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风力发电简介介绍

04
风力发电的挑战与前景
风力发源,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 到关注。然而,风力发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有着广 阔的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风力发电的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步骤
2. 机械能转换:风轮的旋转通过传动 装置连接到发电机上,将风轮的机械 能传递给发电机。
1. 风能捕获: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叶片 受到风力的作用,开始旋转。叶片的 特殊设计使得风能能够有效地推动风 轮旋转。
3. 电能生成:发电机内部通过磁场和 导线的相对运动产生电流,即电能。 这个电能经过变压器升压,然后输送 到电网中供给用户使用。
风力发电的优势
01
02
03
04
05
风力发电具有许多优势 ,包括
1. 可再生能源:风能是 一种无穷尽的可再生能 源,与化石燃料相比, 风力发电不会释放温室 气体,对环境友好。
2. 能源安全:通过多样 化能源供应,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 源安全性。
3. 创造就业机会:风力 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为当地经济创造大量就 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
风力发电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风力发电概述 • 风力发电机组的构成与运行 •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 风力发电的挑战与前景
01
风力发电概述
风力发电的定义
• 风力发电,又称风电,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的 过程。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和轴心垂直布置,适 用于城市和小型风电场,具有较低的噪音和较好 的景观效果。
这些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在风能利用、机组性能 、适用环境等方面各具特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风能高效利用的关键 。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
为解决日益紧张和恶化的能源危机,改善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加快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利用。
风力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重视与利用,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技术。
一、风电发展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发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持续爆发,同时能源需求却源源不断,并且逐年呈上升需求趋势。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既不消耗矿物质能源,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项目,因其资源丰富,绿色环保,可再生,技术成熟,对解决能源危机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我国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风能储量世界第一。
按照开发利用 60% 的比例,那么风能将满足目前我国的全部用电负荷与需求。
二、风电研究应用的意义自古以来,其实风能很早就被利用,风车抽水、风车磨面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风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潜在能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 74 亿兆瓦。
其中可利用能源约为2 百万兆瓦,同比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十倍,是通过燃烧不可再生资源获得能量的三倍之多。
当前,我国 80% 以上的发电量主要依靠煤电,这样一来,既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又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恶化。
为了改变因为煤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有效保护煤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大力发展风电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采用风力发电,不仅低碳环保,还不需要为风力资源投入成本,大自然的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发电也不会造成环境辐射或空气污染,利用好了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们国家风力资源丰富,这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所有的这些,都为风力发电成为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提供了各种保障和有利条件。
三、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一)国内风力发电现状。
我国风能技术发展历程

后期,我国已研制成功十多种现代风力提水机, 形成了高扬程小流量风力提水机组 ( 多叶式风轮 驱动曲柄传动机构带动拉杆式活塞泵提水 ) 和低 扬程大流量风力提水机组 ( 多叶式风轮通过齿轮 传动机构驱动旋转式螺旋泵提水 ) 两大系列。前 者主要用于为北方农、牧区提供人畜饮用水或小 面积草场、农田灌溉;后者主要适用于东南沿海 地区的农田灌溉、盐场制盐、水产养殖等提水作 业。到 90 年代,我国山东又出现了风轮带动空压 机驱动提水装置的新型提水系统,主要适用于丘 陵地区的农田灌溉。
2 风能在风力发电方面的应用及风电机组 的演变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为解决 内蒙古牧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问题,我国开发了多 种百瓦级和千瓦级小型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逐 步在内蒙古牧区和北方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20 世 纪 初, 我 国 陆 续 研 发 了 5 kW、10 kW、20 kW、50 kW 和 100 kW 的直驱永磁式并 网风电机组,并出口到欧美国家为中小型加工企 业或农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电。近年来,由于光 伏组件成本大幅下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了快 速发展。由 5 kW 和 10 kW 小型风电机组与光伏 组件集成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移动通信基 站领域开辟了新的市场。
21 世纪初期,丹麦 Vestas 公司、美国 GE 公司、 西班牙歌美飒公司、德国 Re power 公司、印度 苏司兰公司等企业研发的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 组技术日益成熟,成为欧洲和美国风电场应用设 备的主流,并迅速向亚洲等国家扩展。
为了跟上国际风电机组前进的步伐,我国风 电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开展国际合作, 提升国内风电机组研发水平。
风力提水源于我国的宋朝。明代以后,提水 风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 工开物》一书中记载有“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 转车,风息则止”,这是对风车的一个比较完善 的描述。同时,明代学者方以智著的《物理小识》 记载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涂皆为 之”,所描述的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利用风能提水 的生动景象。
中国风电主机厂名录

中国风电主机厂目录1序号企业名称机型技术来源投资方1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MM70/2M,MM82,MM92Re Repower SystemsAGRepower 50.01%,NHIC 33.34%,HONITON16.65%2东方气轮机厂MD70,MD771.5MRepower Systems AG3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FD26-250kW,WD49-750kW,1.5MW Repower Systems AG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浙江省机电集团公司4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43/600kW,s48/750kW,62/1200kW,70/1500kW Repower Systems AG5南通锴炼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1.5M,2M(KL-80)清华大学南通锴炼6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1.5 M FURLANDER大连重工7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FL1000 kW FURLANDER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8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1.2M自主9北京北重气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D8/2000KW DEWIND10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D6/1250KW DEWIND上海电气65%,中国华电工程35%11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M德国和沈阳12中船重工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2M与Aerodyn联合设计中船重工,重齿等13恩德(银川)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S77/1500KW NORDEX宁夏电力、宁夏天净、德国NORDEX14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2M直驱原弘产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原弘产株式会社15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 1.5M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TOP 2005年世界十大风机制造商分别为:公司名称国家占市场份额1 VESTAS (DK) 27.9%2 GE WIND (US) 17.7%3 ENERCON (GE) 13.2%4 GAMESA (ES) 12.9%5 SUZLON (Ind) 6.1%6 SIEMENS (DK) 5.5%7 REPOWER (GE) 3.1%8 NORDEX (GE) 2.6%9 ECOTÉCNIA (ES) 2.1%10 MITSUBISHI (JP) 2.0%除了排名第三的德国ENERCON公司和排名第九的ECOTÉCNIA未在中国开展业务外,其它八家公司均在中国建立独资工厂或合资公司。
风力发电技术背景材料汇总

风力发电技术背景材料1中国风电市场开发1.1陆上风电现状我国风电资源开发较早,但由于建设成本高,且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到200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仅为46万千瓦。
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以特许权招标的方式推动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使风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此后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及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6~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累计增长率连续四年超过100%。
2009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约1222万kW,跃居世界第一位;累计安装风容量约24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0%,中国已成为全球风电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风电市场之一。
1996~2008年间平均增长52.2%10000 40%图11 我国历年风电增长趋势图(来源:中国风能协会, 2009)1.2海上风电现状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已建设的海上风电主要在滩涂和潮间带,风电场开发主要采用围堰技术方案,近海风电场的建设只开展了一些示范性的工作。
比较重要的海上风电工程见表1-1。
表1-1我国海上风电的重点工程列表我国已建的近海风电示范工程介绍如下:(1)中海油海上风力发电站示范工程2007年,中海油在渤海湾,距岸约为46公里处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风电站采用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MW风电机组,通过长约5公里的海底电缆送至海上油田独立电网,与已有的4台双燃料透平机组组成互补系统。
通过该工程,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维护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和数据;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海洋环境适应性,燃料/风力互补电力系统进行了研究。
图12中海油海上风力发电站(2)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工程是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工程,工程总投入为30亿元,计划安装34台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3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0.2万kW,预计发电量可达2.6亿度,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
国内外风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风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越来越受到全球的。
本文将概述国内外风电技术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根据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结构,可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两大类。
其中,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具有转速高、功率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噪音和涡流损耗。
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则具有低速、高效、可靠等优点,适用于风能资源不丰富的地区。
风力发电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欧洲、美国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风力发电已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
而在中国,风电项目更是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广,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风电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00吉瓦,到2050年将达到14?吉瓦。
因此,风电技术的发展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各国政府对风电技术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在中国,风电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大力推动。
在欧洲,各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风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电技术也将迎来更多的技术突破。
例如,大型化风机、超高塔筒、长叶片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风电发电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化的风电场管理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风电场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之一,龙源电力集团在风电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通过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风电技术,龙源电力集团已经成功建设了多个大型风电场,并在风能资源的评估、风电场设计、风机选型和施工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全球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风能公司在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较高声誉。
该公司致力于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风电发电效率。
例如,其最新一代的超级长叶片风机,能够显著提高风能的捕获和转化率,为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综述

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综述摘要:风能,作为最为成功的可再生能源,其凭借现有科技水平成为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
随着全球风电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在大力发展风电市场。
本文描述了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对国内风力发电的现状和世界风力发电的趋势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同时针对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大规模发展风电,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系统;发展趋势;面临问题1风能利用潜力风能是地球上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它具有储藏量巨大、可在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是我国乃至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目前,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并且正在飞速发展与热力发电设施有所区别,风力发电不需冷却水,使用风力发电可是公用水系统用水减少17%,等价于不需在建设80GW新的燃煤电厂。
风力发电无需燃烧燃料,更不会产生辐射和空气污染;另外,从经济的角度讲,风力仪器要比太阳能仪器便宜90%多。
我国风能储量相当大,分布面广,甚至比水能还丰富。
合理利用风能,既能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压力,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风能还是极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每10MW风电入网可节约3.73t煤炭,同时减少排放粉尘0.498t、CO29.35t、NOX 0.049t和上SO2 0.078t。
例如,2000年,我国风力发电9.65亿千瓦时,共节煤35万t;2002年德国风力发电170千瓦时,节煤442万t,减少CO2排放1428万t。
我国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先对匮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全国人均煤,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与人均水电资源占世界平均值的55.4%、11.1%、4.3%和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预计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00Mt标准煤,2030年为250Mt标准煤,到2050年为460Mt标准煤,大约占年供应需求量了10%,因此未来我国能源供应形势不容乐观。
风力发电技术

国产 风 电机 组设备 质量 有待提 高 , 由于 部分 国产风 电机组设 备质量 欠 佳 , 造成 风 电场 可利用 率不 高 。 采用 国产机 组的 风电场 , 其机 组可 利用率 明 显低于 采用 国际 先进 品牌 的机组 , 粗 略估 算整 体上 要低 7 % 左右。
5 . 3 电 网建设
计方法的核心技术人员队伍, 载技术上还是受制于人 , 很多关键设备核心技术 主要依赖进口, 造成我国风电机组的价格偏高, 这成为新能源无法市场化、 产
业 化 的瓶 颈。
5 2设 备质 量
3风 力发 电 系统概 述 风力发 电系统从 形 式上有 离 网型 、 并 网型 。 离 网型 的单 机容 量约 为0 . 1 ~
风力发 电是 依靠风 以一定 的速 度和攻 角流过桨 叶 , 使风 轮获得旋 转力矩 而
转动, 风轮通过主轴联接齿轮箱 , 经齿轮箱增速后带动发电机而发电。 典型的风 力 发 电机组口 1 主要 由风 轮 、 齿 轮箱 、 发 电机 、 对 风装置 ( 偏航 系统 ) 、 塔 架等 构成 。 按风轮主轴的方向, 风力机分为水平轴、 垂直轴两大类。 对水平轴风力机,
5 k W, 一般不超过1 0 k W, 主要采用直流发电系统并配合蓄电池储能装置独立
运行 , 并 网型的 单机容量 大( 可达 ̄ f w级 ) , 且 由多 台风 电机 组构成 风力 发 电机群 ( 风 电场 ) 集 中向 电网输 送 电能 。
3 . 1 离网型 风 力发 电系统
电网瓶颈是风电发展的最大挑战。 截至2 0 0 8 年底我国有超过1 2 0 0 9  ̄ i ' k W的
[ 摘 要] 风能, 作为最为成功的可再生能源, 其凭借现有科技水平成为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 。 随着全球风电的迅速发展 , 我 国也在大力发展风电市场。 本文描 述 了 目前风力 发 电系统 的性能特 点和结 构形 式 , 并 对 国内风力 发 电的现状和 世界 风力发 电的趋 势进行 了必要 的 阐述 。 同时针对 我 国大型风 电机组 的发展 状 况, 指 出了大 规模 发展 风 电, 需 要面 临 的主要 问题 与挑 战 。 [ 关键 词] 风力 发 电机 组 ; 风 力发 电系 统 ; 发展 趋势 , 面临 问题 中图 分类号 : T M3 5 4 . 9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0 5 - 0 0 5 0 —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链接:/tech/22894.html
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根据对国内正在制造和生产的风电机组的调查分析,其主要技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引进国外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或者是与国外设计技术公司联合设计,
在国内进行制造和生产。
象金风科技引进的1.2MW. 1.5MW直驱风电机组,现在已在国内大批量生产和供货。
还有浙江华仪、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重庆海装、上海电气的2MW双馈风电机组等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有的已经批量生产,有的样机已经下线。
第二类:
购买国外成熟的风电技术,在国内进行许可生产。
象金风科技和浙江运达的754kW定桨距风电机组,华锐风电、东方汽轮机的1.5MW的双馈风电机组,都在国内成功大批量生产并实现产业化,这些机组是国内的主力机型。
还有重庆海装的850kW,保定惠德、武汉国测、吴忠仪表的1MW,上海电气的1.25MW,北重的2MW等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已经批量生产。
第三类:
与国外公司合资,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
象航天安迅能、恩德风电的1500kW双馈风电机组,在国内已成功生产并实现产业化。
还有湘电风能、瑞能北方的2000kW等公司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有的已经批量生产,有的样机已投入试运行。
第四类:
国外的风电机组制造公司在国内建立独资企业,将其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
象歌美飒风电的850kW 、苏司兰的1250kW、通用电气的1500kW、维斯塔斯的2000kW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目前已经投入大批量生产。
第五类:
采用国内大学和科技公司自行开发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的风电机组。
例如:沈阳华创、江苏新誉、浙江运达、三一重工开发的1.5MW机组,上海万德的1.5MW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
目前,沈阳华创、江苏新誉、浙江运达开发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都已经投入批量生产,并在风电场进行运行。
原文地址:/tech/22894.html
页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