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 ——行测汇总 精心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行测考点总结

行测考点总结行测考点是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各个知识点和考察内容。
行测考点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类内容。
下面将对这五大类内容进行总结介绍。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语句填空、词语解释、近义词辨析、语句排序、逻辑填空、语义理解、修辞语言、修辞手法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二、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命题作对、判断推理、逻辑填空、图形推理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从给定的信息中进行推理判断,判断命题的真伪,理解问题的逻辑关系。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理统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数字规律、数字推理、图表分析、比例推理、时间与空间问题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进行数字推理和数据分析。
四、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表格分析、图表分析、文章分析、材料分析、数据分析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整理给定的大量信息,从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常识判断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的一般知识和社会常识。
具体考点包括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科学知识、社会现象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素养,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常识性判断和应用。
总结来说,行测考点涵盖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常识积累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要注重对每个考点的理解和掌握,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
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复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行测全部知识点总结

行测全部知识点总结首先,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词语辨析、语义理解、逻辑推理、修辞手法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对各类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其次,数量关系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数字、数字组合、比例关系、增减乘除、图形数据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再次,判断推理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推理联想、假设论证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此外,资料分析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运用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图形分析、数据分析、情境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总的来说,行测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加强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同时,考生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多做模拟题和真题,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相信通过认真的备考和努力的学习,考生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通关行测考试。
华图公考,行测笔记言语知识点梳理

行测笔记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不可加入个思想常识,一切以题为出发点)题型:片段阅读(考理解)多于选词填空(考表达)试卷第一部分,30题一、做题顺序:1、先审题问―――――分清题型、了解题问是什么2、回读题干―――――寻找命题语句同义替换:换一种说法,对策型答案居多3、果断选择―――――经过转换后的答案精减压缩:提炼句子主干20小题)10题左右)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核心、旨在。
主(说明、阐明、表达、意思)概括、总结、归纳、复述―――――――――――――――――――――――突出重点、兼顾其它⑴、做题思路: 行文脉络关联词语选择答案对策多为考点,转换后为答案切记不得思维发散或引申,转换即可⑵、做题方法:2个切入点――――关联词行文脉络:1、总-分-总①首尾句原则:文章的前半段或后两句比较重要,可能出现观点(重点强调一、二句)2、总――分如随着―――,背景交待,粗读过后找对策。
尾句“在这种情况下”指代上段,后句为观点3、分――总4、分—分②辅(分)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例子:看其前后,对于例子的表述项,不选出现原因时:看前后援引:看前后内容,援引不选反证:看之前或通过反证推导出正面观点正确答案要与原文在主体、倾向性、语态、时态上保持一致。
①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句的后部分)【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一级递进)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等。
(二级递进)【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例1: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说明、表明、证实―――结论性的引导词),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更如果)A. 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B. 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C. 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D. 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义替换例2:(2007 年江苏)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行测概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
它是考察考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模块。
下面将对这四个模块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第一个模块,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词语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1. 词语的理解考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词语的上下文,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语句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转折关系。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改变词义、语序、语调等,以达到修饰文字、夸张、渲染气氛等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4.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回答与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第二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字推理、比例关系、百分数、应用题等。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数字序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包括找规律、填空、判断等。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比。
在比例关系的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增减比率。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考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常识判断、对称关系、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行测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行测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行测考试。
1. 行测知识点总结。
1.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利润、平均数、增长率、速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1.2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行测中的难点之一,包括逻辑推理、判断推理、常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3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所给的语言材料。
1.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点,包括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所给的资料信息。
1.5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行测中的综合能力考点,包括综合推理、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行测备考建议。
2.1 理清重点。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应该理清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2 多练习。
行测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3 注重方法。
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注重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能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2.4 考点突破。
针对行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掌握好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在准备行测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行测知识点太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实际上,行测考试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只要我们能够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就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下面就来对行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行测的基本概念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考试科目。
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行测的特点在于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行测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广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 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词汇量、语法、修辞和逻辑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正确使用汉字、词性和词义的理解,语法结构和句子的串联等基本知识点。
同时,也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理解,并且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3. 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是行测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逻辑判断、推理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对偶命题、逆否命题等,同时也需要注意逻辑操作的规律以及常见的推理方法。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逻辑推理题目,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4. 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运算、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增减比、利率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百分数等,同时也需要掌握比例、平均数以及增减比等知识点。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数量关系运算题目,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5. 资料分析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文章主旨、段落大意、细节理解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注意图表的分析和数据的研究,尽可能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桀犬吠尧:《史记》( )A.乐此不疲:《汉书》B.乐不思蜀:《三国演义》C.讷言敏行:《论语》D.阳春白雪:《离骚》答案C。
解析:此题题干是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桀犬吠尧”出自《史记》,“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阳春白雪”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讷言敏行”出自《论语•里仁》。
行测:经典公式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例1: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
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B. 1280 米C. 1520 米D. 1760 米解析: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第二:十字交叉法:A/B=(r-b)/(a-r)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解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1.2X 75-X 175X 1.2X-75 1.8得X=70 女生为84第三: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 A.24 B.24.5 C.25 D.25.5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第四: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
需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 (N-A)次例4: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A.7B.8C.9D.10解:(37-1)/(5-1)=9第五: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5: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 ) A.16 B.20 C.24 D.28解:(10-X)×8=(8-X)×12 求得X=4 (10-4)×8=(6-4)×Y 求得答案Y=24 公式熟练以后可以不设方程直接求出来。
第六:N人传接球M次公式:次数=(N-1)的M次方/N ,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
例6: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
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
A. 60种B. 65种C. 70种D. 75种公式解题:(4-1)5/4=60.75 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
【隔年增长率公式:R1+R2+R1R2=R3 (R1是09年增长率R2是09年增长率R3是10年对于09年的增长率)】方法至上--硫酸勾兑原理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超级应用公务员考试热度一年高于一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公告又呼之欲出,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笔试公共科目中就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作为考生最头疼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部分,其备考方法和备考技巧一直备受考生关注,希望能够找到快速便捷的方法可以高效备考,短期内快速提分。
京佳全玉老师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查的是考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备考一定要讲究策略,盲目的学习是要不得的,策略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同时,备考必有方法。
京佳全玉老师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些备考策略。
一、初级应用之数量关系【例题】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传统解析方法: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 =8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50÷500×100%=30%,故正确答案为A。
全玉老师认为:若稀硫酸和浓硫酸的量相等,则新硫酸的浓度为45%【(70%+20%)÷2】,本题(20%)稀硫酸的量400克远大于(70%)浓硫酸的量100克,故新硫酸浓度趋向20%远低于45%,即可排除C、D选项,又因为新硫酸的浓度一定在20%~70%之间,相差50%,两者的量是4:1的关系,把50%分5份儿,新硫酸浓度更趋向20%,所以取1份儿10%相加即可得到新硫酸浓度为30%,选择A。
【例题】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溶液600克。
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从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从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
现在两杯溶液的浓度是()。
A. 20%B. 20.6%C. 21.2%D. 21.4%全玉老师提示:两种浓度勾兑成一种浓度,溶质、溶剂没有增减,23%的量多,。
所以答案一定比简单平均数20%(17%~23%)大,趋向23%,甲、乙的量分别4:6,把两浓度之差6%分10份,靠近23%取4份儿,即23%-2.4%=20.6%,选择B。
二、中级应用之资料分析:【国考08真题】某市2005年就该市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束后按城乡、性别分别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两张表所示。
133.根据表2,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占全体人群的比例可能是()。
A. 5.2%B. 6.2%C. 7.1%D. 8.2%全玉老师提示:由上表第一行可知:男的假设为稀硫酸(7%),女的假设为浓硫酸(7.4%),则全体人群为新硫酸,浓度一定在7%~7.4%之间,故选C。
【国考13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A.8.1% B.7.5% C.7.2% D.6.2%全玉老师提示:设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三种浓度,故平均浓度一定在7.1%~8%之间,又因为中国2001、2002、2003三年的经济量差别不是太大,故可以简单平均,选择 B。
三、高级应用之资料分析:【2009河南省考真题】某市,200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为30000人,比例达10%,………网络成瘾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20%,女性青少年的这一比例为5%,……122. 该市2006年,男女青少年各有多少人?()A. 100000 200000B. 150000 150000C. 250000 100000D. 300000 100000123. 2006年该市男女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各有多少人?()A. 15000 15000B. 20000 10000C. 25000 5000D. 18000 12000传统解析:上述试题在河南2009年考题中正确率较低,传统解法需解方程,设该市男青少年为x,女青少年为Y,则:X+Y=30000÷10%,20%X+5%Y=30000,解出X、Y后可做122题,然后再代入方程可算出123题,大多考生在资料分析部分想不到解方程,也不符合出题人的本意,即使想到嫌麻烦时间不够用也放弃了,故正确率较低。
全玉老师提示:把网瘾数当溶质,青少年当溶液,则网瘾率就是浓度,浓硫酸(男的20%)稀硫酸(女的5%)勾兑出新硫酸(总的青少年10%),很显然新硫酸浓度10%距离5%更近,说明女性青少年一定比男的多,122题符合此条件的选项只有A,故男性青少年100000人,女性青少年200000人。
男性人数乘以20%,女性人数乘以5%即可得到123题答案B。
四、硫酸勾兑原理:浓硫酸和稀硫酸勾兑,浓硫酸被“稀释”,稀硫酸“变浓”,若浓硫酸的量特多,稀硫酸的量特少,则勾兑后的新硫酸浓度趋向浓硫酸的浓度;反之,则勾兑后的新硫酸浓度趋向稀硫酸的浓度;若稀硫酸和浓硫酸的量完全相等,则新硫酸的浓度等于浓硫酸浓度和稀硫酸浓度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即两者之和除以2)。
设有浓度20%和70%两种硫酸勾兑出500克新硫酸如下图A、B、C、D、E所示,两种原硫酸的量分别为1:1、4:1、1:4、2:3、3:2。
则新硫酸浓度在原两种浓度范围内分别作相反变化,份数比分别为:1:1、1:4、4:1、3:2、2:3。
图A:图B:图C:图D:图E:二、资料分析技巧1.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隔年增长率问题)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例1】2005年某市房价上涨16.8%,2006年房价上涨了6.2%,则2006年的房价比2004年上涨了()。
A.23%B.24%C.25%D.26%【解析】16.8%+6.2%+16.8%×6.2%≈16.8%+6.2%+16.7%×6%≈24%,选择B。
2.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r≈r1+r2+r3+……rn/n(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例3】设2005年某市经济增长率为6%,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0%。
则2005、2006年,该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多少?()A.7.0% B.8.0% C.8.3% D.9.0%【解析】r≈r1+r2/2=6%+10%/2=8%,选择B。
【例5】如果某国外汇储备先增长10%,后减少10%,请问最后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A.增长了B.减少了C.不变D.不确定【解析】A×(1+10%)×(1-10%)=0.99A,所以选B。
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8,15,39,65,94,128,170,() A.180 B.210 C. 225 D 256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