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课件----痫病

苓10 茯神9 胆南星8 石菖蒲6 全蝎(去尾)3.5 僵蚕6 琥珀粉 1.5灯芯草2 陈皮5 远志(去心)6 丹参15 麦冬12 朱砂粉(水 飞)2 竹沥(1杯) 姜汁(1杯) ✓ 即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后
历代文献
痉病 ❖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 ❖ 先兆:双目不瞬,口角肌肉抽动,肌肉颤动
❖ 都具有时发时止,四肢抽搐等 ❖ 痫病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且醒后如常
人,不伴发热 ❖ 痉证发时伴角弓反张,身体强直,不易清醒,
常伴发热,多有原发病存在,多无自然恢复 者
六、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病情轻重 ✓ 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长则病重,短则病轻 ✓ 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短则病重,久则病轻 辨证候虚实 ✓ 病期结合: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休止期多虚
❖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 天麻 全蝎 僵蚕
贝母 胆南星 半夏 菖蒲 茯神 远志 琥珀
阳痫
❖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转为青 紫或苍白,口唇发绀,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 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
❖ 兼次症:发病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 伸欠等先兆症状,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 干,便秘尿黄。
❖ 舌质红,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数或弦滑。
❖ 中风先兆:头晕头痛,手麻等 ❖ 发病后遗留症状 ❖ 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等 ❖ 临床上有中风继发癫痫者
厥证 ❖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 先兆:心悸汗出,面色苍白,头晕等 ❖ 轻者移时苏醒,无偏瘫失语等,重者可至厥脱不醒 ❖ 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怪叫等
浅议癫痫从五脏论治

肺 气 虚 损 可 相 互 作 用 导 致 癫 痫 发 作 。癫 痫 治疗 五 脏 辨 证 论 治 可 以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关 键 词 :癫 痫 ;五 脏 论 治 ;辨 证 论 治 d o i : 1 0 . 3 9 6 9 / ] . i s s r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5 . 0 0 5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 0 5 — 0 0 1 0 - 0 2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 t h e a u t h o r s t h i n k t h a t is d o r d e r s o f l i v e r , p h l e g m d u e t O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s p l e e n, la f mi n g u p f o h e a r t f i r e , d e i f c i e n c y o f k i d n e y a n d ma r r o w a n d d e f i c i e nc y o f l u n g q i c o u l d i n t e r a c t e a c h o t h e r nd a l ad e t o e p i l e p s y . D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f o f i v e v i s c e r a a n d s y n d r o m a y m a c ie h v e g o o d t h e r a p e u ic t e fe c t s i n t r e a t i n g e p i l e p s y . Ke y wo t l f s : Ep i l e p s y; F i v e v i s c e r a ; S y n d r o m பைடு நூலகம்d i f f e r e n t i a i t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中医医案——癫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定痫汤治疗癫痫治疗期间共服药65剂,治疗时间2个月余。
病案:李某,男,29岁,2012年3月16日。
主诉:癫痫时作14年。
病史: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猝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就诊于某权威西医院,诊断为“癫痫”,后于全国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多方探求,而来就诊。
患者每年癫痫发作2-6次不等,多在夜间发作,伴有心悸气短、失眠、遗精等证。
初诊:癫痫多在夜间发作,发作时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颈歪,双目上视,伴心悸气短、失眠、遗精。
查体:血压110/70mmHg,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脉沉弦。
心电图示:窦缓伴不齐;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
西医诊断:癫痫中医诊断:痫症辨证审机:痰蒙清窍,阻滞脑络,脑腑不清。
治法:豁痰通络,开窍宁神。
方药:定痫汤加减熊胆粉2克海螺粉40克地龙40克僵蚕30克全虫10克天麻20克钩藤20克羌活2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生甘草15克胆南星20克生牡蛎35克龟板15克土虫20克陈皮20克生龙骨35克。
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饭后服。
服前方七剂,癫痫未发,心悸气短已除,睡眠、遗精改善。
血压110/70mmHg,心律齐,心率80bpm,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脉沉弦。
脉证不变,方药同前。
方药:熊胆粉2克海螺粉40克地龙40克僵蚕30克全虫10克天麻20克钩藤20克羌活2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生甘草15克胆南星20克生牡蛎35克龟板15克土虫20克陈皮20克生龙骨35克。
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饭后服。
后患者继服汤药两个月,癫痫再未发作,于2014年7月19日晚上不慎跌伤,行手术后,卧床休息时自觉头晕,担心癫痫再次复发,又来就诊。
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紫,脉弦滑。
辨为痰浊血瘀,投黄连温胆汤加味,豁痰通络。
方药:黄连25克半夏20克陈皮25克茯苓30克胆南星20克竹茹25克薏苡仁40克蜈蚣6克(约1条)僵蚕30克生甘草10克钩藤20克菊花20克全虫10克苍术30克白芷25克天麻20克。
癫痫的中医辨证治疗

癫痫的中医辨证治疗
尚秀兰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生》
【年(卷),期】1996(12)3
【摘要】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中医称为痫症又称癫痫,俗名“羊痫风”.祖国医学对癫痫的病因、发作症状有详细的记载,如《医碥》中说:“痫者,发则昏不知人,卒倒无知,口噤牙紧,将醒时吐涎沫,甚则手足抽搐,口眼相引,目睛上视,口作六畜之声,醒后起居饮食皆若常人”.以上描述了癫痫发作时的症状,与现代医学所描述的癫痫大发作时的症状完全相同.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癫痫;中医药疗法;辩证论治
【作者】尚秀兰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二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21
【相关文献】
1.癫痫中医辨证论治及针药治疗研究 [J], 孙宇丹;刘毅
2.浅谈癫痫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J], 郑剑
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现代中医治疗癫痫的辨证用药规律 [J], 袁斯远;刘金民
4.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癫痫病疗效分析 [J], 肖亮
5.癫痫病的中医药经方治疗及辨证论治概述 [J], 刘妍;陈文强;黄小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医案——癫痫(十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泻火涤痰、镇痉熄风法治愈癫痫病案:陈某,女,23岁。
初诊:1974年7月23日。
主诉及病史:癫痫反复发作四年余,近月来夜间发作频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发时突然大叫一声,随即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喉间痰鸣,口唇青紫,小便失禁,呼之不应,约半小时方苏醒。
平时寐中多梦,起身行走做事而不自知,多则一夜数次,白天精神委顿,香不思纳,口苦。
诊查:舌苔黄,脉细弦。
辨证:肝风痰火,上扰心神,横窜脉络,蒙闭灵机。
治法:泻火涤痰,镇痉熄风。
处方:煅礞石20g 制锦纹5g 炒黄芩9g 上川黄连2g 法半夏9g 陈胆南星4.5g 朱茯苓12g 杭菊花9g 小川芎4.5g 煅磁石30g 煅龙齿15g 蜈蚣2条二诊:药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昨夜仅作齘齿,梦游未作。
药尚合机,治从原意。
原方去茯苓,加广郁金9g。
三诊:续服上药,癫痫梦游均获控制。
改投丸剂化痰息风,1以资巩固,定痫丸5g,1日2次,礞石滚痰丸3g,每晚睡前服。
此后半年内间服原方,癫痫梦游均未发作,遂停药,追访数年,期间结婚并生育一女,癫痫仅偶有小作,梦游迄未复发。
按语本例痫证又兼梦游,究其病机,无非痰火为患。
阅前病史,一般化痰息风之剂俱投而未效,曹老诊之,认为该患者属痰火内扰,形实证实,乃投礞石滚痰丸泻火涤痰,加入镇痉息风之品,而得以取效,痫证控制后,所配服的定痫丸,乃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自制丸剂,长期用于临床,颇多效验,配合汤药调理脏腑功能,注意生活调摄,饮食节制,劳逸适度,情志舒畅,可以防止成减少癫痫复发。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159-160,曹鸣高医案。
曹鸣高(1907-1985),男,苏州籍,出身于六代业医之中医世家。
14岁起先后随祖父(清代御医曹沧州)、父亲(曹甫侯)、伯父(曹南笙)临证习医,17岁于苏州悬壶应诊。
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州市中医工作者协会主任,苏州中医门诊所所长,卓有声望。
癫狂(心系病证)-中医内科学(精华)

(三)金元时期对癫狂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认为:“肾水主志,而水 火相反,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又说:“…… 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也,……肝实则多怒而狂。”在《骂詈》 中提出其治法:“此阳有余,阴不足,三承气汤加当归、姜枣, 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候微缓,以三圣散吐之,后用凉隔散、 洗心散、黄连解毒汤调之。”指出:“吐出痰涎宿物,一扫而 愈。”
意欲不遂 积忧久虑
忧愁思虑 损伤心脾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心脾气结 脾失健运
痰气郁结 上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 神志被蒙
癫证
狂证
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忿郁恼怒,郁怒伤肝,使肝阳暴张, 肝胆气逆,化火灼津而成,痰火蓄结于阳明,使阳明热盛,火 炽痰壅,上扰心神,神明逆乱而发为狂证。狂证主要是因火炽 痰壅而致,火属阳,阳主动,故其发病较急,症状表现躁狂。
癫病与狂病的鉴别表
病名
癫病
狂病
临床特征 沉静独处,语言支离,畏见生人, 或哭或笑,声低气怯,抑郁性精神 失常。
躁动狂乱,气力倍常,骂詈叫号, 声音高亢,兴奋性精神失常。
基本病机 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脏腑 心脾为主
心肝为主
病理属性 属阴
属阳
4.狂病与蓄血发狂的鉴别:蓄血发狂为 瘀热交互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 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 特征。不同于狂病突然喜怒无常,狂乱 奔走为主症。
在治疗方面,《素问·病能论篇》指出:“有病怒狂 者……生于阳也,……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 《灵枢·癫狂》提出了针灸治疗本证的方法。
(二)《难经·五十九难》等叙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 床表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 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 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 仆。”《难经·二十难》: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的记载。
中医痫病(精)PPT课件

❖ 治疗当依其标本缓急而有所区别。发作期,当 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可按病情选用开窍醒神, 泻热涤痰熄风等法治阳痫;温阳除痰,顺气定痫法 治阴痫。病情骤急或持续不得缓解者,可先用针刺, 以促其苏醒,后投以煎剂。休止期当调理脏腑以治 本,凋补气血,健脾益胃,滋养肝肾法为主。或佐 以除痰、清热、平肝、通络、宁心诸法标本兼顾。 间歇期长者,可用丸剂长服以求根治,防止复发
为 心脾两虚,肝肾阴虚;
-
15
二、治疗原则
❖ 痫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面宜分标本 虚实,轻重缓急。
❖ 发作期以开窍醒神为主,恢复休止期以 祛邪补虚为主。临证时,前者宜豁痰熄风, 开窍定痫法为主; 后者宜以健脾化痰,补 益肝肾,养心安神为主。病情严重发作持 续不缓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16
分证论治
-
7
5. 治法
❖ 《证治汇补·痫病》明确了治则。
❖ 阳痫痰热客于心胃,闻惊而作,若痰热甚者, 虽不闻惊亦作也,宜用寒凉。
❖ 阴痫亦本乎痰热,因用寒凉太过,损伤脾胃变 而为阴,法当燥湿温补祛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癫痫发作时,先行针刺,若频繁发作,则醒后
急用汤药调治,着重治标;神志转清,抽搐停止,
处于发作休止期,可配制丸药常服,调和气血,熄
开胃,以加强祛痰之力;天麻、全蝎、僵蚕相合偏
温,长于熄风止痉;琥珀偏凉质重而镇心;石菖蒲
辛温芳香与远志相合,能化痰浊,开心窍,—则可
加强方中化痰之力,二则能增强方中开窍之功。诸
药相配,寒热相宜,燥中有润。
❖ 热甚者加清开灵注射液,或灌服安宫牛黄丸以清热 醒脑开窍,大便秘结者大承气汤.
❖ 痉厥 灌服紫雪丹清热镇静。
痫证

第五节痫病定义痫病是种反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释义“痫”字为“间”字简体。
从“病”从“间”,间者,即指其病发作有时,间隔发作。
本病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内经》称“胎病”,属“巅疾”范畴;《千金要方》称为“癫痫”。
分类根据发病时的叫声——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五痫)根据发病原因——风痫、惊痫、食痫、痰痫(〈源候〉)根据脏腑辨证——心痫、肝痫、肺痫、肾痫、肠痫流行我国患病率为3-6‰,且80%在18岁以前发病。
男性略多于女性,约1.15:1~1.7:1。
70%左右为强直—阵挛型。
按我国12亿人口计算,全国共有600万癫痫患者。
历史沿革《内经》初步记载了本病的临床表现,且正确地认识到本病与先天因素有关。
〈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2.《诸病源候论·痫候》:“其发病状,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强直,或颈项反折。
”3.宋金元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
张子和认为,本病常由肝经热盛引起。
朱丹溪强调痰迷孔窍引发本病。
如《丹溪心法·痫》:“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
4.明代医家对癫、狂、痫作了明确的划分。
王肯堂:“究其独言癫者,祖素问也;言癫痫、言癫狂者,祖灵枢也。
要之癫狂痫,大相径庭非名殊而实一之谓也。
”“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纵抽掣,目上视,或口眼歪斜,或口作六畜之声。
”5.《古今医鉴·五痫》:“发则猝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溺,脊背强直,口吐涎沫,声类畜叫,食倾乃苏。
”6.对于治疗,虞抟指出:“痫病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
治法,痫宜乎吐。
”对于实证,他选录了龙脑安神丸、二白丸、朱砂滚痰涎丸、碧霞丹、控涎丹、牛黄泻心汤、牛黄清心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
【概述】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症状,或兼而有之。
大多数病人的癫痛(发作)是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称为继发性癫痫,目前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癫痫。
原发性癫痫发病年龄多为5岁前后和青春期。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一般来说,原发性癫痫如用药及时、规则,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否则,易使癫痫反复发作,顽固难治。
癫痫属中医“痈证”范畴。
【病因病理】
癫痛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孕妇失其调养(母体突受惊恐)和胎儿发育不全为先天原因:后天原因为七情失调,脑部外伤,以及六淫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他病之后可致脏腑受损发为痛证。
病理变化为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恐则精却”,使胎儿发育产生异常,出生后发生辅证,此为先天因素所致。
后天因素所致痫证主要由于惊恐和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进而损伤脏腑,如肝肾受损,可使肝肾阴亏,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健运失司,痰浊内聚,一遇诱因,风火痰热上窜脑神,蒙蔽心神清窍,而发癫痫。
如果情志不舒,疲劳过度,肝气郁结,肝风夹痰上逆,闭塞心窍,壅塞经络,也可发为癫痫。
此外,由于脑部
外伤之后,神志逆乱,气血瘀阻,络脉不和,也可发为癫痫。
癫痫与肾、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病机转化与风、痰、瘀有关,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诊断要点】
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多数情况下,详细的病史、临床特点、仔细的体检,结合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大发作也称全身性发作。
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目前认为大部分属继发性。
发作可分为三期: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
3.小发作多无全身阵挛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
单纯型仅有意识丧失,复合型则伴有简短的强直、阵挛,或自动症,以及自主神经症状。
4.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前者多为大脑皮质局部病灶引起,后者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
5特殊综合征多发生在婴幼儿或青少年,如婴儿痉挛症,良性儿童中央区一颞叶棘波癫痫,儿童枕部放电灶癫痫等;尚有5%的癫痫患者可为诱发性癫痫。
6.脑电图检查是常规和重要的检查方法。
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加上各种诱发方法,对各型癫痫发作的阳性率可达80%~85%。
若能在发作时作描记,则更有诊断意义。
【辩证分型】
1.风痰闭阻症状: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
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
舌苔白腻,脉多弦滑。
证候分析: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均为风痰上逆之先兆症状;肝风内动,痰随风动,风痰闭阻,心神被蒙,神不守舍,则痈证发作;肝郁则脾不健运,痰浊内生,风痰上涌而吐涎沫;
如痰浊不重,偏于风者,可仅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苔白腻,脉弦滑,均为风夹痰浊之象。
2.痰火内盛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牙关紧闭,或有吼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
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肝火偏旺,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故咯痰不爽,口于口音;风动痰升,阻塞心窍,神明受扰,则昏仆抽搐吐涎,且牙关紧闭;肝气不舒,则情绪急躁;火扰心神,则失眠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肝火痰热偏盛之征。
3.脾虚痰湿症状:平日倦怠乏力,胸闷,眩晕。
发作时面色晦滞或眯白,四肢厥冷,神识昏朦,蜷卧拘挛,或抽搐频发,呕吐涎沫,啼声低怯。
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征候分析:脾胃阳虚,湿痰内蕴,因而平日倦怠乏力,胸闷;阳气不足,无以温煦肢体,故发作时面色晦滞,四肢厥冷,啼声低怯;痰湿蒙蔽清窍,故神识昏朦,拘挛,抽搐;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乃脾阳不足,痰湿内盛之象。
4.髓海亏虚症状:癫病发作日久,神思恍惚,面容憔淬晦黯,失眠,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苔薄腻,脉细弱。
征候分析:由于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心血不足,髓海亏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耗,心肝肾俱虚,故出现神思恍惚,健忘失眠,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苔薄腻,脉细弱为心肝肾俱虚之象。
5.瘀阻脉络症状:多有头部跌撞、脑部受伤史,癫痫日久不愈。
平时可有头痛,精神抑郁,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等。
发作时症状较固定,抽搐或全身或局部,发作后常有头痛。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紧。
证候分析:头部外伤,血苑于脑,瘀阻脑络,久病人络等均可引起头痛,且痛有定处;脉络瘀阻,则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发作时抽搐也较固定不变,发作后头痛较明显;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血瘀之征。
【分型治疗】
1.风痰闭阻治则:涤痰熄风,开窍定痈。
方药:定痛丸为主方。
竹沥 30克半夏 9克石菖蒲 12克胆星 12克川贝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全蝎粉2克(吞)僵蚕12克炙远志6克龙齿30克朱茯神9克随症加减:神志不清,偏于痰盛者,加天竺黄12克、白附子9克,以豁痰开窍定痫;痰火壅实,加生大黄9克,以清热通便泻火。
2.痰火内盛治则: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6克山桅9克木通5克生地12克半夏9克权实9克菖蒲12克南星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广地龙12克全蝎粉2克(吞)随症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以泻火通便;失眠者,加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以宁心安神。
3.脾虚痰湿治则:健脾祛湿,化痰定痫。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菖蒲12克地龙12克炙远志6克蜈蚣2条甘草6克随症加减:心烦不眠者,加柏子仁12克、枣仁12克,以养心安神;形寒肢冷,偏于阳虚者,可加附子9克、干姜6克,以温阳化湿。
4.髓海亏虚治则:滋养精血,补益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党参12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杜仲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天麻12克钩藤15克随症加减:偏于肾虚为主者,可加龟版12克、紫河车粉6克(吞),以填精补肾;神志恍惚,恐惧,抑郁,焦虑者,可加淮小麦30克、大枣7枚,甘以缓急,养心润燥。
5.瘀阻经络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9克赤白芍各12克柴
胡9克枳壳9克桔梗6克牛膝12克僵蚕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头痛甚者,加天麻12克、葛根30克,以平肝活血;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30克、龙齿30克,以镇惊安神。
【中成药】
1.白金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青黛散每次3克,每日3次,饭后服。
半年不发者,每日2次,一年不发者,每日1 次。
【简便方】
全蝎、蜈蚣、僵蚕、地鳖虫各等份,共研为未,装入空心胶囊,每次5粒,早晚各卫次,功能熄风定痛。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发作时,可取百会、人中、后溪、涌泉穴,用泻法,强刺激,功能豁痰开窍,平肝熄风。
穴位埋线:双侧丰隆、内关穴皮下埋植羊肠线,3个月埋1次,共埋3次,可化痰清心定痛。
体疗法: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体质,减少发病。
如太极拳、健身操等。
取嚏法:以棉花或鹅毛或消毒导尿管等,徐徐插入病人鼻腔,令其取嚏复苏。
【注意事项】
l.癫痫患者不能骤减或停服抗病药,以免引起癫酰持续状态。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
4.严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活动,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