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痫证(俗称:癫痫病)的辨证施治

痫证(俗称:癫痫病)的辨证施治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民间俗称羊羔风。
其特征为发作时突然仆倒,昏迷不知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羊猪叫声,稍后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
但实际上以及古文献上已经有明确指出,颠是颠,痫是痫。
但由于引进了西医的观点,再加上人们的习惯,我们后人往往把颠和痫混为一谈了,称作癫痫。
因为颠病是有存在动态亢奋现象,痫病是有存在静态拟制现象。
这样的一静一动不应该放在一起来去探讨去治疗。
在这里应该指出:应该给痫病予以正名。
也就是说:颠是颠病,痫是痫病。
【病因病机】由于大惊大恐,伤及肝肾,或者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因而水谷之湿,聚为湿痰,一旦肝气失于调和,阳气风动触及积痰,乘势上逆,壅闭经络,阻塞清窍,才以致于突然发痫。
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门》按语所云:“痫证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受惊,以致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痫病多是时发时止,而且反复发作,日久必然影响到五脏的功能,就会导致五脏气血阴阳具虚,即所谓“病久必归五脏”故多见虚实夹杂,证虚邪实的情况。
从以上可以看出,痫病病因病机总离不开积痰、火郁、惊恐、可见本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风痰气逆所致。
但先天因素,其中是积痰为主要,医者不可不知。
若由于先天因素而得此病,则多发生于少年儿童时期。
本病的病机,主要责在肝脾肾三经。
肾虚则肝失濡养体弱;脾虚则精微营养不足,痰涎内结。
再偶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就会肝风挟痰上逆,这样清窍被蒙因而突然发作。
一般多见于儿童时期的,多与先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疗原则,在发作时期以豁痰宣窍,熄风定痫为主,平时则以培土补肾为法。
【辨证施治】痫病虽有比较典型的证侯,但病情各有不同。
如发作时间有长短,这样就有几秒钟到数小时不等;发作间隙也有期间长短,有每日发作,也有日发数次,还有数日发作,乃至于更长一些时期数月数年发作的。
中医内科学--癫狂

七、病因病机
1.阴阳失调 历代医家认为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癫狂的主要发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不能相互维系,以致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机逆乱而发癫狂。 。
七、病因病机
2.情志抑郁 怒伤肝,恐伤肾,喜伤心,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肝肾阴虚则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扰乱心神; 或肝肾阴虚致水不涵木,阴虚阳亢,生热生风,炼液为痰,痰火上扰,神机逆乱而发癫狂; 或思虑过度,损及心脾,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无所主。
九、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医学心悟》。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星、贝母、橘红等清涤痰浊;菖蒲、远志、茯神、辰砂宣窍安神;麦冬、玄参、连翘养阴清热。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者,加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谵语发狂,便秘尿黄者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或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荡涤秽浊,清泻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甚者酌加龙虎丸劫夺痰火;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化痰安神。若火势渐衰而痰浊留恋,神志不清,其状如癫,即可按癫病论治。
七、病因病机
3.痰气上扰 因思虑过度,损及心脾,脾失健运而聚湿生痰; 或因肝气郁结,乘于脾土,运化无权而生痰涎,痰随气逆,蒙蔽心窍,逆乱神明而发癫狂。
七、病因病机
4.气血凝滞 七情所伤,气郁渐至血凝,或因外伤以致血瘀,气血凝滞则导致脑气凝滞,使脏腑化生的气血不能正常充养元神之府,或血瘀阻滞脉络,气血不能上荣脑髓,则可造成神机逆乱发为癫狂。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狂病 1.痰火扰心 主症:起病急骤,突然狂暴无知,两目怒视,面红目赤,言语杂乱,骂詈叫号,不避亲疏。 兼次症:性情急躁,或毁物打人,或哭笑无常;头痛失眠,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舌象:舌质红绛,苔多黄腻。 脉象:弦滑数。 分析:五志化火,鼓动阳明痰热,上扰清窍,故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阳明独盛,扰乱心神,神机逆乱,症见突然狂暴无知,言语杂乱,骂詈不避亲疏,毁物打人;热盛于内,故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绛,苔黄腻,脉弦而滑数,皆属痰火壅盛,且有伤阴之势;以火属阳,阳主动,故起病急骤而狂暴不休。
?癫痫的辨证论治

癫痫的辨证论治癫痫是一种反复阵发性发作的疾病。
发作时神志昏迷,肢体抽搐,口吐涎沫,有类似羊叫吼的声音,故俗称“羊痫风”。
属于中医学“痫证”范围。
辨证:一般初起多实,以风痰为主;久发耗伤心肾,正气不足,多为虚中夹实。
治疗须分标本虚实,邪实者,宜涤痰息风,开窍定痫;正虚者,治以补肾养心,健脾化痰。
按语:(1)治疗痫证,重在祛痰,但必须注意痰的兼证,鉴别气、火、风三者的偏盛,分别配合顺气、清火、息风等法。
初病体实痰盛者,可用吐下法以逐痰。
(2)癫痫持续发作,神昏抽搐、痰壅身热者,每有正不胜邪,阴竭阳越之危,应予及时抢救治疗。
(3)癫痫发作时,可配合针灸治疗,选穴:人中、大椎、丰隆、太冲;或耳针:皮质下、神门、脑点。
(4)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制马钱子治疗癫痫疗效可靠。
(5)鲜竹沥口服液清热化痰,醒脑开窍,每天大剂量服用鲜竹沥口服液,对癫痫疗效极佳。
(6)同仁堂出产的牛黄清心丸和安宫牛黄丸治疗也是我临床治疗癫痫的常用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是从根本上对因(不是对症)治疗癫痫,长期服用,疗效满意。
(8)现代医学治疗癫痫多用单用或者联合应用抗癫痫西药、安眠镇静的西药,只能控制或者减轻症状,难以根治!(9)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僵蚕、蝉蜕、地龙等,力量大大强于草本中药,虫类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宜研末冲服,长期服用。
(10)中医辨证论治、对因治疗,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刺血,综合调理,有望除去病根。
癫痫的辨证分型:(1)风痰闭阻证:病机:风痰上道,闭阻窍络。
症状:卒然香倒、两目上视、抽搐、口噤、咬牙流涎、并有叫吼声。
一般发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醒后头晕乏力。
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息风定痫。
例方:癫痫丸。
药用:钩藤、川贝母、胆南星、竹沥半夏、朱茯神、节菖蒲、远志、全虫、僵蚕、珍珠母、矾水郁金。
加减:气郁加佛手片、香附、合欢花、绿萼梅。
痰火内遏者酌加黄连、龙胆草、大黄或礞石痰丸。
癫狂(心系病证)-中医内科学(精华)

二、沿革
(一)《内经》对本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已有较系统的记 载,并初步提出了治疗方法。
在症状方面《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衣被不敛, 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阳明脉解 篇》说:“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 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
在病因病机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燥 狂越,皆属于火。” 《素问·阳明脉解篇》又说:“阳盛则使 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灵 枢·癫狂》则认为:“狂始生……得之忧饥,……得之大 恐,……得之有所大喜,”
心脾耗伤 癫证(日久)
耗气伤精
心脾两虚证 脾肾阳虚证
因狂证以痰火炽盛为主,如久而不愈,火盛势必伤及真阴,阴虚则水不制 火,虚火与痰邪互结,上扰心神,表现为既有阴虚,又兼有痰火的火盛伤 阴证,故为虚实夹杂证。
火盛伤阴证 狂证(日久)
痰热瘀结证
(四) 癫与狂之间可互相转化。
癫证以痰气郁结及心脾两虚为主,表现为 抑郁多静,性质属阴,狂证以痰火上扰及火盛 伤阴为患,表现为动而多躁,性质属阳。故前 人概括为“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二者在病 理变化上相互联系,又可互相转化。若癫证日 久,痰气郁而化火,可以转化为狂证。狂证日 久,郁火渐泄而痰气留结,亦可转化为癫证。
癫证与郁病鉴别简表
2.癫病与痴呆的鉴别:癫病与痴呆症状 表现亦有相似之处,然痴呆以智能低下 为突出表现,以神志呆滞,愚笨迟钝为 主要证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其 基本病机是髓减脑衰,神机失调,或痰 浊瘀血,阻痹脑脉;癫病是以沉默寡言, 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靜而多喜为主要 临床表现。
3.癫病与狂病的鉴别:两者均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 癫病属阴,以静而多喜为主,表现为沉静独处,言语支离,畏 见生人,或哭或笑,声低气怯,抑郁性精神失常为特征;狂病 属阳,以动而多怒为主,表现躁动狂乱,气力倍常,呼号詈骂, 声音多亢,兴奋性精神失常为特性。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
虽然现代医学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
中医认为癫痫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将癫痫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风内动、痰火扰动、气虚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肝风内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柴胡、黄芩、丹参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药物,以平肝降阳、镇定神志。
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调节肝经气血的运行,缓解肝风内动的症状。
对于痰火扰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痰火郁结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半夏、枳壳、竹茹等祛痰清热、宣肺开窍的药物,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如神门、风池等穴位,以温通经络、祛除痰火。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气虚血瘀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川芎等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的药物,以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此外,还可以采用拔罐疗法,如大椎、风府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中药治疗癫痫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病的目的。
然而,中药治疗癫痫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癫痫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癫痫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癫痫是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阵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由于脑内异常放电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等功能的不同障碍。
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癎性发作,目前已知有数十种不同的发作形式。
过度疲劳,饥饿,饮酒,情绪激动,过敏反应等可诱发癎性发作。
其典型发作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局限性发作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
其特点是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本病的预后,决定于发作类型,病程长短,病变性质和药物效能等多种因素。
根据_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癎病”范畴。
“癎”以病从“间”,间者,即指其病发作有时,间隔而作。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先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所谓“病从胎气而得之”,系“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所致。
七情失调致病,主要责之于大惊卒恐,使气机逆乱,损伤脏腑,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化热生风;若脾胃受损,聚湿成痰,肝风夹痰,上扰脑神而发癎。
脑部疾患,或颅脑伤损,高热,中毒,外伤等,致气滞血瘀,脉络不和,或者直接损伤脑神,亦可发生癎病。
病机主要是肝风痰浊,或肝风血瘀,阻于清窍,扰乱神明而发病。
(一)辨证论治1.风痰上扰证【主要表现】发则突然跌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喉间痰鸣,舌苔白腻,脉弓玄而滑。
【治法方药】漆痰熄风,开窍定滴。
定癎(丸)汤加减:天麻10g,获神12g,僵蚕10g,胆南星12g,法半夏10g,丹参15g,全蝎10g,川贝母12g,竹苑10g,远志12g,陈皮10g,石菖蒲12g,甘草5g。
2.痰热内扰证【主要表现】发作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宁,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渴饮冷,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痫症的中医辨证

痫 症
痫症,俗称羊痫风,其证突然跌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并发出猪羊等叫声,移时即醒,醒后除感到疲乏无力外,其他均如常人,但本病每易发作,为其特征。
【病因】
1. 感受惊恐,惊伤肝,恐伤肾,以致精血不足,经络失养,神志不宁,发为痫症。
2. 脾胃素虚,水谷难化精微,聚为痰涎,痰留经络,有时闭塞清窍,气机壅阻,骤发此证。
此外,又有在母腹中受惊,属于先天性的,在临床上也偶有所见。
【辨证施治】痫证是发无定时,发则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并发出异常声音,有似猪羊鸣,甚至大小便自遗等,但不久即能苏醒,醒后神疲乏力,而起居如常,惟时发时止,有一日数发,数日一发,或数月一发,平时舌与脉无异常,惟发作时,轻者脉多滑数,重者脉反沉细。
治疗之法,先宣宣窍豁痰,用定痫丸①,如痰热留恋,神烦胸闷,治宜清神降逆,用痫症镇心丹②;平时肝肾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③;若脾胃虚弱者,可用六君子汤④。
【附方】
①定痫丸(《医学心悟》):天麻,川贝,胆星,半夏,陈皮,茯苓,茯神,丹参,麦冬,菖蒲,远志,全蝎,僵蚕,琥珀,辰砂,竹沥,姜汁熬膏和药为丸,辰砂为衣如弹子大。
②痫证镇心丹(验方):犀黄,犀角,珍珠,辰砂,远志,石菖朴,甘草,胆星,麦冬,川连,茯神,枣仁,蜜丸,金箔为衣。
③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杜中,杞子,甘草。
④六君子汤(《外科发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辨证重在进行惊、风、痰、瘀等病理因素的辨别,临床应根据病史、发作诱因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
治疗以豁痰化瘀、镇惊熄风为主。
惊痫者治宜镇惊安神,风痫者治宜熄风定痫,痰痫者宜涤痰开窍,瘀痫者治宜活血通窍。
若虚中夹实,则攻补兼施。
1.惊痫
证候: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四肢抽搐,夜卧不宁,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指纹色青。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镇惊丸加减。
2.风痫
证候: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丧失,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抽搐,两目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熄风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3.痰痫
证候: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神志恍惚,状如痴呆,或为失神,瞪目直视,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显,肢体麻木、疼痛,骤发骤止,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4.瘀血痫
证候:常有产伤史,发作时头晕眩仆,神识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头痛,消瘦,大便干结如硬羊屎,舌红少苔或见瘀点,脉涩,指纹沉滞。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熄风。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盛
证候:癫痫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时作眩晕,食欲欠佳,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6.脾肾两虚
证候:发病年久,屡发不止,瘛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河车八味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