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笔试.doc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笔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笔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笔试真题高中数学笔试真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0, a2=−1, a3=1,则S8的值是()A. −8B. 7C. 8D. 92. 已知向量a=(1,2),b=(3, x),若向量a//b,则x的值为()A. 1B. 2C. 3D. 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1.等差数列{an}的三项中,a3-a2=__2___,a2-a1=____2___12.在△ABC中,若a=5,b=12,∠A=60°,则c的值是______15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00 分)13. 已知函数 y =3x -2x2 +1,其中x>0,求y的极大值。

解:由函数 y = 3x - 2x2 + 1,得其一阶导数为 y' = 3 - 4x,当 y' = 0 时,解得x = 3/4,此处为函数 y 的极大值点,则函数 y 的极大值为 ymax= f(3/4) = 3/4 -2(3/4)2 +1 = (7 -9 +4 )/4 = 0.14. 设双曲线C : x2 - y2 =1(a> 0,b≠0)所确定的抛物线P: y2 = 4ax,求该双曲线C 的离心率。

解:已知抛物线P: y2 = 4ax,则双曲线C 的方程可以化为 x2 - y2 -1= 0,令 C 的焦点为F(α ,0) , 则α2 = 4a,又令 Q 为C 上一点,则有 Q(-α ,0),从而有|FQ| = 2α。

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 |FQ|/2a = 2α/4a = α/2a = √4a/2a = √2/2. 答:双曲线 C 的离心率e = √2/2.。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数学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数学

2024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知识高中数学知识点·极限1.洛必达法则(1)概念:在分子与分母导数都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对分子分母进行求导运算,直到该极限的类型为可以直接代入求解即可.(2)适用类型:通常情况下适用于00型或者是∞∞型极限.2.利用两个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 →=,1lim 1e x x x →∞⎛⎫+= ⎪⎝⎭(或()10lim 1e x x x →+=).知识点·导数1.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 f x =上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地,切线方程为()()()'000y f x f x x x -=-.2.导数的运算法则(1)()()()()'''f x g x f x g x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3)()()()()()()()()()'''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3.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是增加的;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是减少的.知识点·行列式的基本性质1.行列式的值等于其转置行列式的值,即T D D =.2.行列式中任意两行(列)位置互换,行列式的值反号.3.若行列式中两行(列)对应元素相同,行列式值为零.4.若行列式中某一行(列)有公因子k ,则公因子k 可提取到行列式符号外,即nn n n sn s s n a a a ka ka ka a a a212111211nnn n sn s s n a a a a a a a a a k 212111211=.5.行列式中若一行(列)均为零元素,则此行列式值为零.6.行列式中若两行(列)元素对应成比例,则行列式值为零.知识点·齐次线性方程组1.解的情况(1)当()rA n =,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零解.(2)当()r A n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2.解的性质(1)方程组(a )的两个解的和还是方程组(a )的解;(2)方程组(a )的一个解的倍数还是方程组(a )的解.3.基础解系(1)齐次线性方程组(a )的一组解12,,,t ηηηL 称为(a )的一个基础解系,如果①方程组(a )的任何一个解都能表成12,,,t ηηηL 的线性组合;②12,,,t ηηηL 线性无关.(2)在齐次线性方程组(a )有非零解的情况下,它有基础解系,并且基础解系所含解的个数等于n r -,这里r 表示系数矩阵的秩(n r -也就是自由未知量的个数).知识点·非齐次线性方程组1.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线性方程组(b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rA r A =.方程组Axb =(A 为m n ⨯矩阵)解的情况:()(r A r A n ==⇔有唯一解()(r A r A n =<⇔有无穷多解()1()r A r A +=⇔无解,即b 不能由A 的列向量线性表出.2.解的性质(1)线性方程组(b )的两个解的差是它的导出组(a )的解.(2)线性方程组(b )的一个解与它的导出组(a )的一个解之和还是线性方程组(b )的解.(3)如果0γ是线性方程组(b )的一个特解,那么方程组(b )的任一个解γ都可表示成0γγη=+,其中η是导出组(a )的一个解.因此,对于方程组(b )的任一个特解0γ,当η取遍它的导出组的全部解时,0γγη=+就给(b )的全部解.(4)在方程组(b )有解的条件下,解是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导出组(a )只有零解.知识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基本概念线性相(无)关向量组12,,,s ααα 称为线性相关,如果有数域P 中不全为零的数12,,,s k k k ,使11220s s k k k ααα+++= ,否则称12,,,s ααα 是线性无关的.注:任意一个包含零向量的向量组一定是线性相关的.2.向量组线性关系的判定(1)向量组12,,,(2)s s ααα≥L 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是其中至少有某一向量(1)i i s α≤≤可由其余向量线性表示.(2)如果一向量组的一部分线性相关,那么这个向量组就线性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一向量组线性无关,那么它的任何一个非空的部分组也线性无关.3.极大线性无关组若向量组12,,,s ααα 的一部分向量12,,,i i ir ααα 满足:(1)12,,,i i ir ααα 线性无关;(2)12,,,s ααα 中的任一向量i α均可由其线性表示;则称此部分向量组12,,,i i ir ααα 为原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4.性质(1)任意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都与向量组自身等价.(2)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不一定唯一,但任意两个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5.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所含向量的个数称为这个向量组的秩.(1)秩为r 的n 维向量组中的任意r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都是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2)等价的向量组必有相同的秩.(秩相同的向量组未必等价);注:考虑到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就是它自身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因此一向量组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是它的秩与它所含向量的个数相同.(3)设12,,,r αααL 与12,,,s βββL 两个向量组,如果向量组12,,,r αααL 可以由12,,,s βββL 线性表出,则()()1212,,,,,,r s r r αααβββ≤ .6.矩阵的秩矩阵的行向量组的秩称为矩阵的行秩,矩阵的列向量组的秩称为矩阵的列秩,对任意矩阵,行秩=列秩=矩阵的秩.矩阵A 的秩是r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 中有一个r 阶子式不为零,同时所有1r +阶子式全为零.n n ⨯矩阵的行列式为零的充要条件是它的秩小于n .知识点·线面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间的关系1111122222:0,:0A x B y C z D A x B y C z D ∏+++=∏+++=,则1∏∥2∏11112222A B C D A B C D ⇔==≠;121212120A A B B C C ∏⊥∏⇔++=;1∏与2∏的夹角θ(法向量间的夹角,不大于90)满足:1212cos n n n n θ⋅== 2.两条直线间的关系设1111111:x x y y z z L l m n ---==,2222222:x x y y z z L l m n ---==,则1L ∥2L 111222l m n l m n ⇔==,且111(,,)x y z 不满足2L 的方程;121212120L L l l m m n n ⊥⇔++=;1L 与2L 的夹角θ(方向向量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满足cos θ=.3直线和它在平面投影直线所夹锐角θ称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夹角为2π.000:x x y y z z L l m n ---==,:0Ax By Cz D ∏+++=,{,,},{,,}s l m n n A B C == ,则L ∥∏s n ⇔⊥ ,即0Al Bm Cn ++=且0000Ax By Cz D +++≠;L ⊥∏s ⇔ ∥n ,即A B C l m n ==;L 与∏的夹角,2s n πθ=-〈〉 ,sin θ=.知识点·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1.古典概型(1)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①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②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m P A n =.2.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1)要切实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①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②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2)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计算公式()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专业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专业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专业考试真题多项选择题以下哪些是关于概率的基本性质?(多选)A. 概率值介于0和1之间B.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C.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D. 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2E. 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下列关于独立事件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多选)A.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B. 独立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不发生C. 如果两个事件不独立,那么它们的概率一定相互影响D. 在一次试验中,独立事件A发生的概率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大E. 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小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下列哪些情况中,两个事件是互斥的?(多选)A. 投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结果为偶数和得到的结果为奇数B. 射击比赛中,选手甲和选手乙同时射中靶心C. 抽取一张扑克牌,这张牌是红桃和这张牌是偶数D.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学生小明得到满分和得到不及格E. 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和明天不下雨关于条件概率,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 条件概率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B. 条件概率的值一定大于或等于相应无条件概率的值C.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D. 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事件B发生的概率必须为1E. 条件概率中,条件事件B的发生与否会影响事件A的概率下列哪些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多选)A. 投掷一枚硬币1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B. 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电话交换机接到的呼叫次数C. 在一次考试中,学生答对选择题的数量(假设每题只有对和错两种可能)D. 一台机器在一天内发生故障的次数E. 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的和单项选择题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P(A∪B)等于多少?A. P(A) + P(B)B. P(A) - P(B)C. P(A) * P(B)D. 1 - P(A) * P(B)已知P(A) = 0.4,P(B) = 0.6,如果A和B是独立事件,那么P(A∩B)等于多少?A. 0.24B. 0.4C. 0.6D. 1在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随机抽取一个球,然后放回,再随机抽取一个球,两次都抽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A. 5/8B. 25/64C. 15/64D. 5/32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那么E(X)等于多少?A. npB. np(1-p)C. n^2pD. n/(1-p)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20名女生。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

第一章课程知识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4.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一、选择题1. 半径为5cm的扇形的弧长为10cm,则扇形的面积是()A. 10cm²B. 20cm²C. 25π cm²D. 50π cm²2. 一组数据10,12,15,18,x,24的中位数是15,则x的值是()A. 15B. 16C. 17D. 183. 直线y=2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A. (-3/2,0)B. (-3,0)C. (0,3/2)D. (0,3)4. 若a+b=0,则a²-3ab+b²=()A. 0B. aC. 3abD. b²5. 三次函数y=ax³+bx²+cx+d(a≠0)在x=-1处的导数值为0,则a、b、c、d的关系是()A. ab=3cdB. ac=3bdC. ad=3bcD. bc=3ad6. 将直径为10cm的圆铁片剪成12条宽为1cm的扇形,剩下的部分的面积是()A. 5π cm²B. 10π cm²C. 15π cm²D. 20π cm²7. 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a≠0)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5,则a、b、c的关系是()A. ac=5bB. ab=5cC. bc=5aD. abc=58. 一条火车每小时行驶120km,在5小时内行走的距离是()A. 500kmB. 600kmC. 700kmD. 800km9. 若sinx=0.8,则tanx的值是()A. 0.6B. 0.64C. 0.8D. 1.2510. 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0cm,其中一直角边为4cm,则另一直角边的长为()A. 3cmB. 4cmC. 5cmD. 6cm二、填空题11. 21的因数之和是____。

12. 36的真约数之和是____。

13. 若AB//CD,∠A=(2x)°,∠D=(3x-10)°,求x的值___。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笔试大纲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笔试大纲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笔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笔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数学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考查考生对高中数学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主要包括:1. 确保考生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评估考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察考生的数学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学生评价等能力。

考试要求主要包括:1. 掌握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的核心知识点和难点。

2. 具备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能力。

4. 具备编写数学学科教材和教案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分值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笔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学基本概念与方法(12分)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包括数集、代数式与方程、函数与图像等内容。

2. 数与式(20分)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的性质、运算规则以及代数式的化简与计算能力。

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18分)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20分)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掌握情况。

5. 平面解析几何(15分)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性质和运用能力。

6. 空间几何(15分)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空间向量、直线与平面的性质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7. 概率与统计(20分)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1. 考试要求:(1)准确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设计、实施数学教学的能力。

(4)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和解题过程。

2. 评分标准:(1)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理解准确性。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极限的值是()。

A、-1B、0C、1D、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围成的面积可以用定积分表示为()。

A、B、C、D、3.平面x=2与双曲面的交线是()。

A、两条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4.已知向量a=(1,2,1),b=(t,3,0),c=(2,t,1)线性相关,则t的取值是()。

A、-3或-1B、-3或1C、-1或3D、1或35.矩阵是可逆矩阵,E是二阶单位矩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列式B、a=c=0C、向量与向量线性无关D、存在N,使得MN=E6.若同一样本空间中的随机事件A,B满足P(A)+P(B)=1.2,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P(A)=P(B)=0.6B、A与B相互独立C、D、A与B互不相容7.贯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四条主线之一是()。

A、三角函数B、几何与代数C、频率与概率D、应用统计8.南北朝科学家祖暅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体积计算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也常常被称为祖暅原理,其中“幂”和“势”的含义分别是()。

A、乘方、高B、乘方、宽C、面积、高D、面积、宽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已知实系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k的值。

(3分)(2)求此时方程组的通解。

(4分)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直线过点P(4,0,2)且与直线:垂直相交。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4分)(2)求直线的标准方程。

(3分)11.某设备由甲、乙两名工人同时操作,两人的操作相互独立,每名工人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只能是0、1、2,对应的概率分别是0.7、0.2、0.1,将两名工人操作失误的总数记为X,若X2,则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求该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

(3分)(2)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023上半年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2023上半年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2023上半年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中,$k$表示什么意思?A. 截距B. 常数项C. 系数D. 变量2. 下列哪个命题是正确的?A. 当$n$为奇数时,$n^2$也是奇数。

B. $-1$是正整数。

C. $\sqrt{2}$是无理数。

D. $\frac{1}{2} \gt \frac{5}{12}$。

3. $a$是正整数,$b$是偶数,若$a+b$是奇数,则$a$一定是()。

A. 奇数B. 偶数C. 质数D. 素数4. 已知函数$f(x)=ax+b$是奇函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f(0)=0$B. $a=0$C. $f(x)$为线性函数D. $b=0$5. 下列四个比例中比例因子最小的是()。

A. $12:15$B. $16:20$C. $18:27$D. $20:45$6. 若$\log_{2x}16=4$,则$x=$()。

A. $\frac12$B. $2$C. $\sqrt8$D. $\frac 14$7. 若$\tan\theta=\frac35$,则$\sin\theta=$()。

A. $\frac 35$B. $\frac 45$C. $\frac 5{13}$D. $\frac 35\sqrt{14}$8. 已知等比数列$\{a_n\}$的前两项为$a_1=3$,$a_2=6$,则$\{a_n\}$的公比为()。

A. $2$B. $\sqrt{2}$C. $3$D. $\frac12$9. $\Delta ABC$中,$\angle B=120^\circ$,$AB=2$,$BC=6$,则$\sin\angle A+\cos\angle C=$()。

A. $\frac76$B. $\frac{7\sqrt{3}}{12}$C. $\frac12$D. $\frac{11}{12}$10. 若$a>b>0$,则$\log_a\frac{1}{b}$的值域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

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

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

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π<<<321x x x ,试证: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ln f x x x =(0,)+∞2312
1223sin sin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
--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 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活动(2)讨论: , , 的几何意义。

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ab 221122
ab a b ≤+212a 212b 221122
ab 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