作业场所,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尽量设法使工人避开强烈的太阳辐射热,尽量做到合理安排劳动时间。
现正在围护桩施工期间,钢筋工及桩基施工人员需要长时间在露天场地操作,因此要及时调整工作时间,上午可以安排在6:30~10:30时间施工,下午安排在15:00~19:00时间施工,从而可以避免在太阳辐射最热的时间段施工。
若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安排人员轮流施工,以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状态下作业。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温中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在高温天气或高温环境下工作期间发生的中暑事故。
三、事故特征1. 高温中暑事故是一种突发性安全事件,常见于夏季高温天气或高温环境作业中。
2. 中暑前通常会出现胸闷、头晕、口渴、呼吸不畅、无力等症状。
3. 事故发生地点多为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
四、应急预案及流程1. 预防措施(1)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矿泉水等。
(4)加强工作场所通风,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2. 事故发现与报告(1)员工发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将中暑人员移至通风、阴凉处,并拨打急救电话。
(3)同时,现场负责人应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3. 应急响应与救援(1)接到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2)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中暑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3)对于轻度中暑,可让中暑人员休息,饮用清凉饮料,服用中暑药物。
(4)对于中度以上中暑,应立即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对事故损失进行赔偿。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发现、报告、应急响应、救援、事故调查与处理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预案及流程,旨在提高公司对高温中暑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夏季高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篇

夏季高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篇夏季高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1)目前,已进入夏季,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工程施工,极易发生作业人员中暑和食物中毒。
为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我处特制定防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要求各项目部认真贯彻执行。
一、范围与依据1、范围本预案针对在建工程可能出现的中暑事件,适用于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
2、依据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等制定。
3、事件发生的条件及严重程度3.1 事件发生的条件在工程项目暑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在高温炎热环境中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发生中暑事件。
3.2事件的严重程度中暑事件属工程施工的二级事件,一旦发生,报应急总指挥批准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应急救援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自救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以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
3、任何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体系1、应急组织体系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图(略)2、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2.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副经理总工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队(班组)负责人及司机等人组成2.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2.1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
2.2.2 现场事故评估。
2.2.3 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2.2.4 控制紧急情况和应急专项资金的落实。
2.2.5 做好与各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及对外信息的发布。
3、应急工作小组及职责3.1 现场伤员营救组的职能与职责3.1.1现场进行中暑人员必要的急救及做好其他人员的保护措施;3.2 保卫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3.2.1 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3.2.2疏散场区内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国家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

国家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组织指挥体系国家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的组织指挥体系由国家应急指挥部、地方应急指挥部和现场应急指挥部三个层级构成。
2.2 各级职责(1)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范围内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措施,指导和支持地方应急指挥部的工作。
(2)地方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调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并及时向国家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3)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制定和组织实施现场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防措施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报和高温中暑防范提示。
高温天气中暑应急预案5篇

高温天气中暑应急预案5篇高温天气中暑应急预案(篇1)为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保障措施的落实,提高项目部应对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教育员工如何正确、准确、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特组织各部门开展连续梁挂篮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方案如下:一、演练时间:20__年__月__日下午x点钟。
二、演练目的:1、防止野外高温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人员高温中暑事故。
2、在发生中暑事故后能快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程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中暑恶化、伤亡。
三、演练规则:高温中暑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常备不懈、全力抢险。
2、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3、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4、任何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高温中暑救援工具、器材、药品等。
四、演练方案:(一)应急预案演练背景8号路基侧沟施工中,有一工人在进行水沟电缆槽内垃圾清理时,发生中暑症状。
(二)演练领导小组:应急救援组组长:__。
组员:应急小组成员、__组负责人及班组长(三)演练救援分工:1应急救援组:由组长__负责,__协助,各相关部门成员、协作班组组成。
组织进行应急救护。
2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主任孙东晓负责应急救援中人员的基本急救工作。
3对外联络组:由书记__和__负责对外联络,联系__人民医院绿色通道,及时进行中暑人员救护。
(四)应急救援演练准备工作:1、救援设备、物资。
2、演练出动项目部各部门相关人员及涉及到的协作队伍,其他人员做好准备。
(五)演练地点:__(六)应急程序启动程序:施工员__第一时间发现有人中暑(昏厥),立即通知现场副经理__,由__通知项目经理__及应急办公室负责人__,__立即通知应急小组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险。
(七)演练程序及人员职责:1、演练程序:应急小组接到通知赶赴现场——现场初级救护,把伤员抬到平整阴凉处,进行初步降温处理;同时由__拨打绿色通道救护电话,打开绿色救援通道——__立即组织小组人员维护现场秩序——救护人员赶到后,__负责配合救护人员救护中暑人员,并协助抬上救援车辆陪同赶往医院——最后由经理__光进行总结,并由安全总监__讲解高温防暑的预防、自救互救常识,注意事项——演练结束。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8篇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8篇大家在遇到一些特别状况时,一定要启动应急预案,想要写出优秀的应急预案,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目标,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温中暑应急预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篇1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
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1 预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组织措施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
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技术措施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幕布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卫生保健措施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的清凉饮料。
暑期还可供约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加强个人防护。
高温中暑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夏季高温天气逐年增加,高温中暑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温中暑事故,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高温中暑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发生。
2. 在高温中暑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增强社会公众对高温中暑事故的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等高温中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温中暑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高温中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3. 各组成员职责:(1)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汇总事故信息。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实施。
(3)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提供医疗救护。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筹备、供应和调配。
(5)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五、应急救援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高温中暑事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建设,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作业。
(4)提供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如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
2. 应急救援措施(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指挥部。
(2)现场救援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将重伤员送往医院。
(4)物资保障组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
(5)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六、应急响应级别根据高温中暑事故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响应:针对重大高温中暑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2. 二级响应:针对较大高温中暑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部分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

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优秀8篇)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很紧要,你知道如何来写吗?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连接,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本领的重点事故时与有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
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忙到大家!高温天气期间安全应急预案精选篇11、目的在防暑降温的高温季节中,应加强现场的组织管理,认真落实公司下达的多项责任与规章制度,以防止由于高温对施工人员和工程带来的损害,特订立本应急预案。
2、高温预警当气象台发出高温警示报告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适时挂念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情形,调整作息时间,严禁加班加点的超负荷施工。
3、温防治措施1)积极自动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做好夏季工作期间的作息制度,是工人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2)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和落实急救措施,以防万一。
3)积极改善企业工人的劳动条件,留宿的通风降温设施,做好工人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救助救助电话:120对在高温季节中中暑的人员,首先以救人为主,将中暑人员布置在通风降温的室内,并适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对于企业工厂车间来说,工厂车间降温是其紧要的一项工作,这不仅个关系到工厂车间的工作效率,还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所以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从而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不绝地改善劳动条件。
5、实在的措施有:(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抓好生产现场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防暑降温工作,还要订立应急预案,以防高温引发员工中暑以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紧密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合理布置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严格掌控操作人员的室外作业时间,避开在高温段进行作业,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工作中加强轮换休息,可以实行勤倒班的方式,从而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并加强现场巡查,加大对防暑降温学问和中暑急救学问的宣扬,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四级。
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2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
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3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
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
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4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 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
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6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 应急响应4.1 应急响应启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7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8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9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
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 保障措施5.1 组织保障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10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发布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