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的民族文化意蕴

合集下载

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摘要:一、牛郎织女的起源传说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三、牛郎织女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四、现代视角下的牛郎织女故事解读五、牛郎织女传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一、牛郎织女的起源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它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辰的崇拜,将天上的星辰与地面的人物相结合,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据古代文献记载,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是天上两颗耀眼的星辰,它们分别代表着牛郎和织女这两位神话人物。

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浪漫故事。

牛郎是一个贫苦的牧牛人,而织女则是天宫中的一位仙女。

一天,织女下凡来到人间,在湖边与牛郎相遇。

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倾诉衷情,最后决定携手共度余生。

然而,天庭中的王母娘娘得知这对神仙和凡人的恋情,心生愤怒,下令将两人拆散。

天兵天将来到人间,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

三、牛郎织女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民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牛郎织女代表了真挚的爱情。

尽管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定地追求爱情,不离不弃。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封建社会,人们渴望自由恋爱、幸福婚姻,牛郎织女的故事便成为这种渴望的象征。

最后,牛郎织女还寓意着勤劳和智慧。

牛郎是一位勤劳的牧牛人,而织女则是一位巧妙的织布仙女,他们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品质。

四、现代视角下的牛郎织女故事解读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首先,我们可以将牛郎织女看作是一对勇敢追求爱情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在故事中,织女被迫回到天宫,牛郎则沦为奴隶,这揭示了封建社会对爱情的压迫和束缚。

最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牛郎织女传说实际上是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误解。

牛郎星和织女星实际上是一对遥远的恒星,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远超过了神话故事中的描述。

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和现实意义【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和现实意义】一、引言牛郎织女故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浪漫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既是一种美丽的传说,也寄托着人们对于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从主题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探讨牛郎织女故事的内涵与价值。

二、主题与内涵1. 爱情与奇迹牛郎织女故事是一种典型的浪漫爱情故事,讲述了一对相爱却因天河分隔而凄苦分离的恋人。

在牛郎和织女心灵的牵引下,他们最终得到了情感连接的奇迹,得以相聚在七夕之夜。

这种主题传达出爱情的力量和奇迹的可能性,让人相信真爱的力量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

2. 人性与善良在故事中,牛郎和织女虽然表现出了人间的情感,却保持着对人间的感恩和决不伤害他人的思想。

牛郎用自己的精湛技艺换取了一双神仙的缝衣针,织女也以织成的绢布为人们带去幸福。

他们将爱意融入行动,展现了人性中善良和无私的一面。

三、现实意义和启示1. 真爱与坚持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爱需要坚持和努力,即使面临困难和离别,也希望能秉持对真爱的坚守,相信奇迹会出现。

这对夫妻通过顽强的信念和努力,最终实现了人间与仙境的相会,展示了真爱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

2. 人间与仙境的连接牛郎织女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人间与仙境的连接可能性。

尽管我们生活在世俗的尘世,但通过品德和善行,我们可以与神仙相通,与美好相遇。

这鼓舞人们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追求高尚的品德,从而实现自己与仙境的连接。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牛郎织女故事以其唯美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独具一席之地。

对我而言,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爱的可贵和奇迹的可能。

它教会我坚守对真爱的追求,不断努力,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勇往直前。

故事也让我明白,通过积极的行动和秉持善良的品格,我们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实现与美好世界的连接。

总结回顾:牛郎织女故事以其爱情与奇迹、人性与善良的主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

喜欢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理由

喜欢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理由

喜欢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理由
"牛郎织女" 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织女两位相爱的仙人被玛
奇定下了最后一天相聚,他们不得不分离的故事。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 爱情的力量:"牛郎织女" 是典型的爱情故事,它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魅力。

无论是仙人还是凡人,爱情都能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最终找到彼此。

这种纯粹而坚定的爱情是我非常心动的。

2. 跨越界限的爱情:在这个故事中,牛郎和织女来自不同的世界。

牛郎是凡人,而织女则是天界的仙女。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结合。

这种属于禁忌的爱情引发了我对跨越界限和突破规则的思考。

3. 文化意义: "牛郎织女" 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
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这个故事传承了千百年,代代相传。

我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热爱使我喜欢这个故事,它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4. 故事的浪漫和美好: "牛郎织女" 故事中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元素,如繁星
闪烁的星空、牛郎织女相聚时的美丽桥梁等。

这些画面给我带来了温暖和愉悦的感觉,让我相信爱情的力量可以创造美好的事物。

总之,我喜欢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展示了爱情的力量、突破界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宝藏和浪漫的美好。

这个故事激发了我对爱情、文化和美好事物的思考和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故事起源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农 耕社会,是人们对牛、纺织等 生产活动的崇拜和想象。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历史演变中 逐渐丰富和发展,成为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故事中牛郎和织女分别代表了 农民和纺织女工,反映了古代 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
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最终相会, 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和向往。
王母娘娘:权威冷漠,是织女 的母亲,极力反对牛郎和织女 的爱情。
牛郎织女相遇
牛郎在树林中偶 遇下凡沐浴的织 女
牛郎藏起织女的 衣裳,使她无法 返回天宫
织女答应做牛郎 的妻子,两人结 为夫妻
牛郎织女共同度 过了一段美好的 时光
牛郎织女相爱
牛郎与织女在天上相识
牛郎偷取织女的天衣
织女爱上了牛郎并私定终 身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 念和价值取向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内涵
06
故事影响与价值
章节副标题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丰富了汉语表达和修辞手法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牛郎织女的故事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 们的创作灵感。
文化传承: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 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牛郎织女决定在人间生活
牛郎织女被拆散
牛郎织女相爱,但被王母娘娘发现 王母娘娘划天河,阻隔牛郎织女相会 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节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被拆散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爱情的束缚和压迫

牛郎织女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牛郎织女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牛郎织女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两个相爱的人被天地所阻隔,最终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的产生与意义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相传发生在汉朝时期,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本是星辰中的一对恋人,却因为犯了天帝之忌,被贬下人间。

一直到今天,这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牛郎织女的故事中蕴含了人们对于恋爱和相思之情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具有神话色彩,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分离和爱情的坚贞。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和对于爱情的热烈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对于牛郎织女这对古代传说中的情侣,人们都感到由衷的同情和喜爱,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爱情的尊重和重视。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许多象征意义。

牛郎代表着平凡的人,织女则代表着美丽的女子。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看作是一种最纯真、最坚贞的情感。

故事中的七夕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每年七夕之夜,人们依然在祈求牛郎织女能够永远幸福相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勤劳善良的赞美。

牛郎是一个草民、一个勤劳的农夫,而织女则是一位勤劳的女纺织工。

他们俩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换来了永恒的爱情。

这种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人对于真爱的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社会,牛郎织女的故事似乎有些遥远,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爱情美好、勤劳善良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传承。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那份对于真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从未改变。

牛郎织女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用勤劳和善良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牛郎织女故事产生于中国古代,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这个古老的故事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爱情的赞美,更是对于勤劳善良的赞颂。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文化和民间故事中的地位和影响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文化和民间故事中的地位和影响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文化和民间故事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是一对最具代表性和深远影响的神话人物。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主题之一,还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牛郎织女在中国文化和民间故事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传说中,牛郎和织女都是神仙,但是他们都犯了规定,被贬到人间当凡人。

牛郎化身为牧牛少年,织女则成为女红娘子。

他们在河边相遇,并相爱了。

他们结婚并育有两个儿女,但是织女的母亲并不满意,最终将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感到非常伤心,在牛仙的帮助下,他化身为神牛,带着两个孩子上天找到了织女。

在天上,玉帝看到他们的爱情,决定让他们在年年的七月七日相见。

每年这一天,织女用天上的丝线挂着牛郎和孩子们送上的锁子,从银河的此岸到彼岸,和牛郎共度快乐的时间。

二、牛郎织女的文化意义1. 爱情和家庭牛郎织女的故事多次提及的爱情是显而易见的主题。

作为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它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婚姻道德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元,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石。

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描述他们的相遇、相爱和婚礼,向读者表达了建立美满家庭的可贵和重要性。

2. 孝道织女的母亲是一个传统而强大的人物,她虽然有时候霸道,但对女儿的教育和保护也是极其严格的。

织女对母亲的孝道也被描述为一个特别的品质,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价值观。

3. 民间信仰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中国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牛、马、羊、狗、鸡和猪是传说中的六种动物,它们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为“六畜”,而牛则代表着力量和纯朴。

牛郎的形象体现了牛的形象,而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视为一种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民间习俗和信仰之一。

三、牛郎织女的影响1. 文学作品《牛郎织女》由唐代的著名诗人邵雍所作,他将该传说写成了一首充满华丽词汇和美丽意象的诗。

浅析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文化意蕴

浅析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文化意蕴

浅析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文化意蕴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中国是一个宇宙神话传说,代表了两个永恒的爱情故事。

据传,牛郎是九星金牛座的驻守星,一个是织女,也就是银带星。

一年,牛郎和织女恋爱了;但
他们的爱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们被两个河流分隔着。

最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得到
了天上的庇佑,他们的爱情被银色的桥梁所链接,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可以在隔壁
的河上相会。

从本质上讲,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两个不可能实现的爱情故事,这是一种感性极其深
厚的文化构成,从独特的视角对爱情和友谊赋予了新的定义。

它表达了中国人热爱自由、
渴望相爱的基本心理,是中国文化情绪化思考方法的代表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深具指导
意义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个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形象化的爱情是极度深厚的。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坚定的执着,此牢此穷,此情此爱,要么赴死,要么断肠,他们经历了恩怨情仇,因为不可抗拒的爱情
力量,而把彼此尘封,无法相见。

故事中有一个深刻的社会信息:跨越社会秩序,逃脱社
会局限的爱情永远是不可能的。

故事也反映了牢不可破的人的信念和情感,给相爱的人带
来宽容与包容的理念,言有物,言有量,表达出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

牛郎织女的传说把一个古老的爱情的传奇,变成了深沉的文化内涵。

虽然牛郎织女动
人的爱情故事比较老套,但大多数中国人依然以爱心来传扬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歌颂传统
文化里最闪亮的爱情传说,及其内在的深情厚意,希望可以将这种爱在真实生活中延续,
为中国传统文化构筑一座难以撼动的爱情堡垒。

“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内涵探析

“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内涵探析

“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内涵探析“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则爱情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两个相爱的人因种种原因被分开,最终通过九天仙女的帮助得以重逢,但仍被天河隔开,只能一年一度在七月七日相会。

这一传说不仅流传千古,也深深地植入了中国文化中。

首先,“牛郎织女”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望。

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是相互真心相爱的,但是因为出生背景不同而被迫分开。

他们经历了多年的分隔和思念,最终还是得以重逢。

这种真诚的爱情观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婚姻的稳定和忠诚,无论身份高低,家境优劣,相互真心相爱都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具有人道主义的意义。

故事中,九天仙女的出现不仅帮助了牛郎和织女的重逢,也反映了在古代中国,人民对于高于自已的超然力量的崇拜。

在这个过程中,仙女表达了人们对于善良、真情和助人的理解,代表了一种仁爱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被重视,被视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最后,“牛郎织女”传说也具有一种教育性的意义。

这个故事中对于牛郎和织女的人品、品行以及行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中,牛郎和织女的仙女摆脱原有生活的限制,并有能力帮助世上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士。

这个故事中反映出的品德和信念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被视为至关重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思想的净化和教育文化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牛郎织女”传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望,也体现了人道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同时更具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对于当今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牛郎织女”故事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真诚的爱情观和奋斗的信念,同时弘扬他们应该具备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合法行为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传说的民族文化意蕴摘要: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民众意识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模式和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的束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说明了家长制在婚姻中的作用;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对做人的要求。

关键词:牛郎织女; 民族文化;现实意义“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首。

它以浪漫的情调、幻想的手法,通过超现实的叙述,为我们展示了牛郎与织女这一对有情人始终不渝的爱情历程。

而与之相伴的“七夕节”也成为中国最有民族特色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的源远流长,这不仅与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结构有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对婚姻家庭及爱情的一种理想、一种观念,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模式和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的束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下面就从传统的民族文化的角度去剖析传说中所蕴藏的文化意蕴。

一、牛郎织女传说中所蕴含的农耕文化产生于秦汉之际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体现出典型的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特点,以牛郎为代表的“耕”和以织女为代表的“织”是古代农耕经济的两种主要生产方式。

据《左传·禧公三十年》“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句,杜预注:“牲生曰牵”,可见“牵牛”原意就是牲畜,即一头活的牛。

织女的“织”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治丝也”,织女即意味着一位织丝的女子。

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牛与丝织业,都和农业文化有相当大的关系,是汉族农耕信仰和农耕文化的反映,体现出汉族文化的农事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几千年的封建经济中又一直以农业及依附业的家庭手工业为主。

“牵牛”、“织女”最广泛地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

在“重农”政策的压制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贯穿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的自给性生产,具体表现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亦即“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这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色。

历史文献谈到小农的生计时,经常耕织并提。

《淮南子·主术训》:“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万民之所公见也”。

《盐铁论·园池》:“夫男耕女织,天下之大业也。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中国古代,这种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被传承和延续,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牛郎与织女的结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的,这里的牛郎是千百万中国家庭中男性的代表,而织女则是靠织布为主的千百万中国家庭中勤劳、善良的女性代表,他们的结合组合成了一个男耕女织的家庭,自给自足,它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基本家庭模式和家庭生活的缩影。

二、牛郎织女传说中所蕴含的牛神崇拜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牲畜,它们中有的甚至是某社会集团或族群的图腾,被赋予神性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牛郎织女传说中老牛被赋予超现实的本领和品格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我国劳动人民对牛的崇拜,主要来自现实生活,农业经济社会里。

在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中,老牛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与牛郎终日为伴,还是成就牛郎织女美满姻缘的“红娘”,以及牺牲自己献出牛皮帮牛郎织女相聚的义畜。

老牛成为人的忠实帮手,同人的命运有了直接的联系,传说对老牛这一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体现了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人们对牛的崇拜,说明了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牛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在牛郎织女故事中,牛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没有牛,牛郎和织女就不能结合,就没有了这段至纯至美的爱情故事;同时,没有牛,牛郎也就没有任何方法上天庭与织女再次相会。

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说中,老牛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普通的牛),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普通的人),它兼有牛性、人性和神性的特殊形象。

首先,牛这一角色的出现与汉代社会经济结构有着直接关系。

两汉时期,牛耕在农业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牛是密不可分的。

牛郎织女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正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的基本的生产关系。

从“牵牛”、“织女”这两个星辰的命名可以看出 ,他们是早期农耕社会中劳动者的形象 ,他们已经被赋予了生活化、和劳动化。

由“男耕女织”这一生活生产方式可知 ,在他们所处的自然经济时代里劳动人民对牛的依赖与崇拜。

正是出于这种原因 ,牛被赋予了神的意义 ,也就具有了神性与神力,因此它能帮助牛郎找到善良的织女为妻 ,就像冥冥中有神在指引着牛郎完成他的梦想。

结合以上原因 ,可知 ,牛为什么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此外,老牛身上所表现的人性,如忠诚、正直、任劳任怨的品质是同牛郎的品质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是牛郎品质的一种延伸和升华。

它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的勤劳朴实的韧性精神,它生动地体现着世代劳动人民对牛郎这类勤劳善良而又受欺侮者的深深的同情和真诚的援助,是正义美好力量的化身。

三、牛郎织女传说中所蕴含的传统的爱情婚姻文化《史记·天宫书》载:“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将。

婺女,其北织女。

织女,天孙也。

”《史记》作于汉初,它所反映的星象学及星象神话均传承自战国中、后期。

这说明,最迟在战国时代,就有织女是天帝之孙女的传说。

在先民的思想中,人和神之间应该是泾渭分明,人类对神明更是有着莫名的敬畏感,可是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却塑造了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一个是人,一个是神,却在红尘里相爱了,先且不论这段恋情的结果如何,单就故事本身,这段“人神恋”的传说却表现天、神、人的自然融合,是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理想追求。

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牛郎织女传说“人神相恋”的特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和心理特征。

“和”是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观,牛郎织女的爱情婚姻正顺应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人伦和谐、天人协调的美好愿望。

“天地之性,人为贵。

”以人为核心、天地人并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思想。

透过牛郎织女奇异的形象系列及平凡人物展示的超凡力量,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众对人类自身的肯定与骄傲。

身为天仙的织女放弃神仙的身份来到人间和牛郎相恋,这一热爱人间的神仙形象渗透着民众对人与人世生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传说中,牛郎织女二人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正是“一夫一妻”的典范,他们二人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巨大挑战!和谐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本质,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

牛郎织女是通过老牛的撮合而结合的,但后来被王母娘娘所拆散,被一道银河所阻隔,最终在二人不懈努力下,每年七月七可以见上一面,以叙衷肠。

这个故事本身,包括中国封建时代婚姻制度和婚姻特点。

中国自周代开始对婚姻制度就有严格的束缚,实行“男不亲求,女不亲许”的原则。

《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诗经·齐风·南山》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男女婚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就门当户对。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老牛就扮演媒人的角色,但这种婚姻却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织女所代表的是权势家庭,而牛郎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小子,况且,这桩婚姻并未得到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同意,试问,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爱情会被谁认可,最终只能是被拆散。

牛郎织女故事中,天帝、王母不仅作为专制家长出现,同时还是被神化了的最高统治者,正因为这样,他对牵牛织女美满生活的破坏,就更具有艺术概括性,更具有象征意义。

也正是织女家长从中作梗,才导致了牛女水各一方的怨情。

牛郎织女故事的转变与发展,是同我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特别是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剧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我国妇女被套上种种枷锁之时,最早产生的反对封建礼教,表现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的民间文学杰作。

牛郎织女的婚姻悲剧在封建社会具有普遍性,是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生活的缩影。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吃人的礼教将青年男女的婚姻及命运牢牢掌握在代表封建势力的家长手里,暴露了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和对封建恶势力绝不低头、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与向往。

它充分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及其“吃人”的本质,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进行了有力控诉。

而牛郎的倔强性格又极大地鼓舞了后人为砸碎封建枷锁、动摇封建统治思想统治而斗争。

在旧封建社会时代里,贫苦的农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 ,虽然他们生活贫困但也有自己的梦想与生活需要 ,他们渴望拥有有妻有子的幸福生活。

因此 ,文人们在创作加工神话传说时 ,融入了人民最普通的生活愿望。

农民虽贫苦 ,但却大都忠厚、善良、真诚 ,这些美德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天上的仙女是聪明、美丽、智慧、贤淑的化身 ,同时也映射了汉代社会评价完美女性的标准,既有美貌又具美德 ,在超现实的世界中 ,织女成为真、善、美的代言人。

而牛郎织女的结合更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恋爱配偶的选择标准。

四、结语牛郎织女传说和文化,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传说所体现的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社会生存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耕女织的社会功能有所弱化,但是,男女婚姻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的细胞依然存在。

男女的合理分工,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家庭的和美、和顺、和谐,依然是我们当代社会追求的理想境地。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里,老牛代表的是忠诚,牛郎体现了善良,织女则是智慧的化身。

勤劳、善良、智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原则,是对美好人性的赞扬和歌颂,表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具有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牛郎受兄嫂的压迫以及来自天庭的阻力)主人公没有退缩,而是与阻挠力量展开了勇敢地拼斗。

身为凡夫的牛郎冲破人间与天堂之界奋力追赶被王母捉回的织女,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显示了生命主体崇高的人格力量,牛郎织女传说凝聚着民众面对人生逆境的抗争意识和行动意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从和意识和伦理行为规范显现出许多积极的价值,牛郎织女的传说则渗透着民众力图驾驭人生、抗击命运的生活态度,显露出与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颇不相同的风貌。

牛郎织女的传说积淀了民众对生命内容的深邃思考,这种思考既有正统文化的影响,更有民众自身哲人般的洞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