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章末测试(1)

合集下载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章末综合检测(一)运动的描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章末综合检测(一)运动的描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A级—学考达标1.2018年12月28日11时07分,第三架国产大飞机C919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38分钟的飞行,于12时45分平稳返回浦东国际机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11时07分指的是时刻B.1小时38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C.飞机飞行的路径总长度等于飞机位移的大小D.飞机在空中某位置的运动快慢用瞬时速度表示解析:选C 11时07分指的是起飞时所对应的时刻,故A正确;1小时38分钟指的是飞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故B正确;飞机飞行的路径总长度等于路程,大于飞机的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飞机在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对应的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2.一只猴子静止在悬挂于天花板的细棒上,现使连接细棒的绳子断开,猴子和细棒一起向下运动,甲说此细棒是静止的,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甲、乙两人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也是地球B.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是猴子C.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是地球D.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也是猴子解析:选C 根据题意知细棒与猴子一起向下运动,即猴子相对细棒处于静止状态,甲说此细棒是静止的,他是以猴子为参考系,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他是以地球为参考系,选项C正确。

3.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

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一样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解析:选D 在v­t图像上,v的正负反映物体的运动方向,甲和乙的v值均为正,故甲和乙的运动方向一样,A错;v­t图像的倾斜方向反映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甲和乙的倾斜方向相反,甲在减速,乙在加速,故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错;由v­t图像知,甲的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C错;v­t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由计算可得,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正确。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当裁判员发令枪打响时,甲、乙两人立即启动,丙自诩实力超群而故意滞后启动,比赛结果让丙懊恼不已,具体如下: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若甲、乙、丙三人的运动均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能够大致反映他们三人运动情况的位移-时间图象是()A.B.C.D.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可以用速度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3.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B.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C.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D.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减小4.在“练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纸带上的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及位移信息D.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一定是0.02s5.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空中燃放起璀璨的烟花,打出巨型“人民万岁”字样,如图所示。

若烟花竖直上升,则关于烟花上升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烟花的上升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烟花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烟花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烟花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即将到站的列车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B.慢走中的小刘突然加速跑向即将发车的列车时,因速度变化大,所以加速度大C.列车发车时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也为零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虽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7.关于速度与加速度有下列的说法: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②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章末质量评估卷(一)(时间:90分钟总分为: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5分.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5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如下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解析:选C 位移、速度是矢量,但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速度、加速度是矢量,但速率是标量,故B错误;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都是矢量,故C正确;路程、时间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D错误.2.观察题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小车的运动情况无法确定B.小车一定向左运动C.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小车一定静止解析:选A 观察题图中的烟可知风是向左的.观察小旗可知小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只要小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即可;也可能向右运动,应当选项A正确.3.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某某出发,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科考征程,预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某某港.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在研究科学考察船从某某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问题上,科学考察船可以看成质点B.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我国在南极建立的昆仑站是在不断的运动C.要对南极大陆的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进展科学研究,可以建立平面坐标系D.题述中的“2018年11月2日〞和“162天〞都表示时间解析:选A 科学考察船相比从某某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要小的多,可以看成质点,A正确;祖国大陆和昆仑站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所以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昆仑站是静止的,B错误;由于要研究空间结构,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C错误;“2018年11月2日〞表示时刻,“162天〞表示时间,D错误.4.为了使公路交通安全、有序,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下列图,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解析:选D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 km/h是指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 km,100 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5.如下图是用曝光时间一样的照相机拍摄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颗石子下落时的径迹,在曝光时间内石子平均速度最小的径迹图是( )解析:选D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相机曝光时间一样,故石子通过的径迹越短,说明其平均速度越小,比拟发现D正确.6.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如此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C.10.2 m/s D.10 m/s解析:选D v=xt=10010m/s=10 m/s.7.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解析:选B 雨滴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雨滴下落的速度增加的越来越慢,加速度为零时,雨滴的速度最大,A 错,B 对;雨滴一直下落,位移逐渐增大,C 错;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减小,故速度变化率减小,D 错.8.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解析:选B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 错误;甲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选项B 正确;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选项C 错误;由Δv =a ·Δt 可知相等时间内,甲、乙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9.速度达到350 km/h 的郑州到西安的高速客运专线开始运营,方便了人们出行.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 ,列车总长200 m ,动车组运行时间约2 h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A .由于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不能视为质点B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250 km/hC .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350 km/hD .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解析:选BD 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 ,而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 ,列车的长度相对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忽略,故能看成质点,A 错误;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v =505 km 2 h≈250 km/h,B 正确;因为不知道郑州到西安的位移,所以不能确定平均速度,C 错误,D 正确.10.如下列图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假设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有关上述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由图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B .乙图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 s 时的瞬时速度C .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6 m/s 2D .汽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5.7 m/s 2解析:选BC 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率,是瞬时速度,A 错误,B 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117m/s 2≈1.6 m/s 2,C 正确,D 错误. 11.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 内由0增加到100 m/s ;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 内停下来.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10 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 .2.5 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解析:选BD 由题设条件可求出10 s 内火箭速度改变量为100 m/s ,汽车在2.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为0-108 km/h =-30 m/s ,A 错误,B 正确;由a =Δv Δt可得,a 火箭=10 m/s 2,a 汽车=-12 m/s 2,故a 汽车>a 火箭,C 错误,D 正确.12.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设每隔1 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车的运动方向不变).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解析:选AB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由于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明速度变小,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同理,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说明速度变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但是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正确,C 错误.13.甲、乙两位同学屡次进展百米赛跑(如下列图),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后退)起跑点10 m ,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如此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之比和谁先到达终点,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v 甲∶v 乙=11∶10B .v 甲∶v 乙=10∶9C .甲先到达终点D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解析:选BC 屡次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10 m 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 m 与乙跑完90 m 所用时间一样,如此有100 m v 甲=90 m v 乙,得v 甲=109v 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 ,而乙仍在起跑点,如此甲跑110 m 到达终点的时间t 甲′=110 m v 甲=99 m v 乙,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 乙′=100 m v 乙>t 甲′,所以甲先跑到终点.应当选BC . 14.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160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局部宽度是Δ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百米成绩B .冲线速度C .百米内的平均速度D .冲线时160s 内的位移 解析:选BD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100 m 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百米内平均速度和百米成绩,选项A 、C 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160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 =H hΔl ,进一步求得160 s 内的平均速度v =Δx 160s ,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选项B 、D 正确.15.2018年8月4日下午,中国海军第29批护航编队徐州舰在亚丁湾东部某海域,依托第1 157批被护航的“康耀〞号商船开展特战队员索降、小艇摆渡攀爬、心理疏导等针对性训练,检验和提升了该舰反海盗能力.假设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9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解析:选BD 在0~66 s 内,v -t 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B 正确,C 错误;根据a =Δv Δt 可得,a =Δv Δt=-15-0116-96m/s 2=-0.75 m/s 2,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5分)16.(6分)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列图,从比拟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 1=30 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 2=48 mm ,如此小车在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 1=______m/s ,在2、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解析:由公式v =Δx Δt ,得v 1=x 1Δt =0.030.10 m/s =0.3 m/s ,v 2=x 2Δt =0.0480.10m/s =0.48 m/s ,从计算结果看,小车运动的速度在增加,所以可以判断小车做加速运动.答案:0.3 0.48 加速运动17.(9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5×10-2 s ,t 2=3×10-2s ,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 =0.15 s ,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为d ,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测得滑块的长度d 为________cm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为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为______m/s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解析:由题图可知d =8.40 cm -4.00 cm =4.40 cm ,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 1=dt 1=0.88 m/s ,v 2=d t 2≈1.47 m/s,滑块的加速度a =Δv Δt≈3.93 m/s 2. 答案:4.40 0.88 1.47 3.9318.(12分)如下列图,M99是一款性能先进的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步枪枪管中的子弹从初速度为0开始,经过0.002 s 的时间离开枪管被射出.子弹在枪管内的平均速度是600 m/s ,射出枪口瞬间的速度是1 200 m/s ,射出过程中枪没有移动.求:(1)枪管的长度;(2)子弹在射出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解析:(1)枪管的长度l =v t =600×0.002 m=1.2 m.(2)a =Δv Δt =1 200-00.002m/s 2=6×105 m/s 2, 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一样.答案:(1)1.2 m (2)6×105 m/s 2,方向与子弹的速度方向一样19.(14分)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 内速度从5 m/s 增加到25 m/s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 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v 0=5 m/s ,v =25 m/s ,t =10 s ,如此a =v -v 0t =25-510m/s 2=2 m/s 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样. 对于刹车阶段v =25 m/s ,v ′=0,t ′=2 s.如此a ′=v ′-v t ′=0-252m/s 2=-12.5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2 m/s 2,与初速度方向一样 12.5 m/s 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0.(14分)如下列图,直线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回答:(1)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各为多大?(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反映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何不同?(3)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一样?解析:根据v -t 图象可以得出:(1)甲的初速度为v 甲=0,乙的初速度为v 乙=8 m/s.(2)甲的加速度为a 甲=6-02m/s 2=3 m/s 2, 乙的加速度为a 乙=0-88m/s 2=-1 m/s 2, 显然,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3)由图可以看出,t =2 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v 甲=v 乙=6 m/s. 答案:见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一(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一(含答案)
A.a1=﹣2.5m/s2,a2=﹣2.5m/s2
B.a1=﹣3.5m/s2,a2=﹣3.5m/s2
C.a1=﹣2.5m/s2,a2=﹣3.5m/s2
D.a1=3.5m/s2,a2=﹣3.5m/s2
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B.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可以被看成质点
C.图中显示23分钟和6.9公里分别指的是时间间隔汽车的平均速度不超过50 km/h
3.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13.(1)6.61 m/s2;(2)9.26 s
【详解】
(1)末速度
v=100 km/h= m/s≈27.78 m/s
平均加速度
(2)所需时间
14.11
【详解】
客车往返一次用时
每5min发一辆车,则坐在第一辆从甲站发出的A型客车上的乘务员往返途中遇上的A型客车数
12.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C.2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m/s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第 18届亚运会于 2018年 8月 18日至 9月 0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中国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最终以 132金 92银 65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第一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方看台的观众观看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C.本次亚运会的新增项目男女 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 3分 40秒 45的成绩夺得金牌,并且打破了亚洲纪录。

这里提到的“3分 40秒45”指的是时间D.本次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5秒43的成绩夺冠,2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2.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交会对接的过程中()A.飞船可以看成质点,空间站不可以看成质点B.飞船不可以看成质点,空间站可以看成质点C.飞船和空间站都可以看成质点D.飞船和空间站都不可以看成质点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全程前13的时间内以v1的速度运动,全程后23的时间内以12m/s的速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m/s,则v1的值是()A.15m/s B.16m/s C.17m/s D.18m/s4.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C.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第5s内”指的是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5.对运动物体来说,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物理量B.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一定在变化C.加速度增大,速度可以是减小的D.加速度的方向,即速度变化的方向6.某校举行2020年度游泳运动会中,高一小明同学在50m自由泳比赛中游出了26.98s的成绩;高二小陈同学在100m蛙泳比赛中游出了70.84s的成绩,都获得了第一名,(学校泳池长度为2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陈的平均速度B.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陈的速度快C.在研究小陈和小明泳姿的时候,可以将他们俩当质点D.比赛过程中,以小明为参考系,他的对手一定向后运动7.2020年10月29日上午9时30分枣阳一中的秋季运动会正式开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将向左冲来的足球向右踢回,踢球前后足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2m/s 和5m/s ,脚对球的作用时间为0.5s ,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A .26m/s ,方向向右B .26m/s ,方向向左C .214m/s ,方向向右D .214m/s ,方向向左2.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0km/h ,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 ,这辆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40km/hB .45km/hC .50km/hD .55km/h 3.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C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D .汽车的速度是30m/s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减小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增大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D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5.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时,速度的变化为△v ,紧接着位移为x 2时,速度的变化仍为Δv 。

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1211(())v x x ∆-B .21211()()v x x ∆+ C .221()v x x ∆- D .221()v x x ∆+ 6.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很小,因此把原子看作质点7.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8.从高出地面6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如图所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优化整合(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优化整合(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

2020-2021年新教材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讲学卓越讲义(新人教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优化整合一、核心概念扫描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是理想模型. (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问题中可忽略不计时. 2.参考系(1)定义: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被选为参考的物体. (2)选定原则:任意物体,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 3.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4.时间间隔与时刻(1)时刻指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 (2)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5.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3)表示方法:用坐标的变化Δx =x 2-x 1表示位移(一条直线上). 6.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2)定义: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v =ΔxΔt (位移的变化率).(4)单位:m/s.(5)矢量: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7.加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2)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a =ΔvΔt (速度的变化率).(4)单位:m/s 2.(5)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 专题一 速度与速率的比较【例1】(2019-2020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一期中)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于某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为123.58 km,直线距离为109 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试求:(1)在这次横渡海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率和每游100 m 约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2)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变式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变式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 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运动34圆周到达B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专题二对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1.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小.(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不一定小.2.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1)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1】有两个物体都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一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则末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物体其末速度一定大D.在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必然大【反思小结】1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判断物体运动性质依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还与时间有关.【变式1】(2019-2020学年·太原高一检测)一物体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从t时刻起,加速度a逐渐减小至零,则物体从t时刻开始()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开始减小,直到速度等于零为止C.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例2】(2019-2020学年·大连高一检测)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911GT3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 只需4.2 s.(1)求保时捷911GT3的平均加速度大小.(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变式2】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在比赛中有一次进站加油的过程.在某次比赛中,处于第一名的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 m/s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 m/s2,加油时间为6 s,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 m/s,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专题三对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图像的含义v­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图像的应用(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2)根据图像的纵坐标确定物体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根据图像的斜率确定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则表明物体的速度均匀变化,如图甲中的图线a和b所示.甲4.图像为曲线时表示物体的速度非均匀变化,如图乙中的图线c、d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和越来越慢.乙5.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对于v­t图像为曲线的,某时刻的加速度等于该时刻过图线的切线的斜率.如图乙中直线e的斜率等于A点的加速度.6.v-t图象的六看(1)初速度——“看截距”.(2)运动方向——“看上下”(图象与时间轴有交点,表示从该时刻起,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3)运动性质——“看形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故图象是曲线).(4)加速度——“看斜率”.(5)多条图线分析——“看交点”(在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同,该交点在以后处理追及相遇问题时尤为重要).(6)找位移——“看面积”.【例1】.(多选)(2019-2020学年·南京高一月考)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以某初速度开始运动,在0~2 s内加速运动,2~4 s内静止,4~6 s内减速运动B.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2.5 m/s2,2~4 s内的加速度为零,4~6 s内的加速度是-10 m/s2C.物体在4.5 s时的速度为5 m/sD.物体在0~6 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变式1】(多选)如图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变式2】(多选)(2019-2020学年·沈阳高一月考)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三、章末优化训练1.(2019-2020学年·安徽涡阳高一质检)在某同学的物理笔记上,有一些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记录,其中记录有误的是()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2.(2019-2020学年·温州期末)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53 分钟”“52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刻B.图中的“16 公里”“17 公里”“19 公里”指的是位移C.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则路程等于位移大小D.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做质点3.(2019-2020学年·湖北十堰高一期末)乒乓球运动技巧性强、运动量适中,非常适合亚洲人的特点,成为我国的国球.关于乒乓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较小,任何时候都可以把球看做质点B.研究球的飞行路程时可以把球看做质点C.研究球旋转时一定要把球看做质点D.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4.(2019-2020学年·北京四中高一检测)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5.(2019-2020学年·青岛期末)济青高铁于2018年12月26日8时正式通车,正线全长307.9公里,自济南东站引出,到青岛的红岛站共11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6日8时是指时间间隔B.济南东站到红岛站的位移大小是307.9公里C.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指高速列车的平均速率D.研究高速列车通过某站站点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为质点6.[2019-2020学年·湖南邵阳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t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C.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的x0处D.丙的运动速率大于丁的运动速率7.(多选)(2019-2020学年·咸阳期末)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飞行一圈,它的平均速度为0,但瞬时速度不为0D.地面控制中心在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将飞船看做质点8.如图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质点在2 s末相遇B.甲、乙两质点在2 s末速度相同C.在2 s之前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相等D.乙质点在第4 s末开始反向运动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t1秒末速度为v1,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v1-v0t1B.t1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C.t=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D.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10.(2019-2020学年·山东临朐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物体甲的速度由36 km/h增大到54 km/h用了10 s时间;物体乙在5 s内速度减小了3 m/s;物体丙的加速度等于15 cm/s2;物体丁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为2 m/s。

运动的描述章末测试题

运动的描述章末测试题

运动的描述检测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择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竖直向下抛出,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 m,1 m D.-2 m,0 m,-1 m5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出发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D.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队才攻入一球6、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7、短跑运动员在200m赛跑中,测得2S末的速度为7.5m/s ,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7.8m/sB、8.0 m/sC、8.85m/sD、10.2m/s8、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9.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10.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10 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 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上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上平均速度是v2,此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A.可能等于v1B.不可能等于v2 C.有可能等于2v1D.有可能大于2v21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1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不变C.加速度减小,但速度有可能在增加 D.加速度的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一致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因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一定越大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的快15.关于平均速度、即时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即是平均速度又是瞬时速度B.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平均速度C.对于变速运动不同时间段内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6、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章末测试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3分,共57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各选项中,所有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答案:C解析:矢量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2.(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解析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A错误,B正确;地球的公转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C错误;但在研究跳水运动员身体转动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正确.答案BD3. (多选题)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存在的是()A. 速度变化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但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变化加快,但加速度减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解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加速度与速度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故此题选A、D.答案AD4.如图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内从200 km/h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A.10 m/s2B.20 m/s2C.30 m/s2D.40 m/s2解析其制动加速度a=ΔvΔt=0-200×13.61.9m/s2≈-29.2 m/s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m/s2,C项正确.答案 C5.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解析由图象可知,从0~t3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即运动方向不变,由图线斜率可知加速度,故A正确.答案 A6.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B.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C.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欣赏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优美动作【答案】B【解析】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若视为质点,则该问题无法进行研究,选项A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武汉”舰自身的大小、形状对定位几乎没有影响,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选项B正确;硬币的形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硬币不能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优美的动作被人欣赏,不能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7.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应是下图中的()【答案】A【解析】蜜蜂、汽车车身向前具有相同的速度,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蜜蜂看不到轮子向前运动,只能看到轮子的转动,选项A正确.8.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采用的是“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殃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答案】C【解析】观众看到的是“孙悟空”和白云之间的相对运动,如果以飘动的白云为参考系,就会觉得“孙悟空”在“腾云驾雾”,选项C正确.9.(多选)2015年1月13日6时30分,随着4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乘坐临沂舰舰载交通艇,迅速驶向附近海域的“振华8号”商船,首次采取特战队员随船护卫方式的护航正式开始,当地时间2015年1月15日中午,刚刚执行完第805批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振华8号”重大件运输船安全护送至解护点.若护航编队的舰艇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时30分”指的是护航开始的时刻B.“6时30分”指的是护航的时间C.研究护航编队的舰艇在整个护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时可把它们视为质点D.以某一舰艇为参考系,其他舰艇都在运动【答案】AC【解析】“6时30分”指的是护航开始的时刻,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研究护航编队的舰艇在整个护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时,护航编队的舰艇的大小、形状对该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视为质点,选项C正确;因护航编队的舰艇运动速度相同,若以某一舰艇为参考系,则其他舰艇都保持相对静止,选项D错误.10.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之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C.在计算火炬手的速度时不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假设火炬手换一条路径登峰,他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还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位移为矢量,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其大小,选项A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选项B错误;火炬手尺寸和他走过的位移相比小得多,我们也不关心火炬手以什么样的姿态登山,所以在这过程中可把火炬手看做质点,选项C错误;无论火炬手换一条怎样的路径登峰,他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是相同的,选项D正确.11. (多选题)时速达到350 km的郑州到西安的高速客运专线开始运营,方便了人们出行.已知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运行时间约 2 h.根据上述信息可知()A.由于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不能视为质点B.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250km/hC.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350km/hD.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解析动车组在途中正常运行时,不是研究列车各部分的运动情况而是研究列车整体的平动,可以看成质点,A错.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是指轨迹长度不是位移大小,运行2 h,只能估算出平均速率而不能估算平均速度,所以B、D对.答案BD12. 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 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零为止C.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零为止D. 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零为止解析 由于加速度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a 由零逐渐增大,说明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说明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最后做匀速运动,其位移一直在增大,所以只有B 选项正确.答案 B13. (多选题)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比乙的速度大B. 甲比乙的速度小C. 甲可能比乙的速度大D. 由于两个图象不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又没有数据,故无法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解析 在同一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但在不同的图象中因不知道坐标的数值,无法比较x 与t 的比值即斜率的大小.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D.答案 CD14. 一物体以6 m/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 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 1、a 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a 1=-2.5 m/s 2,a 2=-2.5 m/s 2B. a 1=-3.5 m/s 2,a 2=-3.5 m/s 2C. a 1=-2.5 m/s 2,a 2=-3.5 m/s 2D. a 1=3.5 m/s 2,a 2=-3.5 m/s 2解析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 0=6 m/s,t 1=2 s 后,物体的速度v 2=1 m/s.由a =v 2-v 1t ,得a 1=1-62 m/s 2=-2.5 m/s 2,同理a 2=-1-62 m/s 2=-3.5 m/s 2,故C 选项正确.答案 C15. (多选题)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A. 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t1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t2时刻物体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二者方向相同D. t2时刻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解析由图象可知A、B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由a=ΔvΔt可知a A<a B,故B选项错误;A的加速度,即直线的斜率为正值,B的加速度,即直线的斜率为负值,故A、B两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由图可知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故A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C选项正确.答案CD16.(多选)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位移大小C.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答案】AC【解析】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选项A正确;只有物体沿直线做单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其他情况下,通过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选项B错误;物体沿不同的路径从一点运动至另一点,位移相同,路程一般不同,选项C正确;如果物体运动一圈绕回原出发点,则位移为零,而路程不为零,选项D错误.1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A.3 s B.4 s C.7 s D.9 s【答案】C【解析】a=v-v0t=8-122m/s2=-2 m/s2,故t′=v′-v0a=±2-12-2s=5 s或7 s.18.(多选)2016年4月12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我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116 s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BD解析:根据v-t图象的意义可知,某点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处的加速度,由题图可知,0~66 s 内快艇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错误;66 s时快艇开始减速,96 s时减速到零,此时离商船最近,然后开始调头,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96~116 s内,加速度为负且为定值,说明快艇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D正确.19.(多选)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A、B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与A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A和B的速度并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B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A、B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AB【解析】由v-t图象知,A、B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B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错误;由于A、B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B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20. (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在4~6 V.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 s打一次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将纸带穿过________,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上面.仪器安装好后,让纸带运动之前应先将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________(断开或接通).答案交流0.02限位孔接通21. (9分)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带,研究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A、B、C、D为依次选定的测量点,根据标出的数据,图中A~C点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打C测量点纸带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这样计算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带从A~E点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为50 Hz的交流电,所以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为0.02 s,图中每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ΔT=5T=5×0.02 s=0.1 sv AC=x AC2·ΔT=8.422×0.1×10-2 m/s=0.421 m/s,v BD=x BD2·ΔT=x AD-x AB2·ΔT=12.12-3.502×0.1×10-2 m/s=0.431 m/s,v C=v BD=0.431 m/s,理由是BD段的平均速度可粗略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从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分析可知,纸带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又做减速运动.答案0.4210.4310.431BD段的平均速度可粗略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三、计算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22. (5分)一位同学在火车上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为15 s,已知每根钢轨长度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在这段时间的速度吗?解析这种方法可以估算火车的平均速度,关键是15 s内火车的位移多大.从第一次响声开始计时,第二次响声表明通过了一根钢轨,如此类推,第21次响声通过了20根钢轨,所以位移x=20×12.5 m=250 m,速度v=xt=25015m/s=16.7 m/s.答案16.7 m/s23.(6分)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1)建立适当坐标系,大体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解】(1)以出发点O为坐标原点,以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线OAB为物体的运动轨迹.(2)x A=10cos30° m=5 3 m,y A=10sin30° m=5 m;x A=x B=5 3 m,y B=0.故A点的坐标为(5 3 m,5 m),B点的坐标为(5 3 m,0 m).24.(6分)一质点在x轴上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2)质点在第8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t/s024681012141618x/m24688812162024 【解】(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x=8 m-2 m=6 m;(2)质点在第8 s末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瞬时速度为零;(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4-218m/s≈1.2 m/s.(1)从开始计时到3 s末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从3 s末到6 s末物体的位移;(3)物体从6 s末到7 s末的加速度.解析(1)由a=ΔvΔt,可得a 1=4-03 m/s 2=43 m/s 2.(2)物体从3 s 到6 s 由图象可知速度保持不变v =4 m/s.由v =Δx Δt ,得Δx =v ·Δt =4×(6-3) m =12 m.(3)从6 s 末到7 s 末的加速度a 2=2-41 m/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答案 (1)43 m/s 2(2)12 m(3)-2 m/s 226.(7分)在一次海上军事演习时,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 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 0=2 km 时,以60 m/s 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 1=50 s 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 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 1、v 2分别为多大?解析 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设为v 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 0=2 km 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过t 1=50 s 击中敌舰,则有(v -v 1)t 1=L 0,即:(60-v 1)×50=2000解得v 1=20 m/s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L 0-(30-v 1)t 1=1500 m,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 2,经t 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v -v 2)t 2=1500,即:(60-v 2)×30=1500,解得v 2=10 m/s.答案 20 m/s 1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