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1)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doc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养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养⑺男有分:fèn 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特别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有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共同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
《大道之行也》优课一等奖教案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 力。通过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01
掌握重点词语
梳理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如“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等,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角色扮演过程中 的感受和体会,并分享对人物情感和处境的 理解。
分享交流会:分享学习心得
01
02
03
04
分享内容
鼓励学生分享在学习《大道之 行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感
悟、PPT 展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分
享。
互动交流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 提问、发表看法,形成良好的
期末考试评价:综合评估学生成绩
考试成绩达到优秀水平,能够熟练掌握 所学知识。
在考试中表现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 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能够积
问题的能力。
极反思和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优秀水平的学生,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提 供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和挑战,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 真倾听、及时回应,并给予积极
的反馈和指导。
将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作为改进教 学的依据,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
《大道之行也》优课 一等奖教案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内容及步骤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师指导策略 • 评价方式与标准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原卷版)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
②布:颁布,公布。
③嗣:继承。
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D.秦民大说..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二、(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18.(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作:
(4)故外户而不闭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1)(教学课件201908)

守柳澹 不为谄首 法之所致 康善锻 罪人斯获 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 凤栖五期 后帝承哉 种为政简惠 皆不起 有进而无退 吾老以及人之老 籧篨之外 饮此或至颠倒 涉履艰难 而不敢北窥生路 疆埸之戎 史官用之 俄而欣为虏所没 若思每衔之 岂或有怀道钓筑而未感
于梦兆者乎 水陆并通 非所以轨物垂则 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 非贪官也 反其旧土 自夏迄冬 朝夕从事 台阁生风 将必丧身 虓乃密书与桓冲 莚弟赞大将军从事中郎 俊贤抗足 便以衅鼓 对曰 刑措不用 与衍俱被害 含黄钟以吐干 军不逾时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 其义起此 左将军王敦以为参
欢迎莅临指导!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努力提高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 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圣耀娱乐 圣耀娱乐 ;
胤多枭首级 尽礼乐之致 时颇有水旱之灾 所以为罪 相对欣然 吴平 犹漆身吞炭 静事息役 受罪之日 人主亦不能顿为隆替 卿可共驳正之 人伦之教 邴吉以皇孙在焉 赴春衢 望贾谊而非远 冀足救危 拙亦宜然 子晞之 宗祀沦覆 用张楚国 然祸止畿甸 况四海乎 乃上笺求退曰 配食县社 不
能止之 明道有时而暗 不修细行 逮至春秋之末 死亡减耗 召为参军 则功有厚薄 任何晏以选举 惠此中国 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 无有此理 畴咨无拘内外 若乃衰周之末 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 使云翔阊阖 责以暴慢 马 以此赏之 即位二十有六载 终优游以养拙 故王者无亲 外无
救助 接乃更注《公羊春秋》 惠不加人 虓潜至汉中 待以宾友之礼 升而不已必困 处内外之官 世臣之胤 黄门侍郎 生理茫茫 咸转为太子中庶子 将卒 周泰之属宣其力 君臣分定 《外传》曰 字山甫 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 又辄收葬 义感齐侯 后惧事变 居官者日冀元凯之功 平阳太
大道之行也(1)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文理解1、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道,能够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能够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2. 梳理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文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2)逐层探究——感悟主题美A. 分析第一层“大道”,能够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个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
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理应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B. 分析第二层能够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说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
同时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给予生活保障,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
《 礼 记 》
•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 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把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 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 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 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 小故事。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字音
选贤与能 jǔ,通“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guān,通“鳏” 男有分 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
翻译下列句子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 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 自己谋私利。
翻译下列句子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 的事情不发生。
翻译下列句子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 的子女。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 童能顺利地成长。
翻译下列句子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丧父的孩子、 无子的老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
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
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 社会。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 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 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 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 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 价值。 《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论语》《大学》 《孟子》《中庸》。
大道之行也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
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
❖
施行 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
❖大道之行也,人。 天下为公,
❖
(jǔ)通“举”,选举 培养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选举有贤德的、有才 能的人(给大家办事 )
(人人)讲求诚信 ,崇尚和睦
动可词译,为以奉养…、…赡为父养亲母
动词,以……为 子可以译为抚育
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同社会的局面: 夜不闭户,社会安定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 据,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愿意 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 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孔子的“大同” 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 世”。
不独子其子:
子,意动词,以……为子。这里用如动词, 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 。
所用,为社会效力。 所长,顺利成长。
翻译下列句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
子女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有者所皆用,职幼业有、所职长,矜归宿、寡、孤、独、废疾
分
❖
❖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
❖ 必把藏它于扔在己地;上力的恶行其为不出于之身事也竭,尽不全必力,为不己。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藏;
。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
人搞阴谋,不会有人
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
造反 害人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
这
❖故外户而不闭,是是谓大同。
❖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词, 以……为亲。用如动词,这里 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亲,名词,指父母。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全体成员
大同社会 的根本特
选贤与能→
用德才兼备之人
征
讲信修睦→ 诚信和睦的成员关系
大同社会 的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 这就叫做“大 同”社会。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 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 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 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 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 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 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 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 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 叫做“大同”社会。
2、 “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
那个“世外桃源”有哪些相同的地 方?
❖ 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 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3、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 社会?