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牛郎织女(一)
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 PPT教学课件(优质)

10 牛郎织女(一)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传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牛郎
织女
哥嫂
老牛
初读课文
比一比:
郎
朗
lánɡ
lǎnɡ
右部的“叟”左右对称,注意“臼”的笔顺。
课文中很多地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仙女们何时下凡……从其他民间故事中找出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牛郎织女(一)
牛郎
织女
哥嫂
老牛
相依为命
眼中钉
同情、爱惜
板书设计
身世凄苦,与老牛相依为命。被赶出家门,依旧细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
童年:成人: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想象:牛郎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把课文中有些写得很简略的情节,发挥想象进行合理创编。
想象复述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牛郎平时会有哪些经历?
牛郎搂着老牛的脖子,把脸贴在老牛的头上;老牛低下头蹭了蹭牛郎,“哞——哞——”地叫了两声,好像在安慰牛郎。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合作表演仙女们商量下凡的情节。
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仙女们趁机停下手中的活儿歇息。 仙女一:姐妹们,我们整天没日没夜地织彩锦,都快累死了。听说人间的生活很有意思,我们不如趁着王母娘娘睡着了溜出去玩玩。
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她)的口吻讲;大胆想象,补充合理的情节和人物对话;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还可以加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课文中还有许多情节写得比较简略或者跳跃性比较大,我们可以补充细节,如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生字课件

tuō
笔顺:
音序:T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6
形近:住宅 宅门 大宅
组词:依托 托付 拜托
yù
笔顺:
音序:Y
结构:左右
偏旁:犭 笔画数:9
形近:埋伏 伏击
组词:监狱 狱警
hūn
笔顺:
音序:H 结构:左右 偏旁:女 笔画数:11 形近:昏暗 昏沉 昏昏欲睡 组词:结婚 婚后 婚姻
bèi
笔顺:
形近:搜索 搜集 搜查
组词:嫂子 大嫂 兄嫂
liàng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车 笔画数:11
形近:俩人 咱俩 哥俩
组词:车辆 一辆 多辆
dǎi
笔顺:
音序:D 结构:独体 偏旁:歹 笔画数:4 形近:夕阳 除夕 前夕 组词:好歹 歹徒 歹毒
hǎn
笔顺:
音序:H 结构:上下 偏旁:冖 笔画数:7 形近:干旱 旱灾 旱地 组词:罕见 稀罕 罕有
根据统编版教材修订 五年级(上)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láng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阝 笔画数:8
形近:晴朗 明朗 朗读
组词:郎君 新郎 郎才女貌
diē
笔笔画数:10 形近:大爷 姥爷 老爷 组词:爹爹 爹娘 爹妈
sǎo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女 笔画数:12
shā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纟 笔画数:7
形近:沙土 泥沙 沙滩
组词:面纱 棉纱 纱布
qī
笔顺:
音序:Q 结构:上下 偏旁:女 笔画数:8 形近:生姜 姜茶 老姜 组词:妻子 妻儿 夫妻
新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 10.《牛郎织女(一)》读写结合 课堂作文指导

10.《牛郎织女(一)》读写结合
一、美文欣赏
只听见一个说:“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咱们偷偷地到人间来,要是老人家知道了,不知道要怎么罚咱们呢!”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
一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了?”(课文第15自然段)
二、点睛之笔
写织女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她的话中可以看出织女天真可爱,向往自由,喜爱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也为她后来决心留在人间埋下了伏笔。
在人物出场之前,先写他的语言或行为,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这种方法写作易于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以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三、异曲同工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贾母对黛玉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她‘凤辣子’就是。
——《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四、妙笔生花
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写一个小女孩的出场,突出小女孩活泼可爱的特点。
还隔着院门,就听见了小女孩甜甜的声音:。
10 牛郎织女(一)

边读边想象丰富细节创造性地讲故事
故事讲得要吸引人,必须对文章中一些叙述性的语言 展开想象,把情节说具体。
想象细节的方法主要有:1.联系上下文情景;2.联系 生活想象;3.结合阅读经验;4.用表演形式,在语言、动 作中将细节丰富地展现。
运用: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 事告诉牛”,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试试。
10 牛郎织女(一)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 (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 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妈都死了、兄嫂不喜欢、 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 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练习: 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
想想她会怎样回答。 知道的。比如: 仙女: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
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是违反了天规,王母娘 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会为此丢了 性命呢,还是不要留在人间了。
织女:谢谢你啊,姐姐。但我觉得在天上每天织啊 织啊,这日子单调、重复、乏味,让我觉得那样的烦恼。 我厌倦了天上的生活,我想到人间追求自己的幸福。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 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10 牛郎织女(一)
人物、悬念、情节、线索”
二、将下面的节日与后面的时间、习俗连起来。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元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知识点总结)

10.牛郎织女(一)一、生字:郎爹嫂辆歹罕纱妻趟托泳婚辈挨郎(牛郎郎中)爹(爹娘爹爹)嫂(大嫂嫂子)辆(一辆车辆)歹(好歹为非作歹)罕(罕见,稀罕物)纱(纱衣纱布)妻(妻子夫妻)趟(一趟赶趟) 托(拜托托着)泳(游泳泳衣)婚(结婚大婚)辈(长辈前辈)挨(挨着挨近)二、词语嫂子剩饭床铺亲密爱理不理蒲扇家产好歹对待稀罕粮食微弱纱衣妻子晚霞晃晃荡荡云霞游泳结婚笑嘻嘻葡萄酒无拘无束相依为命眉开眼笑一五一十成家立业成天成夜三、形近字、同音字:牛郎—晴朗—画廊扔掉—仍然挨近—埃及—唉声叹气四、易错字。
嫂(sǎo)子筛(shāi)选牛虻(méng)勤勤恳恳(kěn)裂(liě)开嘴稀罕(han) 酿(niànɡ)酒瞌(kē)睡金梭(suō)好歹(dǎi)监狱(yù)拘(jū)束挨(āi)着扔(rēng)掉狱五、多音字挨āi (挨着,挨近)ái(挨打,挨骂)落luò(落后落伍)là(丢三落四)lào(落枕)六、多义字挨:1、依次,顺次:挨家挨户2、靠近:挨近。
肩挨着肩。
3、遭受:挨打、挨骂。
4、拖延:挨时间七、近义词爱惜一爱护亲密一亲热稀罕一稀奇见识一认识劳累一辛劳情形一情况装饰一装扮余光一余晖恋恋不舍一依依不舍勤勤恳恳一任劳任怨美中不足一白璧微瑕自由自在一无拘无束八、反义词亲密→疏远周到→疏忽微弱→强烈同情→憎恨灿烂→昏暗稀罕→常见亲密→疏远干净→肮脏渐渐→迅速恋恋不舍→一刀两断相依为命→势不两立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美中不足→锦上添花眉开眼笑→愁眉苦脸自由自在→身不由己无拘无束→笼中之鸟九、解释: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拘束。
形容非常自由。
相依为命:相依:相互依存。
命:生存。
指相互依靠着生活恋恋不舍:恋恋:留恋,爱恋。
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稀罕:认为稀奇而喜爱。
作者qq微弱:小面弱。
勤勤恳恳:勤:勤劳。
息,诚恳。
勤劳诚实,让人信任。
也比喻工作勤劳踏实。
部编版《10.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 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 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 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 从此天各一方, 遥河对望。
最终,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 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 与老牛亲密无间, 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 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 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 虽然贫寒, 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 非常温馨。
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 如, 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 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课文中一些神奇、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比如老牛不仅会说话, 还可以预知未来;天山美丽的云霞竟然是织女织的彩锦┅┅这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 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通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的学习, 对概括课文大概内容有了基础的了解。
《牛郎织女(一)》这篇民间故事充满了趣味, 学生很愿意阅读此类文章, 也很乐意讲述此类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筛”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落”, 会写“郎、爹”等14个字, 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 展开想象, 把简略的情节讲具体。
4.能结合文中不可思议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10_牛郎织女(一)

认识织女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
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
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
一会儿。——哎呀!我的衣
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
裳了?”
织女向往人间自由自在的生活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 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 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 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 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 不许休息。
n√iànɡ)造的。 3.家里吃的干草,·筛(s√hāi shuāi)得一
点儿土也没有。
二、照样子,写词语。
自由自在 (ABAC式)
_一_五_一_十 自_言_自_语_
干干净净 (AABB式)
清_清_楚_楚_ 口_口_声_声_
眉开眼笑 (描写神态的)
喜_上_眉_梢_ 目_瞪_口_呆_
词语解释 三、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表演指导:几个同学组成一组,确定 各自要扮演的角色。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 是不同的,如牛郎的纯朴、老实,老牛的 忠诚、厚道,仙女的天真、单纯等,因此 我们要根据角色的需要确定说话时的语气、 语调、表情,并适当增加手势,以增强表 演效果。
选做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 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 凡。在其他的民间故事中找出你觉得不可 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牛人格化,它有思想, 懂感情,明白牛郎的所思所想,突出了牛和牛郎的 关系亲密。
写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 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 牛郎勤劳、善良的品质, 为下文牛郎得到老牛的帮 助结识织女埋下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
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10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它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五、回应上节课
的导入
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六、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课文导入
师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答:“喜欢。”师问:“为什么啊?”生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三、评论游戏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四、写感受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第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