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癫痫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2019.09修订中医病名:痫病BNX080西医病名:癫痫G40.901一、概念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4.L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1. 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情志不遂所致,形成痰火上扰、气火扰动,导致脑络失调而出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中医辨证方法2.1 四诊观察中医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对于小儿癫痫也是如此。
四诊观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2.1.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望诊时,面色常见青紫或红赤,舌苔多为黄厚腻或黄燥苔,舌质较红或暗红,舌体偏胖。
2.1.2 闻诊闻诊主要通过听患儿的声音、呼吸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闻诊时,可听到患儿的呼吸声紧促,甚至有喘息声。
2.1.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长的病情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等。
对于小儿癫痫,可以询问患儿的发作频率、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以及家族史等。
2.1.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儿身体的部位,了解其脉搏的变化和身体的情况。
小儿癫痫在切诊时,脉象多见弦数或弦滑。
2.2 辨证类型根据中医理论,小儿癫痫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辨证类型,主要包括肝火偏旺型、脾虚湿盛型、肾亏气血不足型和痰火互结型。
2.2.1 肝火偏旺型肝火偏旺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情绪激动、易怒、易动怒等表现。
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2.2.2 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盛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腹泻或大便稀溏等表现。
舌苔厚腻,舌质较淡,脉弦滑。
2.2.3 肾亏气血不足型肾亏气血不足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多梦易醒等表现。
舌质较淡,舌苔白腻,脉弱。
2.2.4 痰火互结型痰火互结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痰饮多痰、痰黏或痰多口臭等表现。
舌苔厚腻或厚黄,舌质红,脉滑。
3.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小儿癫痫的治疗原则略有差异。
3.1 肝火偏旺型治疗原则针对肝火偏旺型小儿癫痫,主要治疗原则是清肝泻火、熄风镇痉。
中医医案——癫痫(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痫证两例病案一:窦某,女,1岁半。
初诊:1979年2月13日。
主诉及病史:近2个多月来,常于夜间发痫,双上肢阵发性抽搐,眼上翻,先啼叫,后呼之不应,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左右,三四天即发作一次。
发作前常有蹲动表现,发作后无特殊表现。
病儿素来饮食欠佳,曾赴遵义医学院检查,考虑为“癫痫不典型大发作”,脑电图并提示为“癫痫”。
曾用苯妥英钠等药,无明显效果,于1979年2月13日求治于中医。
诊查:症同上述,并见患儿面色少华,指纹微紫,舌质淡,苔薄黄。
处方:苏条参5g 白术5g 茯苓5g 甘草2g 陈皮3g 法夏3g 西砂仁3g 谷芽5g 水竹茹3g 茅根3g 贝母3g3剂,水煎服。
二诊:2月20日。
服上方药后饮食增加,精神好转,1天前又发作1次。
余同前。
继以前方加羚羊角磨水冲服。
三诊:2月27日。
服上方药后食欲增强,发作较前缓和,但仍几天发作1次。
指纹微紫,舌淡红,苔薄黄。
予清火之剂,酌加和胃化痰之品。
处方:栀子15g 白术12g 茅根9g 法夏9g 陈皮12g 北沙参15g 黄柏12g 砂仁9g 青黛6g 琥珀15g 酒军9g 茯苓15g 谷芽18g 黄芩12g 贝母15g 胆草15g上药共为细末,蜂糖为丸,怀山药、朱砂为衣,每次3g,1天2次,白糖水送服。
四诊:4月17日。
已半月未见发作,近因饮食欠佳而又来诊视。
指纹色较前柔和,欠流畅。
再以和胃健脾消积之药调理。
处方:泡人参5g 谷芽6g 莲米6g 山楂3g 桔梗3g 水竹茹3g 陈皮3g 白术3g 茯苓6g 鸡内金3g(水洗)经治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该患儿为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郁久化火而发病,治疗先健脾胃,以六君子汤加味酌加钩藤以祛风,贝母祛痰,水竹茹、黄芩、茅根以清热,不急于投清火之品。
次诊再以羚羊清肺肝之火,并仍守健脾和胃之剂。
待脾胃得以健运,再投以清火之味。
中医医案——癫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定痫汤治疗癫痫治疗期间共服药65剂,治疗时间2个月余。
病案:李某,男,29岁,2012年3月16日。
主诉:癫痫时作14年。
病史: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猝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就诊于某权威西医院,诊断为“癫痫”,后于全国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多方探求,而来就诊。
患者每年癫痫发作2-6次不等,多在夜间发作,伴有心悸气短、失眠、遗精等证。
初诊:癫痫多在夜间发作,发作时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颈歪,双目上视,伴心悸气短、失眠、遗精。
查体:血压110/70mmHg,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脉沉弦。
心电图示:窦缓伴不齐;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
西医诊断:癫痫中医诊断:痫症辨证审机:痰蒙清窍,阻滞脑络,脑腑不清。
治法:豁痰通络,开窍宁神。
方药:定痫汤加减熊胆粉2克海螺粉40克地龙40克僵蚕30克全虫10克天麻20克钩藤20克羌活2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生甘草15克胆南星20克生牡蛎35克龟板15克土虫20克陈皮20克生龙骨35克。
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饭后服。
服前方七剂,癫痫未发,心悸气短已除,睡眠、遗精改善。
血压110/70mmHg,心律齐,心率80bpm,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脉沉弦。
脉证不变,方药同前。
方药:熊胆粉2克海螺粉40克地龙40克僵蚕30克全虫10克天麻20克钩藤20克羌活2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生甘草15克胆南星20克生牡蛎35克龟板15克土虫20克陈皮20克生龙骨35克。
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饭后服。
后患者继服汤药两个月,癫痫再未发作,于2014年7月19日晚上不慎跌伤,行手术后,卧床休息时自觉头晕,担心癫痫再次复发,又来就诊。
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紫,脉弦滑。
辨为痰浊血瘀,投黄连温胆汤加味,豁痰通络。
方药:黄连25克半夏20克陈皮25克茯苓30克胆南星20克竹茹25克薏苡仁40克蜈蚣6克(约1条)僵蚕30克生甘草10克钩藤20克菊花20克全虫10克苍术30克白芷25克天麻20克。
中医医案——癫痫(十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泻火涤痰、镇痉熄风法治愈癫痫病案:陈某,女,23岁。
初诊:1974年7月23日。
主诉及病史:癫痫反复发作四年余,近月来夜间发作频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发时突然大叫一声,随即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喉间痰鸣,口唇青紫,小便失禁,呼之不应,约半小时方苏醒。
平时寐中多梦,起身行走做事而不自知,多则一夜数次,白天精神委顿,香不思纳,口苦。
诊查:舌苔黄,脉细弦。
辨证:肝风痰火,上扰心神,横窜脉络,蒙闭灵机。
治法:泻火涤痰,镇痉熄风。
处方:煅礞石20g 制锦纹5g 炒黄芩9g 上川黄连2g 法半夏9g 陈胆南星4.5g 朱茯苓12g 杭菊花9g 小川芎4.5g 煅磁石30g 煅龙齿15g 蜈蚣2条二诊:药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昨夜仅作齘齿,梦游未作。
药尚合机,治从原意。
原方去茯苓,加广郁金9g。
三诊:续服上药,癫痫梦游均获控制。
改投丸剂化痰息风,1以资巩固,定痫丸5g,1日2次,礞石滚痰丸3g,每晚睡前服。
此后半年内间服原方,癫痫梦游均未发作,遂停药,追访数年,期间结婚并生育一女,癫痫仅偶有小作,梦游迄未复发。
按语本例痫证又兼梦游,究其病机,无非痰火为患。
阅前病史,一般化痰息风之剂俱投而未效,曹老诊之,认为该患者属痰火内扰,形实证实,乃投礞石滚痰丸泻火涤痰,加入镇痉息风之品,而得以取效,痫证控制后,所配服的定痫丸,乃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自制丸剂,长期用于临床,颇多效验,配合汤药调理脏腑功能,注意生活调摄,饮食节制,劳逸适度,情志舒畅,可以防止成减少癫痫复发。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159-160,曹鸣高医案。
曹鸣高(1907-1985),男,苏州籍,出身于六代业医之中医世家。
14岁起先后随祖父(清代御医曹沧州)、父亲(曹甫侯)、伯父(曹南笙)临证习医,17岁于苏州悬壶应诊。
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州市中医工作者协会主任,苏州中医门诊所所长,卓有声望。
中医治疗痫病类医案83例

中医治疗痫医案83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痫医案83例,以供大家参详。
1风痰交阻清窍被蒙张某,男,13岁。
癫痫年余,恼怒易发,发则昏厥,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移时则苏,醒后如常,一个月或间月而作。
脑电图检查证实为癫先。
此因风痰交阻,流窜筋脉,浊痰不化,清气不升,清窍被蒙,苔腻,脉弦滑。
拟涤痰宣窍,熄风定痫。
抱胆丸一料(三十粒),每晨空腹时服一粒,鲜石菖蒲9克煎汤化,服30天。
二诊:药后痰浊渐化,癫痫未作,苔薄,脉弦,再宗前治,原方连服四料。
四年后随访:初诊后,共服药五料,迄今癫痛未发,脑电图复查正常。
原按:抱胆丸为我家祖传秘方,处方内容如下:飞雄黄15克郁金30克陈胆星30克白明矾18克天竺黄30克(因缺货以川贝母30克代,如能用天竺黄效果更佳)。
上药共研极细末,以不落水之猪心血捣和为丸,分三十粒,如楂园大,朱砂为衣。
上方以化痰宣窍为主,雄黄能定痛化痰,陈胆星、川贝母(天竺黄),均能清化痰热,明矾升清降浊涤痰,郁金宣窍开郁,朱砂定心宁神,不落水猪心血则取其引药归经。
《临证指南》说:“痫病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脏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本方即根据以上学说而拟定,对原发性癫痈及继发性癫痫,均可应用,效果颇佳。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徐治本医案》)2中医认为癫、痫、狂是三种病。
癫是疯疯癫癫,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处境不分秽洁,言语不懂善恶,时悲时笑,神识不正常,是精神病的一种。
狂是猖狂刚暴,妄见妄言,漫骂不避亲疏,抵触不畏水火,逾垣上房,无所不能,是一种精神分裂症。
痫是平时依如常人,但病来突然昏扑倒地,肢体抽搐,胸背强直,口眼相引,叫吼吐涎,有如羊鸣。
本处所说癫痫是西医病名,即中医的痫证。
有大发作、小发作之分。
癫痫大发作症状特点,是在意识丧失前有自觉眩晕或肢体麻水感觉等先兆症状;继之昏倒在地,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舌唇咬破,时间长短不等,后即进人嗜睡状态,醒后对发作无所记忆。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
虽然现代医学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
中医认为癫痫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将癫痫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风内动、痰火扰动、气虚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肝风内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柴胡、黄芩、丹参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药物,以平肝降阳、镇定神志。
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调节肝经气血的运行,缓解肝风内动的症状。
对于痰火扰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痰火郁结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半夏、枳壳、竹茹等祛痰清热、宣肺开窍的药物,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如神门、风池等穴位,以温通经络、祛除痰火。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气虚血瘀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川芎等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的药物,以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此外,还可以采用拔罐疗法,如大椎、风府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中药治疗癫痫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病的目的。
然而,中药治疗癫痫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生活》:癫痫俗称为“羊角风”或“羊癫风”,是一般人熟知却又不了解的疾病。
癫痫自古就有记载吗?古代中医认为癫痫是由什么引起的,如何治疗癫痫?
李主任:癫痫,很早就被记载于古籍中。
早在《内经》上就有记载,称之为“癫疾”,对其症状表现的描述与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癫痫是一致的。
当时,我们就认识到这个疾病是有遗传性的,称之为“胎病”,认为孩子会受到母亲的影响。
最初出现“癫痫”这一名词,是在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
老百姓习惯把癫痫称为“羊癫疯”,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一些古籍中记载有些癫痫发作时患者所发出像羊等动物的叫声而得名。
同样,中医也有不少治疗癫痫的记载,我们现在所用的理论方法也出自其中。
古时,中医就认为癫痫发病的部位在脑,还可能与中医理论中的某些内脏也有关系,如肝、脾、心、肾,认为内在脏腑失调产生一些病理因素,有风、火、痰、虚四大类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痰、风。
中医的痰分为两类,有“有型之痰”,也就是我们吐出的痰;还有“无形之痰”,也就是看不到的痰,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无形之痰停留在体内所导致的。
癫痫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喉咙中发出声响。
古人认为是患者体内“无形之痰”导致的,平时“无形之痰”潜伏于体内,遇到一些诱因就会发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风”,比如“肝风”。
这个风不是自然界的风,而是人体内的“风”,受到精神刺激、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都会引起“肝风内动”,引发体内无形之痰阻塞到脑窍里面,所以人才会晕倒。
因此,中医很多治疗癫痫的药物都是以“祛风”“化痰”为主。
当然,也有一些患者发病时间较长,比较虚弱,也就是“虚”的因素。
也有不少患者是偏热性的体质,舌苔较红,我们称之为“火”的因素。
《科学生活》:癫痫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哪些人容易出现癫痫?癫痫发作对于患者本身有哪些危害?
李主任:现代医学认为,癫痫的发病是由于大脑的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脑异常放电。
正常大脑是有电活动的,过度放电以后,脑细胞就会过度兴奋,在不同的大脑区域表现不同的症状,最典型的是运动区,表现为抽搐;感觉区,会感觉到身体的不舒服,麻木、疼痛。
因此,癫痫有多种表现类型:运动为主是最多见的,如抽搐等;有感觉异常的,如发作型的身体疼痛;还有发作性精神问题、发作性意识问题,如失神发作,就是人突然之间就呆在那里,没有表情、没有意识、不说话,对周围没有反应,过了一会自行缓解了。
癫痫的种类也比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
原发性癫痫患者脑内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检查也都是好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除了癫痫的表现外,其他是无法查到的。
继发性癫痫一般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外伤、发热,甚至低血糖引起大脑缺氧等。
诊断上,根据患者的表现,结合脑电图,判断患者是继发性癫痫还是原发性癫痫。
治疗上,也按照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的分类来治疗。
癫痫也并不是一定会遗传,仅仅有一部分可能会遗传。
癫痫对患者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癫痫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性,特别是有癫痫大发作时,患者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的现象。
有些患者因为发作时过度扭曲,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如果发作持续时间很长,那么也会引起脑部的缺氧,导致脑损伤。
其次,最常见的是癫痫患者由于癫痫的发作导致性格、人格的改变,自身会感到自卑。
另外,癫痫也会影响智力,癫痫经常发作会引起记忆力、认知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孩子,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学习比同年龄的孩子差一些。
最后,癫痫还会引起患者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这也和服用抗癫痫的西药有关系。
这些对患者的生活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科学生活》:一般人认为癫痫患者一旦发作就会倒地抽搐,癫痫患者哪些情况下容易发作?除了白天,晚上睡眠时会不会发作呢?发作前如果有预感,是不是需要做一些准备,或是服用药物试图缓解?中医如何治疗癫痫?是否可以缓解癫痫的发病次数?
李主任:癫痫患者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诱因。
首先,就是劳累。
很多患者就是在过度劳累之后癫痫发作。
其次,避免精神刺激,情绪上的各种刺激。
然后,尽量不要服用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或者过多甜食及容易生火的食物。
最后,避免缺氧、密闭的环境,如早高峰的地铁、公交车。
其实大多数癫痫患者在发病之前,会有一定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先兆。
有些患者发病前会觉得身体不舒服,可能感觉到要发病了。
经常发作的患者有一定的经验。
这时,患者做一些自身的准备,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
首先,可以做一些去除身边危险因素的准备。
有大发作病史的患者可以随身带一块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一旦要发作可以及时放在嘴巴里,防止把舌头咬破。
坐在很狭小空间的患者一旦感觉要发作了,可以到一些比较平坦的地方,甚至可以躺下来,防止摔倒和窒息。
正在开车、行走或是危险作业的患者,若来得及要赶紧离开,到安全的场所。
晚上也会发作癫痫,有些癫痫特别容易在夜间发作。
中医主要是辨证治疗,大部分癫痫患者“痰”是根本因素,可以分为风痰,此时要化痰祛风;痰热,此时要化痰清热。
当然,还有一些患者有瘀血,除了痰引起阻塞外,瘀血也会引起阻塞,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
少数的人是因为气血的亏虚,这时就要补气血。
我们同样建议癫痫患者长期服用中药,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治疗的目的都是预防发作,用药的原则都是权衡利弊,也就是权衡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癫痫发作危害之间的利弊。
对发作比较少,譬如每年还不到一次的患者,或者发作的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因为西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可以暂时不用西药。
频繁发作的患者,尽管西药有肝功能损伤、影响造血系统、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仍然还是要用的。
中药控制癫痫的作用没有西药强,但不良反应比较小,权衡利弊,我们建议患者,在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服用的时间相对长一点。
对于能够接受穴位治疗的患者,可以去针灸科进行耳穴或埋线治疗,也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
《科学生活》:除了服用药物外,中医还有哪些辅助疗法?
李主任:根据中医的理论以及我们对癫痫这么多年的认识,最常见的治疗癫痫的方式是药物。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针灸、耳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在,针灸穴位埋线治疗也比较方便,将特制的线埋在穴位里面,可以起到长时间的作用。
甚至在癫痫发作的时候,在无法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针灸达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比如我们会在癫痫发作的时候立马掐其人中穴。
在患者癫痫发作的时候,中医认为其是脑窍闭塞,患者家属可以试着刺激一些穴位,如人中穴、合谷穴、内关穴等,这些穴位都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发作的时间。
《科学生活》:癫痫是慢性病,很多患者都认为长时间服用治疗癫痫的药物,不良反应很大。
中医是否可以帮助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呢?
李主任:当然,治疗癫痫也应中西医结合,各阶段可能侧重有所不同。
对于初次发病的患者,可以先不用西药,或者说一年内发作一次的患者可以选择先不用西药,建议中药治疗,一方面中药不良反应少,另一方面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对于半年发作两次以上的患者,还是要考虑服用西药预防。
这时用中药,一方面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西药用量或者说减少癫痫发作、尽快地稳定病情,以便早点减药、停药,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中药对西药有增效减毒作用。
在逐步停用西药后,中药维持一段时间,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
《科学生活》:女性患者如何度过妊娠期和哺乳期呢?
李主任:女性癫痫患者在准备怀孕时,就要选择一些对小孩不良反应比较小的药物,咨
询专家进行药物调整。
癫痫患者如果怀孕了,有可能癫痫发作更容易、更频繁。
怀孕期间还是有发作的病人,可以配合中药一起服用。
生活中,要避免发作的诱因。
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怀孕期间的负担本身就比较重,一定要注意休息。
如有条件,可以在家里备上一些氧气袋或氧气瓶,疲劳时可以吸一些氧气。
《科学生活》:癫痫患者感觉患上癫痫非常痛苦,还有不少人对癫痫感到恐惧。
患者癫痫发作时,家属应该怎么办?
李主任:家属可以帮助要发作或者是发作的患者,顺势平躺在安全的地方;还可以帮患者放入压舌板,观察患者,防止他窒息。
但是,要注意,病人发作时头或身体扭曲,不要勉强将其掰正,容易造成骨折。
同时,可以进行刺激人中等穴位的办法,家里有吸氧装置的可以帮患者吸上氧气。
对于抢救来说,要尽量地缓解症状,时间越久越不容易控制。
《科学生活》:癫痫患者平时生活中、饮食上该注意哪些方面?
李主任:癫痫患者平时的饮食要注意清淡,除了大便稀薄或脾胃不好的病人,多数患者饮食偏凉性更好一点;尽量少吃羊肉、辣椒等热性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等,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避免情绪波动,过喜过悲都容易诱发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