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的蛛丝马迹

合集下载

蛛丝马迹的意思

蛛丝马迹的意思

蛛丝马迹的意思【中文】:蛛丝马迹【读音】:zhūsīmǎjì【正音】:蛛;无法读作“zū”。

【辨形】:迹;不能写成“记”【蛛丝马迹的意思】: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出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遗留下的痕迹可以揭发灶马的何人。

比喻事物所遗留下的不能显著的线索或痕迹。

【出处】:清沈德潜《说诗��语》卷上:“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联合式;并作主语、宾语、状语;不含贬意【蛛丝马迹造句】1、手足无措的慌忙,都就是快乐你的蛛丝马迹。

2、一旦心中有了秘密,处处都是蛛丝马迹。

――莉安・莫利亚提《小谎言》3、心情在极端的'事实面前,想要掩盖也可以存有一丝蛛丝马迹。

4、你不是侦探,发现不了我喜欢你的蛛丝马迹。

――《追光者》5、一直在找寻你快乐我的蛛丝马迹,原来你从未来过!6、偷心贼,为什么偷走了我的心还要留下那么多的蛛丝马迹。

7、暴风雨到来之前总存有预兆,人的发动也料想不到蛛丝马迹无迹可寻。

8、幸亏互联网还有记忆,很多东西终究会留下只言片语蛛丝马迹。

9、分后感情这东西很错综复杂,你愈想要把握住他的蛛丝马迹,它愈就是飘忽不定。

10、爱是显而易见的大块头,你费尽心思寻找的蛛丝马迹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爱。

11、取悦一些旧有物件,使难易怒的人生,多了旧时生活的蛛丝马迹。

12、爱是一阵没有由来的风,微凉如我,道别深秋,回忆中才有关于你的蛛丝马迹。

――邹小樱《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3、我变为了福尔摩斯,自从邂逅你,便不放过任何你可能将在乎我的蛛丝马迹。

14、往事不断地被人们淡忘,然而时光的风,偶尔会吹动历史的帷布,露出蛛丝马迹。

――《诸神的踪迹》。

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

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

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大家都会吗?不会的不妨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天衣无缝的意思并造句天衣无缝释义: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天衣无缝成语招句1、这种功能天衣无缝地扩展了根据组进行定制的概念。

2、不管小偷說謊說得天衣無縫,還是掩蓋不了虛偽的本質。

3、这让我现在就想停下来,或去用数年写出某篇天衣无缝的东西。

4、他的另两名队友也同样因他所谓天衣无缝的谎言而遭到起诉。

6、小偷把别人家的金银财宝偷的精光。

小偷偷的天衣无缝,警察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7、灰太狼总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是天衣无缝的,但在机智的喜羊羊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8、非洲南部的木雕工艺品做工精细、雕刻得栩栩如生,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

9、歹徒作案总以为天衣无缝,结果还是被警方识破。

10、但是,在这种天衣无缝的政治延续的表象之下却暗示着阿根廷的改革即将开始。

11、我打烂了妈妈一个心爱的花瓶,我用胶水把它粘的天衣无缝,妈妈竟然一点也没发现。

12、此外,面对日复一日的骚扰和紧急情况,它必须表现得天衣无缝。

13、小明用偷看别人试卷的方法,考得了一百分,他做的真是天衣无缝。

14、。

他的文章立意明确,令读者印象深刻,真可谓是天衣无缝。

15、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16、他说话做事次次的漏洞百出,根本谈不上一点天衣无缝。

17、香港独特及快速的经济市场正好配合我们的产品特性,可谓天衣无缝。

18、北京的风景真是天衣无缝。

19、爸爸做事和做人总是求全,求好,也就是求得天衣无缝,这是一个好习惯。

20、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品件件构思新奇,天衣无缝,人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21、我和他心灵相通,每次玩游戏我们配合得都很默契,真是天衣无缝。

22、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23、这一对投捕手默契十足,比赛时配合得天衣无缝。

如何辨别谎言:到底谁是凶手?

如何辨别谎言:到底谁是凶手?

如何辨别谎言:到底谁是凶手?2008年1月27日,佩尼·布德罗(Penny Boudreau) 12岁的女儿——卡里萨(Karissa)在位于加拿大桥水市(Bridgewater)的家乡失踪。

当天下午,母女俩在一家杂货店停车场发生过争吵,布德罗说,“她们那时是在…推心置腹‟地探讨…青春期的叛逆‟问题”。

晚上19:30,还没见女儿回家的布德罗开始担心,她打电话询问一些朋友和老师,但是没人知道女儿的消息,最后只好报警。

到了第二天,女儿卡里萨仍然下落不明,桥水市警方开始通知其他片区警方,甚至联合媒体进行全方位搜寻。

1月29号,警方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这位母亲在这场广为报道的发布会上悲痛欲绝,恳求女儿快点回家。

2月1日,她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恳求。

她祈求,如果有谁知道她女儿行踪,请尽快联系她。

参与搜寻的人群不断扩大,当地居民也自愿加入警方的搜索之中,他们把卡里萨叫做“桥水市的女儿”。

但是,卡里萨仍然没有音讯。

2月9日,在失踪2周后,卡里萨终于被找到了。

一位女士将车停在加拿大331号公路边,她让水喝多了的9岁儿子到无人的地方方便。

331号公路沿着拉夏维河(LaHave River)而行,从桥水市城中穿过。

听到儿子突然惊恐地大叫,那位女士立即冲了过去看到这样一幕:在河边的雪堆里露出几根人的脚趾。

桥水市警方很快就认定这是卡里萨(Karissa Boudreau)的尸体。

她下身赤裸,身体僵硬,白色的小熊维尼内裤被退到膝盖以下。

五天之后,警方宣布失踪案已经升级为故意谋杀案。

测谎人们一直都在撒谎。

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花了40多年时间来研究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在和陌生人或不太熟的人交流时,平均每10分钟就说3次谎。

几乎没人能避免撒谎,据报道有些人甚至能在10分钟内撒谎多达12次。

我也许会在寒暄时说“很高兴见到你”,其实我并不高兴。

我也许会说我在波士顿长大,其实我生长在一个小城镇,那里离波士顿还有40分钟的路程。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记住视频中的这20条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记住视频中的这20条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记住视频中的这20条其实有时候发现谎言原来是怎样一件赤裸裸的事情,那么当你想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时,注意他是否有下列视频中的表现,如果有趋势,要小心了。

谎言,我们每天都在说我们一天中大概会说10-200个谎言,善意的谎言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者常把谎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风险的谎言。

这样的谎言,我们每天几乎都在说。

“改天我请你吃饭啊”或者“我昨天睡着了没看到你的信息”。

这类谎言就算被戳穿了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说这类谎言的时候,人们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

另外一种谎言是高风险的谎言,例如“我们就是知己,什么事都没有”或者“我跟我老婆已经离婚了”。

这样的谎言一旦被戳穿可能暴发激烈的冲突,说谎者的心理压力也较大。

识别谎言不简单人类对真理的热爱,也加剧了我们对谎言的厌恶。

发明了数不清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识别谎言,但各类仪器的准确性至今备受质疑。

尽管辨别出谎言很难,但也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

再厉害的说谎者也会不经意间留下蛛丝马迹,要发现这些细微区别,就要学会观察。

第一类谎言迹象是生理表现。

通常体现在表情、姿态上。

发现这些迹象的秘诀在于:你要多看。

接下来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1 眼睛向右上方看。

有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人们的大脑进入记忆搜索状态,也就是回忆某件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

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建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换句话说,人在撒谎时),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

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

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训练或有意识控制,一般是假装不来的。

2 避免眼神接触说谎者一般会避开与人目光的接触,或者是莫名中断眼神接触。

多数说谎的人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因此当他们说谎时,会通过减少眼神接触来减少负罪感。

不仅如此,说谎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认知和情感能量。

在说谎的同时再控制眼神接触会增加说谎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通常在说谎的时候,说谎者会习惯看向别处。

新型测谎仪把谎言暴露在阳光下

新型测谎仪把谎言暴露在阳光下

让它 可 以在 普通无净化 装置 的室 内环 境 中使 用 。但
在 灰尘较 多的环 境下 ,灰尖 会被 吸附到 P B C A的表 面 、主轴 电机 的内部 ,堵塞呼 吸过滤器 而损坏硬盘 ,
所 以要 注 意 防 尘 。此 外 ,环 境 潮 湿 、电 压 不 稳 定 也 可能导致硬 盘损坏 。
表情 的照片 ,并把这些 照片展示给世 界各地的人们 ,
大 学 的朱迪 ・ 伯贡 在 以往 检测 考试 作 弊程 序 的基 础
上 ,研 发出一个 名为 “ 警察 9 ”的计算机 测谎仪 程 9
5 0
2 1 4 家庭科技 0 2./
如何 延长硬盘使 用寿命
保 持 电脑 工 作环 境 清 洁
新型测谎仪 把谎 言暴 露在 阳光 下
人 在 说 谎 时 的 心 理 变 化 必 然 引 起 一 些
让他们 指 出照 片中人的表情 所传 递的情绪 。最 终他得 出 的结论 是 ,不管是 好莱坞 的 电影 明星还是南非 卡拉哈里 沙漠 的布希曼人 ,人面部表
情 是 全 世 界 共 通 的 。 此 后 他
养成正确 关机 习惯 硬 盘在工作 时突然 关闭 电源 ,可能会 导致磁 头 与 盘片猛烈 摩擦而 损坏硬盘 ,还会使 磁头不 能正 确 复 位而造成 硬盘 的划伤 。关 机时一 定要注 意面板 上 的硬盘指示 灯是否还 在 闪烁 ,只有 当硬盘 指示灯 停 止 闪烁 、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 闭电源。
理 是 ,当人 叙述某个 编造 的事件 时 ,要 比叙 述某 个 事 实花 费更 多 的精 力 ,并且 会体 现 在他 的叙 述 中 。
这个 系统的准确率在 7 %左 右。 2
自动化 测 谎
在 目前 的 自动化测 谎领域 里 ,美 国亚利 桑那 州

25.律师林肯

25.律师林肯

说一说,林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23页,共26页。
林肯用扎实的天文知识揭 穿了证人的谎言。阿姆斯特 朗被宣告无罪,林肯成了当
时美国最有名的律师。
第24页,共26页。
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再选两个造句。
. . (1)阿姆斯特朗有口难辩,被判定有罪。
. . (2)他断定被告阿姆斯特朗蒙冤受屈,要求法庭重新审理这
多,月弧朝西。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
天空,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 消失在西方。
第11页,共26页。
证人发誓赌咒,说说他他十十月月十十八八日日 晚上在月下下看看清了阿姆斯特朗朗的的脸脸。。 可是,十月月十十八八日日应应是是上上弦弦月月,,十十一一 点时月亮亮落落下下去去了了,,哪哪里里还还有有什什么么月月 光?
第12页,共26页。
证人说的可信吗?你从哪儿看出了?
林肯又问:“你在草垛后面,阿姆斯特 朗在大树下,两处相隔二三十米,你能认 清吗?”
福尔逊肯定地说:“看得很清楚。因为
月光很亮,正照在他脸上,我看清了他的
脸。”
你能画一张被告和证人的方位图吗?
第13页,共26页。
十月十八日晚上十一点,月光很亮。我在草垛后面清楚正 照在他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他的脸。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大 树下面开枪杀人。虽然我和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月光
个案子。
(3)这个意外的《诚实的林肯》
《幽默的林肯》
第26页,共26页。
林“肯肯又定问。:因“为你我能回肯屋定里时看间了是时在钟11,点是吗1?1点”1 刻。“”肯福定尔。逊因说为得我毫回屋不里含看糊了。时钟,是11点1刻。”
福尔逊说得毫不含糊。
第8页,共26页。
林肯为什么要连续问上述问题呢?用意何在呢?

表示说谎一定会留在蛛丝马迹的句子

表示说谎一定会留在蛛丝马迹的句子

表示说谎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句子
1.撒谎时,人的眼神会有闪烁或避开对方目光的迹象。

2.声音的变化是说谎的蛛丝马迹之一,可能会出现语速加快、声音变高或者颤抖等现象。

3.说谎者常常在回答问题时迟疑不决。

4.细微的手部动作,如抓耳朵、握紧拳头或摩挲身体部位等,可能是说谎的信号。

5.额头出现细微的皱纹可能意味着撒谎。

6.口词不清或含糊不清可能是掩饰真相的迹象。

7.身体姿势的不自然变化可能暗示着说谎。

8.说谎者会经常打断别人的话语或者敷衍回答问题。

9.过度强调自己的无辜或者无法提供具体细节可能是掩盖真相的迹象。

10.脸部表情的突然改变,如板着脸、僵硬的微笑或者不由自主的鼻子皱蹙,可能是说谎的提示。

11.突然改变话题或者转移注意力可能是为了规避对真相的追问。

12.不自觉地用手掩嘴或者托腮可能暗示着说谎。

13.含糊其辞、回避问题或者缺乏具体细节可能是隐藏真相的迹象。

14.说谎者在表述故事时常常矛盾和错误。

15.面部肌肉的绷紧或者颤动暗示着撒谎。

16.身体的不稳定,如颤抖或者不自觉地摇晃腿等,可能是说谎者紧张而不安的表现。

17.捕捉到眼神的微妙变化,如避开直视、频繁眨眼或者注视特定物体等,可能是说谎的迹象。

18.突然的情绪波动,如焦虑、恐惧或者愤怒,可能暗示着说谎。

19.手部非自然的运动或者不明原因的指责他人可能是掩饰谎言的线索。

20.在回答问题时过度强调细节的一致性可能是为了掩盖不真实的陈述。

真理与谎言的辨析

真理与谎言的辨析

真理与谎言的辨析“真理,存在于谁所说的话里呢? 这些话是属于指挥员的,属于上级、敌人或是我们自己?” ——《1984》真理与谎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这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话题,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真理和谎言时常碰撞和交织,我们如何辨析真假,寻找真理,让我们探讨一下。

一、真理的面纱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指的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和客观规律。

然而,要寻找真理却并不容易。

人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常常使得我们对真理产生曲解或误解。

比如,用眼睛观察世界,我们只能看到有限的局部,而对整体却难以做到全面把握。

同时,真理也往往被权力、利益所歪曲和扭曲,例如,历史上许多政治上的虚假宣传和谣言。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辨别力,善于思考和批判地对待信息,以免被虚假所迷惑。

二、谎言的伪装在现代社会,谎言的产生与运用变得越来越多,也越发具有欺骗性。

有些人以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为出发点,散布谣言和假信息,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有些谎言甚至被乔装成真理的外衣,让人难以轻易识别,进而误导了人们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轻易接受和相信一些信息,同时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辨析能力,做到见微知著,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三、辨析真假的路径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辨析真假信息,找到真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辨析。

首先,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论是从学校还是家庭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

多方面的掌握信息、听取各种观点、展开深入思考,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辨析真理。

其次,要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科学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探索和认知,它强调实证和验证。

以科学精神对待信息,对待各种观点,才能从中发现真理的蛛丝马迹。

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帮助我们对不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真实性,并去除其中的虚假成分。

此外,要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谎言的蛛丝马迹
谎言是这个世界深恶痛绝而又难以避开的话题。

虽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开始说的第一个谎言是标志着“心理理论”(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社会认知能力)成熟的“喜事”之一。

但成人世界的谎言,无论是在恋人、朋友间的感情伪装,犯罪分子的佯装巧扮,还是为着一些利益和个人声名的言不由衷,都是让人头痛的事情。

也是因此,人类在不断地发掘着甄别谎言的方法,从测谎仪,到表情识别和语言分析,甚至是使用高科技的脑成像仪器。

谎言,到底能否被科学的慧眼识破呢?
测谎仪遭到质疑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使用生理指标来检验谎言的经验。

例如在古代非洲,人们会让犯罪嫌疑人传递鸟蛋,如果有人把蛋弄碎,就说明他们是由于内疚而紧张所致;古代中国人则让罪犯在嘴里含一口米,通过检验唾液分泌的情况来辨清事实。

基于类似的对谎言和人体生理变化的推测,测谎仪(Polygraph)应运而生。

1885年,西萨·隆布索(Ceuare Lombroso)率先使用了记录脉搏和血压的仪器用来审理犯罪案件。

1945年,约翰·里德(John Reid)整合开发出可同时检验了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及肌肉活动综合性测谎仪。

虽然测谎仪在近一个世纪以来被广泛推崇,但是近来,它的有效性也越来越被人质疑。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基督教大
学的查尔斯·博德(Charles Bod)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贝拉·德保罗(Bella DePaulo)就完成了一项对253个测谎仪案例的元分析(一种对许多类似研究进行综合统计的研究方法),结果这数百个样本的平均准确率仅有53%—和胡乱猜测的概率差不多。

在测谎仪之后,人们开始探寻更加“人性化”的测谎方法。

谎言有表情
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则另辟蹊径。

从1985年开始,他对谎言进行研究,走的是“表情分析”的路线。

艾克曼认为谎言存在两种线索,一种是思考线索(thinking cues),譬如说谎者由于要费尽心机地编出看似合理的故事,可能会因过度思考而延长发言的时间;在艾克曼看来,另一重要指标则是人们的表情。

通过对这两种线索的研究,艾克曼在辨别人类谎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甚至今年风头正劲的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也以艾克曼和他的研究成果为蓝本,让表情辨谎变成了一种流行时尚。

艾克曼曾经编制过一套著名的面孔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他将小于1/5秒时间内出现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_r_r)看作人们无意泄露的重要表情信号。

特别是平时难以察觉的愤怒和羞愧,都可以通过“微表情”捕捉。

他认为,可以通过“微表情”来
抓住人们内心的真正情感,利用这个方法,识破谎言便轻而易举了。

1985~1992年间,艾克曼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谎言的实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假笑”研究。

他将法国生理学家杜彻尼·德博洛尼(Duchenne de Boulogne)提出的“包含了颧骨肌肉和轮匝肌的笑容”命名为“杜彻尼微笑”,认为这才是发自内心的“真笑”。

在一项实验里,艾克曼让受试者观看悲剧和喜剧电影,并记录他们观看影片时的面部表情。

结果在观看喜剧电影时,人们的“杜彻尼微笑”明显增多,被试报告的兴奋感也和“杜彻尼微笑”密切相关。

脑电波(EEG)的结果更证明了“杜彻尼微笑”多激活大脑的左前额叶,其他表情则不然。

有趣的是,艾克曼在2019年还发现了语言能力对于甄别谎言表情的阻碍作用。

他们对10名因为大脑的左半球受损而丧失语言功能的人的辨谎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和正常人及其他脑损伤病人相比,语言能力有所削弱的病人反而在辨别表情谎言线索时更胜一筹。

测谎软件应运而生
1992年,贝拉·德保罗提出了谎言的自我表征观点
(self-presentational perspective)。

他认为,谎言有几种线索。

首先,说谎者由于对自己所言非心知肚明,因此通常表现得比较退缩回避。

他们与人互动的反应更少,言语也
少有细节描述。

其次,说谎者的故事不会像真的那样引人入胜,故事的合理性更差。

其三,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不会像讲真话的人一样投入和积极,不确定性更强,还会表现得优柔寡断。

其四,撒谎的人更少表现出愉悦的情绪,还会有紧张和愧疚。

最后,谎言构成的故事往往完美到不切实际,缺少真实故事的精彩。

为了证实这几个假设,德保罗和他的同事对来自几十个国家,涉及学生、犯人、销售员到病人等多种实验对象的上千个研究进行了元分析。

这些研究通常是让受试者通过讲述个人经历或描述情景的方式,提供谎言和真话的样本,再对记录的录像或语言材料进行分析。

结果和德保罗的5个假设基本一致。

同时他们还发现,当人们为了取得成功,特别是为了赢得身份和权力而非物质奖励撒谎时,这些线索更为明显。

此外,人们在感情背叛时的谎言也更容易露出以上几种“马脚”。

与艾克曼格外注重表情不同,在德保罗的研究中,说谎人的语言细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

他和他的同事发现,说谎者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不过当计划的时间充裕时,他们的回答也会异常迅速。

说谎者的言谈中包含了更多的负面信息,例如抱怨的内容,态度也更加缺乏合作的诚意。

说谎者还会尽量减少细节的描述,除去愧疚之外,也是想编造一个更完美的故事。

在说话时,他们也不像其他人一样使
用手势来进行表达,还喜欢使用重复的言语。

除了对日常对话和口语分析以外,科学家们对于文字书写的内容也颇感兴趣。

尝试一下通过破解信件、手书的供词,来分析作者是否在撒谎?美国奥斯汀大学校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就认为这些都不难做到。

通过一个“语言获得和词汇计数”(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LIWC)程序,潘尼贝克和他的同事在2019年找到了真实故事和谎言故事文本之间细微的差别。

根据他们的发现,谎言故事里会减少第一人称的使用—这有可能是书写者由于想要推卸掉责任,因此无意中大量减少了与自我有关的内容;说谎者的文章里还会多掺杂仇恨、哀伤等负面词汇,透露出书写者内心的紧张和负罪感;谎言故事中很少出现“除非”、“但是”、“没有”这样司空见惯的排除性词汇。

潘尼贝克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撒谎让人们失去了复杂表达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