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癫痫病的主要依据

合集下载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2019.09修订中医病名:痫病BNX080西医病名:癫痫G40.901一、概念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4.L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中医治疗癫痫的总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癫痫的总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癫痫的总原则是什么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中医治疗癫痫的总原则是综合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体质差异和环境因素,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癫痫注重整体观察,依据中医理论,通过平衡人体阴阳失衡、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癫痫的效果。

中医治疗癫痫的原则一、辨病定证中医治疗癫痫首先要进行辨病定证,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病证类型。

根据中医理论,癫痫可以分为肝风、痰热、脾虚、肾亏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癫痫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二、疏风镇痫中医认为癫痫是由于风邪内动导致,所以治疗癫痫的关键是要疏风镇痫。

中医通常使用药物和针灸疗法来疏风镇痫。

常用的疏风药物有天麻、钩藤、酸枣仁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迎香、百会、足三里等穴位来疏风镇痫。

三、清热解毒在某些情况下,癫痫与痰热、实火等因素有关,这时需要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黄连、黄芩、薄荷等,中医还可以通过采用火针、艾灸等疗法来清热解毒。

四、益气养阴对于一些癫痫患者,可能存在脾虚、肾亏等病理因素,此时需要通过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要从调理脾胃和肾功能入手。

常用的益气养阴药物有党参、黄芪、沙参等,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中脘、足三阴等穴位来益气养阴。

五、祛痰化瘀有时癫痫与痰湿、瘀血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祛痰化瘀是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祛痰化瘀药物有望江南、薏苡仁、川芎等,中医还可以通过刮痧、拔罐等疗法来祛痰化瘀。

六、养心安神癫痫发作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养心安神。

常用的养心安神药物有西洋参、丹参、女贞子等,中医还可以通过足三里、神门等穴位来养心安神。

七、预防复发对于癫痫患者,并不是只需要在发作时进行治疗,还需要从根本上调理,以预防复发。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心理疏导和饮食调理等方面都可以帮助癫痫的预防和调理。

基于脑心与胆相通理论辨治癫痫病

基于脑心与胆相通理论辨治癫痫病

基于脑心与胆相通理论辨治癫痫病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基于脑心与胆相通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对癫痫病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围绕脑心与胆相通理论,探讨其在癫痫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临床研究结果,为癫痫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一、脑心与胆相通理论脑心与胆相通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涉及中医心理学、病证学、针灸学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脑为心之府”、“胆为心之合”。

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心为神明之宫,主统人的意识、情感、知觉等心理活动,脑与心密切相关,同时更与心思活动有关,心中所积累的感情活动极易影响大脑的思维,因此大脑的神经功能障碍常与心理上的异常有密切联系。

胆又称为胆囊,主气载毒,积蓄于上右府,与情志有密切的关系,胆脏积谶则患有癫痫。

根据脑心与胆相通理论,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大脑神经功能,胆与情志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治疗癫痫病时,可以通过调理情志,改善情绪状态,达到调和脑心与胆的目的。

二、脑心与胆相通理论在癫痫病治疗中的应用1. 调理情志,平复心神根据中医理论,癫痫病与情志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让人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癫痫病的症状。

中医治疗癫痫病的方法包括情志病的调悟,调理情志,平复心神等。

中医治疗癫痫病从治疗病根上入手,将癫痫病视为“痫”的一种,本病以精神压力和心情烦躁为主的征象。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刺激,调整患者的情绪,保持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 采用针灸疗法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癫痫病,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在调理情志、平复心神、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癫痫病的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用药治疗在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对癫痫病的治疗 治疗的偏方

中医对癫痫病的治疗 治疗的偏方

中医对癫痫病的治疗治疗的偏方中医对癫痫病的治疗,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癫痫发作会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有的还会造成智力低下,患者需要依据患者诊断的病因选择合适本人方计划,患者不只仅需求选择合适本人药物和饮食的医治,还需关注生涯中细节患者需求注重,利用中医可以医治癫痫。

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风、火、痰、瘀为患,导致心、肝、脾、肾、脏气失调,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阳亢则肝风内动、亢而热盛、热盛化火、火极生风、风火相助为患,另脾虚失运、清气不升、浊气下降则痰涎内结、痰迷心窍、心血不遂而瘀、瘀则经络不通、痰阻血瘀上扰清窍,终致癫痫发作。

根据发病机理,常采用定痫熄风、平肝泻火、祛痰开窍、活血化瘀为治疗方法。

方l:白矾蝉衣散治癫痫配方:雄黄20克,白矾l2克,蝉衣30克,蜈蚣20条。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成人每次2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

儿童每次l克,或酌情加减。

服药后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为正常情况,不需停药。

功效:清热化痰,祛风利窍,清心镇惊,安神止痫。

用治痫病。

方2:生石决明治癫痫配方:生石决明12克,天麻6克,蜈蚣2条,广郁金1O克,南红花5克,菖蒲6克,僵蚕6克,胆草5克,神曲1O克,桑枝1O克,全蝎3克,朱砂(分冲)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清肝熄风,开窍醒神,镇痉止搐。

用治惊痫、羊痫。

方3:钩藤全蝎黄芩治癫痫配方:钩藤50克,羚羊角15克,全蝎l5克,琥珀25克,朱砂15克,石决明50克,珍珠母15克,冰片10克,牛黄5克,菖蒲10克,枳实50克,胆星25克,天竺黄25克,黄芩60克,栀子25克。

制用法:共研细面,每服2克,日服3次,饭前温水送服。

功效:清热涤痰,平肝止痉。

用治肝风痰热所致的癫痫。

饮食疗法方1:竹沥粥淡竹沥30克,地龙2克,大米lOO克。

干地龙焙干研细末,大米煮粥。

粥熟后调入竹沥、地龙末,分l~2次食完。

可减少发作次数。

方2:枸杞炖羊脑枸杞30克,羊脑1个,油盐适量,枸杞、羊脑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火炖,油盐调味。

癫痫中医诊断标准

癫痫中医诊断标准

癫痫中医诊断标准
癫痫中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舌象、脉象、体质等,对病情有确诊的效果,在发现以后要及时治疗。

1、病史:需要查看患者的家族情况是否有家族史,如果父母当中出现的癫痫,可能患者出现癫痫的几率比较高。

2、症状: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了面色苍白、口眼歪斜、眼睛震颤、四肢抽搐。

3、舌象:也可以通过舌头进行观察,查看舌头的颜色和舌苔的颜色。

4、脉象:把脉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诊断方式,通过把脉可以查看脉象脉速。

5、体质:确诊癫痫也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如果体质比较虚弱,可能是癫痫的原因。

癫痫属于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会出现大脑异常放电,可能是遗传因素、脑部肿瘤、受到外伤所引起,要注意做好脑部的护理措施。

癫痫中医诊治方案

癫痫中医诊治方案

癫痫中医诊治方案1. 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

中医在诊治癫痫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癫痫中医诊治的一般方案,包括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常用药物等内容。

2. 辨证要点癫痫病属于中风、痰瘀、肝肾不足、脾虚等多种病理机制的综合表现。

辨证要点主要包括:2.1 体质辨证根据患者平时的脉象、舌像、口唇色泽等特征,确定患者的体质类型,分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等。

2.2 发病辨证根据患者每次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确定发病的特点,如发病前是否有前驱症状、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等。

2.3 脉证辨证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脉象的变化,为进一步辨证提供依据。

癫痫患者脉象主要表现为脉浮、脉弦等。

3.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辨证要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3.1 肝肾不足型针对肝肾不足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补肝肾、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肉桂、补骨脂、何首乌等。

3.2 痰瘀型针对痰瘀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化痰、破瘀、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天竺黄、川楝子、全蝎等。

3.3 脾虚型针对脾虚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龙眼肉等。

3.4 阳虚型针对阳虚型癫痫患者,治疗原则是温补肾阳、平肝熄风。

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菟丝子等。

4. 常用药物4.1 天麻天麻是一味常用于治疗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平肝熄风、祛瘀通络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癫痫发作。

4.2 郁青皮郁青皮是一味常用于治疗痰瘀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化痰、破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癫痫患者的症状。

4.3 人参人参是一味常用于治疗脾虚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健脾益气、平肝熄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体质。

4.4 附子附子是一味常用于治疗阳虚型癫痫的中药。

它具有温补肾阳、平肝熄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癫痫发作。

5.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诊治癫痫的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患者的辨证要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痰 火

四者可相合为病,病久则虚。
五、治疗
内经多用针灸 张仲景用“ 风引汤”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甘 石脂、紫石英、大黄、桂枝、龙骨、牡蛎、干姜 ) 张从正提出吐法治疗痫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按语中说:“痫之 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 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 车丸之类主之。” 王清任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

至隋唐时期,许多医家认识到:有些痫病的发作, 并非一发即仆,一仆即搐。 《千金要方》曰:“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目 闭青时小惊,是痫候;咽乳不利是痫候;目瞳子卒 大黑于常,是痫候;弄舌摇头是痫候”等。 明·楼英《医学纲目》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 膈间则眩微不仆"。

痫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Ì 典型癫痫大发作 Ì 无意识障碍,口角、眼睑或肢体的局部抽搐,或 短暂失语,或口、舌、指 ( 趾 ) 有阵发性麻木感、 触电感等。 Ì 发作性短暂的失神,突然停止活动,呼之不应, 持物落下,或出现短促的振颤; Ì 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如咀嚼、舔唇、搓手、抚面 、解扣、脱衣、游走、奔跑、独语等,发作过后 毫无记忆。 Ì 腹痛性痫病、头痛型痫病、呃逆样痫病。
三、病因病机

《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 也”。
指出发病与先天因素、七情失调有关。
宋金元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 朱丹溪《丹溪心法· 痫 》云:“无非痰涎壅塞, 迷闷心窍。”----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风癫之发作者 ,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隔,燥烁而痪 痰,昏冒僵仆也。”----热甚所致 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大凡风滴病发项强直 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主张病 症乃肝经有热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癫痫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医乃仁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药到病除、治病救人,还要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信服于人。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中药治疗癫痫病的记载,当时被称为“痫症、痫疾”。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最早作了记载:"病初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风痫候》巢元方首先指出:"病发时,身软,时醒者谓之痫。

这些都是中药治疗癫痫病的最佳佐证。

然而,中医治疗癫痫仅凭这些理论依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痫症本身做病理论述。

中医认为癫痫病主要分痰、火、惊、风四大主症,根据主症又可以分型,包括外伤型、瘀血型、囊虫型、腹型癫痫等几种少见类型的癫痫病。

1、痰:中医所指的痰并非指一般的咳痰,是指经络里的病理复合物。

风火挟热,蒸腾有形之实痰上逆,蒙避心神、壅塞清窍,导致人体阴阳一时性的逆乱而发生抽搐,这就是癫痫的发作。

在临床上痰火惊风可相互存在,又可相互影响。

2、惊:在中医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惊吓,小儿癫痫惊吓者为多;二是指惊恐伤肾,肾为水藏,为一身精液之所在。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人体的秉赋强壮与否,皆源自肾气。

惊恐伤肾后,导致肾气虚衰,阴阳失衡不能温煦脏腑经络。

从而使作为生痰之源的肺和储痰之所的脾,受到影响,不能将水谷精微运化输布于四肢百脉,使其停留瘀滞于经脉间,这就是痰瘀的生成,给癫痫发作埋下伏笔。

3、火:一是指自然界之火,如天气炎热,使人上火等一切火热现象,属"六淫"中"火"的病因范畴。

二是指无形的病理之火,属七情病因范畴之"怒",如肝火旺盛,怒火伤肝,心火太大等等。

均为癫痫发作的诱因,加之这些患者往往会在社会上或单位里受到歧视,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常常生气、发火也是诱发癫痫发作的一大主因。

4、风:一是指自然界之风,属六淫范畴;一是指病理现象,如伤风、肝风、中风,其中对癫痫发作影响最大的当数肝风,有的患者着急、上火都犯病,天气刮风也犯病,所以癫痫的发作与"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5、淤:主要是指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病因之一。

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以及血运不畅而阻滞于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6、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的症候。

其中“虚”又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等症候。

以上六点均为中医治疗癫痫病的主要依据,在治疗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症辩型,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